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邗江中学2025-2026-1-高二年级10月检测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Cr-52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生活与生产都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碳酸钠溶液可以洗涤油污
B. 用氯化铵和氯化锌溶液去除铁器表面的锈迹
C. 用明矾可以对自来水杀菌消毒
D. 分离工业合成氨产品的方法是将氨气液化
2.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以铁粉为催化剂,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部分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示过程中只有一个基元反应
B. 由此历程可知:N*+3H*=NH*+2H* ΔH<0
C. 铁粉改变了合成氨的反应历程和反应热
D. 用不同催化剂合成氨,反应历程均与上图相同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将纯水加热的过程中,Kw变大,pH变小
B. 保存FeSO4溶液时,加入稀HNO3抑制Fe2+水解
C. FeCl3溶液蒸干、灼烧至恒重,最终得到FeCl3固体
D. 向0.1 mol L-1氨水中加入少量水,pH减小,减小
4.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铅蓄电池放电一段时间后,负极的质量减小
B. 3NO2(g)+H2O(l)=2HNO3(aq)+NO(g)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ΔH>0
C. 在电解精炼铜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等于阴极质量的增加
D. 高压氧舱治疗CO中毒的原理是HbCO(g)+O2(g)HbO2(aq)+CO(g),增大c(O2)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5.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Cu2+、K+、NO、SO
B. lg>0溶液:Cl-、Na+、SO、K+
C. 在澄清透明溶液中:Cu2+、SO、NO、Na+
D. 水电离出的c(H+)=1.0×10-12 mol·L-1的溶液中:Na+、NH、S2-、Br-
6. 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由C(石墨,s)==C(金刚石,s) ΔH=1.9 kJ·mol-1可知,石墨能量更高
B. 已知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则在一定条件下将2 mol N2和6 mol H2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84.8 kJ
C. 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若将含1 mol CH3COOH的醋酸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D. 16 g N2H4(g)完全燃烧生成N2(g)和H2O(g)时,放出133.5 kJ热量:N2H4(g)+O2(g)=N2(g)+2H2O(g) ΔH=-267 kJ·mol-1
7. 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将封装有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烧瓶浸泡在热水中,气体颜色变深 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B 向1 mol·L-1 CH3COONH4溶液中滴加几滴石蕊溶液,溶液不变色 CH3COONH4是否水解
C 用pH计测定NH4HSO3溶液的pH,pH<7 HSO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D 测量乙酸溶液和甲酸溶液的pH,乙酸的pH大于甲酸的pH 甲酸的酸性大于乙酸的酸性
8. 某温度下,水中c(H+)与c(OH-)的关系如图所示。pOH=-lg c(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点温度高于25 ℃
B. b点温度下,pH=11的CH3COONa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10-2 mol·L 1
C. 仅升高温度,可从b点变为a点
D. b点所处温度下,0.1 mol·L 1 KOH溶液的pH=13
9. 天然气报警器可及时检测到空气中甲烷浓度的变化,当甲烷达到一定浓度时,传感器随之产生电信号并联动报警,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O2-可以在固体电解质ZrO2-Na2O中移动。当报警器触发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的多孔电极b上发生氧化反应
B. O2-在电解质中向a电极移动,电子迁移方向由b电极经导线流向a电极
C. 当电路中有0.004 mol电子转移时,则电极a有11.2 mL(标准状况)甲烷参与反应
D. 多孔电极a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CH4-8e-+10OH-===CO+7H2O
10. 某温度下,HNO2和CH3COOH的电离常数分别为5.0×10-4和1.7×10-4,将pH和体积均相同的两种酸溶液分别稀释,其pH随加水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b点酸的总物质的量浓度小于c点酸的总物质的量浓度
B. 酸的电离程度:c>d;a点溶液中,c(NO)<c(CH3COO-)
C. 导电能力强弱:d>c;a点Ka的数值比d点Ka的数值大
D. c点和d点的两溶液分别与NaOH恰好中和后,溶液中n(Na+)相同
11. 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或图示结论正确的是
A. 用装置甲探究Fe3+、Cu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B. 用装置乙采集到的压强数据判断铁钉发生吸氧腐蚀还是析氢腐蚀
C. 图丙是常温下用0.100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 mol·L-1 CH3COOH滴定曲线,Q点表示酸碱中和滴终点
D. 图丁是I2+I-I中I的平衡浓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说明平衡常数K(T1)12. 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SO2的性质。已知Ka1(H2SO3)=1.3×10-2,Ka2(H2SO3)=6.2×10-8。
实验1:将SO2气体通入水中,测得溶液pH=3。
实验2:将SO2气体通入0.1 mol·L-1 NaOH溶液中,当溶液pH=5时停止通气。
实验3:将SO2气体通入0.1 mol·L-1酸性FeCl3溶液中,当溶液恰好褪色时停止通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1所得溶液中:c(H+)B. 实验2所得溶液经蒸干、灼烧制得Na2SO3固体
C. 实验2所得溶液中:c(SO)D. 实验3所得溶液中:c(OH-)+2c(SO)=2c(Fe2+)+c(H+)
13. CO2还原为甲醇是人工合成淀粉的第一步。CO2催化加氢主要反应有:
反应Ⅰ. CO2(g)+3H2(g)CH3OH(g)+H2O(g) ΔH1=-49.4 kJ·mol-1
反应Ⅱ. CO2(g)+H2(g)CO(g)+H2O(g) ΔH2=+41.2 kJ·mol-1
压强分别为p1、p2时,将=1∶3的混合气体置于密闭容器中反应,不同温度下体系中CO2的平衡转化率和CH3OH、CO的选择性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Ⅱ的ΔS<0
B. 曲线③、④表示CO的选择性,且p1>p2
C. 相同温度下,反应Ⅰ、Ⅱ的平衡常数K(I)>K(II)
D. 保持反应温度不变,使CO2的平衡转化率达到X点,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或增大压强
二、非选择题:包括4小题,共61分。
14. (13分)研究氮氧化物的相关反应对于减少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
(1)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N2和O2反应生成NO,其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则图中对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
图1 图2
(2)N2O和CO均是有害气体,可在Pt2O+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原理如下:N2O(g)+CO(g)=CO2(g)+N2(g) ΔH。有关化学反应能量变化过程如图2所示。
图中反应的ΔH= ▲ kJ·mol-1。
(3)某种使用钒催化剂的NH3还原技术,能够有效脱除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该技术的机理如图所示。
①X的成分是 ▲ 。
②当1 mol NH3脱除了1 mol NO时,理论上还需通入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为 ▲ 。
图3 图4
(4)采用电解法处理含氮氧化物废气,可回收硝酸,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实验室模拟电解法吸收NOx的装置如图4所示(图中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①直流电源的负极为 ▲ (填“A”或“B”);该电解装置应选择 ▲ (填“阳”或“阴”)离子交换膜。
②若以处理NO2为模拟实验,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
15. (14分)一种以废铜渣(主要是CuO,含有少量Fe2O3杂质)为原料制备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的流程如下所示。
已知:金属离子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时,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
金属离子 Fe2+ Fe3+ Cu2+
开始沉淀 7.5 2.7 5.6
完全沉淀 9.0 3.2 6.7
(1)“酸浸”时,采取下列措施一定能提高铜元素浸出率的有 ▲ (填序号)。
A. 升高酸浸温度 B. 适当加快搅拌速度 C. 缩短酸浸时间 D. 粉碎废铜渣
(2)常温下,“除铁”时调节pH调的范围为 ▲ ,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 (填化学式)。
(3)①“沉铜”时有气体逸出,写出“沉铜”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②“沉铜”时也可以利用Na2CO3和NaHCO3的混合溶液,已知25 ℃时,碱式碳酸铜的饱和溶液pH约为8.5,溶液中H2CO3、HCO、CO的分布系数δ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当恰好形成饱和碱式碳酸铜溶液时,溶液中c(CO)∶c(HCO)= ▲ 。
(4)由含少量Fe3+的CuSO4溶液可制取CuSO4·H2O晶体,请补充完整该制备过程的实验方案:向含有少量Fe3+的CuSO4溶液中, ▲ 。(已知:Fe3+在pH≥3.2时完全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室温下从CuSO4饱和溶液中结晶出CuSO4·5H2O,CuSO4·5H2O在80~120℃下干燥得到CuSO4·H2O。实验中需要使用CuO粉末、pH计)
16. (17分)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Ⅰ. 已知在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4种溶液的pH,如表所示:
溶质 CH3COONa NaHCO3 Na2CO3 NaCN
pH 8.8 9.7 11.6 11.1
(1)①少量二氧化碳通入NaCN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 ▲ 。
②常温下浓度相同的醋酸和醋酸钠等体积混合,混合液pH=6,则c(CH3COO-)-c(CH3COOH)=
▲ mol·L-1(填准确数值)。
③现有浓度为0.02 mol·L-1的HCN与0.01 mol·L-1 NaOH等体积混合后,测得c(Na+)>c(CN-),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填字母编号)。
A. c(H+)>c(OH-) B. c(OH-)>c(H+)
C. c(H+)+c(HCN)=c(OH-) D. c(HCN)+c(CN-)=0.01 mol·L-1
Ⅱ. 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氧化性较强的Cr2O,利用滴定原理测定Cr2O含量的方法如下:
步骤Ⅰ:量取30.00 mL废水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酸化。
步骤Ⅱ:加入过量的碘化钾溶液充分反应:Cr2O+6I-+14H+=2Cr3++3I2+7H2O。
步骤Ⅲ:向锥形瓶中滴入几滴指示剂。用滴定管量取0.1000 mol·L-1 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数据记录如表:(已知:I2+2Na2S2O3=2NaI+Na2S4O6)
滴定次数 Na2S2O3溶液起始读数/mL Na2S2O3溶液终点读数/mL
第一次 1.02 19.03
第二次 2.00 19.99
第三次 0.20 a
(2)步骤Ⅰ量取30.00 mL废水选择的仪器是 ▲ 。
(3)步骤Ⅲ中滴加的指示剂为 ▲ ;滴定达到终点时的实验现象是 ▲ 。
(4)步骤Ⅲ中a的读数如右图所示,则Cr2O的含量为 ▲ g·L-1。(写出计算过程)
(5)以下操作会造成废水中Cr2O含量测定值偏高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 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
B. 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
C. 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D. 量取Na2S2O3溶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17. (17分)二甲醚(DME)被誉为“21世纪的清洁燃料”,由合成气制备二甲醚的主要原理如下:
①CO(g)+2H2(g)CH3OH(g) ΔH1=-90.7 kJ·mol-1
②2CH3OH(g) CH3OCH3(g)+H2O(g) ΔH2=-23.5 kJ·mol-1
③CO(g)+H2O(g)CO2(g)+H2(g) ΔH3=-41.2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3CO(g)+3H2(g)CH3OCH3(g)+CO2(g)的ΔH= ▲ kJ·mol-1。
(2)下列措施中,能提高(1)中CH3OCH3平衡产率的有 ▲ (填字母)。
A. 及时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CH3OCH3 B. 升高温度
C. 增大压强 D. 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3)一定温度下,将0.2 mol CO和0.2 mol H2O(g)通入1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③,5 min后达到化学平衡,平衡后测得H2的体积分数为0.2,则0~5 min内v(H2O)= ▲ 。
(4)二甲醚还可用CO2合成:
反应I:CO2(g)+H2(g)CO(g)+H2O(g)
反应Ⅱ:2CO2(g)+6H2(g)CH3OCH3(g)+3H2O(g)
在恒压、CO2和H2的起始量一定的条件下,CO2平衡转化率和平衡时CH3OCH3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中CH3OCH3的选择性=×100%。
①温度高于300 ℃,CO2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上升的原因是 ▲ 。
②220 ℃时,若起始投入3 mol CO2、6 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CO2与H2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CO2平衡转化率为40%,CH3OCH3的平衡选择性为75%,此时理论上剩余H2的物质的量为 ▲ mol;该温度下反应I的平衡常数K= ▲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不改变反应时间和温度,一定能提高图中A 点CH3OCH3选择性的措施有 ▲ (写一条即可)。
③合成二甲醚时较适宜的温度为260 ℃,其原因是 ▲ 。
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1. C 2. B 3. A 4. D 5. C 6. D 7. A 8. D 9. C 10. D 11. B 12. C 13. B
14. (1)N2(g)+O2(g)=2NO(g) ΔH=+180 kJ·mol-1
(2)-226
(3)N2和H2O 5.6 L
(4)①A(1分) 阳
②NO2-e-+H2O=NO+2H+
15. (1)BD
(2)3.2~5.6(或3.2≤pH<5.6) Fe(OH)3
(3)①2Cu2++4HCO=Cu2(OH)2CO3↓+3CO2↑+H2O ②10-1.75∶1
(4)边搅拌边加入氧化铜粉末(1分),至用pH计测溶液pH大于等于3.2,静置、过滤(1分,无过滤后面不看不得分),将滤液加热浓缩至饱和、冷却至室温结晶,过滤(1分),将所得沉淀于80-120 ℃下干燥(1分)(共4分)
16. (1)CO2+H2O+CN-=HCN+HCO BD
(2)酸式滴定管
(3)淀粉溶液 滴入最后半滴Na2S2O3溶液,溶液刚好从蓝色变为无色,且30 s内不变色
(4)2.16(3分)
(5)CD
17. (1)-246.1
(2)AC
(3)0.016 mol·L-1·min-1
(4)①反应Ⅰ的ΔH>0,反应Ⅱ的ΔH<0(1分),温度升高使CO2转化为CO的平衡转化率上升,转化为CH3OCH3的平衡转化率下降(1分),且上升幅度超过下降幅度(1分)
②3 0.092 增大压强,或使用对反应Ⅱ催化活性更高的催化剂
③温度过低,反应速率慢(1分);温度过高,CO的选择性过大,CH3OCH3的选择性减小(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