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课后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课后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后·训练提升
合格考过关检验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其历史必然性主要表现在(  )
①个体农业经济能够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②国际形势不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③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④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一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二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三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四是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与当时的实际不符,排除。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和革命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B.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奴役中国人民历史的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答案:D
解析: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奴役中国人民历史的结束。A、B、C三项表述错误,D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3.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本次会议最重要的贡献是(  )
A.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C.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
D.强调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
答案:C
解析: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三大改造的完成,A项错误;党的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C项正确;B、D两项不符合题意。
4.《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比较系统地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这一著作的巨大贡献是(  )
①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②确立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导方针 ③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④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贡献,不符合题意。
5.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
①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了“第一次结合” ②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③经历了严重的曲折,启示我们要以史为鉴,更好发展 ④启示我们不能借鉴外国经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了“第二次结合”,而不是“第一次结合”,①错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严重曲折,启示我们要以史为鉴,更好发展;同时也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②③正确。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借鉴了外国经验,④错误。
6.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时任北京市市长彭真在会上宣布:我们的首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人员已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分别纳入了公私合营或合作社的轨道。至此,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伴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新的经济基础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科学文化体制基本形成。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
答案:①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②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③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等级考素养提升
1.为顺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1953年,党中央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过渡时期各项工作的指南。下列对过渡时期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三大改造”如火如荼地进行,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③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④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②错误。④不属于过渡时期的内容,排除。
2.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这是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显示党的团结和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大会。本次大会(  )
①强调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②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③要求尽快将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④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次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了社会主要矛盾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要求尽快将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②③正确,①排除;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排除。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这种深刻的社会变革在生产关系上体现为(  )
A.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
B.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C.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答案:B
解析:A、C、D三项都属于政治层面的变革,未体现生产关系的变化,排除;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B项正确。
4.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1954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 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缺乏经验和统计资料的情况下,根据毛泽东关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示精神编制的。1957年底,“一五”计划绝大部分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一五”期间,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迅速建立起前所未有的新兴工业部门。我国建立起一大批新的钢铁、煤炭、电力、机械、有色金属、化工和军工企业,构成了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在中共八大上,周恩来总结了执行“一五”计划的经验教训,指导国民经济稳步前进。
材料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答案: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根据我国国情,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③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拓展创新
材料一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
材料二 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成为第五个拥有核武器并进行空投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第五个能制造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伟业。
高一某班拟举办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的成就”为主题的讨论和交流活动,请你围绕这一主题列出两个发言要点。
答案:①“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②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③“两弹一星”研制成功。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⑤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答案不唯一,任意两个即可)(共39张PPT)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目标素养
1.明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结合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解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及意义
2.了解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知识概览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1)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 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2)历史必然性。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
 主导性 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 社会主义改造 。
③ 个体农业 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 社会主义阵营 的转变。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标志:1956年, 生产资料私有制 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 社会主义社会 。
(2)意义。
①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社会生产力 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奠定了坚实基础。
②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 生产资料私有制 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 社会主义制度 ,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3.历史结论
中国走上 社会主义道路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 决定性选择 。
微点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等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此时,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我国真正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可见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这两个革命阶段前后相承。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历史课题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 建设社会主义 、如何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2.道路探索
中国共产党在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 指导下,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3.方针指引:党的八大
(1)最重要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
(3)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 农业国 变为先进的 工业国 。
4.巨大成就
5.理论成果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 第二次结合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毛泽东思想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 第一次 历史性飞跃。
6.重要地位
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
 宝贵经验 、 理论准备 、 物质基础 。
7.历史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微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们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提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一五”计划的实行;等等。
课堂·重难突破
问题探究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崭新课题。毛泽东带领全党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他提出要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从1956年到1966年,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艰辛探索的10年,其间虽然经历曲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历程。
提示:①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②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挫折,发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归纳总结
1.全面认识党的八大的历史作用
(1)历史贡献。
①在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状况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路线和方针;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较好地解决了发展规模、速度与具体国情这三者之间的矛盾,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贡献。
②把中国生产力发展还很落后这一基本国情突出出来,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历史局限。
党的八大相关理论成果没有全面地指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同时这种生产关系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与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
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一个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一个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3)一个肯定: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4)一个丰富: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典例剖析
【例题】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共产党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过程中遭受了严重挫折,原因可能有(  )
①没有照搬苏联模式 
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长盛不衰 
③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
④在当时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过程中遭受了严重挫折,原因可能是在当时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③④正确;事实证明,照搬别国发展模式对本国长期发展不利,①错误;②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学以致用
马克思深刻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下列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
①全盘吸收马克思列宁主义,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作了必要准备
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打下坚实基础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全盘吸收”表述错误,①排除;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作了必要准备”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打下坚实基础”均体现了该思想,②③正确;④不能体现题目中的思想,排除。
随 堂 训 练
1.1953年是我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当时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 ②我国仍处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③“三大改造”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④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的社会性质才是社会主义社会,①错误;1953年,我国仍处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三大改造”正如火如荼地进行,②③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④错误。
2.有人认为,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不但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形势,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一观点表明,社会主义改造(  )
①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 
②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④将资本主义工商业收归国有,壮大了国家实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不但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形势,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说明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①③正确;②夸大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作用,排除;④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具体做法,与题意不符。
3.党的八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八大提出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①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②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解析: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①②正确。
4.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满怀信心地以改造中国为己任,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在长期奋斗过程中,成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带领中国人民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历史贡献。
(2)材料二中“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有什么影响
答案:(1)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②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2)①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②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