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西北教研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豫西北教研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豫西北教研联盟2025一2026学年
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
1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发现,贾湖遗址在第一、二期时,渔猎工具的数量比例和出土频率明显高于石铲
1
等农业生产工具。到了第三期(距今8000~7500年),各类农具的数量和出土频率明显上
升,其比例超过了同期各类渔猎工具。这一研究结果
A.实证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格局
B.为研究阶级分化提供了有力证据
4
C.表明先民获取食物方式发生变化
D.有助于了解早期国家的生产特点
1
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内涵日益丰富。子夏主张“学而优则仕”,子张则注重道德实
践;孟子强调“人性本善”,荀子却认为“人性本恶”。儒家内部虽有分歧,但也有共同特
征,主要表现在
A.对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持续关注
B.重视新兴地主和军功阶层利益
C.力主变法图强以适应社会变革
D.反对制度的束缚主张顺其自然
3.刘邦建立汉朝后,在“汉承秦制”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既延续了秦朝的高效集权优势,
又避免秦朝“孤立无援”的覆辙。基于此目的,汉初
O
A.平定“七国之乱”
B.推行郡国并行制
C.派刺史监督地方
D.实行中外朝制度
4.唐朝在全国设置13个巡院和大批盐官,稽查私盐商贩,对贩卖、购买私盐者处以严刑。又
规定私自贩茶3次,每次300斤以上者处以死刑。这反映了唐朝

A.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C.盐茶的管理逐步完善
D.重视稳定财政收入
5.北宋初期曾下诏“许民复业,蠲(免除)其租调,宽以岁时”,但是,百姓仍“朝耕尺寸之
田,暮入差徭之籍,虽蒙蠲其常租,实无补于损瘠。”这主要反映了宋初
A.实行休养生息经济政策
C.方田均税法的影响有限
B.中央与地方治理的脱节
D.不抑兼并导致税负加重
6
高三历史第1页(共6页)
(2025.10)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6.明初,江南百官士庶之家房屋矮小,厅堂多在后面。至明朝末年,不仅士大夫家,甚至
“百姓有三间客厅费千金者,金碧辉煌,高耸过倍,往往重檐兽脊如官衙然,园囿僭拟公
侯”。这一变化折射出
A.财富增加滋生奢腐之风
B.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
C.建筑风格彰显等级秩序
D.士贵商贱观念受到冲击
7.清代《奏折谱》中记录了题本与奏折的不同呈送方式:将题本“正本呈皇上,副本存内阁
查覆,内有揭帖公送部科等处”,而奏折“毋庸誊写事由,仍将折稿随报封寄军机处查
核”。这一呈送方式可以
A.削弱内阁大臣的决策权
B.体现军机处地位重要
C.加强对官僚体系的控制
D.确保信息传递的真实
8.洋务新政曾被寄予“剿发逆,勤远略”的厚望,但甲午战后,时人批评洋务派的改革有名
无实,洋务派效法西方是“得其貌,失其真,慕其名,忘其实”。这表明
A.甲午战后民族意识全面觉醒
B.志士仁人欲探求救国新路
C.晚清改革自救引发统治危机
D.洋务派照搬西学全盘西化
9.五四运动前后(1915-1923年),各地涌现大量期刊,其创办情况如下图所示。影响期刊
地域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500
450
400
350
其300
250
200
150

0
9於漆餐
地,点
A.军阀割据混战
B.经济结构变动
C.工人阶级力量
D.思想启蒙程度
10.19世纪下半叶,上海作为全国外贸转运中心的地位显著,其埠际转运对华北、东北及华
中地区口岸均具有较大影响。20世纪以来,上海与华北、东北的经济联系逐渐弱化,至
20世纪30年代,上海仅为华中地区的区域性外贸转运中心枢纽。据此可知
A.社会变动影响区域贸易发展
B.上海的经济竞争力持续下降
C.租界扩大不利区域经济协作
D.列强在华利益冲突不断加剧
高三历史第2页(共6页)(2025.10)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