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措施能降低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石墨合成金刚石时增大压强
B.和水制备乙炔时使用饱和食盐水
C.溶液制备氧气时加入少量固体
D.与稀硫酸制备氢气时加入少量固体
2.哈伯工业合成氨的流程如图,为提高原料平衡转化率采取的措施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高温下,反应能自发进行,则其
B.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汽车排气管中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产生尾气的反应的方向
C.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D.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建立平衡:,当CO中毒时,应将中毒患者转移至高压氧舱吸氧
4.在某一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曲线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适当降低温度
B.时可能增大了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
C.时刻,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催化剂
D.Q(g)的体积分数最高的时间段是
5.下列图示与对应叙述不相符的是
A.图1各物质均为气体,热化学方程式为:
B.图2为在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b、c三点中,c点逆反应速率最大,且曲线上点都未达到平衡状态
C.图3为合成氨反应中,其它条件不变时,起始时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图,则图中温度,a、b、c三点中,的转化率最高的是b点
D.图4中,对于恒温下的反应,F点存在
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平衡体系中加入适量KCl固体 溶液的颜色变浅 平衡逆向移动
B 向等体积、等的两种酸溶液HA和HB中分别加入足量锌粉,充分反应后 HA溶液产生 更多的氢气 说明
C 溶液中存在:,向其中滴加5~10滴溶液 溶液变为橙色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 移动
D 向2支盛有5 mL分别为和溶液的试管中,同时 加入溶液 的溶液产生气泡速率快 浓度越大,化学 反应速率越快
A.A B.B C.C D.D
7.向一容积为2 L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充入1 和一定量,发生反应。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随起始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活化能:(正)(逆)
B.平衡常数:
C.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M点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8.DMC(碳酸二甲酯)由于毒性较小,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绿色”化工产品。其一种合成方案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表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反应物的键能小于生成物的键能
B.生成“过渡态I”的过程是该反应的决速步
C.·OH在该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
D.该历程的总反应为:
9.某反应的速率方程为,其中为速率常数,当其他条件不变,改变反应物浓度时,反应的瞬时速率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0.20 0.40 0.40 0.80
0.10 0.10 0.20 0.30 0.40
1.2 2.4 2.4 3.6
A.表中 B.速率常数
C.增大反应物的浓度,v末必增大 D.速率常数催化剂有关
10.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X,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气体的平均分子质量保持不变,则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则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升高温度,若增大,则
D.加入一定量氩气,平衡不移动
11.已知反应:(红棕色)(无色),将一定量的充入注射器后封口,如图是在拉伸和压缩注射器的过程中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的操作是压缩注射器,b点到c点透光率下降是因为平衡正向移动
B.c点与a点相比,增大,减小
C.e点:
D.若不忽略体系温度变化,且没有能量损失,则
12.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 + 3H2(g) 2NH3(g);△H = -92. 4 kJ/mol。现将1 mol N2 (g)、3 mol H2 (g) 充入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在500 ℃下进行反应,第10 min时达到平衡,NH3的体积分数为 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达到平衡时,测得体系放出9. 24 kJ热量,则H2反应速率变化曲线如图a所示
B.如图b所示,容器Ⅰ和Ⅱ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为ω,则容器Ⅰ放出热量与容器Ⅱ吸收热量之和为92. 4 kJ
C.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混合气体密度为d,混合气体压强为P,三者关系如图c
D.若起始加入物料为1 mol N2、3 mol H2,在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变化如图d所示
13.已知反应: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一定条件下,分别在甲、乙、丙3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X和Y,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数据如表:
容 器 温度 起始时物质的 浓度/() 10分钟时物质的 浓度/(mol)
c(X) c(Y) c(Z)
甲 400 1 1 0.5
乙 1 1 0.4
丙 400 1 2 a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中,10分钟内X的化学反应速率:
B.甲中,10分钟时反应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乙中,反应可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丙中,a一定大于0.5
14.恒温恒压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反应 △H<0;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7molSO3,同时放出热量QkJ。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反应开始时容器体积为1L,则0~2min内
B.2min后向容器中再通入2mol和1mol,重新达到平衡时,的含量不变
C.若把条件“恒温恒压”改为“绝热恒压”,则平衡后
D.若把条件“恒温恒压”改为“恒温恒容”,则平衡时放出热量小于QkJ
15.一定温度下,向三个容积不等的恒容密闭容器(体积:)中分别投入,发生反应:。后,三个容器中的转化率如图中三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延长反应时间,可以提高NOCl的转化率
B.容积为的容器达到平衡后再投入1molNOCl、1molNO,平衡不移动
C.A、B两点的压强之比为
D.容积为cL的容器的平衡转化率小于
16.恒压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和,发生如下反应:
主反应:
副反应:
在不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两种含碳产物的分布分数随投料比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曲线a代表乙酸的分布分数
C.CO的平衡转化率:L点小于M点
D.L、M、N三点的平衡常数:
17.高氯酸、硫酸、硝酸和盐酸都是强酸,其酸性在水溶液中差别不大。以下是某温度下这四种酸在冰醋酸中的电离常数
酸 HClO4 H2SO4 HCl HNO3
Ka 1.6×10-5 6.3×10-9 1.6×10-9 4.2×10-10
从以上表格中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在冰醋酸中的电离方程式:H2SO4=2H++
B.从酸碱质子理论出发,醋酸根离子属于酸
C.从酸碱质子理论出发,四种酸的酸性在水中差别不大的原因是:水分子结合质子能力过强
D.在冰醋酸中,在这四种酸中酸性最强
18.如图所示,隔板Ⅰ固定不动,活塞Ⅱ可自由移动,M、N两个容器中均发生反应:A(g)+3B(g) 2C(g) ΔH=-210kJ·mol-1。向M、N中,分别通入xmolA和ymolB的混合气体,初始时M、N容积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平衡时A气体在两容器中的体积分数相等,则x:y=1:1
B.若x:y=1:3,当M中放出热量168kJ时,A的转化率为80%
C.若x:y=1:1,平衡时测得N中含A、C分别为1.2mol、0.2mol。保持温度不变,再向N中通入0.6molA,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若x=1,y=1.8,在N中达到平衡时容积为24L,C为0.4mol,则反应起始时N的容积为28L
二、解答题
19.现有下列物质:①纯、②NaCN固体、③稀盐酸、④氢氧化铁胶体、⑤冰醋酸、⑥熔融、⑦二氧化碳、⑧蔗糖溶液、⑨NaOH固体、⑩
(1)上述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
已知:时,部分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化学式 HClO HCN
电离平衡 常数
(2)体积相同、相同的①;②HCl;分别与不同质量的锌粉反应,若最后仅有一份溶液中存在锌,放出氢气的质量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反应所需要的时间:②>① b.开始反应时的速率:①>②
c.参加反应的锌物质的量:①=② d.①中有锌剩余
(3)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常温下,将的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表达式的数据变大的是_______。
A. B.
C. D.
(5)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所示。
①三点对应的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
②若使b点对应的溶液中增大,减小,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序号)
A.加入水 B.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C.加入浓硫酸 D.加入碳酸钠固体
20.I:已知与溶液混合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忽略溶液混合引起的体积变化)通过测定溶液褪色所用时间来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装置(夹持装置略)如图。实验时将的苯溶液和溶液同时加入“甲”中,并不断搅拌。
编号 的苯溶液 溶液 水浴温度
A 含, 溶液20 mL
B 含, 溶液20 mL
C 含, 溶液20 mL
(1)仪器“甲”的名称为 。实验A始终没有观察到溶液褪色,其原因是 。
(2)实验时为便于更好的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可向溶液中加入几滴 (填物质名称)溶液。
(3)该实验探究了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II.某小组利用溶液和硫酸酸化的溶液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室通过测定酸性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该小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如下: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及记录】
实验 编号 实验温 度 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 溶液褪 至无色所 需时间
溶液 溶液 溶液
① 25 3.0 2.0 3.0 1.5
② 25 2.0 3.0 2.0 3.0 2.7
③ 50 2.0 2.0 3.0 1.7
(4)表中 。
(5)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实验 (填实验编号),实验结论为 。
(6)利用实验①中的数据,计算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21.CH3OH是重要的能源物质,CO2转化为甲醇是一种有效减少CO2排放的方法。
(1)加氢制甲醇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反应Ⅰ ,
该反应一般认为通过反应Ⅱ和反应Ⅲ两步实现。
反应Ⅱ
反应Ⅲ
若反应Ⅱ为慢反应,下列示意图中能体现上述反应能量变化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2)向恒温2L容器中充入一定量和,发生反应。图中过程Ⅰ、Ⅱ是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的转化率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m点:
B.时刻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增大水蒸气的浓度
C.活化能:过程Ⅱ<过程Ⅰ
D.时刻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降低温度
(3)在25℃和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建立平衡后,再逐步增大体系的压强。表中列出了不同压强下平衡时物质CO的浓度。
压强(Pa)
浓度() 0.08 0.20 0.44
①压强从到,平衡 (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②压强从到,浓度从0.20变为的原因是 。
(4)在温度、容积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和3mol发生如下反应:,平衡后的体积分数为50%。若在相同温度,相同体积的容器中加入2.4mol、4.2mol、1mol、2mol,平衡后, (填“>”“<”“=”或“不能确定”)
(5)温度为时,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和3mol发生下列反应,平衡时的物质的量为0.5mol。反应开始时与平衡时压强之比为 。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22.甲烷既是燃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回答下列问题:
I.甲烷与水蒸气重整制氢涉及的反应有:
①;

(1)反应②在 ℃(用含“a”的式子表示)开始自发进行反应。
(2)研究表明,反应②在催化下分三步进行,已知:
第一步:
第二步:
则第三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一定压强下,将甲烷与水蒸气按1:2的体积比通入反应体系。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b代表的物质为 ;以后,曲线a下降的原因是 。
II.甲烷与二氧化碳自热重整工艺发生的反应为。当投料比时,不同温度、压强对平衡转化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4)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填“任意温度”、“高温”或“低温”)。
(5)中压强最大的是 ,若,则N点对应状态下,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 。
(6)温度高于时,不同压强下,平衡转化率趋于相同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B
2.C
3.D
4.B
5.C
6.C
7.D
8.A
9.B
10.A
11.D
12.B
13.C
14.C
15.B
16.B
17.C
18.B
19.(1)⑤⑩
(2)ac
(3)
(4)AB
(5) c BD
20.(1) 三口烧瓶 过量
(2)淀粉
(3)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浓度
(4)2.0
(5) ②③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
(6)0.01
21.(1)B
(2)AB
(3) 不 压强增大为原来的两倍,CO浓度的变化大于两倍,说明增大压强时H2O变为液体,平衡正向移动
(4)>
(5)4:3
22.(1)
(2)
(3) CO 曲线a代表,温度高于达到平衡时,体系中含量很低,说明反应①几乎完全进行,升温,以反应②平衡逆向移动为主,的物质的量减小
(4)高温
(5)
(6)高于时,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反应受压强影响的程度很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