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课件+课后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课件+课后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一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课后·训练提升
合格考过关检验
1.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新姿态标志新飞跃,新飞跃铸就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背景下(  )
①我们要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②我们要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同等富裕 ③我国逐步主导人类社会发展 ④全国各族人民要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在这个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全国各族人民要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①④正确。“同等富裕”的说法错误,②排除。“主导人类社会发展”的说法错误,③排除。
2.时代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以下对新时代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新时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③新时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都已经发生根本改变 ④新时代仍然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新时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仍然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①④正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②错误。新时代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③错误。
3.国外一些学者将历经200多年已处于成熟发展阶段的资本主义和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社会主义进行对比,并提出:要克服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中国必须效仿美国的发展道路。这种错误观点没有看到(  )
①效仿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很多问题就能看得深、把得准 
②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③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一以贯之,不可动摇 
④处于成熟阶段的资本主义已趋于完美,效仿就能完全解决中国的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效仿别人的路,不一定能看得深、把得准,更不能完全解决自己的问题,①④说法错误。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为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这是因为(  )
①我们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认识非常有限 ②改革越深入,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 ③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④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已经非常彻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题干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非一帆风顺,③与题干表述不符;④说法错误,我们还有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决的难题。
5.如果说当年是社会主义救了中国,那么今天则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成就验证了社会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二十一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为此,(  )
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B.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
C.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
D.贯彻政治学习要一以贯之
答案:A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二十一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为此,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A项符合题意;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的体现是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B、C两项排除;材料未体现“贯彻政治学习”,D项排除。
6.某校高一(1)班学生以“认识新时代、拥抱新时代”为议题,纷纷上网搜集材料,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材料一 定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精辟概括了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阶段性特征,科学把握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材料二 点赞“新时代”——“进入新时代,中国强起来”“唱响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焕发光彩”“共享新时代,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彰显世界美好未来”……人们纷纷为新时代点赞,感悟新时代的伟大意义。
(1)结合材料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
(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应如何解决
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①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②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等级考素养提升
1.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列措施中有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的有(  )
①缩小区域差距,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②加强社会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平均化 ③消除收入差距,实现同时同步富裕 ④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必须缩小区域差距,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①④符合题意;加强社会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而不是平均化,②说法错误;要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消除收入差距,实现同时同步富裕,③说法错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过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不断发展、持续前进、步步登高的过程。这告诉我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  )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 ②依据历史发展的惯性推动社会进步 ③充分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时代特征 ④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化解新风险新挑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连续性”“不断发展”,启示我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发展的观点,①符合题意。“依据历史发展的惯性推动社会进步”否定了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②排除。“阶段性”启示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时代特征,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新情况新问题新风险新挑战,④不符合题意。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我们(  )  
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②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 ③开新局于伟大的自我革命 ④强体魄于伟大的社会革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材料说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①②正确;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③④错误。
4.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为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要看到,经过几十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一点不容置疑。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有待解决的难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答案: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②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③新时代的奋斗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
拓展创新
回望历史烟云,当西方国家率先登上现代化列车,当欧美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别国大门,所谓“先进文明”“落后文明”的论调、“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开始笼罩在地球上空。面对各式交锋与争论,习近平总书记放眼中国发展大历史、世界变化大格局、人类发展大潮流,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中,展现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战略家的历史远见与自信:“现代化不是单选题。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走自己的路,是党和人民艰辛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以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排除种种干扰、战胜重重险阻,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知识,以“激荡五洲四海的时代强音”为主题,自选角度,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主题突出,逻辑严密;②学科知识运用规范、准确;③200字左右。
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世界的福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启迪和极大鼓舞着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愈来愈耀眼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让古老的东方文明以充满活力的雄健姿态屹立于世界舞台,深刻重塑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格局与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共47张PPT)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一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目标素养
1.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体会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懂得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
2.认识并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我国的基本国情未变
3.认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知识概览
一、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1.历史方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新时代 ,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进而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的时代,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微判断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提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建成总体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
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1)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光明前景。
(2)意味着 科学社会主义 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不断发展,拓展了 发展中国家 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 中国智慧 和 中国方案 。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1.主要依据
(1)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
(2) 社会生产力水平 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3)发展的 不平衡不充分 ,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2.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和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之间的矛盾。
微思考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提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依据。
3.“变”与“不变”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 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 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4.基本要求
(1)从“变”的角度:着力解决好发展 不平衡不充分 问题,大力提升发展 质量和效益 ,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2)从“不变”的角度: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 基本路线 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 经济建设 为中心,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 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微思考2 如何理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提示:①“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首先是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其次还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不仅包括既有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些客观的“硬需求”,更包括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及尊严、权利等更具主观色彩的“软需求”。
②“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为领域不平衡、区域不平衡、群体不平衡;“发展的不充分”主要是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问题。
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1.原因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 成果 ,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 继续 ,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2)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无比崇高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
2.要求
(1)从党的任务角度: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实践 特色、 理论 特色、 民族 特色、 时代 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2)从奋斗者角度: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 见证 者、 开创 者、 建设 者。
2.要求
(1)从党的任务角度: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实践 特色、 理论 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2)从奋斗者角度: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 见证 者、 开创 者、建设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以贯之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 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 ,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在广袤国土上继续书写十四亿多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微点拨 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有历史视角。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五个维度,提醒全党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么来的。
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有世界视野。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要放在世界社会主义演进的历史进程中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成为二十一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始终焕发革命精神。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
课堂·重难突破
问题探究
云南省某校高一(2)班的一学习小组在学习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判断时,通过网络搜集到以下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变化。
党的八大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全面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们必须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统一起来进行思考和研究,深刻理解“变”和“不变”的辩证统一。你认为,应该如何在“变”与“不变”中辩证把握主要矛盾
提示:①所谓“不变”,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因为,我国还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进程,还要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任务、总目标来讲的。
②所谓“变”,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具有不断变化的特点。随着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日益明显,党的十九大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
从社会生
产和社会
需要两个
方面 从社会生产看,我国已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从社会需要看,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这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归纳总结
深入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从实事
求是、
与时俱
进维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及时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重大判断,这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结论,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精神风貌
从辩证
思维
角度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只有坚持辩证思维,才能坚持“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在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同时,深刻认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典例剖析
【例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的提出有着充分的现实依据,表现在(  )
①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 ②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 ③我国已经走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我国产品供给处于不平衡不充分状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错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同于产品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④排除;①②正确指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原因。
学以致用
社会主要矛盾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和稳定性,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在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  )
①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发生变化 ②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发生变化 ④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①错误,④正确;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②正确;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没有发生变化,③错误。
随 堂 训 练
1.“厉害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中国强起来”“唱响新时代,生活更精彩”……进入新时代以来,人们在“朋友圈”为新时代点赞,寄托对美好新时代的新期待。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
①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强大生机活力 ③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复制的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进入新时代意味着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强大生机活力,①②正确;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二○三五年的远景目标,目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没有得到满足,③错误;任何国家的发展都有其特殊性,“可复制”表述错误,④排除。
2.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这一论断(  )
①表明我国还处于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阶段 ②说明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已经发生变化 ③表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协调 ④为党制定大政方针提供了重要依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我国处于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阶段,①说法错误,排除。材料说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但我国的社会基本矛盾不变,②说法错误,排除。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说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协调,这为党制定大政方针提供了重要依据,③④正确。
3.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前后对比可知
(  )
①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②人民群众的需求层次和内容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③我国生产发展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已经发生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解析:①错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③符合题意,“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前后对比可知人民群众的需求层次和内容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我国生产发展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④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没有发生变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和继续,必须一以贯之地进行下去。要想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带领人民接续奋斗
B.需要新时代的奋斗者一以贯之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C.需要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消除风险挑战
D.需要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答案:C
解析:要想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需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C项中的“消除”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材料二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决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这一点也不容置疑。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而对社会主义这个我们只实践了几十年的东西,我们的认识和把握也还是非常有限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观点,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锐意进取、大胆探索,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
(2)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新时代应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历经艰辛探索而逐步开辟出来的,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在新时代,无论遇到什么复杂局面,无论遇到什么风险考验,我们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首先,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其次,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需要新时代劳动者的持续奋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