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欧姆定律(课件 24张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4.1欧姆定律(课件 24张PPT+教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用“伏安法”探寻电流、电压与电阻的关系
一、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
1.核心概念
物质与相互作用:导体中的电流I与两端电压U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即 =U/R。
技术与工程:伏安法是测量未知电阻、校准仪表的基本技术路径。
2. 跨学科概念
系统与模型(把导体、电源、仪表抽象为“U-I-R”系统)
量值与尺度(mA—A、V—kV、Ω—kΩ 的跨尺度测量)
稳定与变化(调节滑动变阻器→系统状态连续变化)
二、教学目标
维度 目标内容
科学观念 说出欧姆定律的文字、公式及适用条件; 能解释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科学思维 能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用U-I图像判断电阻值并发现线性规律。
探究实践 独立完成“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测6组数据,绘制U-I图,计算R误差≤5%。
态度责任 认识实验“先断电后接线”原则;愿意在社区科普“正确使用万用表测电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欧姆定律的建立与实验验证;伏安法接线三步法。
难点:滑动变阻器在“限流”与“分压”两种接法中的角色区分;U-I图像非理想线性的误差分析。
四、教学准备
器材:干电池3V、待测电阻10Ω、滑动变阻器20Ω、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
资源:PPT动画“U-I图像生成”、任务单、坐标纸。
学生:任务单、计算器、红蓝黑导线各2根。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比一比,推一推:A和B两只灯谁亮? B和C两只灯谁亮?A和C两只灯谁亮?
电压越大,对电路中电流的推动作用越大,即相当于电流获得的推动作用越强;而电阻越大,则对电路中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那么,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之间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演示:调光台灯旋钮越亮→问:灯泡电流与什么有关? 学生答“电压/电阻”
设计意图:真实问题
提出假设 R不变时,改变U,探究I与U的关系? U不变时,改变R,探究I与R的关系? 小组写猜想贴黑板
设计意图:明确探究目标
方案制定 图中,电压表测出的电压是哪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出的电流是经过哪个元件的电流?如果没有滑动变阻器R',该实验可行吗?引导:控制 R 不变,改变 U,测 I;用滑动变阻器调 U 画实验电路图
这个实验用到的器材:电源、电阻、开关、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
实验中电流表、电压表的作用是:电流表测通过R的电流,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如果不用滑动变阻器,有无其他方法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这样方便吗? 1)分担电压,保护电路;2)调节电阻R两端的电压。
设计意图:控制变量
实验操作 任务:测6组U、I→ 这个实验做三次的目的是什么?寻找普遍规律→ 实时描点U-I图 记录→描点→发现直线
结论: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设计意图:数据驱动
规律提炼 计算各点R=U/I→ 均值→板书 I=U/R 学生口答定律
设计意图:数据→规律
误差讨论 展示非理想点→讨论:仪表内阻、接触电阻 提出改进方案
设计意图:科学思维
应用拓展 案例:用伏安法测未知电阻 口算 R=U/I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
安全升华 展示“超量程烧表”照片→强调规则 写1条安全口号
设计意图:态度责任
六、板书设计
3.4.1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1.内容:导体电流I与电压U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
2.公式:I=U/R
3.适用:金属导体、温度不变
4. 伏安法
电路图: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阻—电流表串联 电压表并联在电阻两端
步骤:选量程→接线→调滑片→读数→描图
七、作业设计
A 基础巩固
1.作业P××第1、2题(计算U、I、R)。
2.家庭实验:用万用表测手机充电器空载电压并估算内阻。
B 拓展提升
3. 在线模拟:模拟测试家庭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和电流 调参并截图 U-I 图。
C 挑战任务(选做)
4.设计“测小灯泡伏安特性”方案。
八、教学反思
学生U-I直线相关系数平均0.95,但2组接触不良——下次加“鳄鱼夹检查”。
滑动变阻器限流接法掌握90%,分压接法仅60%,拟下节补充微课。(共24张PPT)
3.4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第三单元 电路探秘】
八年级上册
10Ω
A
图一
10Ω
B
图二
15Ω
C
图三
任务一:比一比,推一推
A和B两只灯谁亮?
B和C两只灯谁亮?
A和C两只灯谁亮?
电压越大,对电路中电流的推动作用越大,即相当于电流获得的推动作用越强;而电阻越大,则对电路中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那么,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之间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探究I与U、R的关系
控制变量法
R不变时
改变U
探究I与U的关系
U不变时
改变R
探究I与R的关系
先来设计电路吧....
电路图
图中,电压表测出的电压是哪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出的电流是经过哪个元件的电流?如果没有滑动变阻器R',该实验可行吗?
实验中电流表、电压表的作用是
_____ 、____ 。  
这个实验用到的器材: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等。
电源
电阻R
滑动变阻器R'
开关S
电压表
电流表
电流表测通过R的电流
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如果不用滑动变阻器,有无其他方法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这样方便吗?
(1)分担电压,保护电路;
(2)调节电阻R两端的电压。
1.按图所示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R',可改变电阻R上的电压。
2.实验中定值电阻R=50Ω,逐次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压表上的读数分别达到表中的数值,分别读出每次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值,并记录在表中。
连接时断开开关
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0.2 1
0.4 2
0.6 3
这个实验做三次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数据有规律吗?若有,规律如何?若无,是何原因?如何修正?
结论: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计算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比较其结果可得到什么结论?
以上表格中计算出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是否完全相等?与同学讨论结果,并分析原因。
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必须控制电压不变,即当电阻两端的电压始终不变时,来研究通过电阻的电流大小与电阻阻值的关系。
1.图中,更换定值电阻R,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R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不变,可读出并记录每次的电阻值与电流值。2.测量电压为2V时不同电阻的电流值,并记录在表中。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1)分担电压,保护电路;
(2)保持电阻R两端的电压不变
3.计算电流与电阻的乘积,比较其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数据有规律吗?若有,规律如何?
若无,是何原因?如何修正?
实验次序 电压U=_ V 电阻/Ω 电流/A
(1) 5 0.6
(2) 10 0.3
(3) 15 0.2
3
探究I与R的关系
电阻R(欧)
5.0
10.0
15.0
20.0
电流I(安)
0.4
0.1
0.3
0.6
0.2
0.5
25.0
结论: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中的电流,
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I=
U
R
(2)表达式:
欧姆定律:
(1)内容

5.得出结论
R
U
I
同一性
同时性
R(欧)
单位:
I(安)
U(伏)
变形公式
U=IR
I
R
U

3、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
(1)电流、电压与电阻必须在同一段电路中,同一时间内。(2)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电阻消耗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电路)。
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达到改变用电器两端电压大小的目的。
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达到控制用电器两端电压不变的目的。
变阻、
限流、
分压、
保护。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1)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2)不能说成“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注意条件)
(3)不能说成“电阻与电流成反比”、“电压一定时,电阻与电流成反比”。
(4)电流与电阻的乘积并不是一个定值,在读取数据过程中会存在一些误差,但都在允许范围内,因此需要多次测量,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对“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理解:
欧姆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出生于工人家庭,从小就掌握了许多机械制造方面的技能。16岁时,他进入埃尔兰根大学旁听数学、物理与哲学。由于经济困难而中途辍学,他24岁重新回校,到26岁才完成博士学业当了一名中学教师。他热心于电学研究,曾研究过不同金属的导电能力。
电阻(欧)
电压(伏)
电流(安)
5
1
0.2
3
0.6
5
1
表二:
电阻(欧)
电流(安)
电压(伏)
5
1.2
6
10
0.6
15
0.4
分析表一所得到的数据可得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表二所得到的数据可得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做“研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实验中得到了如下的两组数据:  
表一:
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
例题1 一只电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灯丝电阻是242欧,如果电灯线路的电压是220伏,求灯丝中通过的电流。
解:已知R=242欧,U=220伏,
  I=U/R=220伏/242欧=0.9安
答:电流是0.9安。
例题2 一个电热水器工作时电热丝的电阻是22欧,
通过的电流是10安,求电热水器工作时两端的电压。
解:已知R=22欧,I=10安
  因为I=U/R,所以
  U=IR=10安×22欧=220伏
答:电压是220伏。
例题3 一个定值电阻与一个滑动变阻器串联后接在电源
上,用电压表测得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6伏,又用电流
表测得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是0.3安,求这个定值电阻的阻值。
解:已知U=6伏,I=0.3安
  因为I=U/R,所以
  R=U/I=6伏/0.3安=20欧
答:阻值是20欧。
Q:有人根据公式R=U/I跟公式I=U/R在形式上相似,把电阻R说成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只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跟电流、电压无关。
2.试根据欧姆定律,完成下列表格。
次序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1) 2 0.5
(2) 10 2
(3) 3 5
4
15
5
1.某小灯泡上标有“2.4V0.7A”字样,表示该灯泡正常工作时电压是2.4V,电流是0.7A。求该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灯丝的电阻。
2.当某一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6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6A,此时电阻的阻值是多少欧?要使通过它的电流为1A,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应是多少伏 如果电压增加到12V,通过电阻的电流是多少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