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县中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县中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1 0月联考地 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K2-18b是一颗位于宜居带的行星,距离地球约124光年,围绕红矮星K2-18(质量小且温
度较低的恒星)运行。K2-18b质量约为地球的8倍,半径是地球的2.6倍,被认为可能有潜在生命存在。据此完成1~3题。
1.K2-18b所属的天体系统是
A.太阳系 B.地月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推测K2-18b被认为可能有潜在生命存在的重要依据是
①有液态水存在 ②表面温度较适宜③围绕恒星运转④体积质量较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与同位于恒星宜居带内的地球相比,可判断出K2-18b
A.地表引力更小 B.距离恒星更近 C.公转速度较快 D.为气态巨行星
下图示意我国川藏地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据此完成4~5题。
4.我国川藏地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特点大致是
A.高原地区少,盆地地区多 B.南部地区多,北部地区少
C.西藏地区多,四川地区少 D.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
5.导致我国川藏地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植被 B.纬度 C.风力 D.地形
2025年5月11日,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受太阳活动影响,5月10日晚至11日凌晨,地球磁场爆发了特大地磁暴,我国黑龙江漠河和新疆部分地区观测到了极光现象。据此完成6~7题。
6.此次极光现象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太阳黑子 B.日冕物质抛射
C.雷暴天气 D.火山喷发
7.伴随此次极光现象,全球各地还可能发生
①规模性停电②导航定位误差变大③气温大幅升高④风力突然增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松辽盆地形成于印支运动(晚二叠纪至三叠纪)末期一燕山运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早期,
发育于燕山运动晚期一喜马拉雅运动(泛指新生代以来的造山运动)早期,萎缩于喜马拉雅运动晚期。下图示意松辽盆地部分地层分布。据此完成8~10题。
8.下列对松辽盆地形成、发育和蒌缩的地质年代表述正确的是
A.主要形成于古生代早期 B.主要形成于中生代
C.只在新生代时期发育 D.萎缩于中生代中期
9.图中不整合面处缺失的地层最可能属于
A.古生代 B.中生代
C.第四纪 D.新生代
10.图中岩层可能含有的化石是
A.中生代沉积层可能有大量三叶虫化石
B.中生代沉积层可能有大量哺乳动物化石
C.第四纪沉积层可能有大量被子植物化石
D.第四纪沉积层可能有大量早期鱼类化石
右图示意我国南海海域附近地壳厚度分布。据此完成11~13题。
11.图示地区地壳厚度分布特点大致是
A.东南部厚,西北部薄
B.东部厚度大于西部
C.海洋处薄,陆地处厚
D.由中部向四周递减
12.甲(海洋表面)、乙两地各有一
个地震监测站,地震发生时
A.甲处监测站仅感受到上下颠簸
B.甲处监测站先后检测到纵波和横波
C.乙处监测站仅感受到左右摇晃
D.乙处监测站先后检测到横波和纵波
13.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则0千米处表示的是
A.古登堡界面 B.下地幔顶部
C.外核底部 D.莫霍界面
右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及气温变化。据此完成14~16题。
14.水汽与杂质主要集中的大气层气温随高度升高的
变化特点是
A.气温先升高后逐渐降低
B.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C.气温先不变后逐渐升高
D.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15.图中②大气层中上部气温变化特点的主要成因是
A.臭氧含量较高
B.氧气含量较高
C.二氧化碳含量高
D.距离太阳较近
16.我国天宫空间站飞行高度约450千米,其飞行高度位于
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高层大气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重新定义了行星概念,认定冥王星因未能满足行星的定义条件,而被分类为矮行星(围绕太阳运行、自身引力足以形成近似球体,但因引力较小等原因未能清除其轨道上其他天体的天体),至此,太阳系只剩下了八大行星。下图示意早期太阳系九大行星分布。
(1)说出太阳系中的巨行星(字母及名称)以及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三个共性。(8分)
(2)除了矮行星以外,太阳系中还有一些特殊天体,这些天体也围绕太阳运行,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该类天体可能是 、 。(4分)
(3)与地球相比,分析冥王星表面生命难以生存的环境特点。(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二叠纪末期,因自然环境的突变,生物大量灭绝。下图示意地质学家在西藏羌塘盆地发现的连续地层剖面。研究显示,二叠纪末期地表温度在5万年内上升8℃,海平面下降超80米。
(1)地层剖面①和③对应的地质年代分别是 代和 代。(4分)
(2)剖面②地层中火山灰层物质最初来自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并简述当时火山爆发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6分)
(3)推测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与当时环境变化的关联。(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对流层是与人类生产生活最密切的大气层,对流层高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对流层高度往往存在差异。下图示意部分纬度地区四个季节的对流层顶高度分布。
(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对流层是与人类生产生活最密切的大气层的原因。(6分)
(2)与中高纬度地区相比,赤道地区对流层顶高度季节变化总体较 (填“大”或“小”),简析成因。(6分)
(3)若一架飞机自南纬40°某地区飞往北纬40。某地区,推测其为保持平稳飞行,飞行过程中飞行高度大致调节情况,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1.C 2.A 3.B
【答案】4.C 5.D
【答案】6.B 7.A
【答案】8.B 9.D 10.C
【答案】11.C 12.A 13.D
【答案】14.B 15.A 16.D
17.【参考答案】(1)巨行星:E:木星;F:土星。(每条1分,共2分,字母和名称全部答对得分)共性: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内,具有共面性;公转的轨道都接近圆形,具有近圆性;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白西向东,具有同向性。(每条2分,共6分)
(2)小行星彗星(不分先后顺序,每空2分,共4分)
(3)距离太阳较远,气温较低;体积质量小,引力小,大气稀薄;缺失大气层保护,表面宇宙辐射强烈;位于太阳系边缘,受天体撞击等影响较大等。(每条3分,答对2条得6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18.【参考答案】(1)中生古生(每空2分,共4分)
(2)地幔(上地幔)(2分)不利影响:火山灰大量喷发,遮挡太阳光,太阳光照减弱;大量二氧化碳和有毒气体释放,大气环境变得恶劣等。(每条2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3)温度升高,喜温凉环境生物灭绝;海平面下降,浅海环境破坏,珊瑚等浅海生物大量死亡;光照变差,植物大量死亡,进而导致动物大量死亡。(每条3分,答对2条得6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19【参考答案】(1)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该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及几乎全部水汽和固体杂质,为呼吸作用提供氧气,并维持地表生命活动的基本环境;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基本发生在此层,密切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等。(每条3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2)小(2分)成因:赤道地区全年温度较高,气温季节变化较小,对流层顶高度相对稳定;中高纬度地区气温季节变化大,夏半年气温高,对流旺盛,对流层顶高度高,而冬半年气温低,对流较弱,对流层顶高度较低,故季节变化较大。(每条2分,共4分,其他合理表述亦可酌情给分)
(3)飞行高度大致先调高后调低。(2分)理由:南纬40°至赤道,对流层高度总体上升,平流层高度上升;赤道至北纬40°,对流层高度总体下降,平流层高度下降。(每条2分,共4分,其他合理表述亦可酌情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