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一2026学年(上)高三年级小高考(一)地理(专版)答案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B2.A3.C4.D5.B6.D7.A8.B9.c10.B11.C12.D13.A14.C15.D16.(1)第一阶段河流分布分散、支流少,第二阶段河流支流增多,流域范围沿山脉走向扩展,形态趋于狭长,第三阶段水系合并,河流干支流清晰,水系形态完整。(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合理可的情给分)(2)侵蚀地貌变化河流袭夺发生后,潮源侵蚀与下切侵蚀加剧,形成深切峡谷。(2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沉积地貌变化河流袭夺发生后,干流水量增大,搬运能力增强,在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2分。其他答案合理可的情给分)(3)对水资源的影响主河道延长、支流增多,区域总径流量增加,水资源增多,水系萎缩区域水资源总量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水系切割地表,可能导致生物栖息地碎片化,生物多样性诚少,河流切穿分水岭,形成生物迁移廊道,促进物种交流,增加生物多样性,水系演变会使河流流速、水质等发生改变,生物适应则形成特有物种,反之则会威胁生物多样性(从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两方面作答,任答其中3点,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合理可的情给分)17.(1)达州地处四川盆地与关中平原过渡地带,是南北物资转运的天然枢纽,达州境内地势相对和缓,道路修建难度小,运输成本低,为区域物资集散中心,驿站众多,交通便捷,便于荔枝转运。(任答其中2点,每点2分,共4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2)凌晨地面辐射散热多,果实温度低,晨间雾天云雾可削弱太阳辐射,减缓果实升温速度,为夜间高海拔运输预留充足的低温保鲜时间,夜间地面辐射散热强烈,气温低,夜问运输能防止荔枝变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高海拔区域气温低。(最后一点必答,前三点任答其中2点,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3)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易引发山洪,冲毁古道遗存,沿线山区地势起伏大,岩石破碎,暴雨易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损毁古道遗存,气候湿热,苔藓等植物生长及微生物活动会加速石质遗存风化。(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18.(1)地质历史时期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岛,其后,珊瑚虫在岛屿边缘浅水区大量繁殖,遗体不断堆积,逐渐在火山岛周围形成珊瑚礁,之后,火山岛下沉到海面以下,原本环绕火山岛的珊瑚礁就形成了环状礁盘,礁盘中间地势较低,海水涌入形成潟湖,最终形成环礁地貌。(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2)生态保护为生物提供良好生存环境,有利于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可有效减轻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维护海洋生态平衡。资源开发有利于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渔民的长远经济利益,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天然实验室,为海洋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等。(每点2分,共8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2025—2026学年(上)高三年级小高考(一)地 理考生注意: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年7月20日至8月20日的英仙座流星雨、12月4日至17日的双子座流星雨、1月1 日至5日的象限仪座流星雨是北半球三大流星雨,其中英仙座流星雨和象限仪座流星雨集中迸发的纬度位置较高。2025年8月13日(农历六月二十)凌晨,英仙座流星雨出现极大值。据此完成1~3题。1.相比其他两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观测优势显著的主要原因是A. 流星数量多 B.持续时间长C. 流星亮度大 D. 可观测范围广2.8月13日,月球对英仙座流星雨观测产生的影响是A.月光较亮,掩盖部分暗流星B. 月相为新月,夜空利于观测C. 月球引力强,流星数量少D. 月光折射强,流星看起来更亮3.观测英仙座流星雨的最佳位置及注意事项是A. 市中心广场——注意保暖B. 高山观测站——避开晴朗天气C. 远郊开阔地——避开灯光D.海边沙滩——寻找地势低平处血月是指天空中出现红色的月亮,一般出现在月全食时。月全食时,地球位于太阳、月球 之间,月球完全进入地球本影,部分太阳光经地大气层散射后,篮光、绿光、黄光等被过滤, 只剩下波长较长、穿透性强的红光投射到月球表面,形成血月 大气中的尘埃和水汽会影响 散射效果,火山喷发后大气中悬浮颗粒增多,血月更加明显。据此完成4~5题。4.地球大气层散射太阳光的本质是大气在A.吸收太阳辐射 B.反射地面辐射C.增强大气辐射 D.削弱太阳辐射5.与晴朗天气相比,火山喷发后血月颜色更鲜艳的关键原因是A.红光穿透能力增强 B.大气散射作用增强C. 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 D.月球反射太阳光增多北京时间2025年9月5日9:00—10:00,某城市(31°N,104°E)文化公园内,某地理兴趣 小组成员持续观察了广场上一直立细杆影子的变化。据此完成6~7题。6.该日该城市的日出方位为A.正东 B. 正南C. 东南 D. 东北7.该小组成员观察期间,细杆影子顶端的移动方向及影长变化是A.从西北向正北,变短 B. 从东南向正南,变长C. 从西南向西北,先变短后变长 D.从西北向东北,先变长后变短海岸沙丘是砂质海岸带上由波浪与风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动力地貌系统。南澳大利亚海 岸多发育沿海递移沙丘(顺风向缓慢移动的沙丘)。图1为南澳大利亚典型沿海递移沙丘剖 面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8.该沙丘的沙粒主要来自A.风力搬运的内陆沙漠沙尘 B. 海浪堆积形成的海滩C. 河流入海口处沉积的泥沙 D. 基岩风化的碎屑物质9.若海平面持续上升,该沙丘沙粒粒径的变化最可能是A.粒径整体变小 B. 沙丘底部粒径变小C. 向陆侧粒径整体变大 D. 向海侧粒径整体变小10.若该沙丘向内陆快速移动,对周边自然环境造成的首要威胁是A.加剧土壤盐碱化 B.破坏湿地水文平衡C. 引发顿繁沙尘暴 D.导致气候趋于干旱图2示意亚洲斯里兰卡岛的地理位置,图3示意大洋洲塔斯马尼亚岛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11-12题。11.影响斯里兰卡岛和塔斯马尼亚岛降水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 信风、季风 B. 信风、盛行西风C. 季风、盛行西风 D.赤道低压、季风12.斯里兰卡岛和塔斯马尼亚岛降水空间分布的共同特点是A. 东南部降水多 B. 西北部降水多C. 东北部降水多 D. 西南部降水多黄河源区冻土分布对水源涵养量影响显著,冻土温度与水源涵养量呈正相关,而冻土活 动层厚度、多年冻土层厚度均与水源涵养量呈负相关,季节冻土区平均水源涵养量为多年冻 土区的1.29倍。1980—2019年,黄河源区多年冻土区面积缩减近10%,水源涵养量空间分 异情况如图4所示。 据此完成13~15题。13.黄河源区水源涵养服务的特征为A. 主要依赖东南部,聚集性强 B. 主要依赖东南部,聚集性弱C. 主要依赖西北部,聚集性强 D. 主要依赖西北部,聚集性弱14.1980—2019年黄河源区水源涵养量增加,其关键驱动力是A. 多年冻土区面积扩大 B. 冻土区平均温度下降C. 季节冻土区占比增大 D. 人类活动足迹增多15.长期来看,黄河源区水源涵养功能退化可能会A.增加生物多样性 B. 改善湖泊湿地生态C.增加水源涵养量 D.减弱气候调节能力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活动褶皱冲断带是地壳压缩变形形成的构造活跃单元,其发育过程中通过内力作用调控地表起伏,进而深刻影响河流水系格局与地貌演化。祁连山作为典型活动褶皱冲断带,其北侧大通河的水系演化证实了其地质构造与地表过程的相关性。图5示意某科研团队设计的大通河水系演化概念模型。(1)据图描述大通河水系演化不同阶段的河流形态特征。(6分)(2)推测河流袭夺发生后,大通河流域内侵蚀地貌与沉积地貌的变化。(4分)(3)推测大通河水系演化对区域水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6分)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唐代“荔枝道”因运输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荔枝至长安(今西安)而得名,后来演变为古代商业贸易路线。达州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四川盆地与关中平原过渡地带,自古为川陕鄂交界处的物资集散中心,是“荔枝道”的关键节点。唐代荔枝运输采用“天然冷链系统”的运输方式(凌晨采果,利用川东北晨间多雾的特征,夜间经达州翻越高海拔区域实现荔枝保鲜),南宋后因气侯变冷、战乱及自然灾害等原因,该古道逐渐废弃。图6为唐代“荔枝道”手绘图。(1)分析达州成为“荔枝道”关健节点的优势。(4分)(2)请从影响气温的因素及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分析唐代“荔枝道”荔枝运输方式降温 保鲜的原理。(6分)(3)从自然角度分析“荔枝道”遗存保护面临的主要挑战。(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黄岩岛(位置见图7)由珊瑚虫遗体长期堆积形成,是中沙群岛中唯一出露水面的环框。黄岩岛周边海域拥有丰富的珍稀生物资源,是我国南海渔民传统作业区。2025年9 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推测黄岩岛环礁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2)分析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黄岩岛海洋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意义。(8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长白山地能东亚大陆边缘,桶临太平泽强烈帽波带,在中生代以前经历过多次地壳变 迷,形成了古老而复杂的岩层。长白山天池火山是我国境内保存最完整的新生代多成因 复合式火山。天池是松花江、鸦绿江、图们江的发源地,2000年被认证为“海拔最高的火 山湖”。图8示意天池及周边区域地质结构。有游客提出疑问:天池未见明显入湖河流,但能看到向外泄水,长此以往是否会面临干涸 风险 请结合地质地貌特征与水循环原理,回答该游客的疑问,并解释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2026学年(上)高三年级小高考(一).docx 地理专版高三小高考(一)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