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期期中核心考点押题密卷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共20分)1.(2分)五、经(每空1分)2.(2分)它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文化载体——从“仁”字的人伦关怀,到“信”字的立身之本;从“山”“水”的象形之妙,到“思”“悟”的会意之深。(将“思”“悟”之间的顿号改为引号,或删除顿号,使标点使用规范)3.(2分)A(①阐述汉字的文化温度,②说明汉字的凝聚力量,④强调青少年的传承责任,③总结守护汉字的意义,逻辑顺序为①②④③)4.(7分)(1)(3分)B(①屈原投江体现爱国情怀,③岳母刺字凸显报国之志,⑤范仲淹名言彰显家国担当;②伯牙绝弦体现友情,④荆轲刺秦为个人侠义,均与“家国情怀”无关)(2)(4分)示例:标题《长城下的读书声》(2分)。理由:海报左侧是长城剪影(象征家国),右侧是手持书本的青少年(象征传承),背景朝阳(象征希望),标题既涵盖画面核心元素,又体现“青少年以读书传承家国精神”的主题(2分,合理即可)5.(7分,每空1分)(1)山山唯落晖 (2)征蓬出汉塞 (3)清荣峻茂(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二、阅读理解(共50分)(一)诗歌鉴赏(4分)1.(2分)空、复;思乡(每空0.5分,情感1分)2.(2分)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历历”“萋萋”写出汉阳树的清晰、鹦鹉洲芳草的茂盛,是实景描写;诗人借这生机盎然的景象,反衬自己漂泊无依的孤独,暗含乡愁,做到情景交融(分析“景”1分,“情”1分)(二)文言文阅读(12分)1.(3分,每空1分)①同“缺”,空缺 ②冲刷 ③类,类似2.(2分)泉水常年保持温暖,即使冬天和夏天,温度也没有增减。(“常温”“虽”翻译准确各1分)3.(3分)引用渔者之歌,侧面烘托三峡秋季萧瑟凄凉的氛围(1分);“猿鸣三声泪沾裳”强化了三峡山高峡长、环境险恶的特点(1分);同时表达了渔者生活的艰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1分)。4.(4分)示例1:选①(1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中,“素湍”“回清”是动态(急流、清波),“绿潭”“倒影”是静态(深潭、影子)(2分);动静结合,既写出春冬三峡的灵动,又展现其静谧,突出“良多趣味”(1分)。示例2:选②(1分)。先从整体写泉“出石罅,潴为池”的形态(远观视角),再写泉“方不盈丈,深不及尺”的大小(近观视角),最后写“泉漱其根”的细节(局部视角)(2分);视角转换,层次清晰地展现龙井泉的小巧与清澈(1分)。(三)现代文阅读(10分)1.(3分)C(材料三提到“电子围栏”是治理手段之一,并非“唯一有效手段”,表述绝对)2.(3分)①政府:完善法规,明确停车标准,加大处罚力度;②企业:运用科技(如电子围栏、信用体系),开展文明活动,及时维修车辆;③用户:增强文明意识,规范停车,抵制私占破坏(每点1分)。3.(4分)示例:王叔叔,把共享单车停在消防通道很危险呀!材料里说,消防通道被占会让救援时间延长4-6分钟,万一发生火灾,会延误救援;而且小区出入口违停还可能阻碍急救车、快递车通行。咱们把车停到指定区域,既安全又不影响大家,您觉得呢?(结合材料危害2分,语气委婉2分)(四)现代文阅读(19分)1.(3分,每空1分)(1)七岁暑假,“我”初见藤椅,听外婆讲藤椅来历 (2)初中时“我”少去外婆家,外婆常擦拭藤椅等“我” (3)外婆去世后,“我”珍藏藤椅,缅怀外婆2.(4分)①外公去世后,外婆保留藤椅,舍不得丢弃;②“我”摔跤后,外婆仍继续使用藤椅,仅加铺厚布;③“我”少去外婆家,外婆常擦拭藤椅;④病重时,外婆叮嘱“我”带走藤椅(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3.(4分)(1)(2分)“背景音”指童年时藤椅的“咯吱”声、外婆的话语声、槐树叶的“沙沙”声(1分);这些声音伴随“我”的童年,是温暖回忆的象征,体现外婆对“我”的关爱(1分)。(2)(2分)“槐树叶的光斑”贯穿全文,第一次出现在“我”初见藤椅时,烘托温馨氛围;后来多次提及,串联起“我”与外婆的回忆,为结尾“想起外婆家的槐树下,那片温暖的光斑”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每点1分)。4.(4分)示例:语速稍快,语气急切、担忧(2分)。理由:“慌得不行”“抱着跑”“念叨”等词,体现外婆看到“我”受伤时的焦急,语速快、语气急切能还原当时场景,突出外婆对“我”的疼爱(2分)。5.(4分)藤椅陪伴外婆多年,见证外公编椅、外婆与“我”的童年时光,承载时光记忆(2分);外婆在藤椅上照顾“我”、等“我”回家,体现对“我”的爱;藤椅是外公亲手所编,外婆珍视藤椅,是对外公的思念(2分,结合内容分析“爱”与“思念”各1分)三、作文(共55分)评分标准等级 分值 评分要求优秀(45-55 分) 45-55 1. 紧扣 “走近” 与 “知道”,选材典型(如走近自然、他人、经典);2. 事例具体,细节描写生动,能体现 “走近” 后的认知变化;3. 情感真挚,主题明确,语言流畅;4. 字数达标(600-800 字),结构完整。良好(35-44 分) 35-44 1. 符合题意,有 “走近” 的过程与 “知道” 的内容;2. 事例较具体,有一定细节,认知变化较清晰;3. 情感较真实,语言较流畅;4. 字数接近 600 字,结构较完整。合格(25-34 分) 25-34 1. 基本符合题意,“走近” 或 “知道” 的体现不充分;2. 事例简单,细节不足,认知变化模糊;3.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4. 字数不足 600 字,结构不够完整。待合格(25 分以下) 25 以下 1. 偏离题意,与 “走近”“知道” 无关;2. 无具体事例,内容空洞;3.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4. 字数远不足 600 字,结构混乱。范文示例 略。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期期中核心考点押题密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测试范围:八上1-3单元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运用(共20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承载着千年文脉,凝聚着民族智慧。2025年10月,学校开展“汉字之美”语文实践活动,请你阅读材料,完成小题。(6分)汉字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演变,始终保持着“形义结合”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文化载体——从“仁”字的人伦关怀,到“信”字的立身之本;从“山”“水”的象形之妙,到“思”“悟”的会意之深,汉字背后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密码。然而,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提笔忘字、滥用网络用语等现象逐渐增多,汉字的规范使用与文化传承面临挑战。学界呼吁,要让年轻一代感受汉字之美,通过书法练习、经典诵读等方式,让汉字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唯有如此,才能让汉字承载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让中华文明的根脉深深扎根。1.(2分)请根据语境,补全下面的四字词语(每空填一个字):汉字演变中,甲骨文古朴,金文厚重,小篆匀净,隶书宽扁,楷书端庄,每一种字体都独具特色,可谓“______彩纷呈”“______久弥新”。2.(2分)文中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修改后写出完整句子。3.(2分)将下列语句填入文段结尾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汉字的温度,在于它能跨越时空,让我们与古人对话;②汉字的力量,在于它能凝聚人心,让全球华人共享文化认同;③因此,守护汉字,就是守护中华文明的精神家园。④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成为汉字文化的传承者。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4.(7分)“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学校将开展“家国情怀”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活动一:寻典溯源话家国】(1)(3分)你要撰写主题演讲稿,需引用体现“家国情怀”的典故作为论据。下列材料中最适合的一组是( )①屈原投江 ②伯牙绝弦 ③岳母刺字 ④荆轲刺秦 ⑤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活动二:图文结合悟家国】(4分)下图是“家国情怀”主题海报的核心画面,请为海报拟定一个标题,并简要说明拟题理由。5.(7分)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2)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3) ,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4)山水含情,文人寄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莺歌燕舞展现西湖春景生机;李白《渡荆门送别》中“ , ”两句,以江月随人展现对故乡的眷恋。二、阅读理解(共50分)(一)诗歌鉴赏(4分)阅读《黄鹤楼》,完成题目。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2分)首联和颔联中,“ ”“ ”两个字反复出现,既写出黄鹤楼的历史沧桑,又暗含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尾联以“愁”字收束,抒发了诗人 的情感。2.(2分)清代沈德潜评价颈联“情景交融”,请结合诗句内容,赏析这一特点。(二)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乙】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经》。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泉出石罅①,潴②为池,方不盈丈,深不及尺,而澄泓③莹澈。傍有巨树,泉漱其根,坐树下,泉光树色,交映可爱。泉常温,虽冬夏无增减。凡山中佳泉,类称龙井。然此泉特出,为钱塘最。(摘选自秦观《龙井记》,有删改)【注】①石罅(xià):石缝。②潴(zhū):积聚。③澄泓:清澈幽深。1.(3分)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①略无阙处 课内迁移:“阙” 同 “缺”,空缺(《三峡》课下注释) ①______②泉漱其根 成语推断:“漱石枕流”(用水冲刷石头) ②______③类称龙井 课内迁移:绝巘多生怪柏(《三峡》) ③______2.(2分)把语段【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泉常温,虽冬夏无增减。3.(3分)【甲】文结尾引用渔者之歌,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4分)两个文段都描绘了自然之美,请任选下面一句,结合批注分析其写景手法。①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批注:动静结合)②泉出石罅,潴为池,方不盈丈,深不及尺,而澄泓莹澈。傍有巨树,泉漱其根。(批注:视角转换)(三)现代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①共享单车作为“互联网+出行”的创新产物,凭借便捷、低碳的优势,迅速成为城市短途出行的重要选择。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共享单车骑行量突破150亿人次,日均骑行量超4000万人次。然而,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乱停放占用公共空间、车辆损坏率高、私占现象频发……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城市市容,还加重了管理负担。②据调查,一线城市共享单车违停率高达35%,部分老旧小区、地铁站周边,共享单车堆积如山,甚至堵塞消防通道。此外,车辆维修不及时、二维码被涂改、座椅被破坏等问题,也降低了用户体验,制约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材料二共享单车违停危害示意图违停地点 主要危害 数据参考人行道 挤占行人空间,导致行人被迫走机动车道 某城市人行道违停导致行人摔伤事故月均 12 起消防通道 堵塞应急通道,延误火灾救援 消防通道被占,救援时间平均延长 4-6 分钟小区出入口 阻碍居民通行,影响急救、快递等服务 某小区因共享单车堵塞,急救车无法进入,延误患者救治材料三为解决共享单车管理难题,多地探索“科技+制度”的治理模式。北京市推出“电子围栏”技术,通过GPS定位划定停车区域,用户需将车辆停入指定区域才能锁车结算,违停将收取违约金;上海市建立“共享单车信用体系”,将用户违停、私占等行为纳入个人信用记录,信用不良者将被限制使用。除技术手段外,企业也需承担主体责任。某共享单车企业联合社区开展“文明骑行志愿者”活动,组织用户参与车辆整理、违停劝导,既减少了管理成本,又提升了用户的文明意识。实践证明,只有政府、企业、用户三方协同,才能实现共享单车的规范管理。材料四①治理共享单车乱象,需多方合力。政府应完善相关法规,明确停车区域划分标准,加大对违停、私占行为的处罚力度;企业要优化运营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出行规律,合理调配车辆,及时维修损坏车辆;用户则需增强文明意识,自觉将车辆停入指定区域,主动抵制私占、破坏行为。②此外,共享单车的可持续发展还需关注环保问题。目前,部分企业已开始使用可回收材料制造车辆,建立旧车回收拆解体系,减少资源浪费。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的完善,共享单车必将更好地服务城市出行,成为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一、三、四均选自《中国交通报》2025年3月18日,有删改)1.(3分)下列对于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用具体数据说明共享单车的普及度,同时指出其发展中的问题。B.材料二通过表格清晰呈现违停地点及危害,数据增强了说服力。C.材料三强调“电子围栏”是解决共享单车乱象的唯一有效手段。D.材料四从政府、企业、用户三方提出建议,体现了“协同治理”的思路。2.(3分)结合材料三、四,说说解决共享单车乱象的具体对策。3.(4分)你的邻居王叔叔为图方便,常将共享单车停在小区消防通道,还说“偶尔停一次,不会有大事”。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劝说他规范停车。(四)现代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外婆的老藤椅李娟①外婆的堂屋里,放着一把老藤椅。藤条呈深褐色,密密麻麻交织成网,椅背上隐约能看到几道修补的痕迹——那是外公生前用粗麻绳缝补的,如今麻绳也泛着旧色,像外婆鬓角的白发。②我第一次见这把藤椅,是七岁那年暑假。外婆从堂屋搬出藤椅,放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说:“丫头,坐这儿凉快。”我小心翼翼地坐下,藤椅发出“咯吱咯吱”的轻响,像外婆温和的叮嘱。外婆坐在门槛上,手里剥着玉米,阳光透过槐树叶,在藤椅上洒下细碎的光斑。外婆说,这把藤椅是外公年轻时亲手编的,编了整整半个月,送给她当嫁妆。③往后每年暑假,我都要去外婆家。每天傍晚,外婆会把藤椅搬到槐树下,我坐在上面,听她讲过去的事:讲外公编藤椅时手指被藤条磨出血泡,讲她和外公坐在藤椅上看星星,讲村里的孩子来家里,围着藤椅听故事……藤椅的“咯吱”声,总与外婆的话语、槐树叶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成了我童年最温暖的背景音。④十岁那年,我在藤椅上摔了一跤。那天我趴在藤椅上看书,脚不小心踢到椅腿,整个人翻倒在地,膝盖磕出了血。外婆慌得不行,抱着我往村医家跑,回来后又用热毛巾敷我的膝盖,嘴里念叨着:“都怪这老椅子,不结实了。”可第二天,外婆还是把藤椅搬到了槐树下,只是在椅垫上多铺了一层厚布。我知道,她舍不得丢这把藤椅——这是外公留给她唯一的念想。⑤后来我上了初中,学业忙了,去外婆家的次数少了。每次打电话,外婆总会说:“藤椅我给你擦干净了,槐花开了,等你来坐。”可我总说“下次吧”,直到那个冬天,外婆突然病倒了。⑥我赶回老家时,外婆躺在病床上,精神很不好。她拉着我的手说:“丫头,堂屋的藤椅……你要是喜欢,就搬去用。”我鼻子一酸,说:“外婆,我不要藤椅,我要你好好的。”外婆笑了笑,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像藤椅上交织的藤条。⑦外婆还是走了。处理完后事,我走进堂屋,看到那把老藤椅孤零零地放在角落,落了一层薄灰。我轻轻擦拭藤条,指尖触到修补的麻绳,突然想起外婆坐在藤椅上的模样——她总是笑着,阳光落在她的白发上,像撒了一把碎银。⑧现在,这把藤椅放在我的书房里。每当我写作业累了,就坐在上面,藤椅依旧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像外婆在耳边说话。我知道,这把藤椅承载的不只是时光,还有外婆对我的爱,对外公的思念。它像一座桥,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我无论走多远,都能想起外婆家的槐树下,那片温暖的光斑。(选自《2024年散文精选》,有删改)1.(3分)小说围绕“外婆的老藤椅”展开情节,请参照提示,补全下面的内容。(1) →“我”在藤椅上摔跤,外婆细心照料→(2) →外婆病重,叮嘱“我”带走藤椅→(3)2.(4分)文中哪些细节能体现外婆对老藤椅的珍视?请简要概括。3.(4分)结合语境,完成下面的问题。(1)“藤椅的‘咯吱’声,总与外婆的话语、槐树叶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成了我童年最温暖的背景音。”句中“背景音”一词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2)文中多次提到“槐树叶的光斑”,这一意象对情节发展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4分)朗读课上,你准备朗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请说说你会如何处理语速和语气,并简述理由。5.(4分)文章结尾说“这把藤椅承载的不只是时光,还有外婆对我的爱,对外公的思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三、作文(共55分)走近自然,才知道春风的温柔、秋雨的诗意;走近他人,才知道母亲的唠叨藏着关爱、老师的严厉饱含期望;走近经典,才知道《红星照耀中国》里的信仰、《昆虫记》中的执着……因为走近,我们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感受情感的温度。请以“走近你,才知道”为题,写一篇文章。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①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②内容积极向上;③字数600~800字;④不出现学校真实校名、师生姓名。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期中核心考点押题密卷 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期测试卷.docx 期中核心考点押题密卷 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期测试卷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