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衡东县第一中学2025年高一10月份月考地 理 答 题 卡学校 班级姓名 考号(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1题(8分)(1)(2))(22题(14分)(1)(2)(3))(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3题(16分)(1)(2)(3))(24题(12分)(1)(2)(3))衡东县第一中学2025年高一10月份月考地理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D D A C A B D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C A C C A D D B C1.A 2.C【解析】1.读图可知,在对流层顶部,夏季低纬气温在-60℃以下,高纬气温在-40°℃左右,南北温差较大:而冬季高纬和低纬气温均在-60℃以下,南北温差较小,因此对流层顶部,南北温差夏季大于冬季,A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从底到顶的温差,7月大于1月,B错误;对流层顶部,气温大致相同,C错误;从底部至上部,气温垂直递减率增加,D错误,故选A。2.由图可知,对流层的厚度低纬度大,高纬度小,对流层内大气温度在水平方向的差异和在垂直方向上的递减,是造成对流运动强弱的两个主要原因。低纬地区受热多,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对流运动到达的高度大,对流层顶高;高纬地区受热少,对流较弱,对流运动所到达的高度小,对流层顶低。因此从底到顶的温差,随纬度增加而减少,是形成对流层顶高度变化规律的主要原因,C正确;纬度越高,夏半年昼长越长,A错误;对流层顶高度与对流运动有关,与臭氧含量无关,B错误;纬度越低,近地面气温越高,对流运动越强,D错误。故选C。3.D 4.D 5.A【解析】3.图中等压线气压差是4hPa, A地位于1008hPa等压线内侧,且周围等压线数值向A地递减,所以A地气压值在1004 1008hPa之间,结合选项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4.根据所学知识,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就越大。由图可知,丁地的等压线最密集,风速最大,受风速影响,孔明灯水平方向移动速度最快,D正确,ABC错误。故选D。5.由图可知,丙地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侧,根据所学知识,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即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东南,由于我国地处北半球,因此风向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再结合摩擦力的作用下,丙地近地面吹北风,孔明灯受北风的影响有可能向南飞行,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6.C 7.A 8.B【解析】6.结合图示信息,“风洞”洞口风由洞内吹向洞外,则洞内气压高于洞外,可推知洞外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洞内气温保持恒定,气温相对较低,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夏季洞外太阳辐射强,洞外温度高,而溶洞内气温终年恒定,夏季溶洞的气温比洞外低,所以图示月份最可能为7月,C正确;1月洞内温度高于洞外,洞内形成低压,洞外形成高压,风应从洞外吹向洞内,A错误;4月与11月洞内外温度差异不大,洞口难以形成较强劲的风,BD错误。故选C。7.结合图示信息,“风洞”为喀斯特地貌,龙山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石灰岩深厚,溶蚀作用较强,喀斯特地貌发育,形成“风洞”,①②正确;地下暗河发育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表现,而不是其发育的条件,④错误;不透水岩层广布不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必备条件,③错误。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8.结合所学知识,石笋分布在溶洞底部,石钟乳分布在溶洞顶部,故分布在“风洞”顶部的地貌是石钟乳,B正确,A错误;石笋和石钟乳相对增长,直至连接在一起形成柱状体,即石柱,石柱连接溶洞的底部和顶部,D错误;成片裸露、岩层厚度大的可溶性岩石节理裂隙和表面受地表水溶蚀、侵蚀后,岩石表面形成沟槽形态,凹槽称为溶沟,沟槽间的突起称为石芽,石芽分布在地表,C错误。故选B。9.D 10.B 11.A【解析】9.根据已学知识,结合材料可知,滑坡的发生主要与天气(持续降雨)、地形(陡峭的山体)、岩性(沉积岩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而植被对滑坡的影响相对较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加强监测是预防滑坡的重要手段,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滑坡的征兆,提前预警,减少损失,A正确;滑坡通常发生在山区,尤其是地形陡峭、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虽然滑坡在西部山区多发,但沿海地区存在山地、丘陵,加上台风、强降雨或人类不合理活动(如坡脚开挖),滑坡风险并不低,B错误;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破坏植被等会改变地表的稳定性,增加滑坡发生的风险,C正确;在滑坡发生时,应急指南建议在无法逃离时,寻找坚固掩体(如大石块)以减小冲击伤害,这是合理的临时避险措施,D正确。故选B。11.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实现高精度定位,可持续获取位置变化数据,实时监测滑坡体的地表位移,A正确;GPRS(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是一种移动通信技术,属于通信手段,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B错误;GIS(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途是数据存储、空间分析及可视化,用于整合多源数据(如BDS位移数据、RS影像)并生成风险评估模型,属于分析平台,非实时监测的技术,C错误;RS(遥感技术)通过卫星/航空传感器获取地表影像,主要用于快速识别滑坡的影响范围,通常存在时间延迟(非实时),且依赖外部平台(如卫星),与题干“安装仪器设备”的本地化实时监测场景不符,D错误。故选A。12.C 13.A 14.C【解析】12.地下暗河、溶蚀洼地、漏斗湖等古岩溶地貌类型是石灰岩地区被水溶解侵蚀形成的地貌,属于流水侵蚀,C正确;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柱等风蚀地貌,冰川侵蚀形成 U 形谷等冰蚀地貌,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崖等海蚀地貌,A、B、D错误。故选C。13.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有利气候条件是高温多雨,原因是高温多雨,一方面水的循环快,溶蚀力强;另一方面在湿热条件下,植物茂盛,它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及分泌出大量有机酸,增强了水的溶蚀力,A正确;寒冷湿润、 炎热干燥、寒冷干燥的气候不利于岩溶地貌形成,BCD错误。故选A。14.青藏高原寒冷干旱,流水溶蚀作用弱,已形成古岩溶地貌得以完整保存,C正确;石灰岩主要由碳酸盐等物质组成,这些物质通常比较脆弱,石灰岩在受到外力打击时很容易产生裂缝和断裂,A错误;青藏高原,人烟罕至,人类活动少,B错误;青藏高原海拔高,冰川规模巨大,存在较强的冰蚀作用,D错误;故选C。15.C 16.A 17.D【解析】15.由材料可知,菲律宾吕宋岛东部海域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35公里,由所学知识可知,大洋地壳较薄,一般为5—10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海域,震源深度为35千米,因此地震的震源位于上地幔,读图可知,③为水圈、④为地壳、⑤为地幔、⑥为地核,C正确,ABD错误。故选C。16.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地震发生后,在通过到海水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横波,横波不能在液态中传播,同时纵波在液态中传播速度也下降。纵波能到达海域作业船只,感觉到上下颠簸,横波消失,不会感觉到左右摇晃, A 正确, BCD 错误。故选 A 。17.读图可知,②圈层为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A错误;③圈层是水圈,连续但不规则,B错误;④圈层为地壳,⑤为地幔,岩石圈包括④圈层全部和⑤圈层的顶部,C错误;⑥圈层是地核,压力和密度较大,D正确。故选D。18.D 19.B 20.C【解析】18.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极光是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那里轰击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而产生的发光现象,太阳风主要来自太阳外部结构的日冕层。故选D。19.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极光在白天因日光较强,极光较暗会难以看到,所以拍摄最壮观的极光应在晚上最佳。我国北京位于北半球,北京看到的极光应是北极的极光,所以应面向北方。故选B。20.根据文字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极光是日冕层的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那里轰击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而产生的发光现象。北京位于中纬度地区,近年来我国北京地区看到北极极光次数增多的原因最可能与近年来太阳活动正值高峰和北磁极点向低纬度即向南移动有关,其中,太阳活动高峰期太阳风频发,夜间看到的北极极光增多,①正确;地球北磁极向南即向低纬度移动,太阳风轰击高层大气的纬度范围扩大,夜间看到的极光将会增多,④正确;地理纬度一般不会变化,②错误;日地距离变化极小,③错误。故选C。21.(1)太阳镜、防晒霜等防晒物品,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防寒保暖衣物,设备等,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观看星空时会比较冷;需准备相关药品等,因为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氧气含量少,易出现高原反应。(2)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污染少,空气洁净,大气透明度高;降水稀少,多晴天,观星时间长;人口稀少,城市规模小,受人工光源影响小。22.(1)气候干湿变化显著;气候先由暖湿变为冷湿;又由冷湿向暖干变化。(2)湿润气候及高氧环境促进动物大型化发展;广泛的沼泽湿地,为两栖类提供水陆过渡栖息地;海陆变迁,驱动生物从水生向陆生演化。(3)蕨类植物大规模繁育,提供巨量有机质;地壳运动加剧蕨类植物的成煤作用。23.(1)土状沉积物(沉积岩)分布广泛;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强烈;外力(风力、流水)侵蚀作用强;荒漠广布(或植被覆盖率低)。(2)风力侵蚀。A侧位于当地盛行风的迎风坡方向,风力侵蚀强烈,逐渐形成了陡坡;B侧位于背风坡方向,侵蚀作用较弱,坡度相对和缓。(3)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携带大量碎屑物在古河底、湖底不断沉积固结;随着河湖干涸古河湖底部厚厚的沉积物露出;在长期的风化、风力侵蚀等外力作用下,质地松软的岩层被侵蚀为沟槽;质地坚硬的岩层不易被侵蚀,形成垄脊;最终形成了与盛行风向一致的垄槽相见的雅丹地貌。24.(1)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2)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以对流运动为主。(3)80-500千米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空间站、人造卫星也在此层。衡东县第一中学2025年高一10月份月考试题地 理请注意: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5×20=50分)读下面“北半球1月和7月下层大气气温(℃)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对流层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顶部,南北温差夏季大于冬季 B.从底到顶的温差,各纬度7月小于1月C.顶部,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D.从底到顶,气温垂直递减率相同2.形成对流层顶高度变化规律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越高,昼长越短B.高纬度地区的臭氧含量更高C.从底到顶的温差,随纬度增加而减少D.纬度越低,近地面气温越高,对流运动越弱燃放孔明灯是我国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冉冉升起的孔明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下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3.图中A地的气压值为( )A.1008 B.1010 C.1008-1010 D.1006-1008之间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所燃放的孔明灯水平方向移动速度最快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5.如在图中丙地燃放孔明灯,其在近地面可能的飞行方向是( )A.向南 B.向北 C.向东 D.向西湖南省龙山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隐藏着一处神秘的自然奇观——“风洞”,该洞穴位于山体之中,洞内气温终年保持恒定,洞口风向会随季节转换。如图为“风洞”剖面结构示意图,洞口风力强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图示月份最可能为(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7.图示“风洞”发育的自然条件有( )①气候温暖湿润 ②石灰岩深厚 ③不透水岩层广布 ④地下暗河发育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分布在“风洞”顶部的地貌是( )A.石笋 B.石钟乳 C.石芽 D.石柱2025年2月8日11时50分许,四川省筠连县突发山体滑坡,大量土石方涌入山沟。现场发现,滑坡山体坡度陡峭,垂直高差约400米,滑坡面呈明显沉积岩特征,滑坡体堆积物以石块为主,跟周围茂密的植被形成鲜明对比。自1月下旬以来,该地持续降雨,近3天降雨累积量超过20毫米。下图为滑坡现场实拍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与此次滑坡关联性最小的是( )A.天气 B.地形 C.岩性 D.植被10.关于滑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强监测,可提前对滑坡发生进行预警B.滑坡多发于西部山区,沿海地区一般很少见C.人类开挖坡脚、破坏植被可能诱发滑坡D.若无法逃离滑坡路径,应寻找大石头做掩体11.通过安装多种仪器设备对滑坡体进行实时监测,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BDS B.GPRS C.GIS D.RS2023年6月,青海极地自然资源调查研究院团队在青藏高原上,首次发现长江、澜沧江源区分布典型地下暗河、溶蚀洼地、漏斗湖等古岩溶地貌类型。下图为古溶蚀洼地俯视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2.古岩溶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冰川侵蚀 C.流水侵蚀 D.海浪侵蚀13.该地古岩溶地貌形成时期的气候条件最可能是( )A.高温多雨 B.寒冷湿润 C.炎热干燥 D.寒冷干燥14.该地古岩溶地貌得以完整保存至今,主要是因为( )A.岩石坚硬,侵蚀弱 B.人类持续性维护C.寒冷干旱,溶蚀弱 D.冰川作用侵蚀少当地时间2024年10月2日5时19分,菲律宾吕宋岛东部海域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35公里。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5.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图中圈层( )A.③ B.④ C.⑤ D.⑥16.地震发生时,对震中附近海域作业船只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只有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C.只有左右摇晃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17.关于图示圈层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圈层连续但不规则 B.③圈层是最活跃的圈层C.岩石圈包括④⑤圈层 D.⑥圈层压力和密度较大太阳活动,是指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如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等。极光是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那里轰击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而产生的发光现象。近年来我国北京地区看到极光的次数不断增多。下图示意 2000年以来我国北京观察到的极光次数及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地球南北两极产生极光的太阳风直接来自太阳的( )A.太阳内部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19.若极光摄影爱好者在北京八达岭长城上拍摄最壮观的北极极光时,最好在( )A.白天面向北方 B.晚上面向北方C.白天面向南方 D.晚上面向南方20.近年来北京地区看到极光次数增多,最可能是因为( )①太阳活动正值高峰 ②北京纬度北移③日地距离正在缩短 ④北磁极向南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二、综合题(共50分)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8分)青藏高原上近年来不断受到天文学家的青睐,已建成多个星空观测基地,其中阿里暗夜公园是中国首家以“星空观测、星空博览、星空保护”为主题的暗夜公园,是全世界仅有的5座黑暗星空保护区之一(黑暗星空保护区是为了避免人为光源对天象观测造成影响而设置的保护区)。下图是全国部分天文观测站分布示意图。(1)如果要去青藏高原旅游,去观看美丽的星空,为应对其特殊的地理环境,需要准备哪些物品并说明原因(至少写两类型物品)。(4分)(2)据材料简述青藏高原上适合建星空观测基地的优越条件。(4分)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石炭纪是古生代的第五个纪,介于泥盆纪和二叠纪之间,该时期形成的地层中含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因而得名“石炭纪”。石炭纪时陆地面积不断增加,沼泽地广布,陆生生物空前发展,两栖类繁盛,昆虫巨型化。下图示意古生代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1)描述石炭纪至二叠纪的气候变化特征。(4分)(2)说明石炭纪动物演化的原因。(6分)(3)阐释石炭纪形成丰富煤炭资源的条件。(4分)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雅丹”在维吾尔语中意为“具有陡壁的小丘”,雅丹地貌是河湖相土状沉积物经风化、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等地质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土墩和凹地(沟槽)地貌组合。柴达木盆地西部分布着世界上延伸最长的雅丹地貌群,盆地内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超过200mm,年均温均在5℃以下,气温变化剧烈,风力强盛,大风日数多。下列甲、乙两图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形态的雅丹地貌。(1)简述柴达木盆地雅丹地貌发育典型的自然条件。(4分)(2)指出有关甲图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并分析鲸背状雅丹地貌A、B两侧坡度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3)说明乙图地貌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6分)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整流罩是运载火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保护飞船免受气动加热(是指物体与空气或其他气体作高速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高温气体对物体的传热过程)的影响。下图为飞船升空示意图。(1)指出神舟十八号返回时依次经过的大气层。(4分)(2)说出神舟十八号在④点位时所在大气层的主要特点。(4分)(3)举例说明①②点位所在大气层对人类的重要意义。(4分)试卷第1页,共3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地理 答题卡.docx 衡东县第一中学2025年高一10月份月考地理答案.docx 衡东县第一中学2025年高一10月份月考地理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