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申花实验学校2025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题(含答案 1.1-2.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申花实验学校2025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题(含答案 1.1-2.1)

资源简介

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10月质量检测
科 学
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50 考试时间100 分钟。
2.必须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相应的位置;全卷g=10N/ Kg;如需画图,必须用铅笔直尺。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倒车,请注意!”路人听见提示音后,可以及时躲避车辆,避免事故的发生。听觉形成过程路径正确的是()
①听神经 ②鼓膜 ③耳蜗 ④外耳道 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⑥听小骨
A. ①→②→⑥→③→④→⑤ B. ④→③→①→②→⑥→⑤
C. ④→①→②→⑥→③→⑤ D. ④→②→③→①→⑤
2.如图所示,下列措施中不是为了减弱噪声的是()
3.阳春三月,百花盛开,小新参加了百花园的花展,在百花园中小新不仅看到了各种美丽的鲜花,同时还闻到了各种花的独特清香,也品尝了甜甜的百花园牌花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新感觉没有刚来时香了,是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B.来到百花园中,不同的人对花香的敏感程度不同
C.百花园牌花蜜是甜的这种感觉是在口腔中形成的
D.闻花香同时尝花蜜会形成花蜜和花香的混合味道
4.音乐会上,男高音歌唱家在放声歌唱时,女低音歌唱家在轻声伴唱。下列声音波形图中能正确反映上述男、女歌唱家歌唱时的声音特征的是(纵坐标表示振幅,横坐标表示时间)()
5.如图表示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的色散实验,图中①②分别表示红外线和紫外线所在区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B.①区域的光具有热效应
C.②区域的光无法用肉眼观察 D.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紫光的偏折程度小于红光
1
6.如图所示是夜间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 大灯的部分光路简图。由图可知,晚上开车时()
A在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漫反射 B.在干燥的路面发生镜面反射
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如图所示,一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恰好照在光屏的A处,若要让反射光照在光屏的B处,则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①只将光屏向左移动一段距离
②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0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 (<90°)
③只将平面镜向左移动一段距离
④只将入射光线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
A. 只有①④ 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①② D. 只有③④
8.下列是一些常见的光学实验,其中实验设计与实验目的不相符的是()
A.图甲:将右侧背景板向后折,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B.图乙:用茶色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C.图丙:抬起木板的B端使杯子倾斜,可研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大小变化规律
D.图丁:改变小孔形状,是为了研究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是否有关
9.如图甲所示,小张将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所示。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透过水杯看到变“胖”的老鼠是虚像 B.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将漫画靠近水杯一些,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始终是掉头的
D.此时漫画中的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应满足f10.无人机航拍的最大特色在于其能够突破地平线的束缚,提供前所未有的高空视角。航拍实际就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采用航拍镜头进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时描绘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要扩大拍摄范围,可让无人机飞得更高,景物类似从C到D的过程
B.若航拍镜头焦距为50毫米,底片和镜头距离略小于50毫米
C.若航拍环境较暗,可调小镜头光圈减少进光量使照片更清晰
D.若用无人机拍摄,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景物类似处于AB间某一位置
2
11.雾视镜能使人眼产生“雾视”,从而刺激晶状体变薄,重新看清物体,以达到放松眼部肌肉,预防近视的效果。“雾视”原理为:戴上雾视镜后,进入眼睛的光线将聚焦在视网膜前,使人眼看不清物体。下图中能正确表示雾视镜的“雾视”原理的是 ()
12.对下列物体的受力分析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13.如图所示,四旋翼无人机下方用细线悬挂一个重物,不考虑空气阻力,则无人机在空中匀速直线上升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线对重物的拉力大于重物所受的重力
A.无人机对细线的拉力与重物对细线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重物受到的重力与细线对重物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若细线突然断了,物体由于重力的作用会立即下落
14.如图所示,火车在水平铁轨上匀速直线行驶,车厢内水平光滑桌面上放着物体A、B,A的质量较大,在火车突然停止时,两物体会由于惯性而运动,在它们离开桌面前()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可能相碰 D.无法判断
15.下列情形中,松手后纸片还能保持平衡的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4分)
16.生活中蕴含了很多关于声音的科学知识。请回答:
(1)“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意思是听到他的声音,像见到本人一样,说明可以通过声音的 ▲ 这一特性来判断是谁发出的。
(2)医生可以用超声波碎胆结石,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 ▲ 。
(3)地震前狗会狂吠不止,因为它能听到人听不到的 ▲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
17.如图所示为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折射光线是 ▲ ,入射角是 ▲ 度。界面的 ▲ (选填“上”“下”、“左”、“右”)侧是空气。
3
18.一蜻蜓立于荷叶上,水中鱼欲跃出水面捉蜻蜓,如图是鱼看到蜻蜓所在的位置。
(1)鱼看到的是蜻蜓的 ▲ 像。(填“虚”或“实”)
(2)蜻蜓距水面 0.6m,池水深 2m ,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 ▲ m。
(3)鱼应该选择图中 ▲ (填“A”、“B”或“C”)路线跃起才有机会捕获蜻蜓。
19.如图(a)、(b)所示, “跳橡筋”和“打陀螺”是童年时的典型游戏,其中图(a)主要表示了力可以 ▲ ,图(b)主要表示了力可以 ▲ 。击打陀螺时,鞭子作用在陀螺的不同位置,则陀螺的旋转速度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有关。
20.如图所示为实验室的一种弹簧秤,如果把该弹簧秤拿到月球上使用(已知同一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是地球上的1/6),则刻度的重新标法应该是,左右两边刻度线不变,左边刻度线对应的数值为 ▲ ,右边刻度线对应的数值为 ▲ 。(本题选填“原值不变”“原值的6倍”或“原值的1/6”)
21.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地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图所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如下步骤: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上述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排序,以下正确的是 ▲
A. 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 B. 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
C. 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④→推论③ D. 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
并由此伽利略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 ▲ 。伽利略由此开创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22.某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沿竖直方向降落,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最后安全着地。已知运动员和跳伞设备的总重力为700牛,跳伞过程中下降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 ▲ 。
(2)图甲中曲线OA段速度越来越大的原因是 ▲ 。
(3)图乙是跳伞过程中部分阶段的情景及受力示意图,其中①与图甲曲线中 ▲ (用字母表示)阶段对应。
23.为研究橡皮筋是否与弹簧有类似的性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进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的伸长量△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画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当在橡皮筋B上悬挂重力为0.5牛的物体时,橡皮筋B的伸长量为 ▲ 厘米;
(2)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测力计,用橡皮筋 ▲ ,(选填“A”或“B”)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高;
(3)兴趣小组的同学将A、B橡皮筋如丙图方式连接起来,能够测量力的最大值为 ▲ (选填“1”或“1.5”或“2.5”)牛。
三、探究题(每空2分,共38分)
24.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小科设计了右图实验装置。实验时先用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将半圆形滑轨固定在水平底座上,其圆心0处放置一小平面镜,红色激光笔A可以沿滑轨自由滑动,发射的激光始 终对准圆心O点, 反射光线OC。L形支架上激光笔B发出绿色激光,
(2)用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的目的是 ▲ 。
(3)当小科用另一只蓝色激光笔沿CO方向射向平面镜,观察到反射光线与红色激光笔发出的AO光线重合,这可以证明 ▲ 。
(4)小科围绕着桌子走了一圈,在某一个角度观察到红色激光和绿色激光完 全重合的现象,这说明 。
25.小科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具体步骤如下: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只完全相同的未点燃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在方格纸上记下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A,重复上述步骤。
(1)本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
(2)随着实验进行,小科发现不管如何移动蜡烛 B ,蜡烛A 的像都无法与之完全重合,如图乙所示,原因是 ▲ 。
(3)若实验中将玻璃板向右平移一段距离至PQ处,如图丙。则原先蜡烛A的像A`将会 ▲ (选填“左移 ”、“右移 ”或“不移动 ”)。
5
(4)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小科设计了如图丁所示 的三种实验方案。将一块黑色不透光木板分别放置在三个不同位置人眼在如图位置观察,请选择可行方案并说明理由 ▲ 。
26.如图甲所示,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为F光源、凸透镜、光屏,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当三者分别处于光具座20cm处、50cm处、80cm处时,恰好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小余想给大家展示投影仪中的凸透镜成像的原理,他应该将F光源向右移动到光具座 cm刻度范围之间,再将光屏向右移动到适合位置时,便能在光屏中央找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从光屏左侧观察,小余看到的像可能是 ▲ 。
(2)若小余将F光源从光具座取下,使其紧靠在装满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左侧(图乙)。现将F光源逐渐水平向左移动,右侧的小余透过杯子观察该过程中的像。小余看到的像可能有 ▲ (多选)。
A. B. C. F D. H
(3)小余同学继续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他固定蜡烛与光屏,并使其间距间为 前后移动凸透镜,可以两次在光屏上呈清晰的像。已知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乙所示,则该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未画出) 之间的距离s= ▲ (用L 、L表示)。
27.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科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把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钩码,通过钢片受力而发生形变来研究问题。如图所示是小科设计的实验的主要步骤(小科使用的钩码规格相同,重力均为G)。请分析回答:
(1)通过比较 ▲ 两组种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2)通过比较甲、丁两组中钢片的弯曲方向,可以发现: ▲ 。
(3)在本实验中,小科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叫 ▲ 法。
6
28.下图1为小明同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小明先后三次将同一木块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然后分别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木块,使其沿斜面向下运动。逐渐减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观察木块运动的距离,从而得出力和运动的关系。
(1)小明在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 ;
(2)更正错误后进行实验,从实验中观察到,随着摩擦力的逐渐减小,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逐渐 ▲ (选填“增大”或“减小”),在此实验基础上通过推理可知观点 ▲ (选填“A”或“B”)是正确的;
A.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通过上面的探究后,小明再思考如下的问题,如图2所示,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摆到右侧最高点C时,如果摆球所受的力忽然全部消失,则摆球将 ▲ (选填“往回摆”“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四、综合题(29-30题, 每空2分, 共10分; 画图题每题3分, 共6分; 32题7分; 共23分)
29.学校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自制民族乐器;排箫。以下是自制排箫的资料卡
自制排箫资料卡
资料一:排箫是由若干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图甲)。演奏时,用嘴对着竹管吹气,便能发出声音,声音的频率与管长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资料二:音级、音区与频率的关系如表一所示。
音级 不同音区的频率/Hz
低音区 中音区 高音区
Do 262 523 1046
Re 294 587 1175
Mi 330 659 1318
Fa 349 698 1397
So 392 784 1568
La 440 880 1760
Si 494 988 1976
表一:音级、音区与频率的关系
小组同学选择若干根长为20cm的吸管,用剪刀剪裁后,按由短到长的顺序横向连接制得“排箫 ”(如图丙)。
(1)演奏时,对着竹管吹气便能发出声音。这是由于吹气时,管内的空气发生 ▲ 。
(2)根据图乙可知,声音的频率与管长的关系是 ▲ 。
(3)自制排箫的其中一项评价指标如下表。请根据该指标对该小组制作的排箫进 行等级评定,并简述理由 ▲ 。
7
自制“排箫”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音区数量 能吹奏出3个完整的音区 能吹奏出 1-2个完整的音区 不能吹奏出完整的音区
30.学校开展了制作台秤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某兴趣小组利用弹簧,托盘(20g)、大头针纸板等材料,按图甲设计并制作了一台秤(固定装置未画出),弹簧的压缩长度△x与受到压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标识刻度】
将台秤放在水平桌面上,托盘上不放物体时,大头针指在硬纸板的A处,在A处标上“0”刻度,向托盘上放入重为1N的物体时,大头针指在硬纸板的B处,在B处标上 ▲ 克刻度(如图丙所示)。
(2)【项目评价】
请根据如下的评价量表判断该台秤“量程”这一指标是否达到优秀并说明理由

指标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量程/克 大于等于600 300~600 0~300
精度/克 精确到10 精确到20 精确到40
31.根据要求画出光路图。
(1)甲图中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水平射向竖直放置的凸透镜,请画出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 凸透镜的折射光线。
(2)大卡车受车体限制,会出现视角盲区。右图是一辆卡车俯视图,D点为司机眼睛的位置,司机通过左侧的平面后视镜AB 能看到车尾后部C点。请作出司机眼睛D看到车尾C点的光路图。
32.载重共500N的气球在竖直方向上匀速下降时受到空气向上的浮力400N,若从气球中抛掉一些重物后。气球能在竖直方向上匀速上升。(设空气阻力和浮力大小不变,g取10N/kg)
(1)匀速下降时气球受到的空气的阻力多大
(2)请画出气球在匀速上升时受到的空气阻力的力的图示。
(3)气球匀速上升的话需抛掉多少 kg的重物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申花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D C C D C A C A D A B C B A
二、填空题
(1)音色(2)能量(3)次声波
OB;30;左
(1)虚(2)0.6(3)C
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作用点
原值的1/6;原值不变
D;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下降的路程(2)重力大于空气阻力(3)AB
(1)5(2)A(3)1.5
三、探究题
(1)法线(2)显示光的传播路径(3)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3)不移动(4)方案一可行,若在像的位置放黑色不透光木板,人眼仍能看到像,说明像是虚像
(1)30~50;C(2)ACD(3)L - 2L
(1)甲、乙(2)力的方向不同,作用效果不同(3)控制变量
(1)分别用不同的力推木块(2)增大;A(3)静止
四、综合题
(1)振动(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管长越短,声音的频率越高(3)合格;根据图乙,20cm长的吸管对应的频率约为400Hz,剪裁后可覆盖低音区和中音区,能吹奏出1-2个完整的音区
(1)100(2)未达到优秀;由图乙可知,弹簧最大压力为8N,对应物体质量为800g,但托盘质量20g,实际量程为780g,大于600g,达到优秀(需结合图像具体分析,此处按逻辑推导)
画图略(1)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凸透镜折射光线过焦点;(2)先作C关于AB的对称点C,连接DC交AB于O,连接CO、OD
(1)100N(2)画图略(阻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100N)(3)2k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