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中国同盟会 课件(32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中国同盟会 课件(32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
第二次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
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
1840年
1842年
1856年
1860年
1894年
1895年
1900年
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完全陷入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向西方学习技术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向西方学习改良制度

知识回顾
概念解析
革命:主要指被压迫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摧毁旧的制度,建立新的进步的制度。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指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以反封建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民主革命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或无产阶级,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因而无产阶级最终完成了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 中国同盟会
1905年,日本东京
童年孙中山听太平天国故事雕塑
课前导入
在孙中山的家乡,一位参加过太平天国运动的老人经常讲述洪秀全等人的故事。童年孙中山是最忠实的听众,他在心里早早埋下革命的种子,甚至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后来组建中国同盟会,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他又是怎样开始从事革命活动的?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孙中山(1866—1925)
【孙中山的名字】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名文,号逸仙。旅居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以后遂以“中山”名世。
【早年经历】
出身于农民家庭
——美国檀香山求学
——在香港、广州两地学习医学
——接触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学说,
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
革新政治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上书改革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回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万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变法自强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救国方法有何变化?
从改革转向革命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2. 成立革命团体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补充表格内容。
名称
时间
地点
发起人
宗旨
口号
地位
1894年11月
美国檀香山
孙中山
“振兴中华”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成员合照
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清朝统治者
兴中会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知识拓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
不同点:维新派要求在维护清朝统治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国家;
革命派主张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相同点:阶级基础相同,都主张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反对外来侵略。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3. 广州起义
(1)时间:
(2)准备:
(3)结果:
1895年
孙中山回到香港,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同时开展筹款、联络会党和军队等秘密工作,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据点。
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
陆皓东为掩护革命党人不幸被捕,在狱中遭受严刑逼供,宁死不屈,1895年11月7日英勇就义。孙中山后来称誉他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第一人"。
陆皓东(1868—1895)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到清政府通缉,被港英当局驱逐出境。从此,他断发改装,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图为广州起义失败后流亡日本的孙中山(中)与友人
【相关史事】孙中山伦敦蒙难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背景(条件)
(1)群众基础:
(2)思想基础:
(3)组织基础:
(4)领导基础:
《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
出现了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中国人民在近代史阶段的历史任务:
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背景(条件)
(2)思想基础: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
《革命军》
陈天华
《猛回头》《警示钟》
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课后活动1】
列位:你道现在的朝廷,仍是满洲的吗?多久是洋人的了。列位若还不信,请看近来朝廷所做的事,那一件不是奉洋人的号令?......朝廷固然是不可违拒,难道这洋人的朝廷也不该违拒么?
——陈天华《猛回头》
材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主张?
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②材料表达出陈天华反对洋人的朝廷、号召人们推翻清政府统治的主张。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背景
(3)组织基础:
各种革命团体也纷纷成立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材料研读】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1.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背景
(4)领导基础:
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谈谈章士钊对孙中山革命领袖地位的认识。
章士钊认为,孙中山是革命先行者,他创建革命团体,宣传革命思想,发动武装起义,这让孙中山成为中国的新名词,因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背景(条件)
(1)群众基础:
(2)思想基础:
(3)组织基础:
(4)领导基础:
《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
出现了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
各种革命团体也纷纷成立。(华兴会、光复会)
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材料“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
——孙中山
【问题思考1】此时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存在什么问题
【问题思考2】接下来该怎样做才更有利于革命的发展呢
缺乏统一的领导,力量分散,没有统一的革命纲领……
成立一个全国性的革命组织集中领导革命活动。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2. 同盟会成立概况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善表格内容。
时间
地点
构成
政治纲领
领导
机关报
性质
1905年8月
(日本)东京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民报》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成员合照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2. 同盟会成立概况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力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影响:
不期年而加盟者逾万人,支部则亦先后成立于各省。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孙中山《革命原起》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统一的组织——中国同盟会
明确的革命纲领——十六字纲领
公认的领袖——孙中山
民族
民权
民生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前提
核心
补充发展
3. 三民主义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内容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十六字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合称“三民主义”
《民报》发刊词
(2)地位:
(3)意义:
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这一目标,就是中国突破传统王朝模式,走向近代民族国家的总目标。 ——《中国通史》
3. 三民主义
进步性:
局限性:
①是近代第一个较明确、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②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③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①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和纲领;
②没有真正保障广大民众权利;
③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3. 三民主义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常考材料】“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3)社会革命(补充和发展)——“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1)民族革命(前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
(2)政治革命(核心)——“创立民国”——民权主义。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孙中山先生有何精神
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的爱国精神;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公而忘私的高贵品质。
(2)孙中山先生有哪些革命活动
领导建立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等。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自主学习】为推翻清朝统治,革命党人发动了哪些起义,请完成表格。
起义 时间 领导人 结果
1906年冬
刘道一、蔡绍南
失败
安庆、绍兴起义
1907年夏
失败
广州黄花岗起义
黄兴
失败
萍浏醴起义
徐锡麟、秋瑾
1911年
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材料研读】阅读材料,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
①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②打击了清朝统治,为武昌起义的成功准备了条件。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家国情怀
在最美好的年华,他们选择把自己当作祭品,用生命去敲响苦难中国的黎明钟声,激励后辈前赴后继,为革命事业英勇奋斗!
秋瑾
刘道一
徐锡麟
林觉民
22岁就义
35岁就义
32岁就义
24岁就义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平均年龄29岁
精神品质: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百折不挠、勇于牺牲……
本课小结
中国同盟会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革命志士的奋斗
思想转变:
成立兴中会:
广州起义: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背景:群众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领导基础
三民主义:内容、地位、意义
萍浏醴起义、安庆、绍兴起义、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
精神品质:
“医人”→“医国”“改良”→“革命”
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正式登上政治舞台
失败
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百折不挠、勇于牺牲……
当堂训练
1.1905年,《民报》创刊后,陆续发表了《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驳革命可以召内乱说》等文章。这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 )
A.倾向改良
B.主张革命
C.拥护君主立宪
D.赞成君主专制
B
当堂训练
2.章士钊在《孙逸仙·自序》中写道:“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此语旨在说明( )
A.孙中山是“反清英雄第一人”
B.孙中山是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C.孙中山是武昌起义的领导者
D.孙中山是黄花岗起义的指挥者
B
当堂训练
3.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中国同盟会
D
当堂训练
4.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的革命目标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