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核心考点押题密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核心考点押题密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期期中核心考点押题密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共22分)
1.(2分)C(A项“薄”读bó时多表“轻微、不浓”,“薄雾”中“薄”读bó正确,但B项“稻穗”应读suì,C项“潺潺”读chán正确,D项“馈赠”应读kuì;本题C项注音完全正确)
2.(2分)D(“寂廖”应为“寂寥”,“廖”指姓氏,“寥”表“空旷、稀少”,书写错误;A、B、C项书写均正确)
3.(2分)C(“热烈”多形容情绪、氛围,如“热烈的掌声”,形容野菊开放应用“热烈”的近义词“繁盛”“绚烂”等,用词不当;A、B、D项词语运用均恰当)
4.(2分)B(②处“树叶‘沙沙’作响”与“仿佛在诉说着秋日的故事”是连贯的句子,中间应用逗号,而非分号,分号用于并列分句之间,此处标点使用错误;①③④处标点均正确)
5.(7分)
(1)(2分)①示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写出一句体现“诚信”的古诗文名句即可);②示例:季子挂剑(或“曾子烹彘”“范式守信”)(写出一个体现“诚信”的名人故事即可)
(2)(2分)示例:活动二:开展“诚信故事”征文比赛;活动三:制作“诚信交友”主题手抄报(设计合理、与“诚信交友”相关的活动形式即可)
(3)(3分)
通知
全体同学:
班级将于本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在本班教室举办“诚信故事分享会”。请每位同学提前准备一个诚信主题的故事(如名人典故、生活实例等),届时上台分享。请全体同学准时参加,不得缺席。
七(2)班班委
2025年X月X日
6.(7分,每空1分)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今夜月明人尽望;树木丛生;潮平两岸阔;枯藤老树昏鸦
二、阅读与理解(共48分)
(一)诗歌鉴赏(4分)
1.(2分)D(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以设问引发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深沉,并非“直白平淡”,赏析错误;A、B、C项赏析均正确)
2.(2分)“生”“入”二字将“海日”“江春”拟人化,生动描绘出残夜未退、红日已升,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景象(1分);既体现时序交替的自然规律,又暗含“新旧更替、时光不待”的哲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1分)。
(二)文言文阅读(13分)
1.(4分,每空1分)
(1)同“悦”,愉快 (2)生气,恼怒 (3)以……为快乐 (4)坚定
2.(4分)
(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温故”“知新”翻译准确各1分)
(2)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不义”“如浮云”翻译准确各1分)
3.(2分)D(子夏的话“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从“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四个方面论述“仁”的内涵,并非“仅从学习和思考两个方面”,理解不当;A、B、C项理解均正确)
4.(3分)学习态度:①以学习为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谦虚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③注重复习与思考结合(“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答出2点即可,1分)
修身准则:①安贫乐道(“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②拒绝不义之财(“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③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答出2点即可,2分)
(三)现代文阅读(14分)
1.(3分)①春天,老柿树开花,奶奶用柿花泡水给“我”喝;②夏天,“我”和爷爷在柿树下乘凉,与小伙伴玩耍;③秋天,爷爷摘柿子、晒柿干;④冬天,爷爷想砍树,“我”阻止,最终树被保留;⑤现在,“我”回老家会摸柿树的树干。(答出3点即可,每点1分)
2.(4分)
(1)(2分)运用比喻修辞(1分),将老柿树皲裂的树皮比作爷爷布满皱纹的脸,生动形象地写出老柿树的苍老,暗示其年代久远,也暗含“我”对爷爷的亲近感(1分)。
(2)(2分)运用动作描写(1分),“搬”“摘”“放”“切”“挂”等动词,细致刻画爷爷处理柿子的过程,体现爷爷对柿子的珍视和对家人的关爱(1分)。
3.(3分)情感变化:从童年时的喜爱(在树下玩耍、期待柿子成熟),到爷爷想砍树时的焦急反对,再到现在的珍视与怀念(1.5分)。
作用:通过情感变化,突出老柿树对“我”的重要意义,串联起童年回忆与家人的爱,使文章情感更真挚,主题更鲜明(1.5分)。
4.(4分)①象征童年的美好回忆(“我”在柿树下玩耍、听爷爷讲故事);②象征家人的爱(爷爷奶奶通过柿树表达对“我”的关心,如泡柿花茶、晒柿干);③象征时光的流逝与家庭的温暖(老柿树见证“我”的成长和家庭的点滴,是家庭温暖的见证者)。(答出2点,每点2分,结合内容分析即可)
(四)现代文阅读(13分)
1.(3分,每空1分)
①“我”午后在病房给外婆读故事,阳光照在祖孙二人身上,格外温柔;②外婆出院,“我”和爸爸陪她在阳光下走出医院,外婆感慨阳光温暖;③周末“我”陪外婆在阳台晒太阳,感受阳光与亲情的温暖。
2.(3分)①描写北方冬天的寒冷与萧瑟,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1分);②与后文午后阳光的温暖形成对比,突出阳光的珍贵(1分);③引出下文“我”对阳光的期待和与阳光相关的回忆,推动情节发展(1分)。
3.(4分)
(1)(2分)运用比喻修辞(1分),将阳光比作妈妈的手,生动形象地写出阳光的温暖柔和,体现“我”对阳光的喜爱与舒适的感受(1分)。
(2)(2分)运用神态描写(1分),“眼角湿润”写出外婆回忆往事时的感动,暗含外婆对“我”的疼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1分)。
4.(3分)“驱散寒冷”指冬日的阳光能带来物理上的温暖,缓解天气的严寒(1分);“温暖人心”指阳光陪伴“我”看书、陪伴外婆养病,见证祖孙之间的亲情,给人心理上的慰藉与力量,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希望(2分)。
(五)整本书阅读(4分)
1.(2分)“我”想去看五猖会,父亲却强迫“我”先背熟《鉴略》中的内容,“我”无奈之下只能硬记。(概括出“父亲强迫背书”“‘我’的无奈”两个关键信息即可)
2.(2分)教育方式:严厉、刻板,忽视儿童的兴趣与心理需求(1分)。
心理变化:从最初的“忐忑”“担心”,到被要求背书后的“失望”“无奈”,再到强记时的“焦急”“痛苦”(1分,答出2个阶段即可)。
三、作文(共50分)
评分标准
等级 分值 评分要求
优秀(43-50 分) 43-50 1. 紧扣 “温暖的陪伴”,选材具体(如家人、朋友、物品的陪伴);2. 有细节描写(动作、语言、环境),情感真挚;3. 结构完整,逻辑清晰,语言流畅;4. 字数达标(不少于 500 字),无错别字。
良好(35-42 分) 35-42 1. 符合题意,有 “陪伴” 的具体事例;2. 有一定细节,情感较真实;3. 结构较完整,语言较流畅;4. 字数接近 500 字,错别字少。
合格(27-34 分) 27-34 1. 基本符合题意,“陪伴” 的体现较模糊;2. 事例简单,细节不足;3. 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4. 字数不足 500 字,有少量错别字。
待合格(27 分以下) 27 以下 1. 偏离题意,与 “温暖的陪伴” 无关;2. 无具体事例,内容空洞;3. 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4. 字数远不足 500 字,错别字多。
范文示例 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期期中核心考点押题密卷
(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测试范围:七上1-3单元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共22分)
2025年重阳节期间,晨光中学七(3)班开展“秋日寻美”语文实践活动,以下是小语同学的活动记录,请阅读文段,完成小题。(8分)
秋日的郊外,别有一番韵味。清晨,薄雾像轻纱般笼罩着田野,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正午,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金黄的稻田上,稻穗随风【起伏】,泛起层层波浪;傍晚,夕阳为天边染上橘红,归巢的鸟儿掠过天际,留下几声清脆的鸣叫。①田埂边,野菊开得【热烈】,黄的、白的、紫的,一簇簇挤在一起,散发着淡淡的幽香;溪边的芦苇荡里,芦花随风飘荡,像漫天飞舞的雪花。
这里的自然之美令人沉醉。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岸边的垂柳;②风吹过树林,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秋日的故事。这里的人文气息同样浓厚: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一边编织竹篮,一边唠着家常;山腰的茶馆里,游客们品着热茶,分享着旅途的见闻。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③这郊外的秋景,到底是大自然馈赠的画卷,④还是人们用心守护的诗意?
1.(2分)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bó) B.稻穗(suì) C.潺潺(chán) D.馈赠(guì)
2.(2分)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笼罩 B.若隐若现 C.荡漾 D.寂廖
3.(2分)文段中【 】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若隐若现 B.起伏 C.热烈 D.诉说
4.(2分)文段中①②③④处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5.“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七(2)班开展“诚信交友”专题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任务。(7分)
(1)(2分)请补充下表中关于“诚信交友”的古典诗文和名人故事:
类别 内容
古典诗文 ①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句体现 “诚信” 的古诗文名句)
名言警句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名人故事 ②________________(如 “商鞅立木”,再写一个体现 “诚信” 的名人故事)
(2)(2分)参照示例,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活动一:举办“诚信交友”主题班会
活动二:
活动三:
(3)(3分)班级将举办“诚信故事分享会”,请你以班委名义,写一则通知,告知全班同学活动时间(本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地点(本班教室)及参与要求(准备一个诚信故事)。
6.(7分)根据积累,填写句子。
古诗中的“月”常寄托情思。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明月传递对友人的牵挂;王建《十五夜望月》中“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以明月引发对故乡的思念。
古诗中的“树”承载情感。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借树木凋零展现大海的壮阔;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以“风正”“帆悬”的景象,暗含旅途的顺畅;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用枯树营造萧瑟的氛围,烘托游子的孤寂。
二、阅读与理解(共48分)
(一)诗歌鉴赏(4分) 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分)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客路”“行舟”点明诗人漂泊在外的身份,奠定全诗的思乡基调。
B.颔联“平”“阔”“正”“悬”四字,写出江面开阔、船行平稳的景象,意境开阔。
C.颈联“生”“入”二字,将“海日”“江春”拟人化,蕴含时序交替的哲理。
D.尾联以“乡书”“归雁”设问,直接抒发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直白平淡。
2.(2分)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诗的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13分) 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完成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4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不亦说乎( ) (2)人不知而不愠( )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4)博学而笃志( )
2.(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2分)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强调“学”与“习”结合,“温故而知新”突出“故”与“新”的联系,均体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兴趣对学习的推动作用,只有以学习为乐,才能学有所成。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体现孔子谦虚好学的态度,告诉我们要善于从他人身上学习优点,反思自身不足。
D.子夏的话“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仅从学习和思考两个方面论述“仁”的内涵,内容较为片面。
4.(3分)结合选文,概括孔子推崇的学习态度和修身准则。
(三)现代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老柿树
①老家的院门口,长着一棵老柿树。树干粗壮,需两个小孩手拉手才能抱住,树皮皲裂,像爷爷布满皱纹的脸。树龄比爸爸还大,听奶奶说,是爷爷年轻时亲手栽下的。
②春天,老柿树抽出新芽。嫩绿的叶子像小巴掌,层层叠叠,覆盖住光秃秃的枝桠。清明前后,柿树开花了,细碎的米黄色小花藏在绿叶间,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但那股淡淡的清香,能飘到村口,引得蜜蜂嗡嗡地围着树转。奶奶会摘下几朵花,泡在水里给我喝,说能清热去火。
③夏天,老柿树的枝叶长得葱葱茏茏,像一把撑开的巨伞,遮住大半个院子。午后的太阳火辣辣的,爷爷会搬个竹椅坐在树下,摇着蒲扇给我讲过去的事;我和小伙伴则喜欢在树下追逐打闹,或者趴在树根旁看蚂蚁搬家。偶尔有青柿子从树上掉下来,“啪”地砸在地上,我捡起来尝一口,涩得直咧嘴,却笑得比谁都开心。
④秋天是老柿树最热闹的时候。国庆节过后,叶子慢慢变黄,柿子也由青转黄,再变成橙红,像一个个小灯笼挂满枝头。爷爷会搬来梯子,小心翼翼地把柿子摘下来,一部分放进竹筐,留给我们当零食;另一部分切成柿干,挂在屋檐下晾晒。冬天泡在热茶里,甜丝丝的,暖到心里。
⑤去年冬天,爷爷说老柿树年纪太大了,树枝容易断,想把它砍了种果树。我急得直哭,拉着爷爷的手说:“不能砍!它陪了我十年,我还想每年吃它结的柿子呢!”爷爷叹了口气,最终还是没舍得。现在每次回老家,我都会先跑到柿树下,摸摸它粗糙的树干,就像小时候爷爷摸我的头一样。
⑥老柿树还在,它不仅结出甜美的柿子,更承载着我童年的回忆,藏着爷爷奶奶对我的爱。它像一位沉默的老友,看着我长大,也看着这个家的点点滴滴。
(选自《2024年散文精选》,有删改)
1.(3分)文章围绕老柿树,写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2.(4分)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树干粗壮,需两个小孩手拉手才能抱住,树皮皲裂,像爷爷布满皱纹的脸。(从修辞角度赏析)
(2)爷爷会搬来梯子,小心翼翼地把柿子摘下来,一部分放进竹筐,留给我们当零食;另一部分切成柿干,挂在屋檐下晾晒。(从描写角度赏析)
3.(3分)文中“我”对老柿树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何作用?
4.(4分)结合全文,说说老柿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四)现代文阅读(13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冬日的阳光
①北方的冬天,总是来得又早又急。寒风呼啸着掠过街道,光秃秃的树枝在风中颤抖,行人裹紧大衣,匆匆而过。这样的日子里,最期待的莫过于午后的阳光。
②周末的午后,我常搬把椅子坐在阳台上,晒着太阳看书。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身上,暖暖的,像妈妈的手轻轻抚摸着我。书页被阳光染成金色,连文字都仿佛有了温度。偶尔抬头,能看到楼下的小花园里,几只麻雀在草地上跳跃,啄食着散落的米粒,叽叽喳喳的,为寂静的冬日添了几分生机。
③记得去年冬天,外婆生病住院。那段时间,我每天放学都会去医院看望她。病房在二楼,朝南的窗户下有一张小桌子。午后,阳光会透过窗户,落在外婆的病床上。我坐在床边,给外婆读故事,她听着听着,就会闭上眼睛,嘴角带着微笑,像是睡着了。阳光照在她花白的头发上,像撒了一层碎银,显得格外温柔。
④有一次,外婆精神好一些,拉着我的手说:“你小时候,也是这样在阳光下听我讲故事的。那时候你才这么高,总爱坐在我腿上,缠着我讲《小红帽》。”我看着外婆,突然发现她的眼角湿润了。阳光透过窗户,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叠在一起,像一幅温暖的画。
⑤外婆出院那天,天气格外好。阳光明媚,没有风。爸爸推着轮椅,我扶着外婆,慢慢走出医院。外婆说:“还是外面的阳光好啊,照在身上,心里都亮堂了。”我知道,外婆说的不仅是阳光,还有对健康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
⑥现在,外婆的身体渐渐好了,周末我还会陪她在阳台上晒太阳。阳光依旧温暖,外婆的笑容也依旧慈祥。我忽然明白,冬日的阳光不仅能驱散寒冷,更能温暖人心。它像一份无声的陪伴,在平凡的日子里,给我们力量和希望。
(选自《中学生作文选》,有删改)
1.(3分)通读全文,梳理文章围绕“冬日的阳光”写了哪些事,完成表格。
场景 事件
阳台 “我” 午后晒太阳看书,感受阳光的温暖
医院病房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医院外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婆家阳台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分析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4分)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身上,暖暖的,像妈妈的手轻轻抚摸着我。(从修辞角度赏析)
(2)我看着外婆,突然发现她的眼角湿润了。(从描写角度赏析)
4.(3分)结合全文,说说你对“冬日的阳光不仅能驱散寒冷,更能温暖人心”这句话的理解。
(五)整本书阅读(4分) 阅读《朝花夕拾》节选部分,完成小题。
①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②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③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④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⑤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⑥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⑦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节选自《五猖会》)
1.(2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2.(2分)选段中,父亲强迫“我”背书的行为,表现了他怎样的教育方式?“我”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
三、作文(共5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物或人陪伴着我们:也许是一本常读的书,在迷茫时给我们指引;也许是一位亲密的朋友,在难过时给我们安慰;也许是家人的一句叮嘱,在成长中给我们力量……这些陪伴,像冬日的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灵,也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请以“温暖的陪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情感真实;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