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蓬溪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蓬溪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8月7日,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开幕。以下各项工作的准备活动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座椅安装 B.设备调试 C.场馆消毒 D.灯光布置
2.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
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之”,句中体现的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物理变化
D.我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的“纳米氮化镓(GaN)”是一种胶体
3.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对应的分类标准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分类标准
A C60、金刚石、石墨 同素异形体
B SO2、P2O5、CO 酸性氧化物
C 纯碱、烧碱、熟石灰 碱
D KNO3、氨气、盐酸 电解质
A.A B.B C.C D.D
4.某同学往一定量饱和食盐水中滴入3滴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后,用光束照射上层清液时出现丁达尔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盐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B.丁达尔效应是由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C.上层清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
D.往上层清液中加入溶液,会有白色沉淀产生
5.多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基本任务。下列有关酸、碱、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宏观:复分解反应一定有气体、沉淀和水生成
B.微观:盐的水溶液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实验: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呈强酸性,其溶质不一定是酸
D.变化:反应后只生成盐和水的两种物质一定是酸和碱
6.燃料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池。燃料电池工作时,从负极通入H2、CH4、CH3OH等燃料,从正极通入O2.两者在电池内部(含有H2SO4溶液)反应生成H2O、CO2,同时产生电能。目前已研制成功Al-空气燃料电池,可代替汽油为汽车提供动力或用作照明电源等。下列有关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CH3OH、H2O、CO2含有氧元素,都属于氧化物
B.空气和汽油都属于混合物
C.CH4、CH3OH、CO2、H2属于有机物
D.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属于物理变化
7.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将硫酸钡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②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
③固态KCl不导电,熔融态的KCl可以导电;
④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所以是酸;
⑤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能导电,非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不导电
A.仅①③④ B.仅①③④⑤ C.仅①②③④ D.仅①②④⑤
8.下列物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
C. D.
9.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有色玻璃 B.烧碱溶液 C.雾霾 D.胶体
10.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
C. D.
11.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组可能是
A.、、、 B.、、、
C.、、、 D.、、、
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溶液中加入足量溶液:
B.铁粉溶于稀硫酸:
C.盐酸与Al(OH)3反应:H++OH-=H2O
D.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中性:
13.某同学向一定体积的稀硫酸中滴加溶液,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说明生成的不是电解质
B.a时刻稀硫酸与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C.实验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稀硫酸电离出的离子导电
14.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K+、Ag+、Ba2+、Fe3+、Cl-、OH-、CO、SO中的一种或几种,对其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1)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变红;
(2)另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3)向(2)所得混合物中加足量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生成;
(4)将(3)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对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不含有Ag+、Ba2+、Fe3+、Cl- B.可能含有Cl-
C.一定含有K+ D.无法判断
15.现有一瓶含杂质的碳酸钠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钙、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判断该固体的组成成分,进行以下实验:取少量该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然后再往上述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硝酸至过量,不断搅拌,烧杯中的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A.B→C段对应溶液pH不变
B.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H+、Na+、Ba2+
C.B点对应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钙、硫酸钠
D.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碳酸钙、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氢氧化钠
二、填空题
16.“分类”的思想在化学学习及化学学科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现有下列物质:
①固体;②溶液;③淀粉溶液;④液态氯化氢;⑤溶液; ⑥;⑦金属铜;⑧熔融;⑨酒精;⑩(亚磷酸)。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能导电的物质是 。
(2)①物质的电离方程式为 。①②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已知⑩与足量K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属于(填“正盐”或“酸式盐”) 。
(4)下列物质属于如图所示化学概念交叉部分(阴影部分)的是 (填标号)。
A.乙醇 B.铁丝 C. D. E.
17.Ⅰ.用如图所示装置利用溶液可制备胶体。
(1)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填现象名称)可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关于这两种分散系的描述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稳定性:溶液胶体 B.两者颜色相同
C.两者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 D.两者都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
(3)下列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有关的是 (填标号)。
①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②同一支钢笔先后吸入不同的墨水易造成钢笔堵塞
③江河入海口出形成三角洲
④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⑤向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
Ⅱ.若两种化合物为,向溶于水所得溶液中通入足量的气体,随的通入,生成的沉淀质量如图所示:
(4)根据图像可知,随着通入混合溶液,反应分多个阶段,阶段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
(5)随着的通入,混合溶液的导电性会发生一些变化,导电性:O点___________D点。
A.> B.= C.< D.无法确定
(6)段和段消耗用量的关系:___________(用和c表示)。
A. B. C. D.无法确定
三、解答题
18.经检测,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H+、Na+、Cu2+、SO、Cl-、NO。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离子中,能大量存在于该废水中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Ag+ B.Mg2+ C.OH- D.HCO
(2)取100 mL该废水于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呈碱性过程中,原废水中存在的离子的量会发生变化的是Na+、 (用离子符号表示)。
(3)某化学社团小组成员欲除去废水样品中的Cu2+和SO,最终得到中性溶液,设计的方案流程如图所示:
①试剂a为 溶液,蓝色沉淀1为 (均填化学式),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②试剂b、c依次为B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则白色沉淀2的化学式为 ,写出白色沉淀2溶于稀盐酸的离子方程式 。
③常温下,经测定溶液3的pH=7,此时溶液3含有大量的离子有: 。
④“分离操作”的名称是 ,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19.某溶液可能含有Mg2+、Ba2+、CO、Cl-、SO、NO中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Ⅱ.过滤,向实验Ⅰ所得滤液中加入足量H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
(2)写出Ⅰ和Ⅱ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3)为了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Cl-、NO,某同学提出下列假设:①只存在Cl-;②Cl-、NO同时存在;③只存在NO。已知实验提供的试剂只有稀盐酸、AgNO3溶液、稀硝酸、NaOH溶液和蒸馏水。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Cl-的实验方法: 。
(4)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Ag+、Ba2+、Cu2+三种金属阳离子,欲用分别含CO、OH-、Cl-三种不同的阴离子的物质将上述金属阳离子逐一形成沉淀除去。正确加入阴离子的先后顺序是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C C B D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D B C C
16.(1) ①④⑧⑩ ⑥⑨ ②⑤⑦⑧
(2)
(3)正盐
(4)CE
17.(1)
(2) 丁达尔效应 AC
(3)②③④⑤
(4)
(5)B
(6)B
18.(1)B
(2)H+、Cu2+
(3) NaOH Cu(OH)2 Cu2++2OH-=Cu(OH)2↓ BaSO4和BaCO3 BaCO3+2H+=Ba2++CO2↑+H2O NO、Na+、Cl- 过滤 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19.(1)、
(2) Mg2++2OH-=Mg(OH)2↓ Ba2++=BaSO4↓
(3)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4)Cl- 、OH-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