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柞水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陕西省柞水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评(二)
高二年级 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已知:C(s,金刚石)=C(s,石墨) ΔH=-1.9 kJ·mol-1C(s,金刚石)+O2(g)= CO2(g) ΔH1 C(s,石墨)+O2(g)= CO2(g)ΔH2根据上述反应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ΔH1=ΔH2 B.ΔH1>ΔH2 C.ΔH1<ΔH2 D.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2.1molN2H4(g)在O2(g)中燃烧,生成N2(g)和H2O(l),放出622kJ的热量,该反应的正确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N2H4(g)+O2(g)=N2(g)+2H2O(l) △H=-622kJ·mol-l
B.N2H4(g)+O2(g)=N2(g)+2H2O(g) △H=-622kJ·mol-l
C.N2H4(g)+O2(g)=N2(g)+2H2O(l) △H=+622kJ·mol-l
D.N2H4(g)+O2(g)=N2(g)+2H2O(g) △H=+622kJ·mol-l
3. 反应A+B→C(放热)分两步进行:①A+B→X(吸热),②X→C(放热)。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
A.B.C. D.
4.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中和反应反应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如果用铜质搅拌器,测得中和反应反应热会偏高
B.上下移动玻璃搅拌器能加快中和反应
C.如果用稀Ba(OH)2溶液和硫酸实验,不会影响结果
D.杯盖的作用是防止热量散失,提高实验精确度
5.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一定条件下,气态原子生成、、放出的能量分别是,则
6.对于可逆反应3X(s) + Y(g)2Z(g) + 2Q(g) ,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X)=0.4 mol·L-1·s-1 B.v(Y)=6mol·L-1·min-1
C.v(Z)=0.15 mol·L-1·s-1 D.v(Q)=9mol·L-1·min-1
7.在一恒温恒容容器中,表明反应A(g)+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2amolB B.B、C、D的浓度之比为2:1:1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再改变
8.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
A.在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若向溶液中滴入5滴浓硫酸,溶液颜色橙色加深
B.加入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氨气
C.增大压强,有利于SO2和O2反应生成SO3
D.在Fe3+ + 3SCN- Fe(SCN)3反应达平衡时,增加KSCN的浓度,体系颜色变深
9. 在一个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充入和,得到X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X可以是( )
A.的体积分数 B.K值
C. D.混合气体的密度
10.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
B.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使容器容积减小,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因而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可使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D.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可使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11. 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 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 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30mol/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y12. mA(g)+nB(g) pC(g)的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T1<T2,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由图2可知,该反应m+n>p
C.图3中,表示反应速率v正>v逆的是点1
D.图4中,a曲线一定是减小体积、增大压强
13. 甲醇水蒸气催化重整是获取H2的重要方法,反应CH3OH(g+H2O(g)CO2(g)+3H2(g)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830°C时,相同时间内向反应体系中投入一定量CaO做对比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H= (a b c) kJ mol 1
B.选择适当催化剂降低ΔH3可显著提高催化重整反应速率
C.CaO提高了催化重整反应速率
D.CaO表面积越大,吸收CO2效果越好
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 molA、0.1mol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3A(g)B(g)+2C(g) △H<0,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t0~t1阶段的c(B)变化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t1=15s,则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t0~t1阶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4 mol/(L·s)
B.t1时该反应达到平衡,A的转化率为60%
C.该容器的容积为2L,B的起始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
D.t0~t1阶段,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A(g)B(g)+2C(g) △H=-50a kJ/mol
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8分)
(15分)已知:①H20(g)=H2(g)+1/2 O2 (g) ΔH=+241.8 KJ/mol ②C(s)+1/2 O2(g)= C0(g) ΔH=-110.5 KJ/mol
③C(s)+ O2(g)= C02(g) ΔH=-393.5 KJ/mol ④N2(g)+3H2(g) 2NH3(g) ΔH= -92 KJ/mol
请回答:(1)上述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填序号)。
(2)表示C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填序号)。
(3)10g H2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的热量为 。
(4)写出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5)若断裂1molH-H、1molN-H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a、b,则断裂1molN≡N需要吸收的能量为 。
16.(15分)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欲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I.甲组:利用KMnO4与H2C2O4(草酸)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2气体的体积来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实验中所用KMnO4溶液已加入稀硫酸酸化)。
(1)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 该反应V—t图象如下图,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速率迅速上升的原因是:
Ⅱ.乙组:通过测定KMnO4与H2C2O4(草酸)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反应,KMnO4溶液褪色所需时间的长短,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该实验小组配制了以下3组溶液。
实验 1 2 3
水/mL 10 5 X
5 Y 4
5 5 5
时间/s 40 20 -
(3)实验3中X= Y= 。
(4)实验2反应中,H2C2O4的反应速率为 。
Ⅲ 合成氨实验: N2(g)+ 3H2(g) 2 NH 3(g)△H<0
(5) 某温度下,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的N2和3molH2,NH3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t1 t2 t3 t4
NH3物质的量(mol) 0 0.2 0.35 0.4 0.4
0 t1min, mol·L-1·min-1;该达平衡后再充入N21mol、NH30.2 mol,则此时上述反应
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
17. (14分)CO与H2可作为众多工业产品的合成气,回答下列问题:
I、利用反应可实现汽车尾气的无害化处理。
(1)下列措施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填字母)。
a.恒温恒容下,充入CO(g) b.恒温恒容下,充入He(g)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 d.将CO2(g)从体系中分离出来
(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
(3)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物质的量均为1mol的NO(g)和CO(g),测得容器内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I图所示。
图I 图II
①0~2min内,v(NO)= 。
②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为 。
Ⅱ、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有5molCO和10mol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CO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II所示。
(4)图中压强p1 p2(填“>”或“<”,下同)。温度为T1,压强p1时,D点反应速率:v正 v逆。
(5)A、B、C三点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为 。
18.(14分)以煤为原料的化工原料气中含有CO、氧硫化碳(COS)等有毒气体,它们能使催化剂中毒和大气污染。使用这样的原料气时需要进行净化处理。CO的处理:硝酸的工业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用氮氧化物处理CO能使有毒气体都变为环境友好型物质。已知有下列反应:
① K1 ② K2
(1)写出反应 2NO(g)+ 2CO(g) N2(g)+ 2CO2(g)的平衡常数K= (用K1、K2表示)及反应热ΔH= (用ΔH1、ΔH2表示)。
(2)下列措施中能够增大该反应有毒气体平衡转化率的是 (填序号)。
A.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 B.使用优质催化剂 C.适当降低温度 D.增大NO的浓度
(3)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水蒸气和氧硫化碳,在一定条件发生脱硫反应 COS(g)+H2O(g) H2S(g)+ CO2(g) △H<0
测得一定时间内COS(g)和CO2(g)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物质的量/mol T1/℃ T2/℃
0min 5min 10min 15min 20min 25min 30min
2.0 1.16 0.80 0.80 0.50 0.40 0.40
0 0.84 1.20 1.20 1.50 1.60 1.60
①0~5min内以COS(g)表示的反应速率v(COS)= 。
②若15min末改变温度为T2,由表中数据变化判断T1 T2(填“>”,“<”或“=”)。
③若15min末保持温度T1℃不变,向该容器中继续加入水蒸气和氧硫化碳各2mol,重新达到平衡时,CO2(g)的物质的量 (填序号)。
等于1.2mol b.等于2.4mol c. d.大于2.4mol
实验测得:,(、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在T2℃温度下达到平衡时,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