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动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围绕的主题是( )A.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B.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借鉴西方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总结实践经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答案:B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故B项正确,不选A、C、D三项。2.邓小平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对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经验B.要注意学习借鉴外国经验C.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D.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答案:D解析:“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说明我们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故选D项。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公民的根本利益答案:D解析:“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D项错误,入选。4.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推动经济社会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答案:C解析: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C项正确。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几位同志的巨幅画像分别在“建国伟业”“关键抉择”“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伟大复兴”方阵的簇拥下依次经过天安门广场,不同方阵代表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①“关键抉择”——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科学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③“与时俱进”——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伟大复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新时代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对应正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④对应正确;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②对应错误;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对应错误。6.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等传统美德,是普天之下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举世无双的丰厚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自豪的资本,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基。坚定文化自信,我们应当( )①强力输出中华核心价值观念 ②讲好中国故事,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③对传统文化墨守成规,保持本色 ④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强力输出”说法错误,应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传播交流,①不选;对待传统文化不应该“墨守成规”,③不选;②④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正确做法。7.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 )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②相互独立,各自发挥重要作用 ③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④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四个自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②说法错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④错误。8.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上谱写“两大奇迹”新篇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制度,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实践,是凝聚中国人民奋勇向前的强大物质力量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①排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实践,是凝聚中国人民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力量,④排除。9.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对此观点加以阐述。答案: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级考素养提升1.坚持自信自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百余年党史就是一部自信自立、探索和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恢宏史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完全有理由自信自立。这是因为( )①改革开放伟大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政治保证 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遵循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道路 ④中国式现代化为全人类实现现代化确定了新标准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政治保证,①错误。中国式现代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和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指南,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遵循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道路,②③符合题意。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发展了人类现代化理论,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借鉴,但“为全人类实现现代化确定了新标准”的说法错误,④排除。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本土化”的产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③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④综合了中华民族的所有优秀思想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①③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②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没有综合中华民族的所有优秀思想,④排除。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这说明( )①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②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④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说明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①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要求我们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②符合题意。4.自信,是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留给世界的极为突出的印象。党的二十大报告传递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和中国未来前景的乐观判断,展示了对中国在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自信。下列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有( )①中国的“自信”来自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②中国已经走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跃升为“世界性强国” ③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正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④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A.①③ B.①④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发展中国家,②说法错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与各国平等互利、相互合作,并没有担当领导者的角色,④说法错误。5.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坚定“四个自信”,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材料二 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的一个伟大成果,是一个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1)请从“四个自信”中任选一个,谈谈你对我们最有理由自信的理解。(2)某校高一(1)班以“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中国梦’”为主题,举行了一次演讲活动。请你撰写演讲稿的主要内容。答案:(1)可选择“四个自信”中的一个回答。答题示例:①道路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有利于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②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③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④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2)答题示例:坚定“四个自信”,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带领中国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胜利的必胜信念,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敢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时代担当。①坚定“四个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四个自信”与中国梦有机统一、不可分割。“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所从事的伟大事业,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四个自信”与中国梦的关系归根结底是伟大事业与伟大梦想之间的关系。②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中国梦,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途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行动指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精神支柱。③坚定“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国梦凝神聚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我们要如期实现中国梦,必须将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好思路好经验固化下来、坚持下去,其中最根本的是坚定“四个自信”。拓展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我国将会一如既往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依附其他国家,不照搬别国模式;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时代变化提出与时俱进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形成了层次分明、系统完备、职能明确、彼此衔接的制度格局;以“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文化基因开辟了独立自主的现代化之路,以“民惟邦本”“民贵君轻”的文化基因走出了人民至上的现代化之路。中国的昨天已载入史册,今天正在创造,明天必将更加美好。综合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有关知识,就中国式现代化怎么才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写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150字左右。答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走适合本国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强国之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制度保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夯实我们走中国式现代化的底气。(共46张PPT)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二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目标素养1.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这一过程中的重大理论成果2.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积累的根本成就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切实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知识概览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理论创新成果 主题 历史贡献邓小平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理论创新成果 主题 历史贡献科学发展观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成果 主题 历史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微判断 1.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答案:×提示: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2.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 )答案:×提示:应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形成了这两大理论成果。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明了在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答案:×提示: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答案:×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含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 (3)要求:既坚持以 经济建设 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回答问题: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 ,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 基本问题 。 (2)意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地位: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2)重要性: 制度优势 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 (3)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 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十四亿多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来源: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 革命文化 和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 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守 中华文化 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社会主义文化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6.关系及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 道路自信 、 理论自信 、 制度自信 、 文化自信 。 微思考 请在选填项中选取合适的编号填写到相应表格中。角度 作用 关系道路 理论 制度 文化 选填项:①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们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④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⑤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⑥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示:角度 作用 关系道路 ③ ②⑥理论 ①制度 ④文化 ⑤课堂·重难突破问题探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坚定“四个自信”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要坚定“四个自信”。提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归纳总结1.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坚定道路自信就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被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是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中国人民实现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2.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的自信。坚定理论自信就是要坚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自信,就是要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自信。3.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坚定制度自信就是要相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权利和人身财产权利。4.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5.“四个自信”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信仰、信念,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并且渗透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如果缺乏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很难支撑起来。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进一步做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也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典例剖析【例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党和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物质力量 ②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③源自中华民族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①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④不符合题意。学以致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旨在告诫我们(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在改革开放中创新和完善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解决关系党和国家的所有重大问题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②③答案:B解析: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旨在告诫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在改革开放中创新和完善,①③入选;题干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未涉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②不符合题意;④说法明显错误,排除。随 堂 训 练1.“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是由于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新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思想指导。由此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③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④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①错误;基于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新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思想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这表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②③正确;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错误。2.云南省某校高一(2)班的同学准备参加学校组织的“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国家共识”的征文比赛,他们拟定了一些写作要点。其中,你认为符合主题且表述正确的有(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主要问题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坚定“四个自信”的根本政治保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主要问题”的表述错误,②排除;党的领导是坚定“四个自信”的根本政治保证,④排除;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 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由此可见( )①五千年文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发展方向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推动中华五千年文明再创新辉煌 ③中华文明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丰厚的滋养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厚的底蕴、强大的生命力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中华五千年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发展方向,①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者的关系,没有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推动中华五千年文明再创新辉煌,②不符合题意;“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说明中华文明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丰厚的滋养,③正确;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就没有中国特色,没有中国特色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厚的底蕴、强大的生命力,④正确。4.阅读材料,完成问题。发生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共克时艰,总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道路自信 发生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党中央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体现出鲜明的人民立场;统筹灾后重建和经济发展,全国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坚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理论自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抗震救灾提供了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制度自信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紧紧依靠人民力量开展抗震救灾的优势……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不畏艰险、愈挫愈勇的奋斗精神,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大爱精神在灾难中得到充分发扬……结合材料,谈谈坚定“四个自信”对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重大意义。答案: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夯实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信心和底气。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为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提供科学的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③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为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凝聚起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磅礴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统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3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2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课件.ppt 统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3课第2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课后练习含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