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课后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课后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二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目标素养
1.了解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局限性,明确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石,明确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伟大飞跃
2.结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理解《共产党宣言》的科学性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创立的必然性
3.概述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结合十月革命的历史事实,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
4.明确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知识概览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1)产生: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 社会主义思想 得以产生和发展。
(2)进步性: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 揭露和批判 ,同时表达 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
(3)历史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 阶级调和 ,反对 阶级斗争 ,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 无产阶级 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微思考1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学说之所以是“空想”,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上的缺陷是由唯心史观造成的,但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是由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条件的局限性造成的。在空想社会主义者所处的时代,法国还没有机器大工业,英国尚未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还很不充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同时,无产阶级也刚刚从劳动群众中分离出来,尚无能力采取独立的行动。既定的经济社会条件决定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学说只能是“空想”。
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历史前提)
(1)阶级背景: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 政治力量 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 历史前提 。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理论基石
(1)唯物史观。
(2)剩余价值学说。
(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 理论基石 ,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 空想到科学 的伟大飞跃。
2.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
(1)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 社会主义 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宣言》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2)对无产阶级政党作了阐述:《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 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 ,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3)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
微思考2 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提示:时代需要: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工人起义和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开始成为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表明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是,起义的失败也迫使工人阶级去寻找科学的理论指导革命。
文化继承: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马克思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实践探索:马克思、恩格斯在同国际工人运动中各种机会主义流派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在深刻总结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特别是在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最终实现了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和现实途径,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理论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个人努力:马克思、恩格斯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而刻苦钻研、勇于实践,不断进行理论总结。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十月革命
(1)成果: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 资产阶级 的统治,建立了 无产阶级 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劳动者 共同占有 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 互助合作 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 按劳分配 。
(3)十月革命的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 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 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 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微拓展 理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1)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①政治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经济上: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2)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①对帝国主义来说,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
②对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来说,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③对民族解放运动来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2.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
(1)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 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 的历史性飞跃。
(2)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3)社会主义具有远大发展前途。
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 社会主义 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②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 共产主义 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③从社会主义的实践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伟大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课堂·重难突破
问题探究
材料一 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中写道,这一变革将把世界上那种旧的、不合适的以及散播无知、贫穷、个人竞争、内讧和民族战争的丑恶制度连根铲除并彻底消灭。将以合乎理性的社会制度来代替它……创立这一制度可以用说服的办法,使政府相信建立这一制度的原则完全是真理。
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
材料二 天才思想家马克思的人生一样是交织着苦乐爱憎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思索的不是个人得失而是人类的未来,他“被真理的旋律迷住”,并且对真理有着不可撼动的信念。从1843年开始,马克思就致力于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在这条道路上艰苦跋涉了20多年的时间。为了彻底、准确地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规律,马克思精益求精,查阅、研究了超过1 500本著作书籍,做了100多本读书笔记。之后,他终于完成了《资本论》这部伟大的著作。
结合材料,选取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任一条件,谈谈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科学”的。
提示:两大学说。
①唯物史观(发现社会历史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②剩余价值学说(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弊端):马克思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③意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归纳总结
1.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比较
比较类型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历史观 唯心史观 唯物史观
社会变革途径 改良 阶级斗争
社会变革力量 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认识到无产阶级是社会变革的强大力量
相同点 都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未来社会有美好的构想
2.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从理论到实践)
典例剖析
【例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  )
①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图景进行了勾画 ②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③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 ④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空想社会主义也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图景进行了勾画,①②不能表明科学社会主义相对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即不能说明其科学性,排除;③④符合题意,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石,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
学以致用
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入低谷,有人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必然走向同样的结局,唱衰中国的声音不绝于耳。实践充分证明,中国成功地在世界上举稳了社会主义旗帜,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
这告诉我们(  )
①科学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发展的 ②中国为解决社会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③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历史性飞跃 ④马克思主义能够应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挑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了中国为解决社会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科学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发展的,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①②符合题意;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③错误;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受了考验,而不能说马克思主义能够应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挑战,④错误。
随 堂 训 练
1.“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通过以上表述可知(  )
①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力量 ②空想社会主义违背了历史的发展规律 ③工人运动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④无产阶级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可见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力量,①正确;工人运动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③正确;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历史的进步,②排除;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排除。
2.恩格斯晚年在总结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说,马克思的主要贡献有两个,一个是发现唯物史观,一个是发现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  )
①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②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①②符合题意;《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③与题意不符;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④与题意不符。
3.下边是《共产党宣言》的部分论述。这一论述的理论价值在于(  )
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共产党宣言》节选
A.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B.论证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
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D.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A
解析:材料中的论述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阶级斗争,B项排除;C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材料没有涉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D项排除。
4.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领导创建无产阶级政党,并坚持以科学社会主义武装无产阶级政党,推动了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将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贯穿于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这说明(  )
①科学社会主义永远是共产党人的旗帜 
②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奋斗增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力量 
③科学社会主义为解决中国社会发展的问题提供具体方案 
④科学社会主义具有突破客观条件的真理力量和理论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解析:①②正确,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领导创建无产阶级政党,并坚持以科学社会主义武装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人将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贯穿于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这说明科学社会主义永远是共产党人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奋斗增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力量;③错误,科学社会主义为解决中国社会发展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不是具体方案;④错误,科学社会主义具有真理力量和理论价值,但不能突破客观条件。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原始公社制度下,社员实行共同劳动、共同分配,根本不存在雇佣劳动。雇佣劳动的特点是,工人的劳动力成了商品。工人将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换得工资,以求生存;资本家购得劳动力,使之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超过投入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以谋取利润。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时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家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榨取工人的血汗,达到发财的目的,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就是建立在资本家对工人残酷剥削基础上的制度。
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说明马克思创立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意义。
答案:①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从经济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②剩余价值学说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利益的根本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③剩余价值学说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④剩余价值学说是奠定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之一。第二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后·训练提升
合格考过关检验
1.在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过程中,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被冠以空想而不能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是因为它(  )
①无情地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②全面地描绘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③未找到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 ④未找到实现自由和解放的正确路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②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优点,排除;空想社会主义反对阶级斗争,未找到实现自由和解放的正确路径,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未找到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③④正确。
2.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三大工人运动(  )
①表明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②为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③表明空想社会主义者建立理想社会的思想是错误的 
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①正确;三大工人运动的实践,为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②正确;三大工人运动不是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验证,③排除;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④排除。
3.“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这句话最适合用于评价(  )
A.空想社会主义和人人平等原则
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C.英国古典经济学和劳动价值论
D.德国古典哲学和唯心主义
答案:B
4.“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
在这里,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  )
A.消灭资本主义社会
B.建设社会主义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答案:D
解析:马克思的这一论述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的揭示,即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最终目标的一个阶段性目标,不是最终目标,不符合题意。
5.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  )
A.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B.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
C.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说“要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项正确。
6.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托洛茨基等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彼得格勒(今圣彼得堡)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  )
①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④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③表述错误,《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④说法错误,十月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革命。
7.历史上,尽管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各自发展中出现了挫折,但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没有改变。这表明(  )
①资产阶级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可调和 ④个人的自由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在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①错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④错误;“但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没有改变”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可调和,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②③正确。
8.“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在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对此,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作了经典的阐释。
习近平总书记总结道:“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谈谈你对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认识。
答案:①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马克思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等级考素养提升
1.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潮、一套学说,不是凭空出现,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它既有人类社会前期的理论成果的渊源,也有深刻的社会实践基础。下列关于这一观点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勾画美好社会蓝图,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 
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都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描述建立理想社会的愿望,勾画美好社会蓝图,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①正确;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②错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③错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这说明科学社会主义有深刻的社会实践基础,④正确。
2.(2025·云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九)恩格斯曾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消除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弊病是思维着的理性的任务……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该论述表明(  )
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并没有深入揭示其本质规律 
②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空想表现为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只停留在头脑中 
③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现实基础” 
④科学社会主义因受限于历史条件至今未实现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并没有深入揭示其本质规律,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之一,即“现实基础”,①③正确。欧文在美国进行了“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这说明空想社会主义者进行了实践,“只停留在头脑中”的说法错误,②排除;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④说法错误。
3.2025年是马克思诞辰207周年,也是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发表176周年。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共产党宣言》(  )
①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③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④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政治立场和崇高理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的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②说法错误,实现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的是十月革命。
4.从俄国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再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表明(  )
①回看走过的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②比较别人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全面借鉴他国之路
③远眺前行的路,科学社会主义探索需要不断超越现有发展阶段 
④审视自己的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应与本国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回看走过的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审视自己的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应与本国实践有机结合起来,①④正确。比较别人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立足中国实际,而不是全面借鉴他国之路,②排除。远眺前行的路,科学社会主义探索要有发展的目光,但并不是需要不断超越现有发展阶段,③排除。
5.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为纪念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在中央党校校委的大力支持下主办了诗文诵读演唱会。这是一堂用艺术讲政治的特殊党课,《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共产党宣言》等经典名篇以艺术的方式重新呈现。
伦敦一家公司组织了名为“马克思在伦敦的生活和思想”的苏荷区主题游,由研究马克思主义多年的专家学者负责讲解。在共产主义学说的诞生地曼彻斯特,该公司也特设了马克思主题漫步的观光活动。
世界各地的纪念活动还掀起了马克思书籍出版热。《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图画指南》《马克思归来》等一大批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文学作品相继出版。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时隔一百多年为何仍在世界范围内热度不减。
答案:①马克思主义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意义。②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有关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学说,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具有指导意义。③马克思主义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明确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④马克思主义阐明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明确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⑤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不同国家的社会革命和社会建设均具有指导意义。
拓展创新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
——《共产党宣言》
若你想推荐大家共读《共产党宣言》,请写出两条推荐理由。
答案:①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③《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