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期末复习】八上历史第三单元考点梳理读记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中期末复习】八上历史第三单元考点梳理读记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通过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及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
课标
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要求
2.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
考点1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率先举起反清革命的旗帜:1894年,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
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
2.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2)准备条件: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
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有华兴会(会长黄兴)和光复会
(会长蔡元培)。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的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孙中山成为革
命党公认的领袖。
(3)成立: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
同盟会;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推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建立领导机构: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机关报;指导思想为三民主义。
(4)意义: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
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力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3.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安庆起义、广州
黄花岗起义等。这些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
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常考强调
1.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
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2.三民主义和同盟会政治纲领关系解读
三民主义
同盟会政治纲领
主要做法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核心)
创立民国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全国地价,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
考点2辛亥革命
1.走向共和一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建立
(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武昌新军起义,控制了武汉三镇,成立了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
武昌起义后,全国多省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