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蓬溪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蓬溪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四川省蓬溪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
1.人类的生产工具从旧石器到新石器,再到青铜器、铁器,再到机器、互联网、人工智能……生产工具不断升级,推动着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乃至共产主义社会。这说明( )
①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要适应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形态更替取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③生产工具不断改进推动着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演进
④不断发生变化的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氏族成员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公共事务由氏族首领管理,重大事务由氏族成员组成的氏族议事会决定。这表明,在氏族制度下( )
①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
②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③一切大事都由氏族全体成员讨论决定
④氏族首领依靠强制手段解决内部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犁的发明和犁耕技术的使用,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品不断丰富。伴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也慢慢解体。原始社会解体过程( )
①是个体劳动取代共同劳动的过程
②是生产发展基础上贫富差距缩小的过程
③是私有制基础上阶级分化的过程
④是社会生产力不断适应生产关系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这样一段话:“第一种所有制形式是部落所有制。当时人们靠狩猎、捕鱼、畜牧,或者最多靠耕作为生……第二种所有制形式是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这种所有制首先是由于几个部落通过契约或征服联合为一个城市而产生的。公民仅仅共同拥有支配自己那些做工的奴隶的权力……”下列对其进行的概括和推断正确的是( )
①第一种所有制的产生标志着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
②第一种所有制存在于原始社会,人们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③第二种所有制中的奴隶需要缴纳苛捐杂税并依附于地主
④第二种所有制存在于奴隶社会,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该诗描写了农夫与公子王孙这两个对立阶级完全不同的心理和状态,预示着北宋王朝阶级矛盾正在日益激化。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①封建等级制度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对农民进行剥削的基础
③农民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劳动成果完全被地主占有
④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6.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道:“维持一个工人24小时的生活只需要半个工作日,这种情况下不妨碍工人劳动一整天。因此,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是两个不同的量。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时,正是看中了这个差额。”上述论述( )
①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②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
③说明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是隐蔽的
④阐述了阶级斗争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使企业倒闭,生产下降,供求矛盾得到缓解。随着经济的恢复和高涨,矛盾又重新激化,这必然再一次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以下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绝对过剩
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可消除的痼疾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获得了巨大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根据形势的发展,也采取改善工人环境、提高福利待遇、给工人一定的“股权”等措施,缓和阶级矛盾。对于资本主义发展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新变化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②新变化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关系
③新变化根源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④新变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自我调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法国大革命后,圣西门看到新的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没有解决人民的贫困问题,照样充满着罪恶和灾难,是个“是非颠倒的世界”。他苦思冥想,幻想建立一个人人劳动、不受压迫剥削的幸福社会,宣称一旦这种社会制度得以实现,人类的“黄金时代”才真正开始。可见,圣西门( )
①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②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弊端
③找到了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
④找到了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三大工人运动虽然失败了,但产生了重大的意义。关于三大工人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积累的丰富经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②加深了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认识
③标志着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④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据此判断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批判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部分,创立了唯物史观
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实践
③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④吸收和改造了人类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赢得了全世界的认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4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6周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意义和内在弊病,阐释了人类文明进入共产主义新文明的历史必然性。作为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共产党宣言》闪烁着真理的光辉,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可见,《共产党宣言》( )
①其诞生使科学社会主义有了理论基石
②激励着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而奋斗
③论证了社会主义胜利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是对“现实的人”这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逻辑起点的继承和发展。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①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
②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③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高中生小王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梳理出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事件,下列对相应事件的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
①a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②b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d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④g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 )
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消灭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③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 ④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实力与日俱增。这主要说明( )
①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②任何国家都要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
③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严重曲折
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7.《逃出大英博物馆》作为一部冲上全网热搜榜的网络短剧,以独特的视角让人们更加关注海外流失文物的命运。据统计,大英博物馆收藏着两万多件中国文物,这些文物多是1860年前后被列强武力抢夺带走的。对当时的中国认识正确的是( )
①当时的中国正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当时的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③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是当时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④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报告中说:“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辛亥革命前后仁人志士在屈辱的岁月中艰辛地探索,证实了一个结论( )
①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和主张根本行不通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因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担起反帝反封建的使命
④辛亥革命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准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五四运动》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的一块浮雕,展现了1919年5月4日天安门广场前数千名学生游行示威的盛大场面。画面中的人物形象以青年学生为主体,背景是天安门城楼和高扬的旗帜。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蕴含着历史必然,主要体现在五四运动( )

①成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主心骨
②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④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这次大会( )
①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③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开始
④使中国人民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 )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
②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
③彻底改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④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2.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四个“伟大成就”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 )
①是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②实现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③其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
④与社会主义革命必须相互衔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有人说: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49年,中国实现了伟大飞跃。下列对这句话中所蕴含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并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②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不能救中国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对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过渡时期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③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④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社会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5.下面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上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该漫画反映了( )
①我国对生产力进行调整,开始社会主义改造
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
③小农经济难以适应当时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④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1951年9月,党中央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3年12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从1954年起,开始重点发展公私合营,以解决公私之间的矛盾,按行业采取以大带小、以先进带落后的办法实行合营,加快了私营工商业改造的步伐。这种变化的成果是( )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③我国由此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④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毛泽东说:“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这启示我们( )
①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
②要立足中国实际,根据人民群众的愿望建设社会主义
③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建设实际相结合
④只有当本国情况与他国完全一致时才能借鉴别国经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8.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表明,党的八大( )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指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③表明我国已经从农业国成为了先进的工业国
④指出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毛泽东思想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一般认为其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认可的毛泽东思想,是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理论。下列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③是毛泽东个人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总结的全部思想
④只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有指导意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0.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曲折,在曲折中发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①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成功结合
③经历了严重曲折,对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来说没有价值可言
④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主观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克思指出的:“资本家经常力图把工资降低到生理上所能容许的最高限度。”资本家还通过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进行更残酷的剥削。女工同样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而她们的工资只能是一般工人的三分之二或者一半。童工工资则更低,往往只是女工工资的一半。有的资本家只给童工一点粗劣的伙食,根本就不付工资。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32.观察下图的时间轴,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①②③所代表的历史时期名称,以及④所对应的历史事件。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C D B C D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A D B D A C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D C C B A C A C
31.①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使得工人失去生产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这是资本家能剥削工人的前提。
②劳动者出卖劳动力,成为雇佣工人。材料中的女工、童工失去生产资料,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受资本家残酷剥削。
③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家竭力压低工资,大量使用低工资的女工、童工,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以获取更多利润。
32.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③:过渡时期(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④: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或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