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课件(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课件(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学习目标

精准朗读背诵词作,理解关键词句与表达特点,积累文言词汇,能用生动语言描述词中景象与感悟。

梳理词人游赏过程与心境变化,通过联想还原画面,深化情感体验。

感受自然美与意境美,赏析语言精妙与韵律和谐,提升诗词审美能力。

了解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等,体会词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任务情境
“宋代溪亭雅集档案馆”正在招募小小研究员,今天我们要解锁的任务是还原李清照《如梦令》里的“溪亭日暮游踪”。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溪亭雅集档案馆”,循着词中的光影与声响,绘制游赏路线,演绎词中趣事,探寻李清照笔下那藏着欢悦与诗意的时光印记吧!
诗情画意,
令人“醉”
活动一:
作者资料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李清照被誉为“婉约之宗”。其词风格婉约,善用白描,语言清丽,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现传《漱玉词》。
朗读诗歌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朗读诗歌,注意读音、节奏、语速及语调。
诗情画意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时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一玩就到了日暮时分,沉醉其中而忘记回去的路。
时常记起
溪边的小亭
大醉
回家的路
诗情画意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尽了兴致,天色已晚,只好乘船返回,却迷了路,进入荷花丛的深处。
尽了兴致
荷花
诗情画意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奋力把船划出去,一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鸥鹭。
奋力把船划出去
这里泛指水鸟
诗情画意
如果用词中一个字来概括一下作者的心情,想一想是哪个字?为什么?
“醉”:表明词人愉快、欢乐的心情。
置身其境,
品读“醉”
活动二:
置身其境,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李清照的“醉”?
醉态一:忘记了回家
醉态二:找不到回家路
醉态三:着急回家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品读“醉”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诗人以回忆起一个特定时刻开始,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常记”表明这是作者记忆中挥之不去的画面。
品读“醉”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沉醉不知归路”描绘了李清照在那个日暮时分陶醉于景色之中,以至于忘记了回家的道路。“沉醉”既可能指饮酒后的微醺状态,也可能是陶醉于自然景色中。
品读“醉”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兴尽晚回舟”说明诗人在游玩尽兴后才意识到时间已晚,准备返回。暗示了当日活动的愉悦和不觉时间流逝的忘我境界。
品读“醉”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误入藕花深处”,与前文“不知归路”相照应,体现了作者沉醉其中,忘我的心态。
品读“醉”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连用两个“争渡”,体现了作者寻找出路的焦急心情。
因奋力划船,惊起一群水鸟,此时诗人的心情由惊愕很快又变成喜悦(惊喜)。言尽而意不尽,耐人寻味。
品读“醉”
说说“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一个“惊”字,既暗写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了停栖在荷花丛中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品读“醉”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写作特色
这首词在艺术上用了一种白描的手法,景色迷人、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平淡朴实、生动有趣、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它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清新怡人,给人以美的享受。
课堂总结
这首词写词人追忆少女时代的一次郊游活动,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词人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堂检测
理解性默写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表现对往事的回忆,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词人嗟叹天色已晚,慌乱中误闯荷花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拓展延伸
试比较下面李清照两首《如梦令》的异同。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相同点:从内容上说,对生活的态度。闲适,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从语言上说,都擅长白描,善用口语。(如绿肥红瘦)。都使用了叠词。
不同点:从内容上说,“常记”一词作者是非常怀念当初的美好生活,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赞美。“昨夜”一词是惜花之情。前者是动态的外景;后者是静态的室内场景。从感情基调上说,前词欢快明朗,后词因惜花之情而带悲伤之调。
布置作业
1. 背诵并默写《如梦令》。
2. 为词作绘制一幅“溪亭日暮图”,标注词中关键意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