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通江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地理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四川省通江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地理试题

资源简介

四川省通江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地理试题
(2024七上·通江期中)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以它独特的形状和美丽的景色,在宇宙中绽放着无尽的魅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地球的形状描述准确的是(  )
A.正球体
B.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C.圆形
D.椭圆形
2.最先证明地球形状的事件是(  )
A.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B.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C.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
3.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主要原因有很多。下列选项中,最关键的原因是(  )
A.地球有适宜的温度 B.地球有丰富的水资源
C.地球有大气层的保护 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2024七上·通江期中)地球仪是帮助我们探索地球的模型,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轻松的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位置,了解它们的相对方位。经纬线的标注如同地球的坐标系统,帮助我们准确的定位地点,计算距离和时差。完成下面小题。
4.地球仪上的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5.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A.0°经线 B.180°经线 C.赤道 D.本初子午线
6.地球仪上某点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则该点的经纬度是(  )
A.0°纬线,0°经线 B.20°W,20°N
C.20°W,0°纬线 D.160°E,20°W
(2024七上·通江期中)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以一种独特而直观的方式表达地理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不属于地图三要素的是(  )
A.方向 B.比例尺 C.图例 D.颜色
8.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一般表示(  )
A.高原 B.山地 C.平原 D.丘陵
9.绘制图幅一样大的四幅地图,所选比例尺最小的是(  )
A.世界政区图 B.四川省地图 C.学校平面图 D.中国政区图
10.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  )
A.地势平坦 B.地势陡峭 C.山顶 D.山谷
(2024七上·通江期中)逐梦寰宇神舟归,东风星夜迎凯旋。北京时间2024年11月4日01时24分,神舟十八号飞船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完成下面小题。
11.神舟十八号飞船着陆当天,东风着陆场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等长 D.全天皆昼
12.神舟十八号飞船着陆时,北京的小华已经进入了梦乡而远在英国留学的小明还在操场上打篮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的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
B.地球的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
C.地球的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
D.地球的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
13.神舟十八号飞船所在的天体系统,级别最高的是(  )
A.银河系 B.太阳系 C.地月系 D.可观测宇宙
14.下列保护宇宙环境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大力开发宇宙资源
B.清除太空垃圾
C.向宇宙空间多多发射各种航天器
D.宇宙空间太大,具有无限性,不必关心太空垃圾
(2024七上·通江期中)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图示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6.不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
A.昼夜交替 B.时间差异
C.太阳东升西落 D.四季变化
17.关于图中A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东半球 B.位于南半球
C.A地比B地晚看到日出 D.A地昼短夜长
(2024七上·通江期中)读“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
A.北寒带 B.北温带 C.热带 D.南温带
19.中国大部分位于(  )
A.北寒带 B.北温带 C.热带 D.南温带
20.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  )
A.北极圈 B.北回归线 C.赤道 D.南极圈
21.(2024七上·通江期中)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甲、丙两点的经纬度。甲   ,   ;丙   ,   。
(2)图中各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   ,位于南半球的是   。全部位于   半球。(东半球/西半球)
(3)甲点在乙点的   方向。甲点在丙点的   方向。
(4)位于中纬度地区的是   点。
22.(2024七上·通江期中)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A   ;B   ,C   ;D   
(2)图中②点的海拔是   米。等高距是   米。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
(3)如果要从甲、乙两处爬山,选择从   处爬山比较容易,原因是   。
(4)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5)图中C、D两处,可能形成河流的是   处,原因是   。
23.(2024七上·通江期中)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以下字母代表的行星的名称:B.   D.   
(2)太阳周围环绕着八大行星,其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是   (填字母)。
(3)太阳系中各行星绕日公转共同的运动特征是   、   、   。
(4)火星探测器探索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活动信息的依据可能是其(  )
①表面温度适宜②公转的周期较长③卫星数较少④有液态水存在⑤质量和体积适中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5)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4.(2024七上·通江期中)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2024年国庆节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段。太阳直射点正向   方移动。
(2)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此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昼夜长短情况是   。当地球公转到   置时,北半球的昼最长。
(3)当地球公转到D位置时,北极圈以内有   现象(极昼/极夜),北半球是   (季节)。
(4)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哪些?请列举两例。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3.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解析】【点评】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1.地球的形状不是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是最先证明地球形状的事件,C正确;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均不是最先证明地球形状的事件,ABD错误。
故答案为:C。
3.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得地球表面能获得适宜的太阳辐射,从而有适宜的温度,这是地球存在生命最关键的原因,因为适宜的温度是液态水存在和生命活动的基础,而丰富的水资源、大气层的保护等都与日地距离适中带来的适宜温度相关,D正确;地球有适宜的温度、有丰富的水资源、有大气层的保护均是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但不是最关键的原因,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4.B
5.C
6.C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特殊的经线
【解析】【点评】根据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形弧线,长度一样;纬线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4.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它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B正确;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A错误;南北半球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也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赤道(0°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A正确;0°经线和180°经线都是经线,AB不符合题意;本初子午线就是0°经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该点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所以经度是20°W。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0°纬线),该点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所以纬度是0°纬线。因此该点的经纬度是20°W,0°纬线,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7.D
8.C
9.A
10.B
【知识点】地图的选择和使用;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图的基本要素
【解析】【点评】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因此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还被比喻为人的“眼睛和工具”。打开各种地图,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因此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构成了地图的三要素。
7.地图是地理第二语言,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ABC不符合题意;颜色是地图上用于区分不同地理事物的辅助手段,不属于地图三要素,D错误。
故答案为:D。
8.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一般表示平原,代表0-200米,地势平坦,海拔低,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9.相同图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选项中的四幅地图按照范围从大到小排列为: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四川省地图>学校平面图。则比例尺从大到小依次是:学校平面图>四川省地图>中国政区图>世界政区图,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0.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地势陡峭;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地势平坦,B正确,A错误;山顶是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的部位,C错误;山谷是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部位,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1.A
12.C
13.D
14.B
【知识点】时差;昼夜长短的变化;天体和天体系统
【解析】【点评】春分日即3月21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秋分日即9月23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11.神舟十八号飞船着陆时间是 2024 年 11 月 4 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正在向南回归线移动。东风着陆场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2.北京和英国所处经度不同,地球自转产生了时间差异,东边的地点时间早,西边的地点时间晚。所以当北京的小华进入梦乡时,英国的小明还在活动,这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导致的,C正确;与昼夜长短、四季变化、昼夜更替无关,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3.天体系统由低到高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神舟十八号飞船在地球附近的宇宙空间,所属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可观测宇宙,D正确,排除ABC。
故答案为:D。
14.A、虽然宇宙中存在着丰富的资源,但目前人类对宇宙资源的开发技术还不成熟,且过度开发可能会导致宇宙环境的破坏,如小行星的过度开采可能会改变其轨道,引发潜在的碰撞危险等。所以这不是保护宇宙环境的做法,A错误;
B、太空垃圾是指在绕地球轨道上运行的失效人造天体及其碎片和零部件等。这些太空垃圾会对正在运行的航天器造成威胁,可能导致碰撞事故。清除太空垃圾可以有效减少这种威胁,保护宇宙环境,B正确;
C、向宇宙空间多多发射各种航天器 - 过多地发射航天器会增加太空垃圾的数量。随着发射活动的增多,废弃的火箭级、卫星碎片等太空垃圾也会增多,不利于保护宇宙环境,C错误;
D、虽然宇宙空间非常广阔,但太空垃圾在某些轨道上的分布较为集中,对在这些轨道运行的航天器构成威胁。随着人类航天活动的日益频繁,太空垃圾问题越来越严重,必须加以关注和解决,不能因为宇宙空间大就忽视这一问题,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5.A
16.D
17.A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
15.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A正确,B错误;C图的地球两极上下颠倒,C错误;D图的地球自转方向是反的,D错误。
故答案为:A。
16.地球时刻都在不断地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其中自转时因地球是不透明球体,会产生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和太阳的东升西落,四季变化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7.A、东半球的范围是20°W向东到160°E。图中A地经度在20°W一160°E之间,位于东半球,A正确;
B、A地靠近北回归线,位于北半球,B错误;
C、B地在A地的东南方向,B地先看到日出,C错误;
D、A地所在的昼弧大于夜弧,故A地昼长夜短,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8.C
19.B
20.B
【知识点】五带划分
【解析】【点评】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一年之中,不同纬度的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有多有少,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18.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23.5°N一23.5°S),有太阳直射现象;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南温带(23.5°S-66.5°S)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故答案为:C。
19.中国的纬度范围大致在4°N-53°N之间,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北寒带和南温带,B正确,排除ACD。
故答案为:B。
20.由图可知,23.5°N—23.5°S之间为热带,23.5°N—66.5°N之间为北温带,所以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为23.5°N,即北回归线,B正确,排除ACD。
故答案为:B。
21.【答案】(1)40°N;60°E;20°S;120°E
(2)甲乙;丁丙;东
(3)正西;西北
(4)甲乙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地区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位;利用经纬网定向
【解析】【分析】(1)在经纬网上,纬度向北增大则为北纬,用N表示;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用S表示;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度,用E表示;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度,用W表示。读图可判读,甲点的经纬度是(40°N,60°E),丙点的经纬度是(20°S,120°E),乙点的经纬度是(40°N,120°E),丁点的经纬度是(20°S,60°E)。
(2)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0°纬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所以位于北半球的是甲、乙;位于南半球的是丁、丙。东半球的范围是20°W向东到160°E,图中各点的经度都在20°W一160°E之间,全部位于东半球。
(3)在经纬网地图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甲和乙在同一条纬线上,甲在乙的正西方向,甲点在丙点的西北方向。
(4)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读图可判读,四点中位于中纬度地区的是甲和乙。
【点评】o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在经纬网地图上判断方向时,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判读,甲点的经纬度是(40°N,60°E),丙点的经纬度是(20°S,120°E),乙点的经纬度是(40°N,120°E),丁点的经纬度是(20°S,60°E)。
(2)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南北半球划分是以赤道(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赤道以南属于南半球。图中各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甲和乙,位于南半球的是丙和丁。全部位于东半球。
(3)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读图可判读,甲点在乙点的正西方向,甲点在丙点的西北方向。
(4)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读图可判读,四点中位于中纬度地区的是甲和乙。
22.【答案】(1)陡崖;鞍部;山脊;山谷
(2)700;100;500
(3)甲;甲处等高线稀疏为缓坡
(4)自西北向东南
(5)D;D处为山谷,易形成河流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图上的方向判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字母A处是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B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是鞍部;C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D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2)图中②点位于700米等高线上,海拔是700米。等高距是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海拔差,图中相邻等高线海拔差为100米,所以等高距是100米。①点海拔是200米,②点海拔是700米,相对高度是700 - 200 = 500米。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读图可知,甲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所以从甲处爬到山顶较容易。
(4)本题图中没有指向标,依据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图中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流。
(5)C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D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更易形成河流,因此D易形成河流。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是鞍部;等高线重合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是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凸出是山脊;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的是山顶;等高线数值内小外大的是盆地。等高线越稠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根据指向标可以确定相对位置。根据等高距和等高线数值的递变规律可以确定两地的海拔高度范围,采取交叉相减的方法计算相对高度。
(1)读图可知,图中字母A处是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B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是鞍部;C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D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2)图中②点在700米的等高线处,②的海拔是700米。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相差100米,等高距是100米。①处的海拔是200米,②处的海拔是7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700-200=500米。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读图可知,甲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所以从甲处爬到山顶较容易。
(4)本题图中没有指向标,依据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图中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流。
(5)C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D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更易形成河流,因此D易形成河流。
23.【答案】(1)金星;火星
(2)C
(3)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4)B
(5)驾车导航,公交出行,共享单车定位,快递包裹追踪,个人求救,外卖配送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八大行星
【解析】【分析】(1)太阳系中,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行星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图中B是金星,D是火星。
(2)根据所学可知,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唯一有生命的是地球,即图中的C。
(3)太阳系中八大行星都按逆时针方向,即自西向东沿着近圆形的轨道绕日运行,它们的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可知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共同的运动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4)根据所学可知,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是,日地距离适中,形成适宜的温度;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液态水等。因此火星探测器探索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活动信息的依据可能包括 ①表面温度适宜④有液态水存在⑤质量和体积适中,①④⑤正确。火星的公转周期不是很长,且与生命活动没有直接关系,②错误;卫星数目的多少与生命存在无关,③错误。故选B。
(5)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我们生活中有诸多影响,比如驾车时可用于导航,规划最佳路线;公交出行时,能帮助乘客了解公交实时位置,方便出行;共享单车定位,便于用户查找和使用;快递包裹追踪,让用户能实时掌握包裹位置;个人求救时,可精准定位,便于救援;外卖配送中,能帮助骑手准确找到送餐地址等。
【点评】八大行星按距日远近关系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八大行星的共同特征:近圆性、同向性和共面性。
(1)根据所学可知,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图中的B为金星,D为火星。
(2)根据所学可知,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唯一有生命的是地球,即图中的C。
(3)太阳系中八大行星都按逆时针方向,即自西向东沿着近圆形的轨道绕日运行,它们的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可知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共同的运动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4)根据所学可知,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是,日地距离适中,形成适宜的温度;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液态水等。因此火星探测器探索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活动信息的依据可能包括 ①表面温度适宜④有液态水存在⑤质量和体积适中,①④⑤正确。火星的公转周期不是很长,且与生命活动没有直接关系,②错误;卫星数目的多少与生命存在无关,③错误。故选B。
(5)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在日常生活中适用于驾车导航,公交出行,共享单车定位,快递包裹追踪,个人求救,外卖配送等。
24.【答案】(1)自西向东;③;南
(2)春分日;赤道;昼夜平分;B
(3)极夜;冬季
(4)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形成五带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据图可知:图中北半球的节气,A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B是夏至日6月21日前后,C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D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2024年国庆节为10月1日,地球位于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公转轨道的③段。太阳直射点正向南方移动。
(2)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春分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北半球的昼最长,因为B位置是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3)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D处时,即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是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此时北极圈以北会出现极夜现象,北半球是冬季。
(4)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二十四节气等。
【点评】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1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1)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据图可知:图中北半球的节气,A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B是夏至日6月21日前后,C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D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2024年国庆节为10月1日,地球位于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公转轨道的③段。太阳直射点正向南方移动。
(2)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春分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昼夜平分。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B处时,北半球的节气为夏至日,此时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昼最长。
(3)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D处时,即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是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此时北极圈以北会出现极夜现象,北半球是冬季。
(4)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二十四节气等。
1 / 1四川省通江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地理试题
(2024七上·通江期中)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以它独特的形状和美丽的景色,在宇宙中绽放着无尽的魅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地球的形状描述准确的是(  )
A.正球体
B.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C.圆形
D.椭圆形
2.最先证明地球形状的事件是(  )
A.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B.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C.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
3.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主要原因有很多。下列选项中,最关键的原因是(  )
A.地球有适宜的温度 B.地球有丰富的水资源
C.地球有大气层的保护 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答案】1.B
2.C
3.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解析】【点评】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1.地球的形状不是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是最先证明地球形状的事件,C正确;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均不是最先证明地球形状的事件,ABD错误。
故答案为:C。
3.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得地球表面能获得适宜的太阳辐射,从而有适宜的温度,这是地球存在生命最关键的原因,因为适宜的温度是液态水存在和生命活动的基础,而丰富的水资源、大气层的保护等都与日地距离适中带来的适宜温度相关,D正确;地球有适宜的温度、有丰富的水资源、有大气层的保护均是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但不是最关键的原因,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4七上·通江期中)地球仪是帮助我们探索地球的模型,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轻松的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位置,了解它们的相对方位。经纬线的标注如同地球的坐标系统,帮助我们准确的定位地点,计算距离和时差。完成下面小题。
4.地球仪上的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5.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A.0°经线 B.180°经线 C.赤道 D.本初子午线
6.地球仪上某点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则该点的经纬度是(  )
A.0°纬线,0°经线 B.20°W,20°N
C.20°W,0°纬线 D.160°E,20°W
【答案】4.B
5.C
6.C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特殊的经线
【解析】【点评】根据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形弧线,长度一样;纬线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4.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它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B正确;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A错误;南北半球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也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赤道(0°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A正确;0°经线和180°经线都是经线,AB不符合题意;本初子午线就是0°经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该点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所以经度是20°W。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0°纬线),该点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所以纬度是0°纬线。因此该点的经纬度是20°W,0°纬线,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七上·通江期中)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以一种独特而直观的方式表达地理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不属于地图三要素的是(  )
A.方向 B.比例尺 C.图例 D.颜色
8.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一般表示(  )
A.高原 B.山地 C.平原 D.丘陵
9.绘制图幅一样大的四幅地图,所选比例尺最小的是(  )
A.世界政区图 B.四川省地图 C.学校平面图 D.中国政区图
10.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  )
A.地势平坦 B.地势陡峭 C.山顶 D.山谷
【答案】7.D
8.C
9.A
10.B
【知识点】地图的选择和使用;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图的基本要素
【解析】【点评】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因此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还被比喻为人的“眼睛和工具”。打开各种地图,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因此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构成了地图的三要素。
7.地图是地理第二语言,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ABC不符合题意;颜色是地图上用于区分不同地理事物的辅助手段,不属于地图三要素,D错误。
故答案为:D。
8.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一般表示平原,代表0-200米,地势平坦,海拔低,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9.相同图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选项中的四幅地图按照范围从大到小排列为: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四川省地图>学校平面图。则比例尺从大到小依次是:学校平面图>四川省地图>中国政区图>世界政区图,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0.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地势陡峭;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地势平坦,B正确,A错误;山顶是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的部位,C错误;山谷是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部位,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七上·通江期中)逐梦寰宇神舟归,东风星夜迎凯旋。北京时间2024年11月4日01时24分,神舟十八号飞船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完成下面小题。
11.神舟十八号飞船着陆当天,东风着陆场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等长 D.全天皆昼
12.神舟十八号飞船着陆时,北京的小华已经进入了梦乡而远在英国留学的小明还在操场上打篮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的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
B.地球的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
C.地球的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
D.地球的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
13.神舟十八号飞船所在的天体系统,级别最高的是(  )
A.银河系 B.太阳系 C.地月系 D.可观测宇宙
14.下列保护宇宙环境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大力开发宇宙资源
B.清除太空垃圾
C.向宇宙空间多多发射各种航天器
D.宇宙空间太大,具有无限性,不必关心太空垃圾
【答案】11.A
12.C
13.D
14.B
【知识点】时差;昼夜长短的变化;天体和天体系统
【解析】【点评】春分日即3月21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秋分日即9月23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11.神舟十八号飞船着陆时间是 2024 年 11 月 4 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正在向南回归线移动。东风着陆场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2.北京和英国所处经度不同,地球自转产生了时间差异,东边的地点时间早,西边的地点时间晚。所以当北京的小华进入梦乡时,英国的小明还在活动,这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导致的,C正确;与昼夜长短、四季变化、昼夜更替无关,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3.天体系统由低到高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神舟十八号飞船在地球附近的宇宙空间,所属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可观测宇宙,D正确,排除ABC。
故答案为:D。
14.A、虽然宇宙中存在着丰富的资源,但目前人类对宇宙资源的开发技术还不成熟,且过度开发可能会导致宇宙环境的破坏,如小行星的过度开采可能会改变其轨道,引发潜在的碰撞危险等。所以这不是保护宇宙环境的做法,A错误;
B、太空垃圾是指在绕地球轨道上运行的失效人造天体及其碎片和零部件等。这些太空垃圾会对正在运行的航天器造成威胁,可能导致碰撞事故。清除太空垃圾可以有效减少这种威胁,保护宇宙环境,B正确;
C、向宇宙空间多多发射各种航天器 - 过多地发射航天器会增加太空垃圾的数量。随着发射活动的增多,废弃的火箭级、卫星碎片等太空垃圾也会增多,不利于保护宇宙环境,C错误;
D、虽然宇宙空间非常广阔,但太空垃圾在某些轨道上的分布较为集中,对在这些轨道运行的航天器构成威胁。随着人类航天活动的日益频繁,太空垃圾问题越来越严重,必须加以关注和解决,不能因为宇宙空间大就忽视这一问题,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七上·通江期中)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图示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6.不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
A.昼夜交替 B.时间差异
C.太阳东升西落 D.四季变化
17.关于图中A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东半球 B.位于南半球
C.A地比B地晚看到日出 D.A地昼短夜长
【答案】15.A
16.D
17.A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
15.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A正确,B错误;C图的地球两极上下颠倒,C错误;D图的地球自转方向是反的,D错误。
故答案为:A。
16.地球时刻都在不断地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其中自转时因地球是不透明球体,会产生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和太阳的东升西落,四季变化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7.A、东半球的范围是20°W向东到160°E。图中A地经度在20°W一160°E之间,位于东半球,A正确;
B、A地靠近北回归线,位于北半球,B错误;
C、B地在A地的东南方向,B地先看到日出,C错误;
D、A地所在的昼弧大于夜弧,故A地昼长夜短,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七上·通江期中)读“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
A.北寒带 B.北温带 C.热带 D.南温带
19.中国大部分位于(  )
A.北寒带 B.北温带 C.热带 D.南温带
20.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  )
A.北极圈 B.北回归线 C.赤道 D.南极圈
【答案】18.C
19.B
20.B
【知识点】五带划分
【解析】【点评】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一年之中,不同纬度的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有多有少,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18.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23.5°N一23.5°S),有太阳直射现象;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南温带(23.5°S-66.5°S)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故答案为:C。
19.中国的纬度范围大致在4°N-53°N之间,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北寒带和南温带,B正确,排除ACD。
故答案为:B。
20.由图可知,23.5°N—23.5°S之间为热带,23.5°N—66.5°N之间为北温带,所以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为23.5°N,即北回归线,B正确,排除ACD。
故答案为:B。
21.(2024七上·通江期中)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甲、丙两点的经纬度。甲   ,   ;丙   ,   。
(2)图中各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   ,位于南半球的是   。全部位于   半球。(东半球/西半球)
(3)甲点在乙点的   方向。甲点在丙点的   方向。
(4)位于中纬度地区的是   点。
【答案】(1)40°N;60°E;20°S;120°E
(2)甲乙;丁丙;东
(3)正西;西北
(4)甲乙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地区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位;利用经纬网定向
【解析】【分析】(1)在经纬网上,纬度向北增大则为北纬,用N表示;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用S表示;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度,用E表示;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度,用W表示。读图可判读,甲点的经纬度是(40°N,60°E),丙点的经纬度是(20°S,120°E),乙点的经纬度是(40°N,120°E),丁点的经纬度是(20°S,60°E)。
(2)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0°纬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所以位于北半球的是甲、乙;位于南半球的是丁、丙。东半球的范围是20°W向东到160°E,图中各点的经度都在20°W一160°E之间,全部位于东半球。
(3)在经纬网地图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甲和乙在同一条纬线上,甲在乙的正西方向,甲点在丙点的西北方向。
(4)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读图可判读,四点中位于中纬度地区的是甲和乙。
【点评】o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在经纬网地图上判断方向时,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判读,甲点的经纬度是(40°N,60°E),丙点的经纬度是(20°S,120°E),乙点的经纬度是(40°N,120°E),丁点的经纬度是(20°S,60°E)。
(2)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南北半球划分是以赤道(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赤道以南属于南半球。图中各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甲和乙,位于南半球的是丙和丁。全部位于东半球。
(3)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读图可判读,甲点在乙点的正西方向,甲点在丙点的西北方向。
(4)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读图可判读,四点中位于中纬度地区的是甲和乙。
22.(2024七上·通江期中)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A   ;B   ,C   ;D   
(2)图中②点的海拔是   米。等高距是   米。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
(3)如果要从甲、乙两处爬山,选择从   处爬山比较容易,原因是   。
(4)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5)图中C、D两处,可能形成河流的是   处,原因是   。
【答案】(1)陡崖;鞍部;山脊;山谷
(2)700;100;500
(3)甲;甲处等高线稀疏为缓坡
(4)自西北向东南
(5)D;D处为山谷,易形成河流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图上的方向判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字母A处是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B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是鞍部;C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D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2)图中②点位于700米等高线上,海拔是700米。等高距是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海拔差,图中相邻等高线海拔差为100米,所以等高距是100米。①点海拔是200米,②点海拔是700米,相对高度是700 - 200 = 500米。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读图可知,甲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所以从甲处爬到山顶较容易。
(4)本题图中没有指向标,依据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图中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流。
(5)C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D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更易形成河流,因此D易形成河流。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是鞍部;等高线重合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是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凸出是山脊;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的是山顶;等高线数值内小外大的是盆地。等高线越稠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根据指向标可以确定相对位置。根据等高距和等高线数值的递变规律可以确定两地的海拔高度范围,采取交叉相减的方法计算相对高度。
(1)读图可知,图中字母A处是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B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是鞍部;C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D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2)图中②点在700米的等高线处,②的海拔是700米。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相差100米,等高距是100米。①处的海拔是200米,②处的海拔是7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700-200=500米。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读图可知,甲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所以从甲处爬到山顶较容易。
(4)本题图中没有指向标,依据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图中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流。
(5)C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D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更易形成河流,因此D易形成河流。
23.(2024七上·通江期中)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以下字母代表的行星的名称:B.   D.   
(2)太阳周围环绕着八大行星,其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是   (填字母)。
(3)太阳系中各行星绕日公转共同的运动特征是   、   、   。
(4)火星探测器探索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活动信息的依据可能是其(  )
①表面温度适宜②公转的周期较长③卫星数较少④有液态水存在⑤质量和体积适中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5)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答案】(1)金星;火星
(2)C
(3)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4)B
(5)驾车导航,公交出行,共享单车定位,快递包裹追踪,个人求救,外卖配送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八大行星
【解析】【分析】(1)太阳系中,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行星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图中B是金星,D是火星。
(2)根据所学可知,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唯一有生命的是地球,即图中的C。
(3)太阳系中八大行星都按逆时针方向,即自西向东沿着近圆形的轨道绕日运行,它们的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可知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共同的运动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4)根据所学可知,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是,日地距离适中,形成适宜的温度;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液态水等。因此火星探测器探索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活动信息的依据可能包括 ①表面温度适宜④有液态水存在⑤质量和体积适中,①④⑤正确。火星的公转周期不是很长,且与生命活动没有直接关系,②错误;卫星数目的多少与生命存在无关,③错误。故选B。
(5)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我们生活中有诸多影响,比如驾车时可用于导航,规划最佳路线;公交出行时,能帮助乘客了解公交实时位置,方便出行;共享单车定位,便于用户查找和使用;快递包裹追踪,让用户能实时掌握包裹位置;个人求救时,可精准定位,便于救援;外卖配送中,能帮助骑手准确找到送餐地址等。
【点评】八大行星按距日远近关系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八大行星的共同特征:近圆性、同向性和共面性。
(1)根据所学可知,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图中的B为金星,D为火星。
(2)根据所学可知,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唯一有生命的是地球,即图中的C。
(3)太阳系中八大行星都按逆时针方向,即自西向东沿着近圆形的轨道绕日运行,它们的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可知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共同的运动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4)根据所学可知,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是,日地距离适中,形成适宜的温度;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液态水等。因此火星探测器探索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活动信息的依据可能包括 ①表面温度适宜④有液态水存在⑤质量和体积适中,①④⑤正确。火星的公转周期不是很长,且与生命活动没有直接关系,②错误;卫星数目的多少与生命存在无关,③错误。故选B。
(5)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在日常生活中适用于驾车导航,公交出行,共享单车定位,快递包裹追踪,个人求救,外卖配送等。
24.(2024七上·通江期中)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2024年国庆节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段。太阳直射点正向   方移动。
(2)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此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昼夜长短情况是   。当地球公转到   置时,北半球的昼最长。
(3)当地球公转到D位置时,北极圈以内有   现象(极昼/极夜),北半球是   (季节)。
(4)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哪些?请列举两例。
【答案】(1)自西向东;③;南
(2)春分日;赤道;昼夜平分;B
(3)极夜;冬季
(4)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形成五带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据图可知:图中北半球的节气,A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B是夏至日6月21日前后,C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D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2024年国庆节为10月1日,地球位于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公转轨道的③段。太阳直射点正向南方移动。
(2)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春分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北半球的昼最长,因为B位置是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3)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D处时,即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是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此时北极圈以北会出现极夜现象,北半球是冬季。
(4)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二十四节气等。
【点评】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1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1)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据图可知:图中北半球的节气,A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B是夏至日6月21日前后,C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D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2024年国庆节为10月1日,地球位于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公转轨道的③段。太阳直射点正向南方移动。
(2)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春分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昼夜平分。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B处时,北半球的节气为夏至日,此时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昼最长。
(3)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D处时,即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是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此时北极圈以北会出现极夜现象,北半球是冬季。
(4)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二十四节气等。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