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等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等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阶段性监测
地理试卷 2025.10
本试卷共8页,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水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试证号填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相符。
2.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满、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作答非选择题须用0.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答案须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他区域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答案。
4.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作答,线条、符号等须加粗、加黑。
5.考生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北京时间2025年4月1日12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成功将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图1为“卫星发射时摄像头连续拍摄的景观图”。据此回答1~3题。
1.卫星发射时,酒泉地方时约
A.10: 40
B.11: 00
C.12: 00
D.12: 40
2.该日,酒泉正午太阳高度约
B.42°
C.52°
D.62°
3.拍摄过程中,景观图中物体影子移向
A.东北 B.东南
C.西南 D.西北
第1页(共8页)
海水的性质影响着人类活动。图2为“大西洋8月表层海水性质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
4.图中,海水性质极大值的分布纬度由低到高排序为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
5.曲线③表示
A.温度 B.密度 C.盐度 D.深度
图3为“亚欧大陆某区域自然带及该区域局部冰川、河流分布图”。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自然带Ⅲ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寒带苔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7.右图虚线框内区域的地势
A.西高东低
B.北高南低
C.中间高,东西低
D.中间低,东西高
第2页(共8页)
土壤有机碳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海南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图4为“该保护区内某样地地形及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cm)有机碳密度(单位: 示意图”。据此回答8~9题。
8.与山谷相比,样地中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
A.更高,因山脊海拔高 B.更高,因山脊受台风影响大
C.更低,因山脊植被少 D.更低,因山脊水土流失严重
9.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我国长白山更强,主要因为该地
A.水热条件更好 B.人类干扰更小 C.水源更充足 D.土壤更肥沃
图5为“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地层分布示意图”,图中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据此回答10~12题。
10.与山坡堆积物相比,冲积扇堆积物中砾石
A.分选性差,磨圆度低 B.分选性差,磨圆度高
C.分选性好,磨圆度低 D.分选性好,磨圆度高
11.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主要来源于
A.冲积平原 B.冲积扇 C.山坡 D.山顶
12.冲积平原水分条件较好,从水循环角度看,主要因为
A.降水多 B.蒸发强 C.下渗弱 D.植被多
第3页 (共8页)
桥楼殿坐落在太行山东部一处坚硬的石英岩悬崖之间,因其建在一座石拱桥上而得名。古人在修建桥楼殿时,就地取材,在适当季节,将大量枯枝、禾草与水冻结成结实的、顶部为拱形的支柱,在拱形支柱上用条石架设拱桥,然后在拱桥上建设了这座巧夺天工的宏伟楼殿。图6为“桥楼殿景观”,据此回答13~14题。
13.推测古人修建石拱桥利用的主要自然条件
A.夏季多雨,水资源丰富 B.冬季寒冷,利于水冻结成支柱
C.石英岩质地软,易加工 D.植被茂密,枯枝、禾草等充足
14.桥楼殿建在石拱桥上,主要为了
A.便于交通通行 B.节省建筑材料 C.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D.增强建筑稳定性
柑橘原产于我国,在我国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橘逾淮而北为枳”大致反映了古人对柑橘分布的认知,目前淮河依然是我国柑橘分布的北界。图7为“柑橘在世界的传播过程及分布北界示意图”。据此回答15~17题。
15.历史上,柑橘从我国传播到国外的主要路径有
①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到西亚、欧洲等地 ②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
③通过郑和下西洋传到非洲、南美洲等地 ④通过茶马古道路线传到东南亚、西亚、欧洲等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亚欧大陆东西两岸柑橘分布北界存在差异,主要原因
A.西岸受暖流影响,东岸受寒流影响 B.西岸受夏季风影响,东岸受极地东风影响
C.西岸受寒流影响,东岸受暖流影响 D.西岸受盛行西风影响,东岸受冬季风影响
17.推测柑橘在日本的分布北界为图中
A.①线 B.②线 C.③线 D.④线
第4页(共8页)
2020年7月1日起,我国对孟加拉国的产品实施进口优惠政策。据图回答18~20题。
18.孟加拉国当地农民常采用“漂浮菜园”种植方式的主要自然原因
A.气候干旱,水源短缺 B.降水变化,旱涝频繁
C.土壤贫瘠,肥力不足 D.地形崎岖,耕地破碎
19.吉大港以北沿岸地区成为全球重要拆船业集聚区的主要条件
①港口条件优越,便于废船进口 ②劳动力成本低,拆船技术先进
③钢铁资源短缺,对废钢需求大 ④政府政策支持,对环境影响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20年我国对孟加拉国产品实施进口优惠政策,最可能促进该国
A.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B.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C.农产品进口增加 D.旅游业规模扩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服装行业不断向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生产制造模式转变。我国M服装企业采取“柔性供应链”,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图9示意“M服装企业柔性供应链”,据此回答21~23题。
21.M服装企业采用“柔性供应链”,主要是为了适应
A.原料供应的不稳定性 B.劳动力成本上升
C.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 D.交通运输的发展
22.与服装行业制造环节可深度融合的现代服务业有
A.智能物流业 B.网络金融业 C.环保服务业 D.信息服务业
23.M服装企业“柔性供应链”模式,体现了
A.产业集聚现象 B.工业分散现象 C.产业转移现象 D.产业协同发展
第5页(共8页)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4分。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吉林省洮南市四海湖地处松嫩平原西南部,某年2月,有摄影爱好者在西湖发现了“汤圆湖”自然奇观。湖中一个个冰团簇拥在一起,密密麻麻铺满近3000米岸边,远望去,犹如一湖“冰汤圆”。据专家介绍,该湖区冬春季多大风,有段时间,积雪覆于湖面薄冰之上,岸边粗砂砾滚入冰面积雪中,形成雪球,堆积于湖泊一隅,随气温变化,最终封冻于湖中,成为“汤圆湖”奇观。四海湖流域内以平原地形为主,流域面积约28km ,“汤圆湖”和东湖通过人工水道连通,换水周期约1.5个月,水位年变化幅度仅0.8-1.2米,季节波动小。
材料二 四海湖周边湿地发育良好,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广布,是候乌迁徙的重要中途停歇地。近年来,当地依托四海湖“冬雪、夏荷、秋苇”的景观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冰汤圆”奇观被发现后,冬季游客量年均增长35%,但游客量增长较快也引发了部分生态问题。
(1)结合图文,说明四海湖冬季风力大的原因。(4分)
(2)说明汤圆湖(西湖)水位季节变化平缓的主要原因。(4分)
(3)推测四海湖(西湖)“冰汤圆”景观最可能出现的位置并说明其冬季形成“冰汤圆”的独特气候条件 (6分)
(4)针对游客增长引发的生态问题,请你为四海湖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4分)
第6页(共8页)
25.贵州位于我国地势阶梯的过渡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破碎,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形成“多雨少湖”的地域特征,读图12“贵州省地理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描述贵州省的地形地势特征。(4分)
(2)结合气候和地形,分析贵州省“多雨少湖”的原因。(6分)
(3)归纳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广布对当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4分)
(4)从资源开发角度,为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提出建议。(4分)
第7页 (共8页)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20世纪60~70年代,巴西经济快速发展,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拉美地区最大的中等收入国家。90年代以来,巴西转向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因竞争力不足,工业在GDP中的比重下降,出现“去工业化”趋势,政府负债居高不下。
材料二 巴西总人口约2亿,农业用地约2.4亿公顷,农业和采矿业发展较快,是全球农矿产品出口大国。几十年来,巴西城镇化水平持续上升,2022年达87.6%,“虚假城镇化”和“城镇贫困”问题突出。图 13为巴西略图。图14为2004~2022年巴西农业劳动力和农业产值统计图。
(1)说明20世纪60-70年代巴西能建立较为完整工业体系的有利自身条件。(4分)
(2)从工业竞争力角度,分析巴西出现“去工业化”趋势的原因。(4分)
(3)结合材料,说明巴西“虚假城镇化”和“城镇贫困”问题突出的原因。(4分)
(4)根据图14,巴西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产值的变化说明什么?试分析原因。(6分)
第8页(共8页)
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等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A B B B B D C D A D B C B C A D C B B B C D D
二、非选择题(共54分)
(1) 松嫩平原地形平坦,无地形阻挡;冬春季盛行西北季风,风力强劲;湖泊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加剧局部风力
(2) 与东湖通过人工水道连通,可调节水位;流域面积较小,降水补给稳定;湿地发育良好,蓄水能力强
(3) 位置:湖泊西岸(或西北风的迎风岸)
气候条件:冬春季多大风,利于砂砾滚入冰面;气温较低且有波动,利于雪球形成和封冻
(4) 控制冬季游客接待量;划定游客活动区域,避免破坏湿地和候鸟栖息地;完善环保设施,加强垃圾回收处理;加强环保宣传,提高游客环保意识
(1)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表崎岖;地势西高东低,地势起伏大
(2) 多雨原因: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地形崎岖,多地形雨
少湖原因:喀斯特地貌广布,岩石裂隙发育,地表水易下渗;地形崎岖,地表径流速度快,难以积水成湖
(3) 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且分散;土壤贫瘠,肥力低;地表水易下渗,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4) 开发水能资源,发展水电产业;利用喀斯特地貌和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业;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延长产业链;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1) 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较好,为工业提供原料;矿产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支撑;政府政策支持,推动工业体系建设
(2) 工业技术水平较低,产品竞争力不足;外向型经济模式下,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附加值低;劳动力成本上升,优势减弱
(3) 农业和采矿业效率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工业发展滞后,无法提供足够就业岗位;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完善;贫富差距大,低收入群体集中在城市
(4) 说明: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但农业产值稳步增长,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原因:农业机械化、专业化水平提高;农业技术进步,良种推广和种植技术改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高附加值农产品种植比例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