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

资源简介

高二地理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B D A D A A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A D C C B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8分)
答案 (1)13小时35分钟  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2)5/12  (3)24°34'  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先变快再变慢 
(4)绘图如下:
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8分)
答案 (1)副热带高气压带。帕斯地处南半球中纬度,1月是该地区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压带风带)南移控制该地区。
(2)珀斯西临海洋,东为陆地(沙漠面积广);珀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大气水平运动弱;白天,沙漠地区(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形成海风;夜晚,沙漠地区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形成陆风,所以风向多变。
(3)珀斯地处30°~40°S大陆西岸,冬季西风带北移,受西风带控制,中纬度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劲;西临印度洋且地势平坦,摩擦力小,风力大。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9分)
答案 (1)冬季。
理由:澳大利亚大陆被高压控制,说明副热带高气压带移到30°S以北,且范围较大;西南部有一低压槽存在,说明副极地低气压带移到50°S附近;由此判断太阳直射点移到北半球,澳大利亚陆地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处于冬季。
(2)副热带高气压带移至甲区域,甲区域位于大陆内部,受海洋调节少,气温较低;利于空气下沉集聚,使副热带高气压维持高压状态且势力较大。
(3)图中冷锋天气系统发育于低压槽,低压槽线以西吹偏南风,以东吹偏北风;偏南风(冷气团)主动向偏北风(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天气系统。
(4)冷锋过境前,大风袭来,气温下降,云层增厚;冷锋过境时带来降水天气;冷锋过境后,雨过天晴,在冷气团控制下,气压降低,气温回升,风力减弱,风向由偏北风转为偏南风。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2025—2026学年上学期10月联考
高二地理试题
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制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题3分,共45分)
3月28日早晨太阳初升时,王先生驾车行驶在西安(34°N,109°E)某路段上。据此完成1~2题。
1.此时,北京时间大约是(  )
A.5:20 B.5:54 C.6:36 D.7:25
2.此时,属于新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1/3 B.4/9 C.1/2 D.13/24
小明在晴好天气中游览埃及开罗的金字塔群,游览中获悉胡夫金字塔(29°59'N,31°8'E)四个斜面分别正对东、南、西、北方向,倾角均为51°52'。下图为金字塔群景区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开罗时间15时整,小明想与在北京的好友即时视频分享美景。此时好友可能正在 (  )
A.公园晨练 B.午间小憩 C.欣赏日落 D.仰望星空
4.小明发现当日胡夫金字塔北面全天不被阳光照射,推测小明游览的日期可能是 (  )
A.1月20日 B.3月15日
C.6月22日 D.10月15日
青藏高压是指盛夏季节中心位置在青藏高原上空的反气旋,其东西范围可达120个经度,南北范围可达30~40个纬距。当其中心位置移到南亚地区上空时也称为南亚高压。青藏高压的反气旋环流强、尺度大、位置稳定,是夏季副热带对流层上部最主要的大气环流,对我国夏季气候影响很大。下图示意夏季青藏高原(90°E)上空大气增温速率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青藏高压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气旋抬升 B.锋面移动 C.动力作用 D.热力作用
6.青藏高压东移常常给我国南方地区带来高温干旱天气,主要原因是它(  )
A.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合并 B.转变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C.推动副热带高压向东退出大陆 D.阻挡来自低纬海洋的台风西进
下图示意世界不同海岸地区年降水量的纬向变化。据此完成7~8题。
7.最可能代表智利—秘鲁西海岸年降水量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图示海岸地区气候类型形成的共同原因有(  )
①沿岸寒流降温减湿 ②受东北信风带控制 ③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④地处山地的背风坡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大理洱海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地区,海拔高度差异悬殊。受局地环流等因素影响,从下关进入洱海南部的西南风发生偏转形成气旋式环流,下图示意大理局部区域地形及气旋式环流图。据此完成9~10题。
9.该气旋式环流多形成于(  )
A.日出后 B.正午时分 C.日落后 D.傍晚时分
10.洱海南部气旋式环流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
①谷风和湖风叠加 ②山风和陆风叠加 ③周边山脉的阻挡 ④准静止锋的控制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海雾是在海洋的影响下,海上或沿海地区上空低层大气中凝结的水或冰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 000米的一种天气现象,其生成原因有很多。我国东部海区经常出现海雾天气。下图是渤海春季一次持续性海雾的成因示意图,此次海雾形成的机制为海气(即海和气)间湍流(当风速很小时,大气分层流动互不混合;当风速逐渐增加到很大时,不同层的天气开始混合,这种运动称为湍流)热量输送。据此完成11~12题。
11.气象部门判断此次渤海海雾的水汽主要来自黄海,能够证明其观点的气象要素是(  )
①太阳辐射强度  ②风向  ③海气温差  ④云量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12.图中甲、乙分别代表(  )
A.海气温差变大、气温上升 B.海气温差变小、气温上升
C.海气温差变大、气温下降 D.海气温差变小、气温下降
河湟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村落布局常依山就势,呈现出带状、团状和阶梯状等空间形态。下图为当地某山谷示意图,图中甲山坡为传统村落分布区。据此完成13~14题。
13.影响图示山谷民居坡向选择的主要原因是(  )
A.防潮与取水 B.防寒与取水 C.采光与防寒 D.采光与防洪
14.推测Ⅰ、Ⅱ、Ⅲ区域内村落的空间形态分别为(  )
A.团状、带状、阶梯状 B.带状、阶梯状、团状
C.团状、阶梯状、带状 D.阶梯状、团状、带状
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15题。
15.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
A.欧亚板块、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C.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欧亚板块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8分)
2024年12月22日北京(40°N,116°E)某高校的徐老师从首都机场出发,飞往芝加哥(42°N,87.5°W)进行访问交流,下图为飞行路线示意图及航班信息,飞机准点起飞,较原计划提前17分钟到达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
(1)此次飞行时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行方向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4分)
(2)飞机降落时,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范围大约占全球的几分之几________。(3分)
(3)飞机降落当日,芝加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日过后一个月内,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在下图所示的全球经纬网中,飞机降落时,A点正值日落。
(4)在上图中绘制飞机降落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要求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描述此日南半球的昼夜分布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8分)
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珀斯方圆1 300千米无规模城市,有世界最孤独城市之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1月控制珀斯地区的气压带,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解释其原因。(6分)
(2)说明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6分)
(3)分析珀斯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9分)
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国土面积使澳大利亚大气活动中心的势力、位置、性质发生季节变化。下图示意某日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1)判断图示区域所处的季节,并说明理由。(6分)
(2)分析图中甲区域形成高压中心的主要原因。(4分)
(3)就图中冷锋天气系统形成作出合理解释。(4分)
(4)预测图中乙地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5分)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2025—2026学年上学期10月联考
高二地理试题
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制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题3分,共45分)
3月28日早晨太阳初升时,王先生驾车行驶在西安(34°N,109°E)某路段上。据此完成1~2题。
1.此时,北京时间大约是(  )
A.5:20 B.5:54 C.6:36 D.7:25
解析 3月28日位于春分后一周左右,早晨太阳初升时当地地方时应是6时前左右,北京时间为120°E,与109°E相差11°,时间相差44分钟,结合时间的计算东加西减,可知北京时间应为6:44前左右,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故选C。
答案 C
2.此时,属于新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1/3 B.4/9 C.1/2 D.13/24
解析 根据上一题,北京时间大约6:36,可推算出自然日界线为21°E,全球属于新一天的范围跨159°的经度范围,占全球范围的4/9,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故选B。
答案 B
小明在晴好天气中游览埃及开罗的金字塔群,游览中获悉胡夫金字塔(29°59'N,31°8'E)四个斜面分别正对东、南、西、北方向,倾角均为51°52'。下图为金字塔群景区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开罗时间15时整,小明想与在北京的好友即时视频分享美景。此时好友可能正在 (  )
A.公园晨练 B.午间小憩 C.欣赏日落 D.仰望星空
解析 开罗时间指东2区区时,北京使用东8区区时,根据“东加西减”的方法可知,北京时间比开罗时间早6小时。开罗时间15时整,北京时间为15+6=21时,此时北京若为晴朗的天气,北京的好友可能正在仰望星空,D项正确;公园晨练在早上,午间小憩在中午,欣赏日落在傍晚,与题意不符合,A、B、C三项错误。故选D。
答案 D
4.小明发现当日胡夫金字塔北面全天不被阳光照射,推测小明游览的日期可能是 (  )
A.1月20日 B.3月15日
C.6月22日 D.10月15日
解析 结合所学地球运动知识可知,胡夫金字塔(29°59'N,31°8'E)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当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且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于胡夫金字塔北面倾角51°52'时,即纬度差大于胡夫金字塔北面倾角的余角38°08'时,胡夫金字塔北面全天不被阳光照射。根据公式“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同半球减,异半球加)”计算可知,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应在38°08'-29°59'=8°9'S以南。根据“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平均速度约为每月8个纬度,每4天移动约1°”的规律推算可知,该日小明游览的日期应该在10月23日到次年2月21日之间,结合题干四个选项,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故选A。
答案 A
青藏高压是指盛夏季节中心位置在青藏高原上空的反气旋,其东西范围可达120个经度,南北范围可达30~40个纬距。当其中心位置移到南亚地区上空时也称为南亚高压。青藏高压的反气旋环流强、尺度大、位置稳定,是夏季副热带对流层上部最主要的大气环流,对我国夏季气候影响很大。下图示意夏季青藏高原(90°E)上空大气增温速率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青藏高压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气旋抬升 B.锋面移动 C.动力作用 D.热力作用
解析 青藏高压出现在盛夏季节的青藏高原上空,是近地面大气被加热后上升,在高空聚集形成的高气压,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近地面大气被加热上升,导致青藏高原上空大气密度增加,形成高压,因此属于热力作用,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故选D。
答案 D
6.青藏高压东移常常给我国南方地区带来高温干旱天气,主要原因是它(  )
A.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合并 B.转变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C.推动副热带高压向东退出大陆 D.阻挡来自低纬海洋的台风西进
解析 由于青藏高原位于30°N左右,与我国南方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的区域纬度范围相近,当青藏高压东移时,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合并,使我国南方多晴朗炎热天气,A项正确,C项错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成因是动力因素,与青藏高压性质不同,故不能转变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B项错误;青藏高压位置偏内陆,一般不会阻挡台风西进,D项错误。应选A。
答案 A
下图示意世界不同海岸地区年降水量的纬向变化。据此完成7~8题。
7.最可能代表智利—秘鲁西海岸年降水量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据图可知,图示五个地区主要分布在回归线附近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极少,可判断该气候类型为大陆西海岸附近热带沙漠气候;撒哈拉西海岸受寒流(加那利寒流)影响,年降水量较少,而智利—秘鲁西海岸受更强大的秘鲁寒流影响,年降水量更少,因此热带沙漠气候在南美大陆西部分布的纬度跨度更大。结合图示图例撒哈拉西海岸的降水量,与①②③④降水量曲线对比可知①符合,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故选A。
答案 A
8.图示海岸地区气候类型形成的共同原因有(  )
①沿岸寒流降温减湿 ②受东北信风带控制 ③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④地处山地的背风坡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 由上题可知,图示五个地区为回归线地区大陆西海岸附近热带沙漠气候,在低纬度大陆西部海区都有寒流流经,其热带沙漠气候与沿岸寒流降温减湿(降水少)有关,故①正确;由上题可知,曲线①为智利—秘鲁西海岸,受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故②错误;热带沙漠气候多位于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都有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正确;仅有部分沙漠地处山地背风坡,④错误。由以上可知,①③组合正确,故选B。
答案 B
大理洱海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地区,海拔高度差异悬殊。受局地环流等因素影响,从下关进入洱海南部的西南风发生偏转形成气旋式环流,下图示意大理局部区域地形及气旋式环流图。据此完成9~10题。
9.该气旋式环流多形成于(  )
A.日出后 B.正午时分 C.日落后 D.傍晚时分
解析 由题干可知,气旋式环流是西南风进入洱海南部后受局地环流的因素影响偏转而成,大理洱海盆地周边地势高差明显,局地环流强(山谷风、湖陆风),洱海南部夜间两侧受山风和陆风的影响,风向发生偏转形成气旋式环流,C项正确。日出后、正午时分和傍晚时分多为谷风和湖风,不利于气旋式环流形成,故A、B、D三项错误。故选C。
答案 C
10.洱海南部气旋式环流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
①谷风和湖风叠加 ②山风和陆风叠加 ③周边山脉的阻挡 ④准静止锋的控制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洱海周边地势高差大,湖泊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大,局地环流强。夜间,西南风经过下关进入洱海南部后遭受东侧山脉阻挡和偏东的山风和陆风叠加使得西南风转为偏东风,偏东风受西侧山脉阻挡和偏西的山风和陆风叠加影响再次偏转成西风,构成气旋式环流,故②③正确。准静止锋与气旋式环流形成无关,④错误。故选B。
答案 B
海雾是在海洋的影响下,海上或沿海地区上空低层大气中凝结的水或冰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 000米的一种天气现象,其生成原因有很多。我国东部海区经常出现海雾天气。下图是渤海春季一次持续性海雾的成因示意图,此次海雾形成的机制为海气(即海和气)间湍流(当风速很小时,大气分层流动互不混合;当风速逐渐增加到很大时,不同层的天气开始混合,这种运动称为湍流)热量输送。据此完成11~12题。
11.气象部门判断此次渤海海雾的水汽主要来自黄海,能够证明其观点的气象要素是(  )
①太阳辐射强度  ②风向  ③海气温差  ④云量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解析 观察渤海春季一次持续性海雾的成因示意图可知,此次海雾的水汽来自位于渤海东南部的黄海,所以首先要考虑当时的风向,看黄海水汽是否可以由风力吹拂输送到渤海的关键就是风向,其次要证明渤海自身的海气温差较小,海气温差指的是海水表面温度与其上空的空气温度之间差值。海水的蒸发,与空气中水汽的饱和程度有关,在连接水面的空气中,只要水汽未达饱和状态海水就不断蒸发。由于饱和水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因此气温愈高空气愈能容纳更多的水汽,渤海的海气温差较小,不利于渤海海水的蒸发,其蒸发的水汽较少,从而判断此次渤海海雾的水汽主要来自黄海,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故选A。
答案 A
12.图中甲、乙分别代表(  )
A.海气温差变大、气温上升 B.海气温差变小、气温上升
C.海气温差变大、气温下降 D.海气温差变小、气温下降
解析 据材料可知,此次渤海海雾的形成是由于海气间湍流热量输送,来自黄海的水汽气温较高,由风力吹拂输送到渤海的上空,大气向海面输送热量,海气温差变小,气温下降,所以水汽凝结形成海雾,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故选D。
答案 D
河湟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村落布局常依山就势,呈现出带状、团状和阶梯状等空间形态。下图为当地某山谷示意图,图中甲山坡为传统村落分布区。据此完成13~14题。
13.影响图示山谷民居坡向选择的主要原因是(  )
A.防潮与取水 B.防寒与取水 C.采光与防寒 D.采光与防洪
解析 由于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可判断该地在我国西北地区,民居坡向朝南,位于阳坡,可接受更多光照,同时北部山地可减小冬季北风的影响,起到防寒作用,C项正确;坡向选择对于取水、防洪的影响相对较小,A、B、D三项错误。所以选C。
答案 C
14.推测Ⅰ、Ⅱ、Ⅲ区域内村落的空间形态分别为(  )
A.团状、带状、阶梯状 B.带状、阶梯状、团状
C.团状、阶梯状、带状 D.阶梯状、团状、带状
解析 由图可知,Ⅰ区域土地平整,坡度缓,面积大;Ⅱ区域形成深切沟壑;Ⅲ区域河谷宽浅,坡度较缓。地形平坦开阔,聚落分布相对分散,面积较大,可成团状布局;坡度最大的地方,土地面积狭小,聚落分布呈阶梯状;谷宽沟浅的地方,聚落分布主要沿河谷分布,呈条带状布局,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所以选C。
答案 C
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15题。
15.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
A.欧亚板块、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C.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欧亚板块
解析 根据板块分布状况,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为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乙属于非洲板块。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故选B。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8分)
2024年12月22日北京(40°N,116°E)某高校的徐老师从首都机场出发,飞往芝加哥(42°N,87.5°W)进行访问交流,下图为飞行路线示意图及航班信息,飞机准点起飞,较原计划提前17分钟到达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
(1)此次飞行时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行方向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4分)
(2)飞机降落时,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范围大约占全球的几分之几________。(3分)
(3)飞机降落当日,芝加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日过后一个月内,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在下图所示的全球经纬网中,飞机降落时,A点正值日落。
(4)在上图中绘制飞机降落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要求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描述此日南半球的昼夜分布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解析 (1)北京所在的时区为东八区,芝加哥所在时区为西六区。飞机起飞时东八区的区时为22日16点25分,西六区与东八区间隔14个时区,时间差14小时,因此飞机起飞时西六区的区时为16时25分-14小时=2时25分。飞机计划在西六区区时为16时17分时降落,而飞机实际上较原计划提前17分钟到达,飞机到达的时间实际是西六区区时的16时,因此飞机的飞行时间=16时-2时25分=13小时35分钟。根据图片,飞机飞行的线路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飞行。(2)飞机降落时西六区区时为16时,即90°W的地方时为16时,地方时为24时的经线与之间隔8小时,经度差120°,因此地方时为24时即自然日界线为90°W向东120°,即30°E,因此新一天的范围是30°E向东到180°,经度范围为150°,占全球的比例为150°/360°=5/12。(3)飞机降落当日的日期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42°N的芝加哥与南回归线的纬度差为65°26',因此芝加哥的正午太阳高度=90°-65°26'=24°34'。芝加哥位于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是一个定值,为46°52'。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该日过后一个月内,对应日期是从12月22日到1月22日,经过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1月初的近日点,因此该时期内地球的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4)昏线及夜半球的范围如图所示:
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答案 (1)13小时35分钟  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2)5/12  (3)24°34'  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先变快再变慢 
(4)绘图如下:
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8分)
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珀斯方圆1 300千米无规模城市,有世界最孤独城市之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1月控制珀斯地区的气压带,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解释其原因。(6分)
(2)说明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6分)
(3)分析珀斯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6分)
解析 (1)读图可知,珀斯位于32°S左右,地处南半球中纬度地区,1月份气压带风带南移,副热带高气压控制该地。(2)本小题考查珀斯风向日变化的成因。风向变化的原因应从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角度分析。据图可知,珀斯位于30°~40°S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白天东侧的沙漠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西侧的海洋升温慢,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吹偏西风;晚上,沙漠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西侧的海洋降温慢,气温高,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吹偏东风,所以风向多变。(3)本小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应从地表性质、气压梯度力等角度分析。南半球冬季西风带北移,南北温差大,中纬度地区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劲;珀斯位于30°~40°S,西临辽阔海洋,且地势平坦开阔,因此风力强劲。
答案 (1)副热带高气压带。帕斯地处南半球中纬度,1月是该地区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压带风带)南移控制该地区。
(2)珀斯西临海洋,东为陆地(沙漠面积广);珀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大气水平运动弱;白天,沙漠地区(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形成海风;夜晚,沙漠地区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形成陆风,所以风向多变。
(3)珀斯地处30°~40°S大陆西岸,冬季西风带北移,受西风带控制,中纬度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劲;西临印度洋且地势平坦,摩擦力小,风力大。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9分)
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国土面积使澳大利亚大气活动中心的势力、位置、性质发生季节变化。下图示意某日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1)判断图示区域所处的季节,并说明理由。(6分)
(2)分析图中甲区域形成高压中心的主要原因。(4分)
(3)就图中冷锋天气系统形成作出合理解释。(4分)
(4)预测图中乙地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5分)
解析 (1)读图可知,此时澳大利亚大陆被高压控制,且高压中心大致位于30°S附近且靠北,说明副热带高气压带移到30°S以北,且范围较大;西南部有一低压槽存在,说明副极地低气压带移到50°S附近且靠北;由此判断气压带往北移动,太阳直射点移到北半球,澳大利亚陆地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处于冬季。(2)结合上题分析,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至甲区域,甲区域位于大陆内部,受海洋调节少,气温较低,形成高压;利于空气下沉集聚,使副热带高气压维持高压状态且势力较大。(3)读图可知,图中冷锋天气系统发育于低压槽,低压槽线以西吹西南风来自高纬,属于冷气团,以东吹偏北风,来自低纬,属于暖性气团;偏南风主动向偏北风移动,形成冷锋天气系统。(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乙地在冷锋过境前,西侧南侧等压线较为密集,大风袭来,气温下降,云层增厚;冷锋过境时带来降水天气;冷锋过境后,雨过天晴,在冷气团控制下,气压先降低后升高,气温回升,风力减弱,风向由偏北风转为偏南风。
答案 (1)冬季。
理由:澳大利亚大陆被高压控制,说明副热带高气压带移到30°S以北,且范围较大;西南部有一低压槽存在,说明副极地低气压带移到50°S附近;由此判断太阳直射点移到北半球,澳大利亚陆地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处于冬季。
(2)副热带高气压带移至甲区域,甲区域位于大陆内部,受海洋调节少,气温较低;利于空气下沉集聚,使副热带高气压维持高压状态且势力较大。
(3)图中冷锋天气系统发育于低压槽,低压槽线以西吹偏南风,以东吹偏北风;偏南风(冷气团)主动向偏北风(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天气系统。
(4)冷锋过境前,大风袭来,气温下降,云层增厚;冷锋过境时带来降水天气;冷锋过境后,雨过天晴,在冷气团控制下,气压降低,气温回升,风力减弱,风向由偏北风转为偏南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