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强基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洛阳强基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南省洛阳强基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
1.关于原始社会产品的分配,马克思曾说过:“在生活资料由社员共同生活和共同分配的原始社会里,共同的产品直接满足于每个社员、每个生产者的社会需要。”原始社会实行这种分配方式的根源是( )
A.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
B.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C.人与人之间是平等互助关系
D.一切大事由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2.“(窃贼)不偷农户而窃宦家,彼亦知农民积蓄无多,宦室储藏丰富,窃之无损毫末,是即盗亦有道之谓欤!”郑板桥家书中说窃贼“盗亦有道”,究其原因在于(  )
A.农民没有土地,在地主强制下劳动
B.封建制生产关系落后导致贫富悬殊
C.地主以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D.地主阶级传播封建道德,控制人们的思想
3.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地发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危机是上一个周期的终点,又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B.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C.个别企业生产的有计划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D.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4.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条件之一:空想社会主义者构想未来理想社会制度;条件之二:19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对上述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A.科学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B.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石
C.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需以资本主义发展为前提
D.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5.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不断暴露,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开始爆发,为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种种构想。其构想的缺陷在于( )
①不敢直面资本主义的弊端
②未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③没有把理想设计付诸实践
④没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近代中国人民的各种尝试和斗争都没有在短期内改变自身的悲惨命运,内因是( )
①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横行霸道
②中国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
③没有找到科学的革命理论和坚定的后盾
④各种尝试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问世,正式回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要建立什么样的国家问题。毛泽东强调:“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这里的“新”体现在( )
①领导权 ②革命前途 ③革命任务 ④革命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它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2025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
D.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9.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强调说:“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必然产生两极分化,工人与农民将重新回到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中去。”此外,他认为大多数农民“为了摆脱贫困,改善生活,为了抵御灾荒,只有联合起来”。他意在说明( )
①解放农村生产力已成为当前迫切任务
②调整生产关系,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③要推进农业互助生产,要对农业进行改造
④农业合作化要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开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宣布: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党的八大( )
①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③明确提出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
④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丰富的直接经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视野、从改革开放历程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方位上所作出的科学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
A.我们已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B.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C.中国的发展呈现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最佳途径
D.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已经得到了充分实现
12.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并概括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一基本方略共十四条。下列属于其内容的是( )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坚持改革开放
③坚持新发展理念④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_____________,是党和人民艰辛理论探索的成果、创新创造的智慧结晶。( )
A.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B.创新马克思主义、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C.21世纪马克思主义、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D.创新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15.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  )
①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新的奋进之年,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这启示广大青年应(  )
①立强国大志向,挺膺担当 ②融大我于小我,砥砺奋斗
③增长本领才干,锐意创新 ④引领时代方向,勇于奉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主观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曾经举过一个例子:英国有位资本家,本来在伦敦开设工厂。一天,他异想天开,变卖工厂,带着资本和3000名工人来到了英国的殖民地——澳大利亚斯旺河地区,准备在那里办工厂发大财。可是,这些工人到了斯旺河地区跑得一个不剩,连给他铺床、打水的仆人都跑了。原来,该地区有许多荒地,工人们完全可以自主垦荒,独立谋生。最终,这位资本家只得铩羽而归。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状况,提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走向多国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一度遭遇曲折,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总趋势并未改变。科学社会主义代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潮流,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的知识,说明科学社会主义能够照亮人类寻求自身解放道路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北京市市长彭真在会上宣布:我们的首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大地上到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庆祝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至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了。在党的带领下,中国这个占世界1/4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从此,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成为崭新的历史课题。
材料二 1956年至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10年,取得了巨大成就: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一倍左右,国家财政收入总额增加了94.4%,国民收入总额增加了近80%;石油全部自给;粮食产量增长11%;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的4.9倍;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103机)诞生……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知识,谈谈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重大意义。
(2)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筑梦,一个民族的矢志追寻;逐梦,一个大国的雄健步履;圆梦,一个大党的如磐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国梦是家国梦,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为百姓谋福祉,让人人都出彩,是跨越百年的初心传承,是筑梦圆梦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从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知识,分析“中国梦”的本质和特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D D C A D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D A D A
17.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有: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作为资本。
18.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为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列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得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走向多国发展。
19.(1)①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②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③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2)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确立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③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④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20.中国梦的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的特点:①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②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造福人民。③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也与世界命运紧密相连。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