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东北大联考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东北大联考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辽宁省东北大联考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
1.人工智能已成为21世纪最具变革性的技术之一,产生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其发展引发了哲学的深刻反思。这表明( )
A.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起源于人们在实践中产生的疑问
C.具体科学的研究离不开哲学的指导 D.哲学从具体科学中抽象出最普遍规律
2.南北朝诗人鲍照在《望孤石诗》中,通过细腻观察与大胆想象,描绘了鄱阳湖中孤石(大孤山)的独特风光,呈现了山石、花草、云水等客观景象,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意境。对此,最恰当的解读是( )
①客观景象的真实存在,决定了诗人创作《望孤石诗》的内容
②因为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因此诗作能正确反映客观景观
③诗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景观进行了情感性和意境化的表达
④诗人的大胆想象与创作,表明思维可以脱离存在而独立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通常,植物由种子发育而成。100多年前,有科学家提出,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但百余年未得到证实。经过20年的研究,山东农业大学研究团队首次完整揭示了单个植物体细胞如何通过基因重编程、最终发育为完整植株的全过程,为作物遗传改良与高效再生提供了全新理论支撑。山东农业大学研究团队取得研究成果,原因在于( )
①注重实践,创造出新的物质形态 ②增强目的性,认识尚未认识之物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秉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作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阅读下图漫画《原地转圈》,正确的认识有( )
①重视部分,发挥部分的作用能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部分服务于整体,才能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③部分的功能会影响整体的功能,需要重视部分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把握事物的多样性联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近年来,某省多地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园,构建综合生态系统,将农作物种植、家禽家畜养殖与沼气池建设相结合,农作物秸秆用于喂养家畜,家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供能,沼渣又作为优质肥料还田滋养农作物。这体现出人们( )
①根据事物固有的具体联系搭建新的联系②遵循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③运用了综合思维方式实现系统优化目标④承认自然界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着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从2000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到2012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再到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标志着中国北斗“三步走”发展战略圆满完成,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这体现了( )
①人们对卫星导航的认识是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新事物在不断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过程中向前发展
④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有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江西广昌县硕丰南方苹果种植基地迎来了大丰收。本来,江西是不宜种植苹果的,但经过专家团队19年潜心研究、培育,耐高温高湿的硕丰苹果在广昌种植成功,37℃高温下,累累硕果挂满枝头。这一事实说明( )
①人们通过实践可以促使矛盾双方发生相互转化
②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可以转化为同一性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广昌种植苹果成功的关键
④主要矛盾在广昌种植苹果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广式硬木家具制作以紫檀、酸枝等硬木为原料,需历经设计、开料、做坯、装饰、打磨等多道精细工序,工匠在长期实践中不断优化雕刻、镶嵌、描金等技法,最终成就其独特工艺魅力,使这项历史悠久的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从工匠们制作广式硬木家具的活动中可以看出( )
①人们实践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过程②人们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获得理性认识
③认识工具的革新促进了认识的深化④人们能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一代又一代工匠成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 )
①党和国家坚持在发展中紧紧依靠人民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我国努力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④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北宋科学家沈括察其地貌,初谓“巨石崩落,积成峰峦”;后经数月实地勘察,观流水侵蚀痕迹,乃悟“雁荡诸峰,皆水凿也”。据此,合理的推论是( )
①人们并不能穷极对事物的认识②认识的正确性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③人们的认识要服务于实践需要④实践推动人们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曾深刻指出,近百年来,西方政客在理解和应对中国崛起时,常常陷入一种根深蒂固的误区——他们试图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中国的发展。这种误判不仅影响了国际关系的发展,还在军事战略和全球治理中引发了深远的影响。这告诉我们( )
①真理具有客观性,在真理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西方政客的认识具有不确定性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西方对中国的认识需要深化
④真理都是具体的,西方的标准完全不适用于中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随着市场诚信建设的不断深入,市场主体在诚信的市场活动中所获益处越来越多,社会公众“越诚信越便利”观念也越来越普遍。公众诚信观念的增强,助力我国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市场更有活力。这表明( )
①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必然会引发社会意识的变化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④先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粮食初加工企业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电力,这些电力是按照工业用电计算,还是该按照农业用电计算,对加工企业的成本有较大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某省出台实施粮食安全保障条例,明确了执行优惠政策的具体环节,也让助农优惠政策能够更好惠及粮食产业。这说明( )
①一定的经济基础要求一定的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
②该省完善上层建筑以推动粮食加工生产力的发展
③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发生相应的变化
④该省充分发挥先进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在2025年7月30日召开的辽宁省非遗夏季博览会上,观众与传承人面对面,看表演、听故事、学技艺……本届博览会荟萃了辽宁省40余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举办非遗博览会( )
①体现了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 ②能为人们提供丰富精神食粮
③有利于对传统文化革故鼎新 ④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包括东北人民在内的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在80年前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的壮举( )
①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作出重要贡献 ②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③弘扬了敬业乐群的中华传统美德 ④能鼓舞中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25年8月8日晚,由中法艺术家联袂打造的、反映牛郎织女传说的芭蕾舞剧《七夕》在辽宁大剧院再次上演,获得了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十余个国家400余名芭蕾舞界人士的肯定,赢得阵阵掌声。这一场景( )
①证明了尊重文化多样性,才能繁荣世界文化
②说明不同文化的差异不会妨碍文化的创新
③证明了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
④见证了中华文化日益走向世界的成功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主观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复杂国际国内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压力。为此,我国采取实际行动应对挑战,取得多方面的积极成果。
材料一 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其中,新设企业462万户,新设个体工商户862.9万户,新设农民专业合作社2.9万户,多种经营主体均呈现稳定增长势头,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新登记市场主体惊人增速的背后,是营商环境改革的持续深化:推行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开办企业“一网通办、一窗通取”模式,实现“AI导办”“AI审批”智能服务全覆盖;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财产,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经营所得,让市场主体安心经营、长期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知识,说明我国经济为什么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 “这是我第一次申请,没想到这么方便,AI‘手把手’教我搞定,真快!”刘先生手捧营业执照,言语间难掩兴奋。
刘先生的“意外之喜”,是“智慧政务”普惠千万创业者的一个生动缩影。通过“市场主体直通车”小程序,办理营业执照从20个工作日压缩至10分钟以内。宽松便捷的营商环境激发了创业热情,激活了市场的“一池春水”。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是怎样坚持人民群众社会历史主体地位、激发人们创业热情的。
材料三 近年来,美国持续对澳大利亚施压,以减少与我国的贸易往来,遏制我国的发展及对世界的影响。
但美国的愿望难以实现。2023—2024年度,澳大利亚对华出口额为2120亿澳元,而对美出口额仅为370亿澳元。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瑞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澳大利亚来说,对华贸易要比对美贸易“重要10倍”。他说:“我们不想减少而是希望与中国开展更多贸易往来。”“我们将根据我们的国家利益,而不是美国人可能想要什么或不想要什么,来决定如何继续与中国交往。”
(3)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对法瑞尔的表态进行解读。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荔枝湾是广州知名景区,公元前206年已有此名。“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形象地描绘了荔枝湾自古以来的美景,荔枝湾也因此而得名。目前,沿河有梁家祠、蒋光鼐故居等建筑和广州文津古玩城、西郊泳场等景点,周边有酒店、餐饮等设施。荔枝湾景区经常开展民俗主题活动,吸引大量游客。
为还原荔枝湾旧时风貌,当地通过荔枝树的复植与科学管养,逐步恢复了荔枝湾沿岸的生态,再现宜人景致,旧时的“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不再是传说,而是成为盛夏触手可及的西关美景。在荔枝湾蜿蜒的河道,拱桥与亭台楼阁倒映水中,游客泛舟游览,拍照留念,感受“小桥流水人家”的岭南水乡韵味,领略千年荔枝湾美景。
(1)有人认为,荔枝湾景区只要恢复荔枝树种植,就能再现旧时风貌。结合材料,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
(2)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阐释广州再现荔枝湾旧时风貌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聚乙烯塑料稳定性高,难以自然降解,传统焚烧法因燃烧不充分,会释放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俄罗斯研究人员将废弃聚乙烯粉末与硝酸锂、硝酸钠、硝酸钾共晶混合物及碱按比例混合,加热至220℃使各成分熔化。在这一过程中,硝酸盐分解释放高活性氧原子,促进聚乙烯充分燃烧。温度升至500℃并维持20分钟后,有毒气体被碱熔物捕获,经氧化还原反应转化为无害盐类,实验未检测到超标有毒气体。
研究还发现,在实验过程中温度达450℃时反应剧烈,产生3米高火焰,表明释放了巨大能量。研究人员认为,该混合熔融物有望开发为火箭发动机或冶金用固体燃料。研究人员将进一步开展定量研究,以期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服务人类社会。
结合材料,谈谈对实践的理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D C A C A B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A D C A
17.(1)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②我国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财产和经营所得,完善了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③我国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以改革推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①悉心帮助创业者办理相关证照,坚持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群众负责,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②回应创业者关切,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创业者解决难题,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做到一切为了群众,激发人们创业热情。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的事业。热情帮助人们创业,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保障人民权益,通过支持人们创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3)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2023—2024年度,澳大利亚对华出口规模显著高于对美出口规模,中国稳居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地位,这一客观状况决定了法瑞尔作出“对华贸易比对美贸易重要10倍”的论断。②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法瑞尔基于对华贸易的重要性,理性地作出“希望与中国开展更多贸易往来、根据国家利益决定与中国交往”的正确意识,抵制美国施压,促进两国贸易稳定发展。
18.(1)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恢复荔枝树种植在还原“两岸荔枝红”的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对恢复风貌起主导作用。该观点看到主要矛盾的关键作用,具有合理性。③再现旧时风貌还需解决好河道治理、古建筑保护、水乡韵味营造等问题,这些次要矛盾也影响着荔枝湾能否再现旧时风貌。该观点存在片面性。④还原荔枝湾旧时风貌,既要抓住荔枝树复植这一主要矛盾,也要统筹抓好生态恢复、景观建设等次要矛盾,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
(2)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再现荔枝湾旧时风貌,能传承传统文化,带动文旅产业和经济发展。②文化可以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展。再现荔枝湾旧时风貌,可以满足人民的文化生活需要,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③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再现荔枝湾旧时风貌,能为传承传统文化提供有效载体。④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再现荔枝湾旧时风貌,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辟未来,推动发展。
19.①研究人员作为主体,运用科学手段对聚乙烯塑料降解进行研究,体现了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物质性。
②研究人员为了无害化处理聚乙烯塑料,开展科学研究,体现了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③研究目标服务于社会需求,且技术需在现有科学水平上持续发展,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通过实践,研究人员发现了高温熔化对聚乙烯塑料无害化处理的作用及释放巨大能量,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