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突破练20 鉴赏诗歌的形象(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突破练20 鉴赏诗歌的形象(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
突破练20 鉴赏诗歌的形象
1.(2024·海南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寄永倅周敦颐虞部①
赵 抃
君去濂溪湖外行,倅藩仍喜便乡程。
九疑②南向参空碧,二水③秋临彻底清。
诗笔不闲真吏隐,讼庭无事洽民情。
霜鸿只到衡阳转,远绪凭谁数寄声。
[注]①周敦颐以虞部员外郎的身份调任永州通判,永州与周敦颐的故乡道州紧邻。②九疑:指九嶷山,在道州(今湖南永州)。③二水:指潇水与湘水,二水会合于永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诗人因周敦颐即将到永州任职而替他感到高兴,可见二人关系亲厚。
B.诗人认为道州九嶷山虽风景秀美,却远不敌永州潇水、湘水那般美丽。
C.诗人与友人分别,表现出浓浓的不舍,他希望周敦颐到任后能频寄书信。
D.尾联以“霜鸿只到”巧妙点明时节已为深秋,与上文“二水秋临”相呼应。
(2)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诗人笔下周敦颐的形象特点。(6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
上书,得九域志①,泫然有感②
陆 游
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嵘。
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
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
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泪自倾。
[注]①九域志:北宋地理名著,以熙宁、元丰间四京、二十三路行政区划为标准。②本诗作于庆元二年(1196)秋,诗人闲居山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题点明写作的时间、事件、情感,“泫然”饱含诗人的家国之情。
B.首联中诗人不能忍受岁月的不断流逝,抒发了自己年老无成的慨叹。
C.天寒欲晓,北雁南飞,诗人以新雁自况,表达了对收复北方失地的信心。
D.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年老仍初心不改,偶然看到北宋地图不禁落泪。
(2)本诗中的“书生”形象和《沁园春·长沙》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书生”形象有何异同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李 白
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安西都护府远在西域,是盛唐文人向往的“功名只向马上取”的地方。
B.“绣衣”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出安西都护府将领们盔明甲亮、军务繁忙的情形和紧张的氛围。
C.“天外飞霜”写出洁净的自然环境,“火旗云马”侧写热烈的人物行动,映衬鲜明而富有诗意。
D.全诗语言清朗,节奏明快,风格与名作《赠汪伦》有相似之处,具有其一贯的豪放飘逸特点。
(2)请简要分析诗歌最后两句中“清尘”和“草绿”的意蕴。(6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扬 州 慢
赵以夫
琼花,唯扬州后土殿前一本。友人折赠数枝,赋而感之。
十里春风,二分明月,蕊仙飞下琼楼。看冰花翦翦①,拥碎玉成球②。想长日、云阶伫立,太真肌骨,飞燕风流。敛群芳、清丽精神,都付扬州。  雨窗数朵,梦惊回、天际香浮。似阆苑花神,怜人冷落,骑鹤来游。为问竹西风景,长空淡、烟水悠悠。又黄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
[注]①翦翦:整齐的样子。②球:球状物。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春风”“明月”两句,对仗工整隽永,让人联想到描绘扬州繁华的诗句。
B.“看冰花翦翦,拥碎玉成球”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眼前琼花晶莹洁泽的特点。
C.下片开头三句写窗前琼花清香四溢,既扣词前小序,又引起下文的转折。
D.姜夔曾作自度曲《扬州慢》,本词既沿用姜词调名,更沿袭姜词的意绪。
(2)有人说,咏物词的关键在于不滞于物。这首词本只为赋花,吟咏之间却生出许多感慨,遂成精品。请结合全词进行赏析。(6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观长安城图[注]
陆 游
许国虽坚鬓已斑,山南经岁望南山。
横戈上马嗟心在,穿堑环城笑虏孱。
日暮风烟传陇上,秋高刁斗落云间。
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
[注]本诗写于淳熙元年(1174)秋,陆游在蜀州任代理知州。长安当时在金国的占领区内,南山在长安城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先直抒胸臆,言自己以身报国,志愿坚决,但鬓发已经斑白;接着触景生情,眺望南山,引出下文。
B.颔联紧承“望南山”句,“横”“笑”二字表现了诗人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和收复失地的决心,气度不凡。
C.尾联从对峥嵘岁月的追忆回到现实,写三秦父老望眼欲穿,左等右盼,始终没能看到北伐大军开出大散关。
D.本诗观图兴怀,将写实与想象融为一体,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激情,情感真挚热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这首诗的颈联在意境营造上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1)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的能力。B项,“却远不敌永州潇水、湘水那般美丽”理解有误,原文并无比较之意,只是客观陈述两地的风光都很秀美。故选B项。
(2)参考答案 ①热爱故乡,热爱故乡的山水。周敦颐调任永州,因和故乡道州紧邻而高兴,可见其思乡情重。②才华横溢,热爱生活。周敦颐“诗笔不闲”,笔耕不辍。③治理有方。“讼庭无事”“洽民情”体现出周敦颐关注民情,爱护百姓。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由标题和注释①可知,周敦颐调任永州,永州与周敦颐的故乡道州紧邻,周敦颐因任职地与故乡紧邻而高兴,可见他思乡情重,塑造了周敦颐热爱故乡,热爱故乡的山水的形象。“诗笔不闲真吏隐”句中“吏隐”意为:不以利禄萦心,虽居官而犹如隐。此句是说周敦颐虽然居官,但是他依旧笔耕不辍,塑造了周敦颐虽身居官场,忙于政务,但仍是一个才华横溢、热爱生活的诗人。“讼庭无事洽民情”,意为:周敦颐审理讼案合乎民情,体现周敦颐关注民情,爱护百姓,表明了周敦颐是一个治理有方的官员形象。)
2.(1)C 解析 “以新雁自况,表达对收复北方失地的信心”错误。
(2)①异:《沁园春·长沙》中的“书生”是风华正茂、充满豪情的革命青年(2分);陆诗中的“书生”是一个年逾古稀、壮志犹存的爱国诗人(2分)。②同: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者形象(2分)。
3.(1)B 解析 B项,“军务繁忙的情形和紧张的氛围”说法错误。“飞书走檄如飘风”的动作描写,是说他们善写檄文,很有才华,并没有刻画出紧张的氛围。
(2)“清尘”指边境安定,“草绿”指长安又一年春来到;表达了对友人才能的夸赞,对凯旋的祝愿和期盼。
4.(1)B 解析 B项,“眼前琼花”错误,此句描写的是想象中的琼花,是虚写,不是写眼前琼花。
(2)①上片咏赞琼花,通过想象写出当年扬州琼花的芳姿与神韵。②下片借友人所赠之花回到眼前,写出现在扬州的衰败,寄寓了词人的沉痛之感和忧国伤时的情怀。③本词由赋琼花转而哀扬州,加深了词的思想境界,格调超出一般的咏物词。
5.(1)A 解析 首联第二句是回忆数年前从戎时常常眺望南山。
(2)颈联选择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风物,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秋天日暮时分,风烟弥漫陇上、刁斗声响彻云霄的景象,营造了雄浑开阔的意境,抒发了豪迈苍凉的情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