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宣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宣城市2024一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近现代船舶计程仪广泛应用之前,中国海域已经流传着一套主要以“月”“日”“潮”“更”
“里”为单位的传统航海计程方法,这套方法为旧时中国航海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技术
保障。
秦汉时期,计时单位“日”“月”开始被用于航海计程,如《汉书·地理志》详述了沿两广海岸西
行经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洋的航路,“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
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但以“日”“月”计程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缺陷,
即由于其计量尺度过大而不能较好地适用于近岸短距航海,因此以“日”“月”计程的记载多为长距
航海。
晚至宋代,在对潮汐知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沿海民众发明了以“潮汐”计程之法。“潮”也成
为一个航海计程单位,其本义是“以两地航道沿途潮汐相继发生的次数(或需要候潮的次数)表示
航程的远近”,潮汐“自涨而落或自落而涨”为“一潮”。如淳熙《三山志》就明确指出“水路,视潮次
停泊,犹驿铺也”,并以“一潮”“二潮”直至“十五潮”这样的潮汐累积数值来表示自迎仙港至莆门
寨的航程,且在每一潮次之下均对船舶经行的海道、停泊位置等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当然,或是出
于提高准确性和实用性的目的,“潮”也常同里数及风向、风力的相关描述联合使用,如“温州府至
盘石,顺风半潮,约四十里”(《温处海防图略》卷二)。由于我国沿海潮汐类型多为半日潮,一昼夜
大概发生两次高潮两次低潮,且潮汐涨落历时基本相等,即大致将一昼夜的时间分为4等份,因此
以“潮”计程所用的时间尺度较以“月”“日”计程更加精确,以“潮”计程也成为宋元时期我国东南
沿海近海短距航行常用的计程方法。
到了明代,“更”已经被广泛运用于航海。“更”原本为夜间计时单位,一夜5更,在被用于航海
计程时,正常情况下一昼夜为10更,一更约等于今2.4小时。对于航海活动中所用的“更”的性
质,学界还存在争议,如为计程单位、为计时单位、为航速单位等。但根据文献记载可知,以“更”计
程即是将“更”的时间内涵作为计程的基本尺度,依据船舶航行情况,适时调整行船“更”数,最终以
“更”数的累积值表示航程远近,此即王在晋所谓的:“更者,每一昼夜分为十更,以焚香枝数为度,
以木片投海中,人从船面行,验风迅缓,定更多寡,可知船至某山洋界。”当然,“更”的时间尺度进一
步缩短,其在航海计程中也更具灵活性,既可用于短距航海,亦可以分段计程的方式用于长距航海,
宣城市高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