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百合花》课件(共3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百合花》课件(共3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
茹志鹃
一曲青春与生命的挽歌
bai he hua
百合花
二、导学——「读准字音」

讷讷
忸怩
执拗

尴尬
讪讪


嬷嬷
泥泞
虔诚
磕磕绊绊
包扎
氛围
踌躇
(liào)
(nè nè)
(niǔ ní)
(niù)
(mó)
(jì)
(gāngà)
(shàn)
(chǒu)
(xié)
(nìng)
(qián)
(chóu chú)
(kē)
(fēn)
(zā)
二、导学——「辨词义」
【踌躇】
【局促不安】
【讷讷】
【忸怩】
【执拗】
【讪讪】
形容犹豫;指停留,徘徊不前;形容得意的样子
拘谨不自然
形容说话迟钝,不善言辞
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形容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样子
作者名片
茹志鹃(1925—1998)
当代著名女作家。祖籍浙江杭州。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了,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
1950年起,陆续在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和特写,后来结集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和《百合花》等短篇集。
写作背景
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那时的同志关系”。
思考









当我们阅读小说时,
我们需要思考什么?
当我们读小说时,我们需要思考什么?
what内容
how手法
why主旨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
文本内容what里面可能有什么?
叙述视角
标题
主要人物、次要人物
人物描写(外、语、动、心、神)
线索(明线、暗线)
特殊段(首段、尾段、过渡段)
语句赏析
小说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
细节描写
手法how里面可能有什么?
艺术风格
小说结构
写作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主旨why里面可能有什么?
主旨
精神
象征含义
内涵
寓意
「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who
环境
情节what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社会环境when
自然环境where
人物形象 分析细节
听其言
鉴赏人物形象的
「九字真言」
观其行
参其评
从三个方面分析主要人物作用:
对情节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动作用。人物性格、情感是否发生变化,其变化对情节的影响。
对社会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人物对社会的思想指导和其艺术价值带来的启示。
对主题主旨(人生、人性)揭示的作用:作品折射人生某阶段的某问题,或折射人性的某个方面。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
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
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者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推动情节发展。
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
提供具体环境,渲染、烘托氛围。
标题作用
1、表明写作对象,交代核心人物主要形象。
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推动情节发展。
3、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4、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5、揭示小说主题,深化主旨。
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7、一语双关,具有深层含义(修辞、象征)
8、奠定文章情感基调。
小说标题含义
表层含义:解释标题的字面意思。

深层含义:标题的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特指义,它常常与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

辨含义、析作用、品效果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根据小说的三要素和情节的四部分,分析小说的内容和人物形象(小通讯员、新媳妇)
(10分钟阅读+小组讨论)
百合花
环境:
1946年的中秋、战争、包扎所……
人物:
小通讯员、“我”、新媳妇
情节四要素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1-23)通讯员带路护送我去包扎所。
(24-43)通讯员随“我”借被子,新媳妇和“我”一起在包扎所救护。
(44-57)通讯员为救人而牺牲。
(58-59)新媳妇献出自己的新婚被子。
带路
借被
牺牲
献被
人物形象探究
小通讯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是如何塑造的?
原文情节 描写手法 形象特征
送“我”去包扎所的路上故意停下来等我
动作描写
善解人意
“高高的个子,块头不大……厚实的肩膀,穿一身洗淡的黄军装”
肖像描写
质朴
见我挨他坐下,局促不安,问他话时脸涨得通红“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
腼腆、害羞
“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为救战友而牺牲
语言描写
勇敢无畏
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
细节描写
热爱生活;体贴
动作、神态描写
在和通讯员相处期间,“我”对通讯员的称呼是什么呢?为何会产生这种称呼的变化?
称呼变化:
通讯员
小同乡
小伙儿
青年人
这几种称呼,由陌生到熟悉,由个体到一类人。
小通讯员所代表的是战争年代,无数如他一般值得铭记的青年人。他们自身尚且腼腆、天真,但在战火面前却毫不畏惧,毫不退缩,他们用自己那短暂的一生告诉所有人——我们青年一代,虽未经太多岁月的磨砺,却从未想过苟且偷生,我们有血有肉。有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直挺挺的脊梁,有一颗爱国、奉献之心。
人物形象探究
百合花被子是新媳妇的,作者在借被和献被这两个情节中是如何塑造新媳妇的形象的,你看到了新媳妇怎样的形象特征?
原文情节 描写手法 形象特征
肖像描写
漂亮、质朴
动作、神态描写
娴静、羞涩、
淳朴
善良、善解人意
尊敬军人、
品质高洁
动作、心理描写
神态、动作描写
“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30)
“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
“低头咬着嘴唇”(30)
“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30)
“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58)
人物形象探究
”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和见证者。
你看到了”我“怎样的形象特征?
原文情节 描写手法 形象特征
心理描写
自尊自强
动作、心理描写
积极参与工作
观察力强、
善于沟通
尽职尽责
动作、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我想喊他等等我,却又怕他笑我胆小害怕”(5)
“我这时正愁工作插不上手,便自告奋勇讨了这件差事。”
(25)
“我见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30)
“我不能解除他们的痛苦······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51)
拓展思考:
文中除了小通讯员、新媳妇,以及其他民众之外,还有一个“我”贯穿始终,“我”是主要人物吗?“我”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高考链接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
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
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
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者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讨论“我”在文中的作用
“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贯穿整个故事。“我”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不可或缺的穿针引线的人物,也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
作品通过“我”带有女性特征的细致观察,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跃然纸上。
“我”是小说中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通过和通讯员、新媳妇的交往故事表现了军民鱼水之情,人与人之间纯洁的关系,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
“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情节
主要人物
主题
第一人称


线索:
百合花被
军民鱼水情
通讯员
“我”
新媳妇
腼腆、质朴、英勇
善良、纯朴、圣洁
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
把握物象作用“4角度”
1.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
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人物作了映衬,如梅、玉、竹等。
2.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
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3.从环境方面思考
指的是它对时代特色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渲染环境。
4.从主题方面思考
“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四、人物形象 分析细节
第一次: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文中几次提到百合花?请标注出来并分析有何作用。
第二次: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第三次: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睛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四、人物形象 分析细节
文中几次提到百合花?请标注出来并分析有何作用。
作用:这一细节描写,不仅起到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明了小说主题: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热爱是当之无愧的。战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洁、美好。
五、画龙点睛 思考意象
有一个细节一直都参与在小说的主干情节中,就是那条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从开始通讯员借被子,到后来新媳妇献被子,最后新媳妇为死去的通讯员盖被子,都是以这条被子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道具,但是为什么小说的题目不叫《百合花被》,却叫《百合花》呢?
为什么小说的题目不叫《百合花被》,却叫《百合花》呢?
“百合花”的清丽、纯洁、淡雅等特点,既可以象征新媳妇的纯真、善良与友善,也能够象征小通讯员的淳朴、真诚和高尚;还可以象征纯洁美好的军民鱼水情,仍能够象征舍己为人的人性美。
《百合花》这个标题有怎样的含义?
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寄托百年好合的美好寓意。
1
百合花白净纯洁,象征小通讯员和新媳妇朴实美丽、纯洁无瑕的心灵。
2
表现军民之间的感情像百合花一样纯洁的人情美。
3
歌颂战争年代里善良而崇高的人性美。
4
鉴赏标题内涵与作用
情节上
以“百合花”为标题,有哪些作用?
文章几次出现百合花被子,与文章内容呼应。
形象上
百合花白净纯洁,象征小通讯员和新媳妇朴实、美丽、纯洁的人物形象;
主题上
表现军民之间的感情像百合花一样纯洁美好,歌颂战争年代里善良而崇高的人性美。
效果上
给读者以百合花般纯洁美好的印象,引起读者兴趣。
对接高考,考点讲解
【2016·新课标I卷】李锐《锄》
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①锄是六安爷手中的劳动工具;(表层义)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引申义)锄喻示劳动者和土地的亲密关系;(比喻义)
②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象征义)
③锄表达在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冲突中,农耕文明渐失的社会现状。(主旨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