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教学质量测评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教学质量测评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合肥一中2026届高三10月份教学质量测评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
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
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下图所示为约以(47°N、1°W)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
读图,回答1-3题。
1.“水半球”的极点位于
A.南半球、西半球B.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D.北半球、东半球
2.赤道上位于“陆半球”且位于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A.1W向西至20W
B.20W向西至91W
C.91W向东至89E
D.20W向东至89E
合肥一中2026届高三10月份教学质量测评·地理第1页(共6页)
3.考试当日,“陆半球”极点的太阳视运动轨迹为
N
N
D
小海坨山位于北京市延庆区西北部,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赛区之一。读图,完成4-5题。
500等高线(m)
一一山脊线
000
2241小海坨山主
0
3km
500
峰及高程(m)
4.政府计划在小海坨山开发漂流项目,备选漂流地点可能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下列地点能直接看到E地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地表反照率是表征地表反射太阳辐射能力的参数。有研究表明,当太阳高度大于40°时,地表反
照率基本不再随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下图示意我国某地1月、4月、7月、10月晴天地表
反照率的日变化平均值。读图,完成6-8题。
50


%


20
10
6:00
12:00
18:00
24:00
北京时间
合肥一中2026届高三10月份教学质量测评·地理第2页(共6页)
6.图中丁对应的月份是
A.四月
B.七月
C.十月
D.一月
7.该地最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
B.江南丘陵
C.青藏高原
D.四川盆地
8.甲月份地表反照率偏高主要是因为
A.地表积雪量大
B.大气污染物少
C.土壤含水量高
D.植被覆盖率低
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左图)。右图为
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
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读图,完成9-11题。
170°30'E170°40'E
24-
43°40'S
20
80
气象观测点已16
60
锋面位置
12
河流
8
40
ea湖泊
4
20
海拔(m)
0
2500
2000
0吃468102416182022
时间(地方时)
44°00'S
1500
2m/s
1000
500
气温
相对湿度
←风向和风速
9.A观测点出现焚风的时间(地方时)是
A.6一7时
B.7—8时
C.17一18时
D.18一19时
10.AB段地形对焚风风速的影响是
A.持续增加
B.持续减弱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11.1530后B观测点附近锋面的类型及移动方向为
A.冷锋、向北
B.冷锋、向南
C.暖锋、向南
D.暖锋、向北
大气边界层位于对流层中下部,是地球表面与大气之间水热、能量交换的重要空间。地面受热之
后,通过热量传导、促进对流等形式加厚大气边界层。在河西走廊某气象站的观测表明,该地大气边界
层在5月达到最厚。大气边界层增厚导致浮尘容纳的空间增大,沙尘多发,而浮尘的增加又会导致大
气边界层厚度减小,从而实现自我调节。完成12-14题。
12.与6~7月相比,该地5月大气边界层更厚,主要因为
A.太阳高度较小
B.平均气温更高
C.土壤较为干燥
D.平均风速较小
合肥一中2026届高三10月份教学质量测评·地理第3页(共6页)合肥一中2026届高三10月份教学质量测评
地理参考答案
1.A2.B3.D
1.“水半球”的极点和“陆半球”的极点为对跖点,即(47S、179E),故选A。
2.赤道上位于“陆半球”的经度范围是91W-0°-89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160E-180°-20W,故选B。
3.考试当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东南日出、西南日落,正午太阳位于“陆半球”极点的南面,故选D。
4.C5.D
4.读图可知,①在山脊线附近,没有河流;③地等高线向低值方向凸出,也是山脊线处,没有河流发育,
不能做漂流地点;②和④处等高线都向高值方向凸出,为山谷线,有河流发育,可以选做漂流的地点。
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A地势高于E地,但从A到E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不能通视,A错误;B地与E地之间有山
脊线相隔,不能直接看到E地,B错误;C和E之间等高线向低处弯曲,有山脊阻挡,不能直接看到E
地,C错误;DE之间无地形阻挡,可以通视,D正确。故选D。
6.B7.C8.A
6.根据甲乙丙丁地表返照率的开始与结束时间可以判断昼夜长短,由此判断丁昼长最长为夏季,故选B。
7.当太阳高度大于40时,地表反照率基本不再随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由于太阳视运动上
午下午对称分布。反照率基本不变曲线的中点对应当地正午12点,此时北京时间大概为14点。根据
时差可以求出当地经度90E,判断地点可能位于青藏高原。故选C。
8.由于甲昼短,推断此时为冬季,任何时段反照率数值都较大,推测为地表积雪量大,故选A.
9.B10.C11.A
9.由所学知识可知,焚风多越过山脉沿山坡下沉,湿度下降,温度上升。若A观测点出现焚风,气流应
从A处山坡上吹向山麓,同时受河谷地形限制,应为偏北风。该日7一8时,A观测点风向由弱南风
转为强北风,且伴有升温、减湿过程,应为焚风出现的时间。故选B。
10.AB段为南北走向山谷,地势北高南低,偏北风向的气流翻越北部山地后,在下沉过程中形成干热的
焚风。AB段河谷狭窄,具有“狭管效应”,可使风速加快。B处位于山谷出口,山谷变宽,地形相对
开阔,坡度较缓,风速减少。故选C。
11.受焚风影响,锋面北侧为暖干气团,受湖泊影响,锋面南侧上空在午后形成冷湿气团,7:00一1530焚
风影响AB段,增温减湿,15:30后焚风减弱,并逐渐被南风取代,南侧冷气团推动锋面北上。故选A。
合肥一中2026届高三10月份教学质量测评·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