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1.“石斧凿洪荒,弓箭穿林莽”是对原始社会的经典描述。它形容的是( )A.原始社会氏族组织的状况B.阶级社会生产力的状况C.原始社会生产力的状况D.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答案:C解析: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生产工具,石斧、弓箭都是生产工具,反映的是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C项符合题意。2.作为我国最早发现并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水洞沟遗址百余年来历经6次大规模发掘,发现了12个旧石器遗址点,出土1万余件珍贵遗迹、遗物,对解决东亚地区现代人起源、东西方文化与人群交流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对于该遗址所处历史时期描述合理的是( )①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出现铁制工具和封建君主专制 ③出现文字,金属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水洞沟遗址作为我国最早发现并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这意味着当时为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这一历史时期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①④正确。“出现铁制工具和封建君主专制”,这属于封建社会状况,②不符合题意。“出现文字,金属工具得到广泛使用”,这属于奴隶社会状况,③不符合题意。3.在奴隶社会存在着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形成了奴隶制国家。这说明奴隶制国家( )①是协调阶级矛盾的机构 ②是对奴隶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 ③是阶级压迫的暴力机关 ④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材料中“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说明奴隶制国家是阶级压迫的暴力机关,是对奴隶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②③正确;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而不是协调阶级矛盾的机构,①错误;奴隶制国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并未脱离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④排除。4.某班同学以“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为议题,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同学们了解了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过程,并对“为什么存在剥削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展开讨论。以下说法能说明此观点合理性的有( )①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 ②生产资料从公有到私有的变化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根本原因 ③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的剥削关系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生产发展和文化繁荣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存在剥削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这是因为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生产发展和文化繁荣,①④正确。生产力的发展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根本原因,②错误。奴隶主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奴隶,就有可能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协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③说法不全面。5.封建制生产关系比奴隶制生产关系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因为( )A.农民开始有大量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B.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都比较主动地劳动C.农民能占有大量的劳动成果,提高了生产积极性D.农民有了自己的生产工具,部分农民还有少量土地,能自主安排生产答案:D解析:A项表述错误,农民没有土地或只有少量土地;农民的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但这一部分只是少量劳动成果,C项不选;B项和D项比较,D项更全面。6.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社会形态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下列选项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是( )①原始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分配劳动产品,任何人都没有特权 ②奴隶社会:土地变成私有财产,发明和应用文字 ③封建社会:农民依附于地主,但有一定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 ④资本主义社会: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作坊,创造了巨大财富,人类社会进入新阶段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而不是平等分配劳动产品,①错误。原始社会末期,土地逐渐变为私有财产,②错误。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在资本主义社会,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作坊,创造了巨大财富,人类社会进入新阶段,③④正确。7.(2025·云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二)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是新石器时代的玉器(祭器礼器),于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塔拉遗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通过该文物可以推断出这一历史时期( )①人们从简单的采集变为主动生产 ②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③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④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国家事务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红山文化玉龙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属于原始社会,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在奴隶社会时期出现分工,②排除;氏族是原始社会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而不是国家事务,④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8.根据不同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可以分析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以下关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资本主义的生产越来越具有社会性 ②每个生产者的劳动区别于社会总劳动 ③生产资料和产品归集体劳动者所有 ④这是资本家个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表现A.①② B.①④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生产社会化的主要表现是:随着机器的大规模使用与社会分工的细化,资本主义的生产越来越具有社会性,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①正确,②错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主要表现是: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所有,产品也归资本家私人所有,生产多少、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完全服务于资本家个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③错误,④正确。9.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推行雇员持股计划,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失业救济、老年退休金、医疗补助、劳动保护、儿童福利等多项内容,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据此可知,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以上变化( )①还是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最终命运 ②可以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③改变了广大工人被剥削的经济地位 ④能缓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发生变化,资产阶级推行雇员持股计划,没有改变其控股权,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因此,材料中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工人被剥削的经济地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但不能改变其最终命运,②③错误,①④正确。10.阅读表格,完成问题。序号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1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A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2 B 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 工人是自由劳动者3 奴隶主占有全部劳动成果,奴隶只获得维持生存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地主通过地租、高利贷等方式对农民进行剥削,少部分劳动成果归农民支配 C4 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 D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统治工人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1)依据表中思路,在空格处应填入的内容是:A. B. C. D. (2)观察分析表中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请参照范例,再写出两个结论。例:三个社会都是阶级社会① ② 答案:(1)A.地主阶级掌握了绝大部分土地的所有权,农民没有或只有少量的土地;B.奴隶毫无人身自由;C.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工人仅得到维持最低生活的工资;D.封建国家是地主阶级统治农民阶级的工具。(2)三个社会都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三个社会都存在剥削,都是剥削社会;三个社会中国家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三个社会的主要矛盾都是阶级矛盾;等等。等级考素养提升1.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也是截至目前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下列属于原始社会生产力特点的是( )A.生产劳动中主要用石器工具B.生产劳动中主要用金属工具C.氏族成员平均分配劳动产品D.氏族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答案:A解析:原始社会生产劳动中主要用石器工具,A项正确;原始社会没有金属工具,B项错误;氏族成员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氏族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属于生产关系的特点,C、D两项不符合题意。2.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人类掌握了磨制、钻孔等更为高明的加工技术,甚至出现了更为复杂的专门用于战争的兵器。这一时期的有些石器、骨器做工细致而精美,甚至可以与现代的一些石器相媲美。材料说明( )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③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部落战争开始变得日益频繁起来 ④手工业技术的发展是提高农产品产量的重要措施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符合题意,原始社会还没有出现明确的社会分工,没有专门的手工业部门;①③符合题意。3.唐代诗人张籍的《野老歌》中写道:“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下列对诗歌中所呈现的社会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①“耕种山田三四亩”说明农民有少量土地 ②“岁暮锄犁傍空室”说明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 ③“苗疏”说明当时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 ④“税多不得食”表明征税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从诗句“耕种山田三四亩”“岁暮锄犁傍空室”可以看出,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和少量土地,①②符合题意。在封建社会,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排除。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④错误。4.(2025·昆明“三诊一模”质量检测)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不能统治下去了,因为它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奴隶维持奴隶的生活,因为它不得不让自己的奴隶落到不能养活它反而要它来养活的地步。社会再不能在它统治下生存下去了,就是说,它的生存不再同社会相容了。”资产阶级的生存不再与社会相容是因为( )①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②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会被更为先进的社会制度所取代 ③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利润,最大限度地压榨剩余价值 ④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实现自身解放和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等问题,使得资产阶级难以维持统治,是资产阶级的生存不再与社会相容的原因,①正确。②表述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而不是资产阶级的生存不再与社会相容的原因,②排除。资产阶级为追求利润,最大限度地压榨剩余价值,导致工人阶级生活难以维持,激化了阶级矛盾,使得社会无法在资产阶级统治下正常运行,③正确。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实现自身解放和社会变革,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途径,而非资产阶级的生存不再与社会相容的原因,④错误。5.《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它指出:“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邓小平说:“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必然的。答案: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反映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决定了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但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拓展创新有人认为:“奴隶社会存在残酷剥削和压迫,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倒退;而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之后,阶级剥削和压迫依然存在,所以社会历史也并没有进步。”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评析。答案:①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奴隶阶级和农民阶级没有真正的人身自由,受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该观点具有其合理性。②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有助于生产发展和文化繁荣,这是历史的进步;封建社会的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这也是历史的进步。该观点具有片面性。(共53张PPT)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目标素养1.了解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发展过程,理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理解原始社会解体、奴隶社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2.描述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两种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和基本特征。明确封建社会的基本阶级和主要矛盾,理解封建社会的产生及灭亡的历史必然性目标素养3.回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揭示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理解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4.学会评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困境,明确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知识概览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1.原始社会(1)生产力状况: 旧石器时代 ,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新石器时代 ,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2)生产关系的特点: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 平等互助 的关系, 平均分配 劳动产品。 (3)社会组织和管理方式: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 氏族议事会 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 部落 ,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 部落联盟 。 (4)解体。原始社会末期, 生产工具的改进 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个体劳动 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 家庭私有 。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 土地 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贫富分化 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微点拨 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总是处在不断进步的变化中,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以及与之相应的政治法律机构、制度等,构成了社会的上层建筑。2.奴隶社会(1)生产力状况:奴隶社会普遍使用金属工具,大量使用奴隶进行协作劳动,出现城乡分离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这都有助于生产发展和文化繁荣。(2)生产关系的特点:①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②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③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3)主要矛盾及管理方式。①主要矛盾: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 生产关系 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 主要 矛盾。 ②管理方式: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奴隶制国家 产生了。 微判断1.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私有制得以确立,国家产生。( )答案:×提示: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确立,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国家产生。2.人类进入奴隶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社会分工出现。( )答案:×提示:原始社会末期,贫富分化加剧,社会分工出现。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1.封建社会(1)生产力状况:① 铁制 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② 水利 事业有了较大发展;③ 手工业 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④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2)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 地租 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 人身自由 ,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3)经济剥削。①基础:在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所有制 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方式: 收取地租 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4)专制统治:①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 君主专制 、 等级森严 。 ②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5)主要矛盾: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 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社会(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①萌芽: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 封建社会 内部萌生出来。 ②建立的条件和途径。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 劳动力 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途径: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③特点: 资本家 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 雇佣工人 ,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 剩余价值 。 (2)资产阶级革命。①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 ②思想准备:新兴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提出了“ 自由、平等、博爱 ”等口号,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发动了向封建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 ③意义: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 资本主义社会 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3)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 人类思想 的解放,使 科学、教育、文化 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①基本特征: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 生产过剩 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 ,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 绝对过剩 。②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③直接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 与 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 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④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 和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 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5)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 无产阶级 和 资产阶级 的对立。 ②阶级矛盾对立的表现: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广大工人没有生产资料,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成为受苦最深的阶级。③阶级矛盾不可调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 私有制 及其剥削关系。查一查 查找相关资料,从社会生产、政治体制、思想文化等方面,谈谈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提示:①社会生产方面,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创造了政治条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②政治体制方面,新兴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沉重打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近代法治国家,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③思想文化方面,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并用法律的形式确认了这些观点,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生产力 与 生产关系 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 命运 。 2.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产社会化 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 基本矛盾 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 社会主义 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 必然趋势 。微思考 从社会基本矛盾角度,思考为什么资本主义至今没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提示: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采取了一些措施,这些措施虽然没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但延缓了资本主义灭亡的时间。资本主义制度只要还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不会自行消亡。社会主义的成熟和完善也需要过程。课堂·重难突破问题探究材料一 原始社会是无阶级剥削的社会,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私有观念,人们过着财产共有、共同劳动的生活。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待。在奴隶主心目中,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奴隶主用极其野蛮的办法强迫奴隶当牛做马,奴隶从事最紧张、最繁重的劳动,稍有疏忽,就会受到惩罚。然而,正是奴隶,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以他们的艰苦劳动,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形态更替材料二 客观而言,当代资本主义在科学技术的创新、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社会有机体的健全等方面,都有令人称道的进展。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固有的各种矛盾,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时常出现各种难以应对的危机。对于资本主义的未来走向,有学者总结出了五种基本观点,分别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国家干预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工业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从历史进程视角来看,前三种模式已被或正被证明不可行,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收效甚微则表明工业资本主义也存在着较大不确定性,因此,社会主义属性越来越突出,将很有可能是未来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1)有人认为,奴隶制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制度,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巨大倒退。请对上述观点进行判断,并结合材料,通过分析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对上述观点进行简要评析。(2)结合材料,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必然的。提示:(1)该观点是片面的。①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遭受残酷的剥削,毫无人身自由。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仅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因此,奴隶制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剥削制度。②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有助于生产发展和文化繁荣。(2)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②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④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归纳总结1.全面把握四种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社会形态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产品如何分配原始社会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社会形态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产品如何分配奴隶社会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社会形态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产品如何分配封建社会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 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的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社会形态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产品如何分配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2.全面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内容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本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具体表现 表现在消费上,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地位 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突出体现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发展趋势 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解决途径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典例剖析【例题】 关于氏族成员、奴隶、封建社会农民、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他们在社会中的阶级地位是相同的 ②他们都普遍使用金属工具 ③他们在社会生产力中都起主导作用 ④他们在生产关系中拥有的生产资料有所不同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在氏族中没有阶级地位之分,①说法错误。奴隶社会普遍使用金属工具,②说法错误。氏族成员、奴隶、封建社会农民、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都是劳动者,劳动者在社会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③符合题意。氏族成员平均分配生产资料,奴隶不占有生产资料,封建社会农民占有小部分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他们在生产关系中拥有的生产资料有所不同,④说法正确。学以致用有人认为:“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不管西方舆论对新自由主义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痼疾’的功能如何赞美,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似乎总是不合时宜地袭来……在新自由主义盛行的这些年代,‘经济和金融危机已成为流行病’。”这说明( )①资本主义社会因经济危机而陷入绝境 ②经济危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自身无法治愈的 ④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解析:资本主义可以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为生产发展释放空间,①排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激化的结果,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②排除;资本主义本身无法消除经济危机,因为它无法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③④正确。随 堂 训 练1.现有的考古资料表明,从人类在地球上诞生到原始社会结束,人类经历了长达上百万年的原始社会。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人类一直奉行“平均分配”制度,将人们集体劳动所得到的果实平均地分配给每一个社会成员。其根本原因是( )A.物质产品不够丰富B.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低下C.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D.人们具有朴素的道德观念答案:B解析:物质产品不够丰富不是原始社会一直奉行“平均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A项排除;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B项符合题意;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是原始社会里一直奉行“平均分配”的直接因素,C项不符合题意;人们具有朴素的道德观念,这是“平均分配”的影响因素, D项不符合题意。2.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宣称:“奴隶是一种最好的财产,是一切工具中最完善的工具。”这表明( )A.奴隶主只占有奴隶B.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C.奴隶有一定的财产和人身自由D.奴隶主占有奴隶大部分劳动成果答案:B解析:“奴隶是一种最好的财产,是一切工具中最完善的工具”表明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毫无人身自由,C、D两项错误。3.“某一历史时期,豪强势力膨胀,建立起有权势的坞堡庄园。劳动者有自己的财产且不可以被买卖,但被迫依附在庄园中,‘父子低首,奴事富人’。”从这段文字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判断这段历史时期( )①存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生产关系 ②在大量使用奴隶进行协作劳动 ③代替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的进步 ④存在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主要矛盾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由材料“劳动者有自己的财产且不可以被买卖,但被迫依附在庄园中,‘父子低首,奴事富人’”可以看出这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生产关系的体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步,①③正确;该历史时期是封建社会时期,不是奴隶社会时期,而奴隶社会在大量使用奴隶进行协作劳动以及存在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主要矛盾,②④排除。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班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材料二 他们除了自己的劳动力,除了劳动的双手和头脑,没有别的东西可卖。——马克思材料中的班固、李绅和马克思分别对哪个社会时代进行了描述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班固、李绅对封建社会生产关系进行了描述。封建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其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阶级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生存状况进行了描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其根源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两则材料共同说明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存在严重的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统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1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件.ppt 统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课第1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后练习含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