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突破练22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突破练22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
突破练22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一丛花·初春病起
苏 轼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  朝来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衰病少悰[注],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注]悰:心情、思绪。这里指欢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片前四句写春寒犹重,但已在柳树、花朵上显露出些许春意了。
B.上片后三句,纵然夜寒且长,词人也感到暖意,钟鼓声也渐渐清圆。
C.下片前两句,初日半衔山,楼阁笼罩在雾气中,写出春天的生活气息。
D.下片后三句陡然逆转,看似曲折波澜,却是紧扣住“病起”二字。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 请简要分析。(6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灉湖①山寺
张 说
空山寂历道心生,虚谷迢遥野鸟声。
禅室从来尘外赏,香台岂是世中情。
云间东岭千重出,树里南湖一片明。
若使巢由②知此意,不将萝薜易簪缨③。
[注]①灉(yōng)湖:在今岳阳市南,又称南湖。②巢由:巢父和许由。相传,尧要把君位让给巢父,巢父不受;尧又要把君位让给许由,巢父教许由隐居;许由逃至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这话弄脏了他的耳朵。③簪缨:古代显贵者的冠饰,比喻高官显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认为只有在空山旷野中,过着宁静寂历的生活,才能体会到那种神秘的禅意。
B.“禅室”“香台”是山寺之景,“从来”“岂是”于转折中写出了诗人对佛门的推崇。
C.尾联使用假设句,借用巢由的典故,表明了诗人对为山林美景而放弃荣华的否定。
D.这首诗语言流畅,结构跌宕,议论、抒情水乳交融,既揭示了禅理,又抒发了心声。
(2)这首诗的颈联写景绝妙,请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做到的。(6分)
3.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浪淘沙·秋
朱 栴
塞下景荒凉,淡薄秋光,金风淅淅透衣裳。读罢安仁《秋兴赋》,憀栗悲伤。  廿载住边疆,两鬓成霜。天边鸿雁又南翔。借问夏城屯戍客,是否思乡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人在秋风渐起时,倍觉塞下景色荒凉,淡薄的秋景凄清、悲凉,惹人忧伤。
B.“淅淅”作响的“金风”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里的“西风”一样,都描绘了一种清凉净洁的意境。
C.二十多年边疆苦寒,不觉鬓发已白,犹不能回归,词人对困境的描写意蕴丰富。
D.夏城戍守的将士,是否像“我”一样有满腔愁怀 共情的思乡愁绪让人更觉伤感。
(2)朱栴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明朝第一任庆王,明代九大攘夷塞王之一,身份特殊,他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与“夏城屯戍客”有何不同 词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这种感情 (6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瑶台聚八仙·梅影
张 炎
余昔有梅影词,今重为模写。
近水横斜。先得月、玉树宛若笼纱。散迹苔烟,墨晕净洗铅华。误入罗浮身外梦,似花又却似非花。探寒葩。倩人醉里,扶过溪沙。  竹篱几番倦倚,看乍无乍有,如寄生涯。更好一枝,时到素壁檐牙。香深与春暗却,且休把江头千树夸。东家女,试淡妆颠倒,难胜西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近水横斜”句,有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之意趣,表现梅树的疏落之姿。
B.“先得月、玉树宛若笼纱”句,寓“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意,以梅影烘托出月色的皎洁无瑕。
C.“探寒葩”句,“探”字有“探望”之意,生动写出词人赏梅之切、爱梅之深。
D.“竹篱”三句,“乍”字写出梅影时有时无之态,引发词人人生如寄的感慨。
(2)本词对梅影的描写蕴含着词人的审美追求。请任选画线三句中的两句,从内容和手法角度进行分析。(6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鹭  鸶
贾 岛
求鱼未得食,沙岸往来行。
岛月独栖影,暮天寒过声。
堕巢因木折,失侣遇弦惊。
频向烟霄望,吾知尔去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鹭鸶捉不到鱼而在沙岸上徘徊,暗指诗人自己因科举考试屡遭失败的尴尬。
B.颈联通过写鹭鸶巢穴被毁,痛失伴侣,写出鹭鸶无家无亲、孤独寂寞的悲惨处境。
C.尾联写鹭鸶在云霄中频频向天凝望,借以抒发诗人受挫后绝不放弃希望的不屈精神。
D.全诗托物言志,隐喻了诗人怀才不遇、穷困潦倒之境遇,揭示出无法实现理想的悲剧。
(2)本诗颔联历来被人称赞,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1)C 解析 C项,“下片前两句……写出春天生活气息”说法错误,这应该是一种自然美景的真实再现,并不是“生活气息”。
(2)①虚实结合,有实景,也有虚写,如游人寻芳,“应已争先”是虚写(答“想象”也可);②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小桃杏、应以争先”;③侧面衬托,通过人的内心感受来写春意已到,万物生机勃勃;④通过描述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来写春意。
2.(1)C 解析 C项,“表明了诗人对为山林美景而放弃荣华的否定”说法错误。应是“表明了诗人对为山林美景而放弃荣华的肯定”。
(2)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东岭的高耸之态。②巧妙使用“出”这个动词,化静为动,赋予山以动态。同时,一个“明”字,一语双关,既写出了湖水之清,又写出了湖水反射阳光所给人的感觉,间接表现出湖景的美丽。③湖光山色,相映成景,写景如画,对仗工整。
3.(1)B 解析 B项,“都描绘了一种清凉净洁的意境”说法错误。两首词描绘的是秋风起时的凄凉寒瑟之景。“淅淅”是模拟秋风萧瑟的声音,“透衣裳”加重了凄寒之感。
(2)情感:夏城屯戍客思乡尚有回归的可能,心怀希望,而驻地藩王虽有南归之心,但没有希望,悲凉绝望中又有怨愤之情流露。手法:用典抒情,借用潘岳诗文表达自己的悲伤之情;借景抒情,通过秋天萧瑟的景色渲染忧伤之情,借用鸿雁抒发自己不能南归的忧愁。
4.(1)B 解析 B项,“以梅影烘托出月色的皎洁无瑕”错误,“先得月、玉树宛若笼纱”句应当是用月色的皎洁无瑕烘托出梅影的朦胧美好。
(2)①“散迹苔烟,墨晕净洗铅华”句,写月色之下,青苔满布,如茵席一样,梅影散落在上面,宛若墨痕。词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落在青苔上的梅影如墨笔在纸上晕染,形象生动地写出梅影素雅淡洁、不事雕琢的特点,蕴含着词人以素雅为美的审美追求。②“倩人醉里,扶过溪沙”句,写梅影映在溪边沙地上,摇曳多姿。词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梅影如醉酒后被人搀扶走过溪沙的美人,形象生动地写出梅影娇柔、婀娜的姿态,蕴含着词人对灵动柔美的赞许。③“更好一枝,时到素壁檐牙”句,写一枝梅花在月光下投影在白墙之上,一派空灵。词人使用烘托的手法,用素淡的墙壁衬托梅影,突出梅影疏淡素雅的特点,表达词人以清雅空灵为美的审美追求。④“东家女,试淡妆颠倒,难胜西家”,词人化用“东施效颦”的典故,把梅影比作西家子,将江头千树比作东家女,通过对比手法,表达无论东家女如何粉饰,也比不过西子自然美的观点,表达词人以自然素雅为美的审美追求。
5.(1)C 解析 C项,“借以抒发诗人受挫后绝不放弃希望的不屈精神”错误。尾联表达的是诗人无路可走、进退维谷的情状。
(2)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描写鹭鸶在岛上独自栖息,只有孤独的影子相伴,傍晚时分,天气寒冷,只听到冷风吹过的声音,营造出寂寞凄凉的氛围,从而借鹭鸶没有同伴的孤独,暗示诗人自己孤立无援的生活现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