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第三十五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西城区第三十五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北京市西城区第三十五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72分。
1.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属于酸 B. 属于碱
C. 属于酸性氧化物 D. 液氯属于纯净物
2.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①胶体②水③蔗糖溶液④溶液⑤云、雾
A. ②④⑤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⑤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固体不导电,所以不是电解质
B. 铜丝、石墨均能导电,所以它们都是电解质
C. 熔融的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D. NaCl溶于水,在通电条件下才能发生电离
4.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 烧碱、液态氧、碘酒 B. 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C. 干冰、铁、氯化氢 D. 空气、氮气、胆矾
5.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B.
C. D.
6.下列反应能用表示的是
A. B.
C. D.
7.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将稀硫酸滴在铜片上:
B. 将氧化铜与稀盐酸混合:
C. 将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D.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
8.下列各组物质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 溶液与盐酸 B. 溶液与溶液
C. 硝酸银溶液与盐酸 D. 溶液与溶液
9.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制备胶体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制备方法属于物理方法
B. 烧杯中液体的颜色逐渐变浅
C. 可用丁达尔效应判断是否制得胶体
D. 加热能促使该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减小
10.下列物质不能与反应的是
A. B. C. D. 盐酸
11.下列物质的转变,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 B.
C. D.
12.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 B. 、、、
C. 、、、 D. 、、、
13.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
B. 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作氧化剂
C. 氧化剂氧化其他物质时,本身被还原
D. 在反应中,电子从还原剂转移到氧化剂
14.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15.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 B. C. D.
16.下列反应中,水作氧化剂的是
A. B.
C. D.
17.氢化钠可在野外用作生氢剂,其中氢元素为价.用作生氢剂时的化学反应原理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 中的氢元素被还原 D. 是氧化剂
18.食盐在不同分散剂中形成不同分散系。
分散系1:食盐分散在水中形成无色透明溶液
分散系2:食盐分散在乙醇中形成无色透明胶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散系1中含有和 B. 分散系1为电解质
C. 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两个分散系 D. 分散系1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分散系2
19.在西汉刘安组织编撰的《淮南万毕术》中,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这说明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发现铁能从某些含铜(价)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铜,这个反应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基础。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
B.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 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铁被氧化
D. 该反应说明金属单质都能与盐发生反应
20.图a~c分别为在不同条件下的导电实验。 (X、Y均表示石墨电极;其中表示 )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图a表示是干燥的固体不导电
B. 图c中的离子是水合离子
C. 由图b可知在通电条件下才能发生电离
D. 由图b和c均可判断,X是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
21.试管壁上附着的硫可用CS2溶解清洗,也可倒入热的NaOH溶液将硫除掉,其反应方程式为3S+6NaOH 2Na2S+Na2SO3+3H2O。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为
A. 2∶7 B. 7∶2 C. 2∶1 D. 1∶2
22.下列粒子不具有氧化性的是
A. H+ B. O2 C. Mg D. CO2
23.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NO3)2、CaCl2、K2CO3,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少量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②向①的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依据实验现象,下列关于白色粉末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只含有K2CO3
B. 一定含有K2CO3,还含有CaCl2和Ba(NO3)2中的一种
C. 一定含有K2CO3和CaCl2,可能含有Ba(NO3)2
D. 一定含有K2CO3、CaCl2和Ba(NO3)2
24.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浓度(相同体积含个数相同 )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
B. a、b两点对应的硫酸钡质量相等
C. 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
D. ①和②c点对应的溶液均显酸性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25.离子交换法净化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水中阳离子的总数不变
B. 水中的、、 Cl-通过阴离子树脂后被除去
C. 通过净化处理后,水的导电性增强
D. 阴离子树脂填充段存在反应H++OH-=H2O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
26.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和反应:__________。
(2)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
(3)用稀盐酸清洗铁锈( ):__________。
(4)小苏打与盐酸的反应:__________。
(5)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__________。
(6)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__________。
27.现有下列4组物质:
A.、、、 B.、、、
C.、、、 D.、、、
(1)填写下表空白。
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分类标准 碱性氧化物 非金属单质 金属单质 __________
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 __________ __________
(2)若(1)表中的4种物质相互反应可生成一种新物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的水溶液常用于实验室制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8.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①氧化钙;②无水氯化钙;③浓硫酸;④碱石灰
(1)上述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2)上述②的主要化学成分所属的类别为__________。
(3)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烧碱和生石灰,下列气体中,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E.
(4)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久置后易失去干燥能力,其原因为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硅胶也是一种常见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其化学式是__________。硅胶中含有无水氯化钴呈蓝色,吸水后变为粉红色的,该变化过程属于__________填 (“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9.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球。冷定毁罐取出。……即倭铅也。……以其似铅而性猛,故名之曰‘倭’云。”(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锌。)
(1)请完成上述火法炼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CO3+ ______________ + _______ CO↑
______
(2)在该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__(填化学式,下同),被还原的是______。
30.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并回答问题。
是锌的一种氧化物,不溶于水、乙醇,可溶于大多数酸、强碱等,在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可生成。有着广泛的用途。它可用作白色颜料,俗称锌白,其优点是遇酸性气体不变黑,因为生成的也是白色的。也可用于某些化工原料气的脱硫,利用水悬浊液吸收,再通入空气,最终可得到。具有收敛作用,可杀菌并且加速伤口愈合,在医药上常调制成软膏。还是新一代的光电半导体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抗辐射性能,可以在太空等环境应用。工业上有多种制备的方法,直接沉淀法是其中一种。该法是以可溶性锌盐和一水合氨 ( )为原料,发生如下反应:;。用此法可以制得纳米级,其在磁、光、电、敏感性等方面具有普通无法比拟的特殊性能和新用途。
(1)根据的性质可知它属于__________ (填字母)。
a.酸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 c.两性氧化物
(2)遇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用于工业脱硫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判断对错)。
②纳米级和普通粒子大小不同,性能有所不同__________ (判断对错)。
③用一水合氨制备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__ (判断对错)。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A
12.【答案】D
13.【答案】B
14.【答案】C
15.【答案】B
16.【答案】D
17.【答案】C
18.【答案】B
19.【答案】D
20.【答案】C
21.【答案】C
22.【答案】C
23.【答案】C
24.【答案】D
25.【答案】AC
26.【答案】(1)
(2)
(3)
(4)
(5)
(6)

27.【答案】(1) CO2 O2 酸
(2)2Cu+O2+CO2+H2O=Cu2(OH)2CO3
(3)2H2O2 2H2O+O2↑

28.【答案】(1)①②
(2)盐
(3)CDE
(4)CaO+H2O=Ca(OH)2
(5) SiO2 化学变化

29.【答案】(1)ZnCO3+2C Zn+3CO
(2) C ZnCO3

30.【答案】(1)c
(2)
(3) 错 对 对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