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部分学校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部分学校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安庆市怀宁县部分学校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里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C—12 N—14 O—16 Na—23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分。
1.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天工开物》记载着我国古代造纸工艺,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楮树取皮 B. 入釜煮糜 C. 压水去湿 D. 日晒成干
2. 下列生活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钢铁生锈 B. 西瓜榨汁 C. 量体裁衣 D. 干冰升华
3.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翠云廊时作出的“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重要指示,某校开展了系列研学活动。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茶园采茶叶 B. 古树挂标牌
C. 稻草编草鞋 D. 糯米酿米酒
4. 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5. 为了快速、安全地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火柴点燃酒精灯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6.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添加酒精 B. 连接仪器
C. 洗涤试管 D. 加热液体
7.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酸雨产生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关
B. 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D.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8. 科学家通过“祝融号”火星车探测器测得火星表面大气成分(体积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火星大气中的含量最高 B. 火星大气中的含量高于空气
C. 火星大气不含稀有气体 D. 火星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9. 如图所示,如果用一个圆表示化合反应,另一个圆表示氧化反应,下列各选项中,属于图中“A”区域的是
A. 氧化汞汞+氧气 B. 碳+氧气二氧化碳
C.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D. 二氧化碳+水→碳酸
10. 如图是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这套装置能使实验更加环保
B. 实验中电烙铁的作用是通电放热,点燃硫粉
C. 实验过程中气球先膨胀后收缩
D. 将水换为细沙也能达到相同的目的
11. 以下各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A. 只有② B. 只有①② C. 只有①③ D. 只有③④
12. 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现有下列仪器:
(1)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_______(填“焰心”、“内焰”或“外焰”),夹持试管应使用 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___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若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4)若不慎碰到酒精灯导致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应立即用___________扑盖。
14. 常温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有剧毒,能溶于水,且能与水、碱等物质反应。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氯气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
(3)液氯泄漏时,下列防御自救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立即用浸过水的毛巾捂住口鼻 B. 逃生时应往低处顺风跑 C. 逃生时应往高处逆风跑
(4)液氯泄露后,消防员可向空气中喷洒_________,以减少空气中氯气的含量。
15. 请根据以下图示回答问题。
(1)在上图①~⑥的变化中,其中_______与其他变化有本质的区别。
(2)反应①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3)反应⑤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发出_______的火焰,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反应④⑤⑥共同点:______________(写一条)。
(5)在进行⑤和⑥的实验时,集气瓶里都需预先加少量水,水的用途相同吗?
16. 如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出现的一些物品,根据图文回答问题。
(1)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运动员穿着的御寒服在制作时使用了棉花。棉花属于_______(填“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
(2)以玉米、薯类及秸秆等为原材料生产的可降解餐具,代替塑料制品为冬奥会提供相关服务。使用可降解餐具代替塑料制品可缓解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除研发可降解材料外,在生活中为降低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首钢滑雪大跳台主体为钢结构,钢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钢铁制品锈蚀是铁与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4)接送运动员使用是氢燃料大巴。氢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7. 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下图是某同学做的有关氧气的结构化梳理。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氧气是由______构成的。
(2)氧气______溶于水
(3)氧气的化学性质:请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除氧气支持燃烧的用途外,氧气的另一种用途是______。
(5)氧气可以将一些物质缓慢氧化,请举一例______。
答案和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分。
1.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天工开物》记载着我国古代造纸工艺,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楮树取皮 B. 入釜煮糜 C. 压水去湿 D. 日晒成干
【答案】B
【解析】
【详解】A、楮树取皮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入釜煮糜过程中,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C、压水去湿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日晒成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下列生活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钢铁生锈 B. 西瓜榨汁 C. 量体裁衣 D. 干冰升华
【答案】A
【解析】
【详解】A、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西瓜榨汁过程中,西瓜的细胞被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被破碎,使得果汁得以释放出来,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量体裁衣过程中,布料形状发生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过程中,只二氧化碳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翠云廊时作出的“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重要指示,某校开展了系列研学活动。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茶园采茶叶 B. 古树挂标牌
C. 稻草编草鞋 D. 糯米酿米酒
【答案】D
【解析】
【详解】A、茶园采茶叶,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古树挂标牌,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稻草编草鞋,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糯米酿米酒,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4. 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中胶头滴管横放,操作错误,残留的液体可能会腐蚀胶头或者污染试验台,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试管用完后,应洗刷干净,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托盘天平用完后,应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防止污染砝码,图中操作没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存放时要盖上瓶盖,否则药品可能会变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5. 为了快速、安全地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火柴点燃酒精灯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图中操作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
B、检查该装置气密性时,握住试管时,装置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则烧杯中的导管口处没有气泡冒出,即不能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图中操作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
C、点燃酒精灯需要用火柴来引燃,图中操作正确,故C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且火星四射,为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要在瓶中放少量水,图中操作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添加酒精 B. 连接仪器
C. 洗涤试管 D. 加热液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时,用漏斗添加,该选项操作正确;
B、连接仪器时,不能将试管竖立在桌面上用力将橡胶塞塞上,这样会使试管破碎,该选项操作错误;
C、用试管刷在试管内轻轻刷洗,该选项操作正确;
D、加热液体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该选项操作正确。
故选B。
7.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酸雨的产生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关
B. 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D.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酸雨的产生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有关,故A说法错误;
B、空气污染指数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差,故B说法错误;
C、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故C说法错误;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8. 科学家通过“祝融号”火星车探测器测得火星表面大气成分(体积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火星大气中的含量最高 B. 火星大气中的含量高于空气
C. 火星大气不含稀有气体 D. 火星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答案】B
【解析】
【详解】A、据图可知,火星大气中N2的体积分数为2.7%,CO2的体积分数为95.3%。所以火星大气中CO2的含量最高。A不正确;
B、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为0.03%,据图可知,火星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为95.3%。所以火星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即火星大气中CO2的含量高于空气。B正确;
C、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氩气等气体,据图可知,火星大气中氩气的体积分数为1.6%。所以火星大气中含有稀有气体。C不正确;
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据图可知,火星大气中不含有氧气,所以火星大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9. 如图所示,如果用一个圆表示化合反应,另一个圆表示氧化反应,下列各选项中,属于图中“A”区域的是
A. 氧化汞汞+氧气 B. 碳+氧气二氧化碳
C.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D. 二氧化碳+水→碳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化合反应是指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详解】A、该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且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碳和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且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属于图中“C”区域,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石蜡和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属于图中“B”区域,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但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属于图中“A”区域,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0. 如图是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这套装置能使实验更加环保
B. 实验中电烙铁的作用是通电放热,点燃硫粉
C. 实验过程中气球先膨胀后收缩
D. 将水换为细沙也能达到相同的目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在这套装置内点燃,二氧化硫不能逸出,能使实验更加环保,说法正确;
B、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实验中电烙铁的作用是通电放热,点燃硫粉,说法正确;
C、硫燃烧放热,导致气球膨胀,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二氧化硫被水吸收,导致气压减小,气球缩小,说法正确。
D、水换为细沙不能达到相同的目的,是因为细沙不能吸收二氧化硫,说法错误。
故选D。
11. 以下各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A. 只有② B. 只有①② C. 只有①③ D. 只有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若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该实验合理;
②在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的底部,防止空气的对流,收集的气体不纯;该实验不合理;
③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故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是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该实验合理;
④在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时应使用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由于该实验的所使用过氧化氢溶液浓度的不同,从而不能确定放出气体快慢是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不同还是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不同的原因,该实验不合理;
以上能完成实验的是①③,故选C。
12. 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图像错误;
B、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从0开始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图像错误;
C、在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的质量不断增大,完全反应后不变,图像正确;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图像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现有下列仪器:
(1)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_______(填“焰心”、“内焰”或“外焰”),夹持试管应使用 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___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若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4)若不慎碰到酒精灯导致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应立即用___________扑盖。
【答案】 ①. 外焰 ②. 试管夹 ③. 胶头滴管 ④. 量筒 ⑤. 将导管放入水中 ⑥. 用手紧握试管 ⑦. 湿抹布或沙子
【解析】
【详解】(1)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夹持试管应使用试管夹;
(2)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量筒和胶头滴管;
(3)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若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4)若不慎碰到酒精灯导致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盖。
14. 常温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有剧毒,能溶于水,且能与水、碱等物质反应。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氯气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
(3)液氯泄漏时,下列防御自救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立即用浸过水的毛巾捂住口鼻 B. 逃生时应往低处顺风跑 C. 逃生时应往高处逆风跑
(4)液氯泄露后,消防员可向空气中喷洒_________,以减少空气中氯气的含量。
【答案】(1)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有剧毒、能与水、碱等物质反应 (3)AC (4)水
【解析】
【小问1详解】
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氯气的物理性质有: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小问2详解】
有剧毒、能与水、碱等物质反应均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小问3详解】
A、氯气能与水反应,故可立即用浸过水的毛巾捂住口鼻,符合题意;
B、氯气密度比空气大,逃生时应往高处逆风跑,不符合题意;
C、氯气密度比空气大,逃生时应往高处逆风跑,符合题意。
故选AC;
【小问4详解】
氯气能与水、碱等物质反应,故液氯泄露后,消防员可向空气中喷洒大量水,以减少空气中氯气含量。
15. 请根据以下图示回答问题。
(1)在上图①~⑥的变化中,其中_______与其他变化有本质的区别。
(2)反应①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3)反应⑤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发出_______的火焰,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反应④⑤⑥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写一条)。
(5)在进行⑤和⑥的实验时,集气瓶里都需预先加少量水,水的用途相同吗?
【答案】(1)③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明亮的蓝紫色 (4)反应物均有氧气参加;反应物有两种而生成物只有一种;反应的条件都需要点燃(合理均可计分)
(5)不相同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②④⑤⑥都是化学变化,③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故填③;
【小问2详解】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3详解】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小问4详解】
④⑤⑥中木炭、硫、铁丝和氧气反应条件都是加热、都会放出热量、都属于化合反应;
【小问5详解】
⑤硫燃烧实验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⑥实验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故水的用途不同。
16. 如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出现的一些物品,根据图文回答问题。
(1)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运动员穿着的御寒服在制作时使用了棉花。棉花属于_______(填“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
(2)以玉米、薯类及秸秆等为原材料生产的可降解餐具,代替塑料制品为冬奥会提供相关服务。使用可降解餐具代替塑料制品可缓解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除研发可降解材料外,在生活中为降低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首钢滑雪大跳台主体为钢结构,钢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钢铁制品锈蚀是铁与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4)接送运动员使用的是氢燃料大巴。氢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天然纤维
(2) ①. 白色污染(合理即可) ②. 减少使用塑料包装制品(或用布袋购物等合理即可)
(3) ①. 混合物 ②. 氧气和水
(4)
【解析】
【小问1详解】
棉花属于天然纤维;
【小问2详解】
使用可降解餐具代替塑料制品可缓解的环境问题有白色污染等;除研发可降解材料外,在生活中为降低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少使用塑料包装制品(或用布袋购物等合理即可);
【小问3详解】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物质,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钢是由铁和碳组成的合金,属于混合物;钢铁制品锈蚀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小问4详解】
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
17. 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下图是某同学做的有关氧气的结构化梳理。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氧气是由______构成的。
(2)氧气______溶于水。
(3)氧气的化学性质:请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除氧气支持燃烧的用途外,氧气的另一种用途是______。
(5)氧气可以将一些物质缓慢氧化,请举一例______。
【答案】(1)氧分子##分子
(2)不易 (3)
(4)供给呼吸(具体作答也行用于医疗、登山、宇航、潜水)
(5)铁生锈(或酒醋的酿制、食物腐烂、细胞的呼吸作用、农家肥腐熟、橡胶老化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
【小问2详解】
氧气不易溶于水。
【小问3详解】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氧气除了能支持燃烧外,还能供给呼吸,则能用于医疗急救、登山、潜水等。
【小问5详解】
铁生锈、食物腐蚀、酿酒、酿醋等,都属于缓慢氧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