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试卷

资源简介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试卷
1.(2024六上·灌云期中)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旖旎(nǐ) 矗立(zhù)
B.倾角(qīn) 澎湃(pài)
C.攒动(cuán) 气氛(fēn)
D.魁梧(kuí)卡住(kǎ)
【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矗立”中的“矗”不读“zhù”,应读作“chù ”,所以错误。
B:“倾角”中的“倾”不读“qīn”,应读作“qīng”, 所以错误。
C:正确。
D:“卡住”中的“卡”不读“kǎ”,应读作“qiǎ”,所以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2024六上·灌云期中)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干躁 暴露无遗 B.废话 千钧一发
C.悬涯 沧海一栗 D.咆啸 剑拨弩张
【答案】B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干躁”的“躁”有误,应改为“燥”。
B:正确。
C:“悬涯”的“涯”有误,应改为“崖”,“沧海一栗”的“栗”有误,应改为“粟”。
D:“剑拨弩张”的“拨”有误,应改为“拔”。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3.(2024六上·灌云期中)与“群马疾驰”中的“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疾风知劲草 B.疾恶如仇 C.积劳成疾 D.痛心疾首
【答案】A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在“群马疾驰”中,“疾”的意思是“快速”或“迅速”。分析各选项:A:“疾风知劲草”中的“疾”指“猛烈”或“快速”,与“群马疾驰”中的“疾”意思相同。
B:“疾恶如仇”中的“疾”指“憎恨”,意思不同。
C:“积劳成疾”中的“疾”指“疾病”,意思不同。
D:“痛心疾首”中的“疾”指“疼痛”,意思不同。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义字。“多义字” 也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有不同的含义。本题主要考查一个多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首先要理解给出的词语的意思,再在语境中理解汉字的意思,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
4.(2024六上·灌云期中)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移舟泊烟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B.明月别枝惊鹊(横斜的树枝)
C.路转溪桥忽见(同“现”)
D.三军过后尽开颜(指海陆空三军)
【答案】D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移舟泊烟渚”中的“渚”解释为“水中间的小块陆地”。正确。
B:“明月别枝惊鹊”中的“别枝”解释为“横斜的树枝”。正确。
C:“路转溪桥忽见”中的“见”通“现”,意为“出现”。正确。
D:“三军过后尽开颜”出自毛泽东《七律·长征》,“三军”指红军全体部队。所以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文言字词的翻译。在正确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字词的意思,做此题根据句意回顾所学认真作答即可。
5.(2024六上·灌云期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部分都表示“看”的意思,其中用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坐在热气球上俯视大地,啊!一切美景尽收眼底。
B.放学了,小明站在校门口瞻前顾后,希望看到妈妈的身影。
C.他亲眼目睹了这件事的整个过程,激动的心情无法言达。
D.小老鼠躲在洞口,机警地盯着猫的一举一动。
【答案】B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A:“俯视”意为从高处向下看,与“坐在热气球上”的语境相符,用词恰当。
B:“瞻前顾后”意为向前后看,但通常引申为做事犹豫不决、顾虑太多。句子中小明是希望看到妈妈的身影,应使用更直接的词语如“东张西望”或“四处张望”,因此“瞻前顾后”用词不恰当。
C:“目睹”意为亲眼看到,与“亲眼”搭配,强调直接见证,用词恰当。
D:“盯着”意为集中注意力看,与小老鼠机警观察猫的行为相符,用词恰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还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6.(2024六上·灌云期中)下列句子中的分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语言,人们用来表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B.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C.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巍峨雄峻。
D.盐河没有金沙江那样磅礴的气势;但是金沙江也难得有盐河如此安逸的情怀。
【答案】D
【知识点】标点符号运用
【解析】【分析】A:分号连接两个并列子句“语言,人们用来表情达意”和“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结构相似,分号使用正确。
B:分号连接两个独立子句“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和“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子句之间没有连词,分号使用正确。
C:分号用于分隔三个并列的景点描述,每个描述内部有逗号,分号使用正确。
D:分号连接两个子句“盐河没有金沙江那样磅礴的气势”和“但是金沙江也难得有盐河如此安逸的情怀”,但子句之间有转折连词“但是”,应使用逗号而非分号。因此,分号使用有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7.(2024六上·灌云期中)以下选项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____;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____;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____。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
①叱咤时代的风云
②唤醒黎明的沉默
③挣脱千年的羁绊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答案】B
【知识点】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根据句子语境和比喻的象征意义,分析每个空白处应填入的短语:“昂首高歌的雄鸡”象征唤醒黎明,因此应衔接“唤醒黎明的沉默”(②)。“奋蹄疾驰的骏马”象征挣脱束缚、追求自由,因此应衔接“挣脱千年的羁绊”(③)。“冲天腾飞的巨龙”象征强大力量、影响时代,因此应衔接“叱咤时代的风云”(①)。
因此,衔接最恰当的顺序是②、③、①,对应选项B。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句子顺序的排列。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8.(2024六上·灌云期中)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苏联作家高尔基撰写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母亲》《我的大学》。
B.管桦的《小英雄雨来》中的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被鬼子抓住后机智逃脱了。
C.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小说。
D.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刻画了列夫·托尔斯泰等人物的形象。
【答案】A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人物形象理解;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A: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而《母亲》是高尔基的另一部重要小说,但不是自传体三部曲的一部分。因此,该表述错误。
B:管桦的《小英雄雨来》中,雨来确实为了掩护交通员被鬼子抓住后机智逃脱,表述正确。
C: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是一部以日记形式写成的小说,表述正确。
D: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作品《三作家》中确实刻画了列夫·托尔斯泰等作家的形象,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人物、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答题时要回忆作品内容,结合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示作出正确的回答。做好此类题,平时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有意识地积累教材中的名家名篇。
9.(2024六上·灌云期中)以下经典名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C.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D.未觉池塘春草梦,至今已觉不新鲜。
【答案】D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句正确。
B:“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出自《孙子兵法》,原句正确。
C:“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句正确。
D:“未觉池塘春草梦,至今已觉不新鲜。”原句为“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出自宋代朱熹的《偶成》,因此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名句辨析。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辨析。
10.(2024六上·灌云期中)下列名句与学习无关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答案】B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 【分析】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强调学习和复习的快乐,直接与学习相关。
B:“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出自《论语》,讨论的是交友的原则(有益的朋友和有害的朋友),与学习无关。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探讨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直接与学习相关。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论语》,强调对待知识的诚实态度,与学习相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名言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2024六上·灌云期中)引经据典读中国——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词名句。
11.赏自然之美。看到春天百花盛开,我会想起宋代朱熹在《春日》中的诗句“胜日寻芳泗水滨,   ”;夏季漫步乡间田野,闻着稻花香,听着蛙鸣, 我会吟诵“   ,   ”。
12.品诗词之韵。《书湖阴先生壁》中, “   ,   ”将山水赋予了人的情感和行为,对仗工整。
13. 抒爱国之情。“   ,   ”这句诗中, 一“暖”一“寒”鲜明对比,表现出红军的英勇无畏。当外敌入侵,无数青年挺身而出,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我”的战友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他们都有曹植所说的“   ,   ”的豪迈气概。
【答案】11.无边光景一时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11.本题考查古诗句的填空。“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意思是趁风和日丽之时到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绘了夏夜稻田丰收的景象与蛙鸣交织的自然画卷。
故答案为:无边光景一时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2.本题考查古诗句的填空。“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出自宋代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意思是庭院外一条小河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两座山峰仿佛要推开门,给主人送上满山的青翠。
故答案为: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3.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的填空。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金沙水”对“大渡桥”,“拍”对“横”,“云崖”对“铁索”,“暖”对“寒”,对仗工整。“暖”体现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寒”则烘托了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通过对比表现了红军英勇无畏。
根据上下文,“我”的战友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的英雄事迹,体现了英勇无畏、牺牲奉献的精神。曹植《白马篇》中的名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诗句生动刻画了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
故答案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4.(2024六上·灌云期中)(  )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
A.刑法 B.民法 C.宪法 D.行政法
【答案】C
【知识点】社会公德与法律法规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宪法的重要作用。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选项A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宪法的重要作用,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识记宪法的重要作用相关知识,进行选择。
15.(2024六上·灌云期中)居民身份证上有许多个人信息,我们应该注意不能泄露。如何保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不随意乱扔快递单等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
B.身份证复印件上面写明用途
C.身份证丢失,及时到公安机关挂失
D.身份证借给他人使用,代自己办事
【答案】D
【知识点】生活技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居民身份证的作用与信息保密。公民身份证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身份证丢失,要及时到公安机关挂失:要妥善处理快递单、车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以及其他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身份证复印件上写明用途;现在身份证用途广泛,没有它,寸步难行。入学注学籍、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在机场办理登记手续等地方都要用到身份证,ABC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做法错误,身份证不能借给他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居民身份证的作用与信息保密,根据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了解居民身份证的相关知识。
(2024六上·灌云期中)文学阅读与表达
巡道工的故事
①暑假里,我乘火车到外婆家去玩。我靠着车窗,看见绿色的田野,清澈见底的溪流从窗外匆匆闪过。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
②“呜——”前方传来了一声汽笛长鸣,我探出头往前一看,车头正带着我们转弯,弯道旁站立着一位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他的手里,举着一把铁锤,正微笑着向我们致意。
③我敢____,他就是巡道工,因为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巡道工的故事
④有一次,爸爸坐火车到远方去出差,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倾盆大雨中飞驰。突然,车厢“咯噔”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
⑤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打开车窗,只见在列车的前沿,一盏红灯在一晃一晃,借着车头的光柱大家看到了,雨幕中有个人提着红灯在走,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他就是巡道工。
⑥后来才知道,这里山洪突然爆发,路被冲坏了一段。要不是巡道工冒着瓢泼大雨巡查路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⑦“在千里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工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越是天气不好,他们就越是繁忙,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爸爸的话在我耳边又一次响起。
⑧列车呼啸着向远方奔去,我却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注视着那位平凡的老工人,渐渐地远了远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然而听着列车有节奏的“咯噔”声,看着列车上的张张笑脸,巡道工的形象又 ____在我的眼前,留在我的脑海……
16.文中横线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猜测 出现 B.肯定 出现 C.猜测 浮现 D.肯定 浮现
17.第②自然段中主要通过(  )方法来描写巡道工。
A.动作描写 B.外貌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18.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②自然段中“用紫铜铸成的”的描写,反映了巡道工工作很辛苦。
B.第④自然段主要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衬托出巡道工的工作环境艰苦,也表现了他们工作的重要性。
C.第⑤自然段中“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是巡道工忘记穿雨衣就出来工作了,他不够细心。
D.第⑦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了开头,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19.结合文章中爸爸说的话,说一说巡道工的形象特点。
【答案】16.D
17.B
18.C
19.巡道工的形象是一个坚韧、敬业、无私的劳动者。
【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6.本题考查选词填空。第③段:“我敢____,他就是巡道工”。结合上下文,作者基于爸爸讲过的巡道工故事,对老工人的身份有较明确的判断,因此“肯定”比“猜测”更恰当,体现作者的信心。
第⑧段:“巡道工的形象又 ____在我的眼前”。此处描述的是作者回忆巡道工的形象,这种形象是从脑海中显现的,带有抽象性,“浮现”比“出现”更贴合语境,且后文提到“留在我的脑海”,进一步支持“浮现”的用法。
故答案为:D
17.本题考查描写方法辨析。从“弯道旁站立着一位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可知,是对巡道工的外貌描写。
故答案为:B
18.A:第②段描写老工人:“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这比喻暗示他的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像金属一样,表明他长期在户外工作,经受日晒雨淋,确实反映了工作辛苦。所以A说法正确。
B:第④段描述:“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倾盆大雨中飞驰。突然,车厢‘咯噔’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这里环境描写突出黑夜、大雨、偏僻地点,衬托工作环境艰苦。后文提到巡道工在雨幕中提着红灯巡查,防止了事故,表现了工作重要性。所以B说法正确。
C:第⑤段说:“雨幕中有个人提着红灯在走,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这里描写巡道工浑身湿透,是因为他在倾盆大雨中工作,而不是因为他忘记穿雨衣。文章没有提到他忘记穿雨衣;相反,这表现了他不顾恶劣天气坚持工作,突出了他的敬业和牺牲精神,而不是不够细心。所以C说法错误。
D:第⑦段是爸爸的话:“在千里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工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这确实总结了巡道工的奉献精神,点明中心。文章开头写“我”乘火车,结尾写“我”回想巡道工,照应开头。最后一句“渐渐地远了远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然而听着列车有节奏的‘咯噔’声,看着列车上的张张笑脸,巡道工的形象又浮现……”给人想象空间。所以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19.结合文章中爸爸说的话(第⑦段),巡道工的形象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爸爸提到“有许多巡道工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这突出了巡道工低调、不追求名利的特点,他们长期坚守岗位,甘于平凡。不畏艰难,尽职尽责:爸爸说“越是天气不好,他们就越是繁忙”,这体现了巡道工在恶劣环境下(如暴雨、黑夜)依然坚守职责,勇于面对挑战,确保铁路安全。辛勤劳动,保障安全:爸爸强调“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这显示了巡道工的高度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他们的工作是列车运行安全的关键。平凡中见伟大:虽然巡道工的工作看似普通,但通过爸爸的话和全文描述,他们的形象升华為值得尊敬的英雄,体现了“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精神。总之,巡道工的形象是一个坚韧、敬业、无私的劳动者,通过实际行动守护着铁路运输的安全。故答案为:巡道工的形象是一个坚韧、敬业、无私的劳动者。
(2024六上·灌云期中)整本书阅读与文学鉴赏
①每个星期六是我们最快乐的一天,我们会玩一个特别好玩的游戏。我们会用一个星期的时间为这个游戏做准备。我们把街上随处可见的破草鞋收集起来,堆放在某个偏僻的角落里。星期六的傍晚,我们把草鞋运到一个十字路口,然后潜伏在附近。我们等待着从西伯利亚码头那边过来的鞑靼搬运工。他们会在每周的这个时候回家。
②我们兴奋地躲在十字路口,等到那帮汉子走过,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攻击,破草鞋子满天飞,直向他们身上飞去。这种恶作剧刚开始的时候,那些人觉得非常生气,并且发出咒骂的声音。后来,他们也发现了我们不过是一帮子调皮捣蛋的小鬼,并且也觉得这是好玩的事儿。于是,他们也开始像孩子一样地做好准备,也带上了一些烂草鞋准备还击。大家痛痛快快地玩耍一阵子,然后各自散去。
③后来的战斗形势更加严峻啦,那帮狡猾的对手甚至摸清了我们藏匿“弹药”的地方,有几次在战斗之前,就把我们的东西抢了个一干二净。我们没了资本,只得向他们大声抱怨。他们也并不计较,会把手中的弹药分给我们一半。随后,战斗就打响了。
④他们在空地上一字排开,背靠背地应对我们。我们更加活跃,队形散乱,经常在他们周围迂回奔跑,各自为战。为此我们的战斗形势不容乐观。
⑤我们的成员被击中或者是绊倒在沙地里,他们会兴奋地哈哈大笑,我们也兴奋地哈哈大笑。大人和孩子都快乐无比,笑声震天响。
⑥每个星期六我们都会这样玩上很久,直到夜幕降临几乎看不见的时候才罢休。
⑦我们的战斗打响的时候,住在周围的人们为战士们的大呼小叫所吸引,会走出家门躲在墙角处观看,他们看得也挺快活。
⑧那帮子鞑靼人闹起来和我们孩子没有区别,毫无顾忌地大笑大嚷,跟孩子们一起摔倒在沙地上,滚成一团。
⑨玩闹结束之后,那些大人会准备些甜马肉和蔬菜汤给我们吃。我至今记得那些食物的味道,马肉鲜美,蔬菜汤有一种夹杂着青菜和荤油的特别味道。
⑩那些鞑靼汉子无一例外地身材魁梧,孔武有力,像传说中无所不能的大力士。他们出身底层,地位卑微,却都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彼此之间也都是无话不谈,互相关照。
《童年》(节选)
20.仔细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弹药”指的是(  )。
A.沙子 B.破草鞋
C.蔬菜 D.枪弹、地雷等爆炸物
21.结合整本书的阅读,节选部分中“我们会玩一个特别好玩的游戏”,“我们”不包括(  )。
A.维亚希尔 B.丘尔卡 C.哈比 D.小茨冈
22.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鞑靼搬运工回家时会和我们“玩上很久”,可以看出他们对家人没有责任心。
B.“我们的战斗形势不容乐观”,可以看出我们和鞑靼搬运工在体力上还是有差距的,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快乐。
C.住在周围的人们“为战士们所吸引”,可见他们也向往快乐的日子。
D.“我至今记得那些食物的味道”,这种特别的味道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还是记忆中温暖的味道。
23.《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面对苦难时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这离不开他遇到的许许多多好人。请你列举其中的两个好人,并且简单描述一下他(她)是如何让阿廖沙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和美好的。
【答案】20.B
21.C
22.A
23.外祖母是阿廖沙最温暖的依靠,她善良、乐观,用民间故事和歌声抚慰阿廖沙的心灵,让他感受到爱与希望。 小茨冈性格开朗,常和阿廖沙分享快乐,教他生活技能,并在外祖父责打时保护他,让阿廖沙体会到友情的温暖。
【知识点】《童年》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情况了解。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20.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结合前文“我们会用一个星期的时间为这个游戏做准备。我们把街上随处可见的破草鞋收集起来,堆放在某个偏僻的角落里”可知,“弹药”指的是破草鞋。
故答案为:B
21.本题考查人物的了解。在高尔基《童年》中,阿廖沙常与维亚希尔、丘尔卡、小茨冈等小伙伴一起玩耍,他们是 “我们” 的核心成员,经常参与各类游戏。而 “哈比” 并非书中与阿廖沙一同玩 “特别好玩的游戏” 的小伙伴,属于干扰项。因此 “我们” 不包括哈比。
故答案为:C
2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A:错误,鞑靼搬运工和孩子玩耍并不能说明他们对家人没有责任心,反而体现了他们的童心和善良。BCD:正确。
故答案为:A
23.本题考查小说中人物的理解。《童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高尔基乳名)在外祖父家度过的童年生活,通过家庭矛盾、外祖母的温暖、底层人民的苦难等情节,展现了黑暗与光明交织的成长环境。小说中外祖母和小茨冈是阿廖沙成长中的重要人物,他们用不同方式给予他关爱和支持,帮助他在苦难中保持对生活的信心。外祖母是阿廖沙最温暖的依靠,她善良、乐观,用民间故事和歌声抚慰阿廖沙的心灵,让他感受到爱与希望。小茨冈性格开朗,常和阿廖沙分享快乐,教他生活技能,并在外祖父责打时保护他,让阿廖沙体会到友情的温暖。
故答案为:外祖母是阿廖沙最温暖的依靠,她善良、乐观,用民间故事和歌声抚慰阿廖沙的心灵,让他感受到爱与希望。 小茨冈性格开朗,常和阿廖沙分享快乐,教他生活技能,并在外祖父责打时保护他,让阿廖沙体会到友情的温暖。
(2024六上·灌云期中)实用性阅读
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材料一】
①北京大学红楼(简称北大红楼)在五四大街与北河沿交界路口的北侧。这是一幢引人注目的建筑,红砖红瓦,点缀着浅灰色线条,方正的身形古朴大气,独具历史气韵。在这里,陈独秀和李大钊最早传播了民主科学进步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使这幢红楼成了中国革命的摇篮。行走在红楼里,仿佛走进了百年前的历史风云。红砖红瓦,红色精神,马克思主义思想之光,在人们的心中永存。
②滩后街55、59号一带是北大二院旧址,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一眼望去,这座二层的深灰色砖楼显得十分“板正”:四面都是方方正正的,立在同样方正的基座上,每个面上的柱子也是方的,围成回廊。不过,柱与柱之间连成了数个圆弧形的拱门,加之柱子上点缀的雕花装饰,使得这座楼方中带圆,严肃之中带着点儿活泼。北大二院西斋有一间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图书室-“亢慕义斋”(共产主义小室)。就是在这里,李大钊组织会员搜集、整理、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的著作。这幢大楼见证了李大钊等共产党领导人的动人故事。
③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是郭沫若先生的故居。1963年11月,郭沫若迁入此地。迈入大门,入目是一片青翠的花园。沿着幽径向前,有一尊郭沫若的青铜坐像,以抱膝的姿态安坐在几棵银杏树下。二道垂花门内,是一个开阔美丽的大四合院。院中的正房是郭沫若会客包括开展政务活动的地方。同时,他在这里进行学术研究工作,笔耕不辍,写出了大量的学术文章和历史研究巨著。
④来今雨轩位于东城区中华路4号中山公园内的一个小院中。屋顶上的琉璃瓦与蓝天相映,青绿色的正门嵌在红砖墙里,“来今雨轩”的匾额悬挂其上。来今雨轩是少年中国学会的重要活动场所,会员非常广泛,邓中夏、恽代英、高君字、毛泽东、张闻天等人都是这个学会的成员。成员们经常在此会面,举行讲演和学术讨论。在他们的努力下,社会主义进步思潮得以大力推广。(有删改)
【材料二】北京红色打卡地名片
北京大学红楼: 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东城区五四大街29 号 预约方式:关注“北大红楼”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时段,并凭身份证入馆 北大二院旧址、“亢慕义斋”旧址:探访共产主义藏书室 a.东城区沙滩后街55、59号 b.东城区沙滩后街55号 预约方式:打开“党史e起学”微信小程序,预约参观时段,凭验证码入馆
郭沫若故居: 革命家的花园 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 预约方式:关注“郭沫若纪念馆”微信公众号,预约7日内门票(含当日) 来今雨轩: 相会于少年中国 东城区中华路4号中山公园内 预约方式:关注“畅游公园”微信公众号,预购门票,凭身份证入园
【材料三】北京红色打卡路线图
线路序号 具体线路 线路主题
1 D
2 ▲
3 ▲
4 ▲
24.关于以上三则材料,下面信息提取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北京大学红楼,陈独秀和李大钊最早传播民主科学进步思想和马克思主义。
B.第①条红色打卡线路中的来今雨轩,是少年中国学会成员们活动的重要场所。
C.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是中国革命的摇篮,那里有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亢慕义斋”。
D.通过“党史e起学”微信小程序预约郭沫若故居门票后,第二天方可参观。
25.同学们发现每一条红色线路都有相应的主题,请将线路对应的主题选项填写在【材料三】的表格中。
A.我爱北京天安门 B.刀光文笔射斗牛
C.日出香山照神州 D.红云初起动京城
26.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材料和方法。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为家人介绍一两个北京的红色打卡地,可以重点阅读材料一。
B.设计北京红色打卡地参观路线,可以参考材料三。
C.想知道如何进入北京红色打卡地参观,可以重点阅读材料二。
D.参加演讲比赛时,应该把三个材料的内容都写到演讲稿中。
27.网络预约参观,已经成为很多热门景区的做法,亮亮一家准备去北京大学红楼参观,爷爷说不需要预约也可以参观,请你以亮亮的身份告诉爷爷预约的好处,从而同意预约,介绍原因要清晰有条理。
【答案】24.A
25.D
26.D
27.爷爷,预约参观有三个好处:
1. 北大红楼每天参观人数有限,预约能确保我们顺利进入,避免到了门口却进不去;
2. 预约后可以选择人少的时段,参观更舒适;
3. 凭身份证直接入馆,比现场排队更方便。咱们提前预约吧!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字叙述的信息,并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抓住文中负载信息关键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词句,从文本中筛选提取关键信息、核心信息。
24.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A:材料一第①段明确指出,“在北京大学红楼,陈独秀和李大钊最早传播了民主科学进步思想和马克思主义”,该信息提取正确。
B:材料一第④段提到“来今雨轩是少年中国学会的重要活动场所”,但材料三的红色打卡路线图中,线路序号1的主题标注为“D”,并未明确表示线路1包括来今雨轩。材料二和材料一显示,来今雨轩是独立地点,但选项B指定“第①条红色打卡线路中的来今雨轩”,缺乏材料三的支持,因此信息提取不准确。
C:材料一第①段指出北京大学红楼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第②段指出“亢慕义斋”位于北大二院旧址(滩后街55、59号),而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是郭沫若故居(材料一第③段),并非“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没有“亢慕义斋”,因此信息提取错误。D:材料二显示,郭沫若故居的预约方式是关注“郭沫若纪念馆”微信公众号,预约7日内门票(含当日),而“党史e起学”微信小程序是用于预约北大二院旧址的。选项D说通过“党史e起学”预约且“第二天方可参观”与材料不符,因此信息提取错误。
故答案为:A
25.本题考查实践运用。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结合红色打卡地点的历史意义和特点,将线路对应的主题选项填写如下:线路1的主题已标注为“D”,对应“红云初起动京城”,与北京大学红楼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起点的地位相符。线路2对应北大二院旧址(“亢慕义斋”旧址),主题应选“A:我爱北京天安门”,体现爱国主义精神,与共产主义藏书室的革命氛围相契合。线路3对应郭沫若故居,主题应选“B:刀光文笔射斗牛”,突出郭沫若作为革命家和文学家的双重身份。线路4对应来今雨轩,主题应选“C:日出香山照神州”,象征少年中国学会如日出东方,照耀神州,推动进步思潮。
因此,材料三的表格应填写为:
线路序号1:主题 D线路序号2:主题 A线路序号3:主题 B线路序号4:主题 C
故答案为:D;A;B;C
26.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A:为家人介绍一两个北京的红色打卡地,需要重点了解打卡地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材料一详细描述了北京大学红楼、北大二院旧址、郭沫若故居、来今雨轩的具体信息,因此重点阅读材料一是正确的。
B:设计北京红色打卡地参观路线,材料三提供了线路序号和主题,可以作为路线规划的参考框架,但具体路线设计可能需要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地点信息,选项说“可以参考”材料三,是合理的,因此正确。
C:想知道如何进入北京红色打卡地参观,需要了解预约方式和地址等实用信息,材料二直接提供了每个打卡地的预约方式和入场要求,因此重点阅读材料二是正确的。
D:参加演讲比赛时,演讲稿应聚焦主题、突出重点,而不是机械地包含所有材料内容。三个材料各有侧重,全部写入可能导致演讲稿冗长、缺乏针对性。演讲比赛通常需要选择性使用材料,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应该把三个材料的内容都写到演讲稿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D
27.本题考查实践作业。结合材料二的预约方式“预约方式:关注‘北大红楼’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时段,并凭身份证入馆”进行解答即可。如:爷爷,预约参观有三个好处:1. 北大红楼每天参观人数有限,预约能确保我们顺利进入,避免到了门口却进不去;2. 预约后可以选择人少的时段,参观更舒适;3. 凭身份证直接入馆,比现场排队更方便。咱们提前预约吧!
故答案为:爷爷,预约参观有三个好处:
1. 北大红楼每天参观人数有限,预约能确保我们顺利进入,避免到了门口却进不去;
2. 预约后可以选择人少的时段,参观更舒适;
3. 凭身份证直接入馆,比现场排队更方便。咱们提前预约吧!
28.(2024六上·灌云期中)何其有幸,我们能够成长在中国,感受生活的美好。从“微笑、诚信、梦想……”中选择一个话题,想一想它是怎么影响你生活的,为什么让你觉得生活更美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自己的感受,注意把原因写具体。题目自拟。
【答案】范文:
梦想让生活更美好
梦想,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让我的生活充满希望与美好。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画家,这个梦想源于一次偶然的参观。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走进了一个画展。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如同有魔力一般吸引着我,那些绚丽的色彩、灵动的线条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从那一刻起,一颗梦想的种子就在我心中种下了
自从有了这个梦想,我的生活发生了许多美好的变化。以前,我总是觉得课余时间很无聊,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但现在,我会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绘画知识,练习绘画技巧。每一次拿起画笔,我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我可以用画笔描绘出美丽的风景,那青山绿水在我的笔下栩栩如生:我可以画出可爱的小动物,它们仿佛要从画纸上跳出来一样。
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我也遇到过困难。有时候我怎么也画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会感到很沮丧。但是,梦想就像一盏明灯,激励着我不要放弃。我会不断地尝试新的方法,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慢慢地,我的绘画水平有了提高。
梦想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它让我有了努力的方向,也让我学会了坚持和克服困难。我相信,只要我朝着梦想不断前进,我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次习作是自由命题作文,要求从“微笑、诚信、梦想……”中选择一个话题,想一想它是怎么影响你生活的,为什么让你觉得生活更美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自己最想表达的去写。写作时要注意抓住题眼(微笑,诚信,梦想……),进行构思,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说明为什么让生活更美好。要把生活的精彩描绘出来,要运用所学的写作手法。或生动叙述情真意切;或深情赞美,琅琅上口。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具魅力。
【点评】这篇习作紧扣“梦想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展开。开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梦想比作星辰,生动形象地写出梦想的重要性,引出下文。文中详细地阐述了梦想产生的情况,即源于一次画展的触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描述梦想给生活带来的美好时,从课余生活的改变以及面对困难时梦想的激励作用等方面进行叙述,内容较为具体。不过,在描写自己绘画成果的部分可以更加细致深入,使梦想带来的美好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整体语言较为流畅,表达出了自己对梦想的真情实感。
29.(2024六上·灌云期中)要求:将下面的文字写在横线格内,做到行款整齐、布局合理,有一定的速度。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答案】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书写。用正楷抄写一遍,要求做到行款整齐、布局合理,有一定的速度。注意“宣”别写成“喧”。
故答案为: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点评】汉字书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之基础,在平时就要注意了解汉字的构成以及书写规律,掌握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标点符号单独占一个田字格,且写在该田字格的左下格。
1 / 1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试卷
1.(2024六上·灌云期中)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旖旎(nǐ) 矗立(zhù)
B.倾角(qīn) 澎湃(pài)
C.攒动(cuán) 气氛(fēn)
D.魁梧(kuí)卡住(kǎ)
2.(2024六上·灌云期中)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干躁 暴露无遗 B.废话 千钧一发
C.悬涯 沧海一栗 D.咆啸 剑拨弩张
3.(2024六上·灌云期中)与“群马疾驰”中的“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疾风知劲草 B.疾恶如仇 C.积劳成疾 D.痛心疾首
4.(2024六上·灌云期中)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移舟泊烟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B.明月别枝惊鹊(横斜的树枝)
C.路转溪桥忽见(同“现”)
D.三军过后尽开颜(指海陆空三军)
5.(2024六上·灌云期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部分都表示“看”的意思,其中用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坐在热气球上俯视大地,啊!一切美景尽收眼底。
B.放学了,小明站在校门口瞻前顾后,希望看到妈妈的身影。
C.他亲眼目睹了这件事的整个过程,激动的心情无法言达。
D.小老鼠躲在洞口,机警地盯着猫的一举一动。
6.(2024六上·灌云期中)下列句子中的分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语言,人们用来表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B.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C.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巍峨雄峻。
D.盐河没有金沙江那样磅礴的气势;但是金沙江也难得有盐河如此安逸的情怀。
7.(2024六上·灌云期中)以下选项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____;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____;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____。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
①叱咤时代的风云
②唤醒黎明的沉默
③挣脱千年的羁绊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8.(2024六上·灌云期中)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苏联作家高尔基撰写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母亲》《我的大学》。
B.管桦的《小英雄雨来》中的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被鬼子抓住后机智逃脱了。
C.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小说。
D.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刻画了列夫·托尔斯泰等人物的形象。
9.(2024六上·灌云期中)以下经典名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C.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D.未觉池塘春草梦,至今已觉不新鲜。
10.(2024六上·灌云期中)下列名句与学习无关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24六上·灌云期中)引经据典读中国——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词名句。
11.赏自然之美。看到春天百花盛开,我会想起宋代朱熹在《春日》中的诗句“胜日寻芳泗水滨,   ”;夏季漫步乡间田野,闻着稻花香,听着蛙鸣, 我会吟诵“   ,   ”。
12.品诗词之韵。《书湖阴先生壁》中, “   ,   ”将山水赋予了人的情感和行为,对仗工整。
13. 抒爱国之情。“   ,   ”这句诗中, 一“暖”一“寒”鲜明对比,表现出红军的英勇无畏。当外敌入侵,无数青年挺身而出,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我”的战友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他们都有曹植所说的“   ,   ”的豪迈气概。
14.(2024六上·灌云期中)(  )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
A.刑法 B.民法 C.宪法 D.行政法
15.(2024六上·灌云期中)居民身份证上有许多个人信息,我们应该注意不能泄露。如何保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不随意乱扔快递单等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
B.身份证复印件上面写明用途
C.身份证丢失,及时到公安机关挂失
D.身份证借给他人使用,代自己办事
(2024六上·灌云期中)文学阅读与表达
巡道工的故事
①暑假里,我乘火车到外婆家去玩。我靠着车窗,看见绿色的田野,清澈见底的溪流从窗外匆匆闪过。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
②“呜——”前方传来了一声汽笛长鸣,我探出头往前一看,车头正带着我们转弯,弯道旁站立着一位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他的手里,举着一把铁锤,正微笑着向我们致意。
③我敢____,他就是巡道工,因为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巡道工的故事
④有一次,爸爸坐火车到远方去出差,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倾盆大雨中飞驰。突然,车厢“咯噔”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
⑤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打开车窗,只见在列车的前沿,一盏红灯在一晃一晃,借着车头的光柱大家看到了,雨幕中有个人提着红灯在走,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他就是巡道工。
⑥后来才知道,这里山洪突然爆发,路被冲坏了一段。要不是巡道工冒着瓢泼大雨巡查路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⑦“在千里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工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越是天气不好,他们就越是繁忙,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爸爸的话在我耳边又一次响起。
⑧列车呼啸着向远方奔去,我却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注视着那位平凡的老工人,渐渐地远了远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然而听着列车有节奏的“咯噔”声,看着列车上的张张笑脸,巡道工的形象又 ____在我的眼前,留在我的脑海……
16.文中横线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猜测 出现 B.肯定 出现 C.猜测 浮现 D.肯定 浮现
17.第②自然段中主要通过(  )方法来描写巡道工。
A.动作描写 B.外貌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18.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②自然段中“用紫铜铸成的”的描写,反映了巡道工工作很辛苦。
B.第④自然段主要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衬托出巡道工的工作环境艰苦,也表现了他们工作的重要性。
C.第⑤自然段中“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是巡道工忘记穿雨衣就出来工作了,他不够细心。
D.第⑦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了开头,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19.结合文章中爸爸说的话,说一说巡道工的形象特点。
(2024六上·灌云期中)整本书阅读与文学鉴赏
①每个星期六是我们最快乐的一天,我们会玩一个特别好玩的游戏。我们会用一个星期的时间为这个游戏做准备。我们把街上随处可见的破草鞋收集起来,堆放在某个偏僻的角落里。星期六的傍晚,我们把草鞋运到一个十字路口,然后潜伏在附近。我们等待着从西伯利亚码头那边过来的鞑靼搬运工。他们会在每周的这个时候回家。
②我们兴奋地躲在十字路口,等到那帮汉子走过,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攻击,破草鞋子满天飞,直向他们身上飞去。这种恶作剧刚开始的时候,那些人觉得非常生气,并且发出咒骂的声音。后来,他们也发现了我们不过是一帮子调皮捣蛋的小鬼,并且也觉得这是好玩的事儿。于是,他们也开始像孩子一样地做好准备,也带上了一些烂草鞋准备还击。大家痛痛快快地玩耍一阵子,然后各自散去。
③后来的战斗形势更加严峻啦,那帮狡猾的对手甚至摸清了我们藏匿“弹药”的地方,有几次在战斗之前,就把我们的东西抢了个一干二净。我们没了资本,只得向他们大声抱怨。他们也并不计较,会把手中的弹药分给我们一半。随后,战斗就打响了。
④他们在空地上一字排开,背靠背地应对我们。我们更加活跃,队形散乱,经常在他们周围迂回奔跑,各自为战。为此我们的战斗形势不容乐观。
⑤我们的成员被击中或者是绊倒在沙地里,他们会兴奋地哈哈大笑,我们也兴奋地哈哈大笑。大人和孩子都快乐无比,笑声震天响。
⑥每个星期六我们都会这样玩上很久,直到夜幕降临几乎看不见的时候才罢休。
⑦我们的战斗打响的时候,住在周围的人们为战士们的大呼小叫所吸引,会走出家门躲在墙角处观看,他们看得也挺快活。
⑧那帮子鞑靼人闹起来和我们孩子没有区别,毫无顾忌地大笑大嚷,跟孩子们一起摔倒在沙地上,滚成一团。
⑨玩闹结束之后,那些大人会准备些甜马肉和蔬菜汤给我们吃。我至今记得那些食物的味道,马肉鲜美,蔬菜汤有一种夹杂着青菜和荤油的特别味道。
⑩那些鞑靼汉子无一例外地身材魁梧,孔武有力,像传说中无所不能的大力士。他们出身底层,地位卑微,却都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彼此之间也都是无话不谈,互相关照。
《童年》(节选)
20.仔细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弹药”指的是(  )。
A.沙子 B.破草鞋
C.蔬菜 D.枪弹、地雷等爆炸物
21.结合整本书的阅读,节选部分中“我们会玩一个特别好玩的游戏”,“我们”不包括(  )。
A.维亚希尔 B.丘尔卡 C.哈比 D.小茨冈
22.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鞑靼搬运工回家时会和我们“玩上很久”,可以看出他们对家人没有责任心。
B.“我们的战斗形势不容乐观”,可以看出我们和鞑靼搬运工在体力上还是有差距的,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快乐。
C.住在周围的人们“为战士们所吸引”,可见他们也向往快乐的日子。
D.“我至今记得那些食物的味道”,这种特别的味道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还是记忆中温暖的味道。
23.《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面对苦难时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这离不开他遇到的许许多多好人。请你列举其中的两个好人,并且简单描述一下他(她)是如何让阿廖沙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和美好的。
(2024六上·灌云期中)实用性阅读
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材料一】
①北京大学红楼(简称北大红楼)在五四大街与北河沿交界路口的北侧。这是一幢引人注目的建筑,红砖红瓦,点缀着浅灰色线条,方正的身形古朴大气,独具历史气韵。在这里,陈独秀和李大钊最早传播了民主科学进步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使这幢红楼成了中国革命的摇篮。行走在红楼里,仿佛走进了百年前的历史风云。红砖红瓦,红色精神,马克思主义思想之光,在人们的心中永存。
②滩后街55、59号一带是北大二院旧址,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一眼望去,这座二层的深灰色砖楼显得十分“板正”:四面都是方方正正的,立在同样方正的基座上,每个面上的柱子也是方的,围成回廊。不过,柱与柱之间连成了数个圆弧形的拱门,加之柱子上点缀的雕花装饰,使得这座楼方中带圆,严肃之中带着点儿活泼。北大二院西斋有一间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图书室-“亢慕义斋”(共产主义小室)。就是在这里,李大钊组织会员搜集、整理、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的著作。这幢大楼见证了李大钊等共产党领导人的动人故事。
③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是郭沫若先生的故居。1963年11月,郭沫若迁入此地。迈入大门,入目是一片青翠的花园。沿着幽径向前,有一尊郭沫若的青铜坐像,以抱膝的姿态安坐在几棵银杏树下。二道垂花门内,是一个开阔美丽的大四合院。院中的正房是郭沫若会客包括开展政务活动的地方。同时,他在这里进行学术研究工作,笔耕不辍,写出了大量的学术文章和历史研究巨著。
④来今雨轩位于东城区中华路4号中山公园内的一个小院中。屋顶上的琉璃瓦与蓝天相映,青绿色的正门嵌在红砖墙里,“来今雨轩”的匾额悬挂其上。来今雨轩是少年中国学会的重要活动场所,会员非常广泛,邓中夏、恽代英、高君字、毛泽东、张闻天等人都是这个学会的成员。成员们经常在此会面,举行讲演和学术讨论。在他们的努力下,社会主义进步思潮得以大力推广。(有删改)
【材料二】北京红色打卡地名片
北京大学红楼: 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东城区五四大街29 号 预约方式:关注“北大红楼”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时段,并凭身份证入馆 北大二院旧址、“亢慕义斋”旧址:探访共产主义藏书室 a.东城区沙滩后街55、59号 b.东城区沙滩后街55号 预约方式:打开“党史e起学”微信小程序,预约参观时段,凭验证码入馆
郭沫若故居: 革命家的花园 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 预约方式:关注“郭沫若纪念馆”微信公众号,预约7日内门票(含当日) 来今雨轩: 相会于少年中国 东城区中华路4号中山公园内 预约方式:关注“畅游公园”微信公众号,预购门票,凭身份证入园
【材料三】北京红色打卡路线图
线路序号 具体线路 线路主题
1 D
2 ▲
3 ▲
4 ▲
24.关于以上三则材料,下面信息提取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北京大学红楼,陈独秀和李大钊最早传播民主科学进步思想和马克思主义。
B.第①条红色打卡线路中的来今雨轩,是少年中国学会成员们活动的重要场所。
C.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是中国革命的摇篮,那里有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亢慕义斋”。
D.通过“党史e起学”微信小程序预约郭沫若故居门票后,第二天方可参观。
25.同学们发现每一条红色线路都有相应的主题,请将线路对应的主题选项填写在【材料三】的表格中。
A.我爱北京天安门 B.刀光文笔射斗牛
C.日出香山照神州 D.红云初起动京城
26.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材料和方法。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为家人介绍一两个北京的红色打卡地,可以重点阅读材料一。
B.设计北京红色打卡地参观路线,可以参考材料三。
C.想知道如何进入北京红色打卡地参观,可以重点阅读材料二。
D.参加演讲比赛时,应该把三个材料的内容都写到演讲稿中。
27.网络预约参观,已经成为很多热门景区的做法,亮亮一家准备去北京大学红楼参观,爷爷说不需要预约也可以参观,请你以亮亮的身份告诉爷爷预约的好处,从而同意预约,介绍原因要清晰有条理。
28.(2024六上·灌云期中)何其有幸,我们能够成长在中国,感受生活的美好。从“微笑、诚信、梦想……”中选择一个话题,想一想它是怎么影响你生活的,为什么让你觉得生活更美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自己的感受,注意把原因写具体。题目自拟。
29.(2024六上·灌云期中)要求:将下面的文字写在横线格内,做到行款整齐、布局合理,有一定的速度。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矗立”中的“矗”不读“zhù”,应读作“chù ”,所以错误。
B:“倾角”中的“倾”不读“qīn”,应读作“qīng”, 所以错误。
C:正确。
D:“卡住”中的“卡”不读“kǎ”,应读作“qiǎ”,所以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答案】B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干躁”的“躁”有误,应改为“燥”。
B:正确。
C:“悬涯”的“涯”有误,应改为“崖”,“沧海一栗”的“栗”有误,应改为“粟”。
D:“剑拨弩张”的“拨”有误,应改为“拔”。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3.【答案】A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在“群马疾驰”中,“疾”的意思是“快速”或“迅速”。分析各选项:A:“疾风知劲草”中的“疾”指“猛烈”或“快速”,与“群马疾驰”中的“疾”意思相同。
B:“疾恶如仇”中的“疾”指“憎恨”,意思不同。
C:“积劳成疾”中的“疾”指“疾病”,意思不同。
D:“痛心疾首”中的“疾”指“疼痛”,意思不同。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义字。“多义字” 也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有不同的含义。本题主要考查一个多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首先要理解给出的词语的意思,再在语境中理解汉字的意思,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
4.【答案】D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移舟泊烟渚”中的“渚”解释为“水中间的小块陆地”。正确。
B:“明月别枝惊鹊”中的“别枝”解释为“横斜的树枝”。正确。
C:“路转溪桥忽见”中的“见”通“现”,意为“出现”。正确。
D:“三军过后尽开颜”出自毛泽东《七律·长征》,“三军”指红军全体部队。所以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文言字词的翻译。在正确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字词的意思,做此题根据句意回顾所学认真作答即可。
5.【答案】B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A:“俯视”意为从高处向下看,与“坐在热气球上”的语境相符,用词恰当。
B:“瞻前顾后”意为向前后看,但通常引申为做事犹豫不决、顾虑太多。句子中小明是希望看到妈妈的身影,应使用更直接的词语如“东张西望”或“四处张望”,因此“瞻前顾后”用词不恰当。
C:“目睹”意为亲眼看到,与“亲眼”搭配,强调直接见证,用词恰当。
D:“盯着”意为集中注意力看,与小老鼠机警观察猫的行为相符,用词恰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还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6.【答案】D
【知识点】标点符号运用
【解析】【分析】A:分号连接两个并列子句“语言,人们用来表情达意”和“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结构相似,分号使用正确。
B:分号连接两个独立子句“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和“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子句之间没有连词,分号使用正确。
C:分号用于分隔三个并列的景点描述,每个描述内部有逗号,分号使用正确。
D:分号连接两个子句“盐河没有金沙江那样磅礴的气势”和“但是金沙江也难得有盐河如此安逸的情怀”,但子句之间有转折连词“但是”,应使用逗号而非分号。因此,分号使用有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7.【答案】B
【知识点】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根据句子语境和比喻的象征意义,分析每个空白处应填入的短语:“昂首高歌的雄鸡”象征唤醒黎明,因此应衔接“唤醒黎明的沉默”(②)。“奋蹄疾驰的骏马”象征挣脱束缚、追求自由,因此应衔接“挣脱千年的羁绊”(③)。“冲天腾飞的巨龙”象征强大力量、影响时代,因此应衔接“叱咤时代的风云”(①)。
因此,衔接最恰当的顺序是②、③、①,对应选项B。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句子顺序的排列。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8.【答案】A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人物形象理解;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A: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而《母亲》是高尔基的另一部重要小说,但不是自传体三部曲的一部分。因此,该表述错误。
B:管桦的《小英雄雨来》中,雨来确实为了掩护交通员被鬼子抓住后机智逃脱,表述正确。
C: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是一部以日记形式写成的小说,表述正确。
D: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作品《三作家》中确实刻画了列夫·托尔斯泰等作家的形象,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人物、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答题时要回忆作品内容,结合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示作出正确的回答。做好此类题,平时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有意识地积累教材中的名家名篇。
9.【答案】D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句正确。
B:“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出自《孙子兵法》,原句正确。
C:“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句正确。
D:“未觉池塘春草梦,至今已觉不新鲜。”原句为“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出自宋代朱熹的《偶成》,因此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名句辨析。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辨析。
10.【答案】B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 【分析】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强调学习和复习的快乐,直接与学习相关。
B:“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出自《论语》,讨论的是交友的原则(有益的朋友和有害的朋友),与学习无关。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探讨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直接与学习相关。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论语》,强调对待知识的诚实态度,与学习相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名言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答案】11.无边光景一时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11.本题考查古诗句的填空。“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意思是趁风和日丽之时到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绘了夏夜稻田丰收的景象与蛙鸣交织的自然画卷。
故答案为:无边光景一时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2.本题考查古诗句的填空。“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出自宋代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意思是庭院外一条小河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两座山峰仿佛要推开门,给主人送上满山的青翠。
故答案为: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3.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的填空。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金沙水”对“大渡桥”,“拍”对“横”,“云崖”对“铁索”,“暖”对“寒”,对仗工整。“暖”体现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寒”则烘托了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通过对比表现了红军英勇无畏。
根据上下文,“我”的战友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的英雄事迹,体现了英勇无畏、牺牲奉献的精神。曹植《白马篇》中的名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诗句生动刻画了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
故答案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4.【答案】C
【知识点】社会公德与法律法规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宪法的重要作用。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选项A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宪法的重要作用,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识记宪法的重要作用相关知识,进行选择。
15.【答案】D
【知识点】生活技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居民身份证的作用与信息保密。公民身份证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身份证丢失,要及时到公安机关挂失:要妥善处理快递单、车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以及其他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身份证复印件上写明用途;现在身份证用途广泛,没有它,寸步难行。入学注学籍、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在机场办理登记手续等地方都要用到身份证,ABC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做法错误,身份证不能借给他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居民身份证的作用与信息保密,根据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了解居民身份证的相关知识。
【答案】16.D
17.B
18.C
19.巡道工的形象是一个坚韧、敬业、无私的劳动者。
【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6.本题考查选词填空。第③段:“我敢____,他就是巡道工”。结合上下文,作者基于爸爸讲过的巡道工故事,对老工人的身份有较明确的判断,因此“肯定”比“猜测”更恰当,体现作者的信心。
第⑧段:“巡道工的形象又 ____在我的眼前”。此处描述的是作者回忆巡道工的形象,这种形象是从脑海中显现的,带有抽象性,“浮现”比“出现”更贴合语境,且后文提到“留在我的脑海”,进一步支持“浮现”的用法。
故答案为:D
17.本题考查描写方法辨析。从“弯道旁站立着一位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可知,是对巡道工的外貌描写。
故答案为:B
18.A:第②段描写老工人:“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这比喻暗示他的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像金属一样,表明他长期在户外工作,经受日晒雨淋,确实反映了工作辛苦。所以A说法正确。
B:第④段描述:“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倾盆大雨中飞驰。突然,车厢‘咯噔’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这里环境描写突出黑夜、大雨、偏僻地点,衬托工作环境艰苦。后文提到巡道工在雨幕中提着红灯巡查,防止了事故,表现了工作重要性。所以B说法正确。
C:第⑤段说:“雨幕中有个人提着红灯在走,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这里描写巡道工浑身湿透,是因为他在倾盆大雨中工作,而不是因为他忘记穿雨衣。文章没有提到他忘记穿雨衣;相反,这表现了他不顾恶劣天气坚持工作,突出了他的敬业和牺牲精神,而不是不够细心。所以C说法错误。
D:第⑦段是爸爸的话:“在千里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工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这确实总结了巡道工的奉献精神,点明中心。文章开头写“我”乘火车,结尾写“我”回想巡道工,照应开头。最后一句“渐渐地远了远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然而听着列车有节奏的‘咯噔’声,看着列车上的张张笑脸,巡道工的形象又浮现……”给人想象空间。所以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19.结合文章中爸爸说的话(第⑦段),巡道工的形象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爸爸提到“有许多巡道工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这突出了巡道工低调、不追求名利的特点,他们长期坚守岗位,甘于平凡。不畏艰难,尽职尽责:爸爸说“越是天气不好,他们就越是繁忙”,这体现了巡道工在恶劣环境下(如暴雨、黑夜)依然坚守职责,勇于面对挑战,确保铁路安全。辛勤劳动,保障安全:爸爸强调“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这显示了巡道工的高度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他们的工作是列车运行安全的关键。平凡中见伟大:虽然巡道工的工作看似普通,但通过爸爸的话和全文描述,他们的形象升华為值得尊敬的英雄,体现了“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精神。总之,巡道工的形象是一个坚韧、敬业、无私的劳动者,通过实际行动守护着铁路运输的安全。故答案为:巡道工的形象是一个坚韧、敬业、无私的劳动者。
【答案】20.B
21.C
22.A
23.外祖母是阿廖沙最温暖的依靠,她善良、乐观,用民间故事和歌声抚慰阿廖沙的心灵,让他感受到爱与希望。 小茨冈性格开朗,常和阿廖沙分享快乐,教他生活技能,并在外祖父责打时保护他,让阿廖沙体会到友情的温暖。
【知识点】《童年》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情况了解。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20.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结合前文“我们会用一个星期的时间为这个游戏做准备。我们把街上随处可见的破草鞋收集起来,堆放在某个偏僻的角落里”可知,“弹药”指的是破草鞋。
故答案为:B
21.本题考查人物的了解。在高尔基《童年》中,阿廖沙常与维亚希尔、丘尔卡、小茨冈等小伙伴一起玩耍,他们是 “我们” 的核心成员,经常参与各类游戏。而 “哈比” 并非书中与阿廖沙一同玩 “特别好玩的游戏” 的小伙伴,属于干扰项。因此 “我们” 不包括哈比。
故答案为:C
2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A:错误,鞑靼搬运工和孩子玩耍并不能说明他们对家人没有责任心,反而体现了他们的童心和善良。BCD:正确。
故答案为:A
23.本题考查小说中人物的理解。《童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高尔基乳名)在外祖父家度过的童年生活,通过家庭矛盾、外祖母的温暖、底层人民的苦难等情节,展现了黑暗与光明交织的成长环境。小说中外祖母和小茨冈是阿廖沙成长中的重要人物,他们用不同方式给予他关爱和支持,帮助他在苦难中保持对生活的信心。外祖母是阿廖沙最温暖的依靠,她善良、乐观,用民间故事和歌声抚慰阿廖沙的心灵,让他感受到爱与希望。小茨冈性格开朗,常和阿廖沙分享快乐,教他生活技能,并在外祖父责打时保护他,让阿廖沙体会到友情的温暖。
故答案为:外祖母是阿廖沙最温暖的依靠,她善良、乐观,用民间故事和歌声抚慰阿廖沙的心灵,让他感受到爱与希望。 小茨冈性格开朗,常和阿廖沙分享快乐,教他生活技能,并在外祖父责打时保护他,让阿廖沙体会到友情的温暖。
【答案】24.A
25.D
26.D
27.爷爷,预约参观有三个好处:
1. 北大红楼每天参观人数有限,预约能确保我们顺利进入,避免到了门口却进不去;
2. 预约后可以选择人少的时段,参观更舒适;
3. 凭身份证直接入馆,比现场排队更方便。咱们提前预约吧!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字叙述的信息,并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抓住文中负载信息关键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词句,从文本中筛选提取关键信息、核心信息。
24.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A:材料一第①段明确指出,“在北京大学红楼,陈独秀和李大钊最早传播了民主科学进步思想和马克思主义”,该信息提取正确。
B:材料一第④段提到“来今雨轩是少年中国学会的重要活动场所”,但材料三的红色打卡路线图中,线路序号1的主题标注为“D”,并未明确表示线路1包括来今雨轩。材料二和材料一显示,来今雨轩是独立地点,但选项B指定“第①条红色打卡线路中的来今雨轩”,缺乏材料三的支持,因此信息提取不准确。
C:材料一第①段指出北京大学红楼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第②段指出“亢慕义斋”位于北大二院旧址(滩后街55、59号),而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是郭沫若故居(材料一第③段),并非“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没有“亢慕义斋”,因此信息提取错误。D:材料二显示,郭沫若故居的预约方式是关注“郭沫若纪念馆”微信公众号,预约7日内门票(含当日),而“党史e起学”微信小程序是用于预约北大二院旧址的。选项D说通过“党史e起学”预约且“第二天方可参观”与材料不符,因此信息提取错误。
故答案为:A
25.本题考查实践运用。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结合红色打卡地点的历史意义和特点,将线路对应的主题选项填写如下:线路1的主题已标注为“D”,对应“红云初起动京城”,与北京大学红楼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起点的地位相符。线路2对应北大二院旧址(“亢慕义斋”旧址),主题应选“A:我爱北京天安门”,体现爱国主义精神,与共产主义藏书室的革命氛围相契合。线路3对应郭沫若故居,主题应选“B:刀光文笔射斗牛”,突出郭沫若作为革命家和文学家的双重身份。线路4对应来今雨轩,主题应选“C:日出香山照神州”,象征少年中国学会如日出东方,照耀神州,推动进步思潮。
因此,材料三的表格应填写为:
线路序号1:主题 D线路序号2:主题 A线路序号3:主题 B线路序号4:主题 C
故答案为:D;A;B;C
26.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A:为家人介绍一两个北京的红色打卡地,需要重点了解打卡地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材料一详细描述了北京大学红楼、北大二院旧址、郭沫若故居、来今雨轩的具体信息,因此重点阅读材料一是正确的。
B:设计北京红色打卡地参观路线,材料三提供了线路序号和主题,可以作为路线规划的参考框架,但具体路线设计可能需要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地点信息,选项说“可以参考”材料三,是合理的,因此正确。
C:想知道如何进入北京红色打卡地参观,需要了解预约方式和地址等实用信息,材料二直接提供了每个打卡地的预约方式和入场要求,因此重点阅读材料二是正确的。
D:参加演讲比赛时,演讲稿应聚焦主题、突出重点,而不是机械地包含所有材料内容。三个材料各有侧重,全部写入可能导致演讲稿冗长、缺乏针对性。演讲比赛通常需要选择性使用材料,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应该把三个材料的内容都写到演讲稿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D
27.本题考查实践作业。结合材料二的预约方式“预约方式:关注‘北大红楼’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时段,并凭身份证入馆”进行解答即可。如:爷爷,预约参观有三个好处:1. 北大红楼每天参观人数有限,预约能确保我们顺利进入,避免到了门口却进不去;2. 预约后可以选择人少的时段,参观更舒适;3. 凭身份证直接入馆,比现场排队更方便。咱们提前预约吧!
故答案为:爷爷,预约参观有三个好处:
1. 北大红楼每天参观人数有限,预约能确保我们顺利进入,避免到了门口却进不去;
2. 预约后可以选择人少的时段,参观更舒适;
3. 凭身份证直接入馆,比现场排队更方便。咱们提前预约吧!
28.【答案】范文:
梦想让生活更美好
梦想,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让我的生活充满希望与美好。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画家,这个梦想源于一次偶然的参观。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走进了一个画展。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如同有魔力一般吸引着我,那些绚丽的色彩、灵动的线条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从那一刻起,一颗梦想的种子就在我心中种下了
自从有了这个梦想,我的生活发生了许多美好的变化。以前,我总是觉得课余时间很无聊,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但现在,我会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绘画知识,练习绘画技巧。每一次拿起画笔,我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我可以用画笔描绘出美丽的风景,那青山绿水在我的笔下栩栩如生:我可以画出可爱的小动物,它们仿佛要从画纸上跳出来一样。
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我也遇到过困难。有时候我怎么也画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会感到很沮丧。但是,梦想就像一盏明灯,激励着我不要放弃。我会不断地尝试新的方法,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慢慢地,我的绘画水平有了提高。
梦想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它让我有了努力的方向,也让我学会了坚持和克服困难。我相信,只要我朝着梦想不断前进,我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次习作是自由命题作文,要求从“微笑、诚信、梦想……”中选择一个话题,想一想它是怎么影响你生活的,为什么让你觉得生活更美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自己最想表达的去写。写作时要注意抓住题眼(微笑,诚信,梦想……),进行构思,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说明为什么让生活更美好。要把生活的精彩描绘出来,要运用所学的写作手法。或生动叙述情真意切;或深情赞美,琅琅上口。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具魅力。
【点评】这篇习作紧扣“梦想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展开。开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梦想比作星辰,生动形象地写出梦想的重要性,引出下文。文中详细地阐述了梦想产生的情况,即源于一次画展的触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描述梦想给生活带来的美好时,从课余生活的改变以及面对困难时梦想的激励作用等方面进行叙述,内容较为具体。不过,在描写自己绘画成果的部分可以更加细致深入,使梦想带来的美好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整体语言较为流畅,表达出了自己对梦想的真情实感。
29.【答案】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书写。用正楷抄写一遍,要求做到行款整齐、布局合理,有一定的速度。注意“宣”别写成“喧”。
故答案为: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点评】汉字书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之基础,在平时就要注意了解汉字的构成以及书写规律,掌握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标点符号单独占一个田字格,且写在该田字格的左下格。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