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协作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协作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宿州市埇桥区协作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2分)
1. 2025年5月29日,我国“天问二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正式开启。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点火升空 B. 采集样品 C. 探测距离 D. 搭载探测器
2. 酒精(C2H5OH)是医疗及日常生活中的消毒剂。下列对酒精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易挥发
B. 无色透明液体
C. 燃烧时生成H2O和CO2
D. 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天然气作燃料 B. 铜丝用作导线 C. 氧气供给呼吸 D. 氮气用作食品防腐
4. 湖南省着力建设“和美湘村”。下列做法与其不相符的是
A. 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B.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C.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D. 露天焚烧生活垃圾
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引燃酒精灯 B. 检验氧气
C. 读取液体体积 D. 倾倒液体
6.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 B. 铁丝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在空气中点燃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7.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如图,下列操作符合安全规范的是
A. 连接仪器——将试管抵住实验台,用力塞紧胶塞
B. 加热试管——先预热,再对准试剂所在部位加热
C. 收集气体——集满气取出集气瓶,再将玻璃片盖上
D. 整理复位——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清洗
8. 白炽灯泡的结构如图,通电后钨丝在高温下发光。生产时灯泡内可能会混入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钨丝的熔点低
B. 两侧的金属丝不导电
C. 灯泡内填充氮气是因为其化学性质活泼
D. 白炽灯工作时,红磷能消耗残留氧气
9.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端午粽飘香——分子不断运动
B. 水沸腾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
C. 1g水中约含有个水分子——分子质量很小
D. 石蜡熔化——分子种类不变
10. 氮气在一定条件下会变为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氮气具有极强的扩散能力和溶解能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超临界氮气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作溶剂使用
B. 超临界氮气中氮气分子不再运动
C. 超临界氮气中氮气分子与空气中氮气分子大小相同
D. 超临界氮气与氮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11. 如图,水槽液面上漂浮着一支燃着蜡烛和事先从其底端用小刀切下的一小块蜡烛,一段时间后,小块蜡烛无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蜡烛可燃物 B. 蜡烛难溶于水
C. 蜡烛硬度比较小 D. 小块蜡烛未燃烧是因为氧气浓度小
12.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氧气传感器分别测量木条和蜡烛(主要含碳、氢元素)在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氧气含量变化。密闭容器内氧气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装置漏气,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 木条熄灭时,瓶内还有O2剩余
C. 蜡烛燃烧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
D. 对比木条与蜡烛的燃烧过程,蜡烛消耗O2的速率更快
二、填空题(每空1分,文字表达式2分,共17分)
13. 特色饮品奶茶含有30多种酚类物质,总称为茶多酚。茶多酚有降血压、抗衰老等保健功能,易溶于温水,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氧化。某种奶茶粉冲调时,溶解的茶多酚含量随水温的变化如图1所示。冲调后,恒温下测得溶解的茶多酚含量随搁置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
(1)写出一条茶多酚的物理性质_____,写出一条茶多酚的化学性质_____,写出一条茶多酚的用途_____。
(2)据图1分析,奶茶粉最佳冲调温度为_____℃;据图2分析,茶多酚含量随着搁置时间延长逐渐减少,原因可能是_____。
14. 小明和小安同学在实验室选用下列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I.小明同学使用溶液进行实验。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
II.小安同学使用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实验。
(2)图中加入正确操作是_____。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
(4)氧气收集完毕,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_____。
15. 空气是一种用途很多的自然资源,可用于工业上制取氧气,其流程如图。
(1)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属于_____(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利用了氮气、氧气的_____不同。
(2)洁净的空气属于_____(纯净物或混合物)。
(3)从分子角度解释洁净的空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态空气的原因_____。
(4)因为氧气具有_____性,所以可用于_____(一条用途)。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每小空1分,文字表达式2分,共7分)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不同催化剂催化分解的效率开展如下探究,并据此自制高原旅行的简易供氧器。回答相关问题:安全提示:实验中应佩戴护目镜和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对细胞造成损害。
【探究一】分解实验
(1)取10%的溶液于试管中,放入粘胶凝固的小球,将带火星木条置于试管口,观察到溶液中立即产生气泡,_____(补充完现象)。从试管中取出小球,洗净,晾干,称量,其质量仍为。说明粘胶凝固的小球能催化分解产生。写出氧化铁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文字表达式:_____。
(2)为了使本探究更加严谨,小组讨论后又做了对照实验:将此粘胶凝固的小球再加入盛有_____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证明_____。再取少量溶液于该试管中,立即产生气泡,证明_____。
【探究二】对比(氧化铁)粉末与酵母粉末的催化效率
(3)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粉末、酵母粉末,然后都注入10%的的溶液,相同条件下测量不同时间产生的体积(见下表),则催化效率更高的是_____。
时间/s 0 10 20 30 40 50 60
体积/mL 0 10.5 19.8 27.5 33.1 36.2 37.5
酵母 0 152 28.6 38.9 45.3 49.7 52.1
【探究三】跨学科实践活动
(4)查阅资料:酵母中的过氧化氢酶才是分解的催化剂,生物细胞代谢会产生副产物。据此推测,在生物体细胞内普遍存在过氧化氢酶的原因是:避免累积,导致_____(补充完整)。
(5)自制高原旅行的简易供氧器:为实现缓慢供氧,并能随时控制氧气的产生与停止,现有浓溶液,还应选用的试剂有_____(选填编号)。
可供选择的试剂:①粘胶凝固的小球②粉末③酵母粉末④水。
(6)反思总结:实践学习后,部分同学交流的以下观点,你认为错误的有_____。
A. 解决实践中的真实问题,通常需要多学科知识
B. 当设计的装置比较优秀时,没有必要组内交流
C. 设计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反应原理、实际需求和现有条件
D. 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费时费力,不利于综合素养的发展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4分)
17. 实验室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图中的点纵坐标为克,点纵坐标为克。回答下列问题:
(1)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氧气的质量。
(2)比较点与点试管中固体成分有何区别。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2分)
1. 2025年5月29日,我国“天问二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正式开启。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点火升空 B. 采集样品 C. 探测距离 D. 搭载探测器
【答案】A
【解析】
【详解】A、点火升空:火箭燃料燃烧时,发生化学反应(如液氢与液氧反应生成水),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
B、 采集样品:通过机械装置收集小行星物质,仅为物理位置改变,无新物质生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探测距离:利用电磁波或传感器测量距离,属于物理过程,无新物质生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搭载探测器:探测器与运载工具的结合或分离是机械操作,无新物质生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酒精(C2H5OH)是医疗及日常生活中的消毒剂。下列对酒精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易挥发
B. 无色透明液体
C. 燃烧时生成H2O和CO2
D. 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挥发是物理变化(液态→气态),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 颜色和状态可直接观察,无需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 燃烧是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体现酒精的可燃性(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 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溶解性是物理性质,未生成新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天然气作燃料 B. 铜丝用作导线 C. 氧气供给呼吸 D. 氮气用作食品防腐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因为天然气有可燃性,该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因为铜有导电性,该性质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C、氧气能估计呼吸,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性质,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湖南省着力建设“和美湘村”。下列做法与其不相符的是
A. 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B.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C.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D. 露天焚烧生活垃圾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尾气排放,符合环保理念。正确;
B、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正确;
C、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直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正确;
D、露天焚烧生活垃圾:焚烧会产生有害物质,污染空气,危害健康。错误。
故选D。
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引燃酒精灯 B. 检验氧气
C. 读取液体体积 D. 倾倒液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禁、两查、一不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支酒精灯,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氧气的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为氧气,图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试管微微倾斜,试管口紧挨试剂瓶口,使液体缓缓倒入,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 B. 铁丝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在空气中点燃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放出淡蓝色火焰,选项错误;
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选项错误;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选项错误;
D、在空气中点燃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选项正确。
故选D。
7.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如图,下列操作符合安全规范的是
A. 连接仪器——将试管抵住实验台,用力塞紧胶塞
B. 加热试管——先预热,再对准试剂所在部位加热
C. 收集气体——集满气取出集气瓶,再将玻璃片盖上
D. 整理复位——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清洗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将试管抵住实验台,用力塞紧胶塞,容易使试管底部破碎,选项错误;
B、加热试管先预热,再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以防试管炸裂,选项正确;
C、排水法收集氧气,集满氧气后先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再将集气瓶取出正放在实验台上,选项错误;
D、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清洗,否则会引起试管炸裂,选项错误。
故选B。
8. 白炽灯泡的结构如图,通电后钨丝在高温下发光。生产时灯泡内可能会混入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钨丝的熔点低
B. 两侧的金属丝不导电
C. 灯泡内填充氮气是因为其化学性质活泼
D. 白炽灯工作时,红磷能消耗残留氧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钨丝能在高温下发光而不熔化,说明钨丝的熔点高,而不是低,A 错误;
B、两侧的金属丝起到导电作用,使电流能够通过钨丝,若不导电则无法形成回路,灯泡不能发光,B 错误;
C、灯泡内填充氮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防止钨丝被氧化,而不是化学性质活泼,C 错误;
D、红磷能与氧气反应,白炽灯工作时,残留氧气会与钨丝反应影响灯泡寿命,红磷可消耗残留氧气,保护钨丝,D 正确。
故选D。
9.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端午粽飘香——分子不断运动
B. 水沸腾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
C. 1g水中约含有个水分子——分子质量很小
D. 石蜡熔化——分子种类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端午粽飘香,是因为粽子中含有的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该解释正确;
B、水沸腾把壶盖顶开,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大,该解释不正确;
C、1g水中约含有3.34×1022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该解释正确;
D、石蜡熔化只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不变,该解释正确。
故选B。
10. 氮气在一定条件下会变为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氮气具有极强的扩散能力和溶解能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超临界氮气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作溶剂使用
B. 超临界氮气中氮气分子不再运动
C. 超临界氮气中氮气分子与空气中氮气分子大小相同
D. 超临界氮气与氮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超临界氮气溶解能力强,可能作为溶剂。题干明确其溶解能力,故正确;
B、分子始终运动,超临界流体中分子运动未停止。此说法违背分子基本性质,故错误;
C、同种物质的分子大小不变,超临界氮气与普通氮气分子大小相同,故正确;
D、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超临界氮气与普通氮气化学性质一致,故正确;故选B。
11. 如图,水槽液面上漂浮着一支燃着的蜡烛和事先从其底端用小刀切下的一小块蜡烛,一段时间后,小块蜡烛无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蜡烛是可燃物 B. 蜡烛难溶于水
C. 蜡烛硬度比较小 D. 小块蜡烛未燃烧是因为氧气浓度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蜡烛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一段时间后,小块蜡烛无变化,说明蜡烛难溶于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说明蜡烛硬度比较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小块蜡烛未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蜡烛的着火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氧气传感器分别测量木条和蜡烛(主要含碳、氢元素)在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氧气含量变化。密闭容器内氧气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装置漏气,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 木条熄灭时,瓶内还有O2剩余
C. 蜡烛燃烧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
D. 对比木条与蜡烛的燃烧过程,蜡烛消耗O2的速率更快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实验用氧气传感器分别测量木条和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氧气含量变化,木条、蜡烛燃烧均消耗氧气,因此若装置漏气,会影响实验结果,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木条燃烧时氧气含量降至12%时基本不再变化,说明木条熄灭时,瓶内还有剩余,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蜡烛主要含碳、氢元素,则蜡烛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对比木条与蜡烛的燃烧过程可知,木条燃烧消耗的速率更快,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1分,文字表达式2分,共17分)
13. 特色饮品奶茶含有30多种酚类物质,总称为茶多酚。茶多酚有降血压、抗衰老等保健功能,易溶于温水,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氧化。某种奶茶粉冲调时,溶解的茶多酚含量随水温的变化如图1所示。冲调后,恒温下测得溶解的茶多酚含量随搁置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
(1)写出一条茶多酚的物理性质_____,写出一条茶多酚的化学性质_____,写出一条茶多酚的用途_____。
(2)据图1分析,奶茶粉的最佳冲调温度为_____℃;据图2分析,茶多酚含量随着搁置时间延长逐渐减少,原因可能是_____。
【答案】(1) ①. 易溶于水 ②. 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氧化 ③. 降血压(合理即可)
(2) ①. 70 ②. 茶多酚被氧化(或其他合理答案,如茶多酚发生分解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短文信息茶多酚有降血压、抗衰老等保健功能,易溶于温水,在潮湿空气中易被氧化。可以得出茶多酚的物理性质是易溶于水,茶多酚的化学性质为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氧化,茶多酚的用途有降血压、抗衰老等保健功能;
【小问2详解】
由图 1 可知,70℃时溶解的茶多酚含量最高,所以奶茶粉的最佳冲调温度为70℃;
根据短文信息茶多酚在潮湿空气中易被氧化,结合图 2 中茶多酚含量随搁置时间延长逐渐减少,推测原因可能是茶多酚被氧化,也可能是发生了分解等反应。
14. 小明和小安同学在实验室选用下列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I.小明同学使用溶液进行实验。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
II.小安同学使用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实验。
(2)图中加入正确的操作是_____。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
(4)氧气收集完毕,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 (2)bc
(3) ①. ②. 分解反应
(4)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①是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取用高锰酸钾时,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至试管底,再将试管竖立,故选bc;
小问3详解】
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
【小问4详解】
实验结束后,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引起热的试管炸裂,则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15. 空气是一种用途很多的自然资源,可用于工业上制取氧气,其流程如图。
(1)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属于_____(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利用了氮气、氧气的_____不同。
(2)洁净的空气属于_____(纯净物或混合物)。
(3)从分子角度解释洁净的空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态空气的原因_____。
(4)因为氧气具有_____性,所以可用于_____(一条用途)。
【答案】(1) ①. 物理变化 ②. 沸点
(2)混合物 (3)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加压降温过程中分子间隔变小
(4) ①. 助燃(合理即可) ②. 气焊气割(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工业制取氧气是利用了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氮气的沸点低,首先蒸发出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变化;沸点;
【小问2详解】
洁净的空气中仍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小问3详解】
分子间存在着间隔,且气体分子间隔较大,液体、固体分子间隔较小,洁净的空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态过程中分子间隔变小;
【小问4详解】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助燃剂,如气焊气割等。(合理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每小空1分,文字表达式2分,共7分)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不同催化剂催化分解的效率开展如下探究,并据此自制高原旅行的简易供氧器。回答相关问题:安全提示:实验中应佩戴护目镜和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对细胞造成损害。
【探究一】分解实验
(1)取10%的溶液于试管中,放入粘胶凝固的小球,将带火星木条置于试管口,观察到溶液中立即产生气泡,_____(补充完现象)。从试管中取出小球,洗净,晾干,称量,其质量仍为。说明粘胶凝固的小球能催化分解产生。写出氧化铁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文字表达式:_____。
(2)为了使本探究更加严谨,小组讨论后又做了对照实验:将此粘胶凝固的小球再加入盛有_____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证明_____。再取少量溶液于该试管中,立即产生气泡,证明_____。
【探究二】对比(氧化铁)粉末与酵母粉末的催化效率
(3)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粉末、酵母粉末,然后都注入10%的的溶液,相同条件下测量不同时间产生的体积(见下表),则催化效率更高的是_____。
时间/s 0 10 20 30 40 50 60
体积/mL 0 10.5 19.8 27.5 33.1 36.2 37.5
酵母 0 15.2 28.6 38.9 45.3 49.7 52.1
【探究三】跨学科实践活动
(4)查阅资料:酵母中的过氧化氢酶才是分解的催化剂,生物细胞代谢会产生副产物。据此推测,在生物体细胞内普遍存在过氧化氢酶的原因是:避免累积,导致_____(补充完整)。
(5)自制高原旅行的简易供氧器:为实现缓慢供氧,并能随时控制氧气的产生与停止,现有浓溶液,还应选用的试剂有_____(选填编号)。
可供选择的试剂:①粘胶凝固的小球②粉末③酵母粉末④水。
(6)反思总结:实践学习后,部分同学交流的以下观点,你认为错误的有_____。
A. 解决实践中的真实问题,通常需要多学科知识
B. 当设计的装置比较优秀时,没有必要组内交流
C. 设计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反应原理、实际需求和现有条件
D. 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费时费力,不利于综合素养的发展
【答案】(1) ①.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
(2) ①. 水##H2O ②. 水不能在氧化铁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氧气 ③. 过氧化氢在氧化铁的催化下分解生成了氧气
(3)酵母##酵母粉末
(4)过氧化氢对细胞造成损害 (5)①④ (6)BD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论为粘胶凝固的小球能催化分解产生。氧气具有助燃性,故将带火星木条置于试管口,观察到溶液中立即产生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过氧化氢在氧化铁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2详解】
过氧化氢溶液中含过氧化氢和水,还可能是水在氧化铁的作用下生成了氧气,故应设计对照实验,排除水的干扰,故将此粘胶凝固的小球再加入盛有水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水不能在氧化铁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氧气;
再取少量过氧化氢溶液于该试管中,立即产生气泡,证明过氧化氢在氧化铁的催化下分解生成了氧气;
【小问3详解】
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同条件下,使用酵母作催化剂时,相同时间内生成氧气的体积更大,说明催化效率更高的是酵母;
【小问4详解】
生物细胞代谢会产生过氧化氢副产物。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故在生物体细胞内普遍存在过氧化氢酶的原因是:避免过氧化氢累积,导致过氧化氢对细胞造成损害;
【小问5详解】
该实验需要实现缓慢供氧,并能随时控制氧气的产生与停止,首先需要用水,用于稀释过氧化氢溶液,防止溶液浓度过浓,反应速率过快,该实验需要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能需要用到启普发生器等类似装置,故需要粘胶凝固的Fe2O3小球作催化剂,酵母粉末和氧化铁粉末均是粉末状,不能放在多孔隔板上,故选:①④;
【小问6详解】
A、解决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如自制供氧器),需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知识,体现跨学科,不符合题意;
B、组内交流能优化设计,即使装置优秀,交流也有助于改进和知识共享,故需要组内交流,符合题意;
C、设计方案需考虑反应原理(如试剂和装置的选择)、实际需求(如缓慢供氧)、现有条件(如提供的试剂等),不符合题意;
D、跨学科活动培养综合素养(如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虽耗时但有益,符合题意。
故选BD。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4分)
17. 实验室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图中的点纵坐标为克,点纵坐标为克。回答下列问题:
(1)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氧气的质量。
(2)比较点与点试管中固体成分有何区别。
【答案】(1)(m-n)g
(2)b点时试管中固体除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外,还含有加热高锰酸钾,d点时试管中固体只含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不含高锰酸钾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d点时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等于固体减轻的质量,故生成氧气质量为:(m-n)g;
【小问2详解】
b点时高锰酸钾没有完全分解,此时固体为生成的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没有完全反应的高锰酸钾,d点时高锰酸钾已经完全反应,此时固体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没有高锰酸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