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美丽的颜色》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居里夫人的相关资料。2.了解文中记述的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3.感受科学家在艰苦条件下表现出的坚韧、忘我的人格魅力。4.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教学重点】1.了解文中记述的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2.感受科学家在艰苦条件下表现出的坚韧、忘我的人格魅力。【教学难点】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 居里》一文中说:“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也是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设计意图:由相关事实背景导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中。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艾芙·居里(1904—2007)居里夫妇的次女,《居里夫人传》的作者,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2.分享资料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并为居里夫人制作一张简易名片,帮助大家了解居里夫人对科学事业、对世界进步的巨大贡献。提示:名片可以包含姓名、性别、国籍、出生地、职业、主要 成就、人物评价等。预设:姓名:玛丽 居里 (1867—1934 )性别:女国籍:法国 出生地:波兰华沙职业:物理学家、化学家主要成就: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和钋,测定了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好友爱因斯坦的评价:在所有的世界名人当中,玛丽 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法国科学院院长晓发尔的评价:玛丽 居里是一个伟大的学者,一个竭诚献身工作和为科学牺牲的伟大妇女,一个无论在战争中还是在和平中始终为分外的责任而工作的爱国者。3.初读感知听读课文跟随情境诵读视频听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圈点自己特别有感触的词句。lì zào chì xū yíng léi pō沥青 燥热 炽热 吹嘘 荧光 镭 钋设计意图:进行常规字词教学,扫清朗读障碍。了解作者、居里夫人相关资料,有助理解课文和作者感情。听读课文形成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进行圈点及朗读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5分钟快速默读全文。你能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吗?2.探究过程(1)自主快速默读课文。(2)找出主要人物、环境、事件经过及结果。(3)将以上要素组合,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3.成果展示本文讲述了居里夫妇在极其简陋和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科学研究,最终发现并提取了镭的故事。设计意图: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同时,通过找出人物、事件经过、结果等要素,概括出本文主要内容,有助于训练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二)合作探究一1.探究任务文中反复提到“极大的快乐”“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等。对于居里夫妇,为什么发现镭的这段经历是“艰苦”而又“快乐”的?2.过程安排(1)这段经历的“艰苦”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你勾画出相关语句,并用表格梳理出来。工作情况 相关描写 概括工作条件(2)在这样“艰苦”的岁月,为什么居里夫妇觉得“快乐”?请你勾画出居里夫妇工作态度和状态的的语句,思考: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居里夫人的什么精神?(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一起总结(教师补充、点拨)。3.成果展示(1)工作情况 相关描写 概括工作条件实验室 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在冬天,简直不知道是应该希望下霜,还是应该希望下雨。 ……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 在我们十分可怜的棚屋里…… 简陋 残破 环境恶劣设备 他们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极其简陋,由于没有把有害气体排出去的“通风罩”,炼制的大部分工作就必须在院子的露天地里进行。 极其简陋工作强度 有时候我整天用差不多和我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 在这种分工中,玛丽选了“男子的职务”,做的是壮工的工作。 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 异常繁重工作时间 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 ……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的生活…… 夜以继日(2)体现其态度和状态的语句:……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我们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他们之间的柔情和他们智力上的热情,把他们结合在一起。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皮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感谢这种意外的发现,在这个时期里,我们完全被那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新领域吸引住了。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我们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像是在梦里一样。明确:“艰苦”指居里夫妇提取的过程中环境的恶劣,条件的简陋,而“快乐”是主观感受上的快乐,是指居里夫人对自己从事的科学事业的热爱,新领域中的期盼、科学研究上的兴趣、“意外发现”的惊喜,都成为他们极大的快乐。点拨:居里夫人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献身科学、忘我奉献、信念坚定、勇于挑战、孜孜不倦小结:“艰苦”指居里夫妇提取镭的过程中环境的恶劣,条件的简陋。课文具体描述了棚屋的简陋——夏天“燥热”,冬天或者要忍受下雨的噪音和滴漏,或者要忍受下霜的冰冻,而工作设备又极其简陋。“艰苦”也指这项工作本身的艰难。课文或直接描述,或引用材料,表现镭的提取的艰难。这是一项极累人的工作,居里夫妇做出了分工,居里先生做细致的实验,居里夫人则承担壮工的工作,身体无比劳累,还要忍受化学物质的刺激。以上表现的都是“艰苦”,而两位伟大的科学家因此更加被镭所吸引。他们认识到这份工作的重要,坚持着热切的希望,平静专注地沉浸其中,环境的恶劣、条件的简陋,在他们心目中似乎是微不足道之事,他们关注的只是实验,是目前和将来的工作。在新领域中的期盼、科学研究上的兴趣、“意外发现”的惊喜,都成为他们极大的快乐。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科研工作者,她热爱科学、乐于钻研、以苦为乐、淡泊名利。她在极度艰苦的工作环境下,多年如一日,专心进行实验研究,并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就。设计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抓关键句来概括居里夫人工作环境和条件以及工作态度,训练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跳读的能力;二是引导学生感受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三)合作探究二1.探究任务为什么文章以《美丽的颜色》为题?2.过程安排(1)自主浏览课文,勾画文中出现“美丽的颜色”的语句。(2)分析各语句中“美丽的颜色”所代表的含义。(3)联系全文,综合分析“美丽的颜色”的含义。(4)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小组结论。(5)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总结。3.成果展示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镭本身的颜色是美丽的)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镭本身的颜色是美丽的)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和科学精神)明确:美丽的颜色既指镭放射出的美丽颜色,也指居里夫妇人格魅力和科学精神。设计意图: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后,引导学生综合理解“美丽的颜色”的含义。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居里夫妇在简陋、艰苦的条件下终于提炼出镭的过程,体会到科学发现的艰辛,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忘我奉献的人格魅力。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课所学。五、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联系现实,谈一谈自己了解的科学巨匠身上具备哪些素质,自己又从他们那里受到了怎样的启发。2.课后作业继续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居里夫人崇高的品格,品味本文富有情味的语言。设计意图:开展相关话题的口头表达活动,有助学生结合自身,锻炼表达能力。借助课外拓展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潜移默化地进行多文本对比阅读,培养阅读鉴赏能力。【板书设计】美丽的颜色不畏艰苦,敢于奉献伟大的科学家 专注研究,坚持不懈 美丽的颜色热爱科学,勇于挑战2 / 2《美丽的颜色》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作为传记的主要特点。2.感受本文的语言风格,品味语言中的情味。3.体会本文的写法特点。【教学重点】1.把握本文作为传记的主要特点。2.感受本文的语言风格,品味语言中的情味。【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写法特点。【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居里夫妇的研究生活是“艰苦而快乐”的,他们身上闪烁着科学家伟大的人格魅力,而艾芙·居里作为《居里夫人传》的作者,其语言和写法又会有什么特点呢?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自然过渡,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二、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一1.探究任务本文是一篇优秀的传记,而真实是传记的主要生命力。再读课文,你能说说本文是如何体现其真实性的特点的吗?2.探究过程(1)文中的哪些描述能够增强传主故事的真实性?浏览课文,自主找出关键语段。(2)自主品读这些语段,思考这些语段是从哪些方面(是如何)表现出真实性的?(3)小组讨论,交流思考结果。(4)派代表发言,全班一起总结。3.成果展示文中的哪些描述能够增强传主故事的真实性?后来她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而且几乎没有人帮助我们把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做好。这像是要由无中创出有来。……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我们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玛丽后来写道:“感谢这种意外的发现,在这个时期里,我们完全被那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新领域吸引住了。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追问:为什么要引用传主的话?文中多处引用了居里夫人自己所写的《居里夫人自传》《居里传》这两部传记中的话, 既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传主当时的心理感受,从另一角度展现了传主形象,又增强了传记文体的真实性。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玛丽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明确:细节描写让传文的形象变得生动形象、真实可感。小结:真实是传记的主要生命力。作者在记叙居里夫人的生平时,大量引用了传主自己的信札和日记中的话,补充历史细节,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也大大提高了可读性,阅读时常令人有“身历其境,如睹其人”之感。设计意图:传记强调真实性,但并非简单的实录,而是非常重视叙事的技巧,要通过叙事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叙事和引用是传记写作中值得关注的重要技巧,而本文在这两方面都做得很出色。此环节设计意在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点。(二)合作探究二1.探究任务作者艾芙·居里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她写居里夫人,既是写一位伟大的科字家,也是写自己的母亲。这就使得文章的字里行间除了蕴含着崇拜、敬仰的感情外,还能令人感受到一份浓浓的爱意和柔情。这种情感可以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细读课文,找出文中有意味的语句,试着做一下旁批。2.探究过程(1)自主浏览文章,勾画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柔情、爱意等情感的语句,并分析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2)试着给这些句子做一些旁批。提示:旁批就是在正文旁边用简短的文字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旁批可以是一段话、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语。旁批内容可以是相关、相似或相反的联想,也可以就手法、内容、目的、作用、展示的性格等作评点。批注点评,贵在言出心声,贵在对“点”的评析,贵在写出自己点滴的感悟。它不求多,但求精;它不求全,但求实;它不求单纯的结果,但求思维的过程与个性化的独到解读。(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一起总结(教师补充、点拨)。3.成果展示示例: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皮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旁批:读到这一句,漫长的时间感油然而生。这种工作,似乎没有尽头,时间能消泯无数雄心,磨平一切棱角,但居里夫妇“并没有失掉勇气”。)预设1: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体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旁批:简陋残破的小屋,夏天炽热,冬天阴冷,还漏雨,又没有通风设备,工作强度大到让人筋疲力尽。艰苦自不必说,然而,却有微妙的快乐。这快乐,不是真正的热爱者是不可能感受到的,但居里夫妇醉心科研,旁人看来枯燥的实验,他们却乐此不疲。)预设2:……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我们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旁批:“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中的“完全”一词,写出了居里夫妇的心无旁骛、全情投入。对于专注于科研实验的他们来说,简陋的旧棚屋、工作的艰辛,都是次要的,科学创造才是他们全身投入的事业。)预设3: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旁批:一个人,一家工厂,这得有多大的能量,得付出多少劳累、艰辛。这句话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既表现了对母亲的敬佩、爱戴,又可看到对母亲的心疼、体贴)预设4: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旁批:这里用了四个“转向”,定格在“他们的镭”,仿佛又是一个慢镜头,把那份内心的激动、期盼,清晰细腻、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随后写到玛丽的姿势。如果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那么,对于镭,玛丽就如同对待自己无比深爱的孩子一般。这句话表现出了女性科学家对科学发现的母爱般的情怀。这也许只有身为女儿的作者才能感受得到、表述得好)明确:本文是居里夫人的次女所作,女儿对父母工作的了解,对父母品格的细致感受,特别是对母亲的浓浓爱意,都表现在本文如诗一般优美,又含蓄委婉、富有情味的语言中了。设计意图:通过勾画富有意味的语句,并对其做旁批解读,引导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对母亲的崇敬、心疼和浓浓的爱意,体会本文含蓄委婉、富有情味的语言。三、课堂小结叙事和引用是传记写作中值得关注的重要技巧,文中多处引用了居里夫人自己所写的《居里夫人自传》《居里传》这两部传记中的话, 既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传主当时的心理感受,又增强了传记文体的真实性。叙事细节描写让传文生动形象、真实可感。注意体会本文含蓄委婉、富有情味的语言。“读伟人的传记吧,与勇敢的心灵作伴!”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课所学。四、拓展延伸过渡:居里夫人是闻名于世的科学家,她是怎样看待这些荣誉的呢?材料一:除获诺贝尔奖外,玛丽·居里的各种荣誉称号有:会员56个,会长2个,院士19个,院长1个,博士20个,教授1个,荣誉市民3个;另外获得奖金10项,奖章16枚。爱因斯坦曾说:“在所有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材料二: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玛丽·居里)材料三:我把你们的奖金当做荣誉的借款,它帮助我获得了初步的荣誉。借款理应归还,请把它再发给另一些贫寒而又立志争取更大荣誉的波兰青年。(玛丽·居里)材料探究结论:居里夫人一生获得过很多荣誉,但她淡泊名利。设计意图:通过材料阅读,引导学生综合材料,探究结论的能力,体会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品质。五、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本文与《列夫·托尔斯泰》都是写他人的传记,你更喜欢哪一篇的写法?可以从内容、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进行探究。小组内互相交流,并记录交流的过程与内容,将讨论结果形成表格,最后选派一位代表参加班级交流。相同点 不同点内容 表现手法 语言《列夫·托尔斯泰》 都有对人物言行的精当描写,传主形象刻画得很真实。 善写外貌 借助他人的心理落差从侧面来表现传主。 用抑扬手法形成巨大的反差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震撼,而且作者还善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典雅优美 富有激情《美丽的颜色》 多写语言 引用人物自己的原话来直接再现传主的形象。 多用描写和引用,在一个个深情的慢镜头中再现人物形象。 自然幽默 细腻动人小结:两篇都为传记,都有对人物言行的精当描写,传主形象刻画得很真实。《列夫·托尔斯泰》善写外貌,《美丽的颜色》多写语言;《列夫·托尔斯泰》借助他人的心理落差从侧面来表现传主,《美丽的颜色》更多的是引用人物自己的原话来直接再现传主的形象。《列夫·托尔斯泰》用抑扬手法形成巨大的反差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震撼,而且作者还善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显得典雅优美、富有激情;《美丽的颜色》多用描写和引用,在一个个深情的慢镜头中再现人物形象,语言显得自然幽默、细腻动人。如果说《列夫·托尔斯泰》是一条急流,汪洋恣肆、动人心魄,那《美丽的颜色》可算是潺潺小溪,清丽欢快、令人向往。2.课后作业补充阅读《居里夫人传》全书以及相关作品,从中收获人生的启迪。设计意图:通过相关话题的训练,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全本书及相关作品,引导学生获得更完整、深刻的认识。【板书设计】美丽的颜色历史细节真实感受引用传记 含蓄委婉、富有情味叙事 具体生动真实可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0《美丽的颜色》第1课时 教案.docx 10《美丽的颜色》第2课时 教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