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课件(共3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课件(共36张ppt)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
刘义庆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关键文言词汇,疏通文意,背诵全文。
2.通过对比“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学习比喻修辞的运用,培养审美鉴赏力。
3.感受谢氏家族融洽温馨的家庭氛围,体会古人生活雅趣及文化传承。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我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聪明的孩子的故事,请大家一起来猜一猜他们分别是谁吧!第一个故事是司马光砸缸,第二个故事是孔融让梨,第三个故事是曹冲称象。其中第二个故事曹冲称象就出自于《世说新语》这部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世说新语》其中的一篇文章《咏雪》。
二、教学过程
(二)【背景介绍】
1、作家简介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著有《世说新语》等作品。《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魏晋风流的笔记小说集,刘义庆凭借此书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为后人了解当时的人物风貌、社会风尚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二、教学过程
(二)【背景介绍】
2、写作背景
《世说新语》创作于南朝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但在文化思想领域却较为活跃,士大夫阶层盛行清谈之风,注重人物的才情、风度等。刘义庆编撰此书,意在记录当时名士们的言行轶事,展现魏晋时期独特的社会风貌和人物风采。
二、教学过程
(二)【背景介绍】
3、文体知识
《世说新语》属于笔记小说集。它具有以下特点:以短小精悍的篇幅记载各类人物的言行故事,语言简洁明快,往往能通过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描绘出一个生动的场景,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能让读者直观地了解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物形象。
俄而
雪骤
差可拟

é
zhòu
chā

给下列句子正确划分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
/
/
/
/
/
/
/
节奏划分
字词正音
欣赏完情境课文,你能正确朗读课文吗?
【整体感知】
二、教学过程
(三)【整体感知】
1、课文诵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文章的义理。
子女,这里泛指家里的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不久,一会儿。
急。
高兴的样子。然,……的样子。
像什么?
儿女

今指子女。
古今异义
还可指男女:儿女共沾巾。
中华儿女
词义相同
暴风骤雨
字义相同
文言实词记忆方法
方法点拨
【整体感知】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
不如,不及。
趁、乘。
就是。
语气助词,表判断。


比拟
字义相同
因势利导
字义相同
文言实词记忆方法
方法点拨
【整体感知】
二、教学过程
(三)【整体感知】
重点字词注释:
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儿女:子侄辈的年轻一代。
3.文义:文章的义理。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骤:急。
二、教学过程
(三)【整体感知】
重点字词注释:
6.欣然:高兴的样子。
7.何所似:像什么。
8.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
9.未若:不如,比不上。
10.因:趁、乘。
二、教学过程
(三)【整体感知】
2、内容概览 释义: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和子侄辈的人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谢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任务一:初读感知·初窥雪之宴
最近学校正在开展“经典诵读闯关”活动,不少同学都在积极参与,想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诵读风采。《咏雪》这篇短文篇幅虽短,却充满了文言的韵味,非常适合作为诵读闯关的素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开启诵读与翻译之旅,先把这篇课文读通读顺,读懂文意,为后续的闯关任务做好准备。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任务一:初读感知·初窥雪之宴
【任务要求】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与停顿节奏。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说说哪些地方的停顿需要特别注意?
3.同桌结组,每人一段,读给对方听。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任务一:初读感知·初窥雪之宴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任务一:初读感知·初窥雪之宴
除朗读外,读懂文章内容也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方面。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合作,读懂文章语句。对于解决不了的句子和词语做好记录,之后进行“举疑--答疑”。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任务一:初读感知·初窥雪之宴
明确:
【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着风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大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任务二:穿越东晋,赴谢家雪宴
同学们,咱们学校正举办“穿越古代,品味经典”文化周活动,今天邀请大家一同穿越到东晋时期,去参与一场特别的家庭聚会。东晋有两大名门望族,王家和谢家,人才辈出。谢家的谢太傅在一个寒雪日,召集家族小辈们举办聚会。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走进这场充满雅趣的谢家雪宴。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任务二:穿越东晋,赴谢家雪宴
任务要求:
快速默读课文,说一说这场聚会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主要事件分别是什么?
本文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任务二:穿越东晋,赴谢家雪宴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任务二:穿越东晋,赴谢家雪宴
明确:寒雪日内(集)谢太傅、儿女讲论文义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任务二:穿越东晋,赴谢家雪宴
2.本文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明确:
营造了一种融洽、儒雅、欢快、轻松、温馨的家庭氛围。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任务二:穿越东晋,赴谢家雪宴
3.在学校组织的“最佳比喻创作大赛”中,谢家雪宴上的咏雪之句也被纳入评选。现在,让我们走进雪宴现场,看看谢朗和谢道韫的比喻,参与这场精彩的“妙喻对决”。
谢朗把雪比作撒盐空中,谢道韫把雪比作柳絮因风起,他们分别抓住了雪的什么特点?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任务二:穿越东晋,赴谢家雪宴
明确:
谢朗抓住了雪的颜色白和颗粒状的特点,盐是白色且粗盐呈颗粒状;谢道韫抓住了雪花轻盈、随风飘舞的姿态特点,柳絮轻柔,在风中的飘舞状态与雪花纷纷扬扬落下的样子相似。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任务二:穿越东晋,赴谢家雪宴
4.这两个比喻哪个更好?为什么?
明确:
示例1:我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示例2:我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明确:
示例1:我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任务二:穿越东晋,赴谢家雪宴
4.这两个比喻哪个更好?为什么?
明确:
示例1:我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示例2:我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明确:
示例2:我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任务三:折枝赠梅,评雪宴人物
“我最欣赏的古人”评选活动正在进行,谢家雪宴中的人物也在候选之列。请同学们以“折枝赠梅”的方式,选出你最欣赏的人物,并说明理由。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任务三:折枝赠梅,评雪宴人物
1.你最想把梅花送给谢太傅、谢朗还是谢道韫?为什么?
明确:
示例1:我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示例2:我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明确:
若送给谢太傅,因为他作为长辈,在寒雪日组织家庭聚会讲论文义,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面对谢朗和谢道韫不同的咏雪之句,他“大笑乐”,不直接评判,体现出慈爱、智慧,善于保护孩子自尊心与积极性,是一位开明的家长。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任务三:折枝赠梅,评雪宴人物
1.你最想把梅花送给谢太傅、谢朗还是谢道韫?为什么?
明确:
示例1:我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示例2:我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明确:
若送给谢朗,他能第一个迅速作答,把雪比作撒盐空中,展现出才思敏捷,且用词“差可拟”,在长辈面前表达谦逊有礼。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任务三:折枝赠梅,评雪宴人物
1.你最想把梅花送给谢太傅、谢朗还是谢道韫?为什么?
明确:
若送给谢道韫,她以“柳絮因风起”的精妙比喻,展现出卓越的才情,对雪的观察细致入微,表达自信,尽显聪慧。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任务三:折枝赠梅,评雪宴人物
2.文章结尾特别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作用?
明确:
补充交代谢道韫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暗示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肯定与赞美,同时从侧面反映出其出身名门,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她才情培养的影响,也使文章情节更具曲折性,引发读者对她更多的关注与好奇。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任务四:研讨家风,承文化薪火
1.从谢家雪宴中,你能看出谢家具有怎样的家风?
明确:
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看出谢家重视文化教育,家族氛围充满书香气息;从聚会中大家轻松地讨论咏雪,谢太傅“大笑乐”等细节,能感受到家庭氛围融洽、和乐,长辈与小辈关系亲密平等,整个家族崇尚文雅,注重对子女才情与思维的培养。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任务四:研讨家风,承文化薪火
明确:
正因为谢家有“诗书传家、重视教育”的门风,所以,“讲论文义”应该是他们家常有的事儿。俗话说“将门出虎子”。一个孩子的品质特点常常带有家庭的教育和风气,即所谓“家风”。家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是一代代相传下来的家族成员的精神风貌和整体气质。“别人家的孩子”的优秀,往往能在家庭中看出成因。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任务四:研讨家风,承文化薪火
2.谢家的家风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文化建设有哪些启示?
明确:当代家庭应重视文化学习与传承,家长要为孩子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积极交流思想、分享知识;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与积极性;构建和谐、平等、民主的家庭关系,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自由表达想法,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雪幕下的“眼”与“言”
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
刘义庆
三、作业布置
1.背诵《咏雪》全文。
2.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几则与“雅趣”或才情有关的小故事(如《王子猷雪夜访戴》),对比体会。
3.想象你是当时在场的另一个晚辈,在胡儿和道韫之后,你会如何形容“白雪纷纷”?尝试模仿古人的语言风格,写一两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