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大战中的插曲》课件(共1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大战中的插曲》课件(共1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聂荣臻
大战中的插曲
语言建构与运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
思维发展与提升
文化传承与理解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综合探究,理解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情怀,总结他们对战争的思考,体悟他们不同的革命情怀。
掌握回忆录文体的特征和写作特点。
梳理叙述思路,学习文章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目标
01
04
02
03
学习体味人道主义精神,在审美鉴赏中,探究回忆录写人叙事的艺术特色。
作者简介
聂荣臻(1899.12.29—1992.5.14),四川江津(今重庆)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抗战中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领导军民开展游击战争。
1940年指挥百团大战,105个团参战,重创日伪军,配合正面战场,振奋全国抗战士气。
开国元帅聂荣臻
了解背景
井陉煤矿破袭战:
井陉煤矿就是日本掠夺我国煤炭资源的最大阵地,当时的井陉矿是我国三大煤矿之一,而且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矿区有铁路直通正太铁路,往东可迅速出击石家庄,往西据守娘子关天险,最重要的是源源不断为日寇提供燃料。百团大战正式开战,井陉煤矿成为八路军首要攻占目标。在各部队的密切配合和战士们的英勇战斗下,八路军解放了3000矿工,还彻底毁灭了井陉煤矿,即使日军运来全部设备重新安装开工,恢复生产至少半年,这对物资本已十分紧张的日军是个极大打击,起到了釜底抽薪作用,被华北日军形容为“挖心之战”。
了解背景
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军区是参加“百团大战”的部队之一。1940年8月20日晚上10点,聂荣臻一声号令,中央纵队三团,在工人的配合下,扑向井陉火车站,到21日黎明,就把矿区的日军全部消灭。日军为了阻止我们的部队继续前进,不顾他们的侨民还没有撤退,就打了好多带着燃烧弹的迫击炮弹,整个矿区成了一片火海。
小女孩的父亲——井陉火车站的日本副站长,受了重伤,经抢救无效殒命,她们的母亲也在炮火中死亡。我们的八路军战士在一片废墟中听见了呼救声和婴儿的啼哭声,然后就奋不顾身进去,救出两个孩子。
大战中的插曲
拯救日本小姑娘
百团
解说文题
作用:
(1)点明该事件深厚的历史背景
(2)说明它不是战争的主要部分(3)显得耐人寻味
快速浏览全文,用表格梳理文中关键事件及核心内容
事件 核心内容
快速浏览全文,用表格梳理文中关键事件及核心内容
事件 核心内容
救助日本小姑娘 在进攻井陉煤矿的战斗中,三团一营的战士救起了两个失去父母的日本小女孩,并将她们送到聂荣臻指挥所。
照顾日本小姑娘 聂荣臻悉心照顾两个小女孩,为受伤的婴儿找哺乳期妇女喂奶,给稍大的孩子吃梨子、喂稀饭。
致信日本官兵 聂荣臻给日本官兵写了一封信,阐述了救助小女孩的缘由,表达了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愿望。
送回日本小姑娘 安排老乡用挑子将两个小女孩送往石家庄的日军处。
后续影响 1980年,美穗子(当年稍大的女孩)来中国探望,此事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分析回忆录特点在文中的体现?
真实:文章以时间为线索,记录了救助日本小姑娘、照顾她们、致信送回以及后续影响等亲身经历的事件,真实可信。
广泛:通过救助日本小姑娘这一事件,串联起战争的残酷、八路军的政策、日本军民的反应等内容,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多个方面。
突出:重点刻画了救助、照顾日本小姑娘以及致信日本官兵等情节,凸显了“大战中的插曲”这一核心主题,突出了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作为一篇回忆录,本文的叙述方式有何特点?(顺序与人称)
①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倒叙、顺叙、插叙。
倒叙:这是一篇回忆录,用的是倒叙的手法。
顺叙:中间叙述救起日本小姑娘的事情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
插叙:在第9自然段,插叙了在晋察冀军区俘虏的叫中西的日本兵的故事,他不但自己留在晋察冀根据地,而且影响到其他被俘虏的日本兵留下来,组织成“反战同盟”。
②叙述人称:第一人称,增加真实性。
为救日本小姑娘,聂帅做了哪些事?【边阅读边圈画】
要求“立刻把孩子送到指挥所来”
抱起受伤的婴儿观察伤口包扎情况
嘱咐医生和警卫员好好护理寻找乳母
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冲洗了给她吃
喂孩子稀饭
询问孩子姓名
安排可靠的老乡准备挑子送她们
担心她们在路上哭,堆了许多梨子
拯救其事
“抱”“嘱咐”“牵”“喂”等动词,刻画出了“我”对日本小女孩的细心呵护;
关心伤势、安排喂奶显示了八路军的考虑周全;
“常常用小手拽着我的马裤腿,我走到哪里,她跟到哪里”表现了小女孩对聂荣臻的亲近和对他的依赖。
从以上细节可以看出聂荣臻的亲切慈善、和蔼可亲,表现了八路军人道主义精神的伟大和崇高。
根据文中种种描写概括聂荣臻元帅的形象。
①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②慈爱、和善可亲,至仁至义。
③有着敏锐的政治觉悟和革命家的大局观。
④富有文采,学识渊博。
聂帅其人
仔细阅读聂荣臻元帅写给日本人的信,分析写了哪些内容?用意是什么?
第一层
揭露并强烈谴责了日军侵略中华的暴行,痛斥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第二层
指明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倡导的的人道主义精神;
第三层
提出希望,希望日军与中国士兵齐心合力,谋求解放,谋求和平。
目的:在打仗的过程中,还要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以宣扬和平和人道主义精神。
文章全文引述了“我”当时写给日军一封信,占用了较大的篇幅,将这封信的内容删除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①给日本军写信是“大战中的插曲”这一故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删除,就损害的了故事的完整性。
②这封信是聂荣臻主张在战争中重视对敌人开展政治工作的体现,有助于全面、深刻地表现聂荣臻的形象以及其政治、军事思想和主张。
③信中提到的“国际主义之精神”是对文中所说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补充与佐证,保留信件原文有利于宣扬和展示八路军奉行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大战中的插曲》这篇文章大家读完后有什么样的感触?怎样理解人道精神?
人道主义精神可概括几个关键词:以人为本,自由、平等、博爱、慈善等精神。
人道主义是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呵护、理解、尊重、救助,是发自内心的善良,是以人类和谐发展为目的的。
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波兰农民,把一个犹太人藏在家中的地窑里,直到二战结束,这个犹太人才走出地窑。以色列建国后,这个波兰人被视为英雄请到耶路撒冷,人们问他,你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一个犹太人,他说:我不知道犹太人是什么,我只知道人是什么。这是人道主义。
战争年代,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的“缴枪不杀”“优待俘虏”,体现了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
和平时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严峻形势,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各国分享防控有益做法,开展药物和疫苗联合研发,并向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面对疫情,通力合作,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就是人道主义。
《大战中的插曲》作为一篇回忆性文章,在叙述方式、语言风格和选材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①语言浅白质朴,口语化。
聂帅的回忆录语言浅白,用口语的形式进行叙述,娓娓道来。
②多样的叙述方式,夹叙夹议,感情充沛。
运用了倒叙、顺叙、插叙。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有对落难百姓的同情,对小女孩的关爱,还有对日军暴行的披露和对未来发展的看法,内容更加丰富,感情充沛,主旨更加深刻。
③小题材,大主旨。
选择了大战中的一支小插曲。
④巧用材料,深化主旨。如在回忆录里收录了致日本官兵的书信内容。
请探究《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这两篇纪实性的文章带给了新时代的我们怎样的启发和思考?
《长征胜利万岁》和《大战中的插曲》这两篇文章都是选自老一辈革命家的回忆录,都是以战争为背景,记述了战争背景下发生的一些真实的事件。
不同的是,《长征胜利万岁》记述的是红军长征顺利到达吴起镇,在吴起镇打赢长征最后一站并召开红军干部会议这两件事,表现的战争胜利的喜悦与自豪,表明红军长征胜利的重点意义。而《大战中的插曲》记述的是在大战之中八路军救助两位日本小姑娘的故事,展示的是革命家的宽广胸怀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请探究《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这两篇纪实性的文章带给了新时代的我们怎样的启发和思考?
①对党的领导、中国革命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②在旧中国,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的正义和良知从未缺失。
③继承革命传统,珍惜现在美好生活。
④铭记历史,永不遗忘,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