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省东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份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省东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份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份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Ni 59 Zn 65 Ba 137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苯甲酸钠(C7H5O2Na),又称安息香酸钠,是一种常用食品防腐添加剂。已知苯甲酸钠固体的物质的量,下列物理量仍无法确定的是
A.摩尔质量 B.物质的量浓度
C.氢原子数 D.质量
2.体积浓度是每立方米的大气中含有污染物的体积数(用mL·m-3表示),常用的表示方法是ppm,即1 ppm=1 mL·m-3。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检测仪对空气进行采样,测得空气中某种大气污染物为122 ppm,该温度和压强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4.4 L·mol-1,则该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5 mol·L-1 B.5×10-3 mol·L-1
C.5×10-6 mol·L-1 D.5×10-9 mol·L-1
3.实验室中进行电解水的实验时,为增强水的导电性,通常向纯水中加入适量的NaOH固体,实验开始时,180 g纯水中溶解了2 g NaOH固体,若忽略水分子的电离,则此时溶液中水分子和钠离子的个数比是
A.200∶1 B.199∶1 C.100∶1 D.90∶1
4.2023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搭载飞船的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作燃料,四氧化二氮(N2O4)作推进剂,发生反应:C2H8N2+N2O4CO2+N2+H2O(未配平)。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2O4的摩尔质量为92 g·mol-1
B.11 g 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5.6 L
C.15 g C2H8N2中含有的N原子数为0.5NA
D.同温同压下,反应生成的CO2和N2的体积之比为3∶2
5.明矾[KAl(SO4)2·12H2O]可用作净水剂,也可用于制备铝盐、发酵粉、油漆、鞣料、澄清剂、媒染剂、防水剂等。现有a mL明矾溶液,其中含有的K+的质量为b g,则溶液中S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6.将标准状况下2.24 L Cl2溶于水,形成体积为2 L的新制氯水。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得新制氯水中Cl-的数目为0.1NA
B.向新制氯水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立即褪色
C.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充分光照后,c(H+)=0.05 mol·L-1
D.光照时,产生的气体密度是同温同压下H2密度的16倍
7.臭氧主要存在于大气层中,但在地表附近也会产生臭氧,其发生机理如图所示。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等质量的O2和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B.9.03×1022个NO2分子中含3 mol氧原子
C.32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电子数为16NA
D.0.5 mol NO分子中所含原子总数与16 g O2分子中所含原子总数相等
8.常温下测定气体摩尔体积的实验装置如图,Y形管中分别装有a g锌和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恢复至室温后测得气体的体积为b mL。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上提水准管,静置,若液面高于量气管且不下降,说明装置不漏气
B.读数时,应保持量气管与水准管两端凹液面相平
C.若量气管压入水准管的水过多而溢出,会导致测定失败
D.由题干数据可得常温下气体摩尔体积为 L·mol-1
9.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催化转化器、颗粒捕集器和氮氧化物还原催化器。核心部件催化转化器通常采用铂、钯和铑等贵金属作为催化剂,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氮气和水蒸气,其中反应之一为2CO+2NO2CO2+N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和NO的质量之比为15∶14
B.同温同压下,不同体积的N2和CO2的密度之比为7∶11
C.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CO和N2的体积之比为1∶2
D.同温同体积下,等原子数目的CO2和NO的压强之比为3∶2
10.H2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氢硫酸。现将标准状况下的V L H2S气体溶于1 L水中,得到密度为ρ g·cm-3的氢硫酸,则该氢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11.盐酸在工业中用途广泛,工业革命时期就开始大量生产。实验室所用盐酸的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盐酸 化学纯(CP) (500 mL)
品名:盐酸
化学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36.5
密度:1.18 g·cm-3
质量分数:36.5%
A.氯气与氢气混合并光照是工业制HCl的常用方法
B.常温常压下,4.48 L HCl气体的质量为7.3 g
C.该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65 mol·L-1
D.用容量瓶配制450 mL 1 mol·L-1稀盐酸时,需取用上述盐酸的体积约为42.4 mL
12.氧腐蚀是影响锅炉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可用联氨(N2H4)除去高压锅炉中的溶解氧,反应原理为N2H4+O2N2+2H2O。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7 g N2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3.5NA
B.标准状况下,1个水分子的体积为 L
C.32 g N2H4和N2混合在一起,分子个数为NA
D.除去16 g溶解的O2时,生成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22.4 L
13.一个容积固定的恒温容器的内部有两个可左右自由滑动的密封隔板,其将容器分成A、B、C三部分,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中X气体为2.8 g CO和N2的混合气体,B中为H2,C中Y气体为2.0 g H2和CO2的混合气体,此时A、B、C三部分体积相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Y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0
B.B中H2的质量为0.2 g
C.Y中混合气体中CO2的物质的量为 mol
D.若保持X中气体总质量不变,改变,会引起密封隔板移动
14.甲~戊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为淡黄色粉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
B.将7.8 g甲溶于1 L水,所得溶液中丙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1
C.若w为CO2,可用BaCl2溶液鉴别丁和戊的稀溶液
D.若w为碳单质,则相同物质的量的丁和戊所含氧原子个数比为1∶2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8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
15.(13分)2023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团队突破了水下耐腐蚀技术、能源管理技术等,揭示了海底冷泉环境对水合物形成的影响。冷泉可能孕育着未来的战略能源——“可燃冰”。已知“可燃冰”是由甲烷和水在高压(30000 kPa以上)、低温(0~10 ℃)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水合物。
(1)“可燃冰”的主要成分CH4·8H2O的摩尔质量为    。
(2)若a g CH4含b个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
(3)若获得标准状况下44.8 L甲烷,其质量为    ,其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为    (用NA表示)。
(4)CH4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 g·L-1,则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体积之比为    。
(5)在100 kPa、400 K下,1 mol H2O和1 mol CH4气体体积大致相等。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                        。
16.(15分)2023年9月23日,第19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主火炬塔“钱江潮涌”被引燃,火炬采用的燃料是甲醇(CH3OH),甲醇是通过CO2与氢气反应得到的。一种CO2的“捕捉”和转化过程如下:高压时将烟道气中的CO2溶解于甲醇(CH3OH),得到二氧化碳的甲醇溶液;用“捕捉”到的二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产甲醇,同时生成水。
(1)上述转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常温常压下,用等质量的H2、O2、CO2、Cl2四种气体分别吹出四个气球,假设气球的材质相同,则表示O2的气球是    (填字母)。A气球和D气球中气体分子数之比为    ,B气球和C气球中气体体积之比为    。
(3)整个过程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若需生产3.2 kg甲醇,不考虑CO2损耗,理论上需要“捕捉”    kg CO2。
(4)利用甲醇、氯气和氢气为原料,在300~350 ℃及催化剂条件下制取一氯甲烷(CH3Cl),反应原理为CH3OH+Cl2+H2CH3Cl+H2O+HCl。0.5 mol CH3Cl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用NA表示);当制取一氯甲烷消耗16 g CH3OH时,理论上应消耗标准状况下氯气的体积为    。
(5)现有标准状况下H2和CO2的混合气体8.96 L,其质量为5 g,则该混合气体中,CO2和H2的体积之比为    。
17.(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需要在实验室配制450 mL 1 mol·L-1NaOH溶液,然后稀释配制500 mL 0.1 mol·L-1NaOH溶液。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Ⅰ.配制450 mL 1 mol·L-1NaOH溶液
(1)在如图所示仪器中,配制上述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    (填字母),除图中已有仪器外,配制上述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外,还有      。
(2)利用上述仪器称量所需NaOH固体的质量为    g。
(3)配制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每个操作只用一次)是    (填序号)。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
②塞好瓶塞,反复颠倒摇匀,装瓶,贴标签
③加蒸馏水至离容量瓶瓶颈刻度线下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④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洗涤液一并转入容量瓶,并轻摇容量瓶使其混匀
⑤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再将溶液转入容量瓶
⑥将已称量的NaOH固体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完全
(4)取用任意体积的该NaOH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    (填字母)。
A.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的密度 D.溶液中OH-的数目
Ⅱ.稀释配制500 mL 0.1 mol·L-1NaOH溶液
(5)在稀释配制500 mL 0.1 mol·L-1NaOH溶液过程中,需取用1 mol·L-1NaOH溶液的体积为    mL。
(6)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会造成所配制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的有    (填字母)。
A.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直接定容
B.在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C.在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再补充几滴蒸馏水至刻度线
E.配制时,溶液未冷却直接转入容量瓶
(7)定容时,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刻度线,处理方法是    。
18.(15分)硫酸铜在水产养殖业中可用于防治多种鱼病,不同鱼类对硫酸铜浓度的适应性不同,在使用时需注意掌控用量。为测定某CuSO4溶液的浓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Ⅰ】实验步骤:
(1)步骤①的操作名称是     。
(2)判断S沉淀完全的操作是            。
(3)步骤④称得固体质量为2.33 g,则c(CuSO4)=    mol·L-1。
(4)若步骤①将烧杯中的固液混合物转移入过滤器时未洗涤烧杯,则导致c(CuSO4)的测定值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方案Ⅱ】实验步骤:
ⅰ.按如图组装实验仪器(夹持装置略去);
ⅱ.检查装置气密性;
ⅲ.在各仪器中加入相应的试剂;
ⅳ.调整D、E两管使液面相平,读数并记录;
ⅴ.将CuSO4溶液全部滴入A中,反应完全后,再滴加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
ⅵ.待体系恢复至室温,            ,读数并记录。
(5)补全步骤ⅵ的空白处:            。
(6)已知实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为Vm L·mol-1。实验中使用的Zn粉质量为m g,测得产生的气体体积为V mL,计算Cu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结果用含m、V、Vm的代数式表示,无须化简)。
参考答案
1.B 解析:摩尔质量数值上近似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已知苯甲酸钠固体的物质的量,苯甲酸钠的质量为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的乘积,质量可以确定,苯甲酸钠中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苯甲酸钠的物质的量的5倍,氢原子数可以确定,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只知苯甲酸钠的物质的量,无法得知其物质的量浓度,B项符合题意。
2.C 解析:122 ppm=122 mL·m-3,则每升空气中含有的大气污染物的体积为1.22×10-4 L,其物质的量为5×10-6 mol,则该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10-6 mol·L-1,C项正确。
3.A 解析:由题意可知,氢氧化钠溶液中水分子和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00∶1,则溶液中水分子和钠离子的个数之比为200∶1,A项正确。
4.D 解析:N2O4的摩尔质量为92 g·mol-1,A项正确;11 g CO2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25 mol×22.4 L·mol-1=5.6 L,B项正确;利用公式m=nM,15 g C2H8N2中含有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0.5 mol,N原子数目为0.5NA,C项正确;C2H8N2+2N2O42CO2+3N2+4H2O,同温同压下,反应生成的CO2和N2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为2∶3,D项错误。
5.D 解析:由题目条件可得c(K+)== mol·L-1,则c(S)=2c(K+)= mol·L-1,D项正确。
6.D 解析:氯气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所得新制氯水中Cl-的数目小于0.1NA,A项错误;向新制氯水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B项错误;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充分光照后,氯气完全溶于水且次氯酸完全分解为HCl,此时HCl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则溶液中c(H+)=0.1 mol·L-1,C项错误;光照时产生的气体为O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D项正确。
7.B 解析:设O2和O3的质量均为m g,则其物质的量之比为∶=3∶2,A项正确;n(NO2)= mol=0.15 mol,0.15 mol NO2分子中含有0.3 mol氧原子,B项错误;32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电子数为×8×NA mol-1=16NA,C项正确;0.5 mol NO分子中所含原子总数为NA,16 g O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其所含原子总数为NA,D项正确。
8.C 解析:此装置为密闭体系,将水准管上提,造成内、外压强不等,静置,若液面高于量气管且不下降,说明装置不漏气,A项正确;读数时,应保证内、外压强相等,故应保持量气管与水准管两端凹液面相平,B项正确;装置中的水有两个作用,封闭量气管内的气体,使其不与大气相通,指示量气管内和水准管内液面位置,所以溢出对测定无影响,C项错误;a g锌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气体体积为 L,则常温下气体摩尔体积为 L·mol-1,D项正确。
9.B 解析: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和NO的物质的量相同,则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为14∶15,A项错误;同温同压下,N2和CO2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为7∶11,B项正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质量的CO和N2的物质的量相同,故等质量的CO和N2的体积之比为1∶1,C项错误;同温同体积下,等原子数目的C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2∶3,D项错误。
10.D 解析:标准状况下的V L H2S气体,n(H2S)= mol,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0 g+ mol×34 g·mol-1=(1000+) g,溶液体积为= L。该氢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D项正确。
11.D 解析:氯气与氢气混合并光照会发生爆炸,不能用于制备HCl,A项错误;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是22.4 L·mol-1,无法计算4.48 L HCl气体的质量,B项错误;该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1=11.8 mol·L-1,C项错误;用容量瓶配制450 mL 1 mol·L-1稀盐酸时,需使用500 mL容量瓶,设需要的盐酸的体积为V,根据稀释定律c浓V浓=c稀V稀可知,11.8 mol·L-1×V=500×10-3 L×1 mol·L-1,解得V≈0.0424 L=42.4 mL,D项正确。
12.A 解析:1个N2分子中含14个质子,7 g N2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含有的质子数目为3.5NA,A项正确;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体积,B项错误;N2H4和N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故32 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不为1 mol,C项错误;除去16 g溶解的O2时,生成N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11.2 L,D项错误。
13.D 解析:一氧化碳和氮气的摩尔质量相等,都为28 g·mol-1,则X中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 mol,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A、B、C三部分气体的物质的量均为0.1 mol。Y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0 g·mol-1,相对分子质量数值上近似等于摩尔质量,A项正确;B中H2的质量为0.1 mol×2 g·mol-1=0.2 g,B项正确;Y中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 mol,设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 mol,由混合气体的质量为2.0 g可得,2×(0.1-x)+44x=2.0,解得x=,C项正确;一氧化碳和氮气的摩尔质量相等,均为28 g·mol-1,则保持X中气体总质量不变,改变,不会改变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会引起密封隔板移动,D项错误。
14.C 解析: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A项错误;7.8 g (0.1 mol) Na2O2溶于1 L水,所得溶液的体积不为1 L,所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为0.2 mol·L-1,B项错误;若w为CO2,则乙为氢氧化钠,丁为碳酸钠,戊为碳酸氢钠,可以用BaCl2溶液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稀溶液,C项正确;若w为碳单质,则乙为O2,丁为CO2,戊为CO,设丁和戊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则两者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数目之比为2∶1,D项错误。
15.(1)160 g·mol-1(2分)
(2) mol-1(2分)
(3)32 g(2分);8NA(2分)
(4)22.4(1分);3∶2(2分)
(5)气体分子间距离远大于气体分子自身大小,故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主要是分子数和分子间距离,相同状况下任何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相同,所以分子数相同的任何气体的体积几乎相同(或其他合理答案,2分)
解析:(4)CH4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 g·L-1,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mol-1,则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为22.4 g·mol-1,即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2.4,利用十字交叉法()可知,CH4和O2的体积之比为3∶2。
16.(1)CO2+3H2CH3OH+H2O(1分)
(2)C(2分);2∶71(2分);8∶11(2分)
(3)4.4(2分)
(4)2.5NA(2分);11.2 L(2分)
(5)1∶3(2分)
解析:(2)质量相等时,相对分子质量越小,体积越大,相对分子质量:H2O2>CO2>Cl2,C项符合题意。
17.(1)abf(1分);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2分)
(2)20.0(答“20”不给分,2分)
(3)①⑥⑤④③②(2分)
(4)BC(2分)
(5)50.0(答“50”不给分,2分)
(6)CE(2分)
(7)重新配制(2分)
解析:(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不需要的仪器有圆底烧瓶、漏斗和分液漏斗。
(4)溶液为均一稳定的分散系,浓度、密度与溶液体积无关,根据n=cV,体积不同时,溶液的物质的量和离子数目会发生变化,B、C两项均符合题意。
(6)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直接定容,导致溶液中溶质质量偏少,则最终溶液浓度偏小,A项不符合题意;在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则最终溶液浓度偏小,B项不符合题意;在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则最终溶液浓度偏大,C项符合题意;定容后把容量瓶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再补充几滴蒸馏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则溶液浓度偏小,D项不符合题意;配制时,溶液未冷却直接转入容量瓶,热胀冷缩,最终溶液体积偏小,则最终溶液浓度偏大,E项符合题意。
18.(1)过滤(2分)
(2)取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则沉淀完全(2分)
(3)0.40(2分)
(4)偏低(3分)
(5)移动E管,保持D、E中两液面相平(3分)
(6) mol·L-1(3分)
解析:(3)步骤④所得固体为BaSO4,质量为2.33 g,物质的量n===0.01 mol,n(S)=0.01 mol,则c(CuSO4)===0.40 mol·L-1。
(4)未洗涤烧杯,部分硫酸钡有损耗,导致c(CuSO4)的测定值偏低。
(6)根据Zn+H2SO4ZnSO4+H2↑,与酸反应的n(Zn)=n(H2)== mol,锌的总物质的量n(Zn)== mol,与硫酸铜反应的n(Zn)=(-) mol,根据Zn+CuSO4ZnSO4+Cu,则c(CuSO4)== mol·L-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