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阶段素养第一次月考 及参考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阶段素养第一次月考 及参考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阶段素养第一次月考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范围:第一、二单元)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10分)
清晨,阳光透过chuang lián洒进房间,我fú àn翻开一本关于长征的书籍。书中描写红军在páng bó的雪山、泥泞的草地中艰难前行,战士们手握着上了tǎn kè的步枪,凭借着顽强的yì lì,冲破敌人的封锁。读到战士们在xuán yá边搭建临时营地,围着篝火分享仅有的干粮时,我不禁jīng tàn他们的乐观与坚韧。合上书,我zhèng zhòng地在笔记本上写下:正是这些英雄,用热血铸就了不朽的丰碑。
二、选择填空,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靡(mí) 璀璨(càn) 攀登 全神惯注
B. 崎岖(qū) 旗帜(zhì) 豪迈 昂首挺胸
C. 磅礴(bó) 渲染(xuān) 协商 坚强不曲
D. 屹立(qǐ) 憧憬(chōng) 疲倦 斩钉截铁
2. 下面路牌及人名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湖路——XI HU LU B. 上海——SHANGHAI
C. 李华——Lǐ Huá D. 中山公园——ZHONGSHAN GONGYUAN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听完英雄的事迹报告,同学们都热泪盈眶,对英雄充满了敬佩之情。
B. 他在绘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老师称赞他的作品构思巧妙,色彩搭配和谐。
C. 小明在课堂上总是随心所欲地发言,从不举手,影响了课堂秩序。
D. 面对困难,我们要勇往直前,不能退缩,才能克服它。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 家国情怀是永恒的主题。曹植在《白马篇》中用“ ,视死忽如归”表达为国捐躯的决心;陆游在《病起书怀》中以“ ,位卑未敢忘忧国”抒发自己虽地位低微却心系国家的情怀;而“祖宗疆土,当以死守, ”则体现了李纲捍卫国家领土的坚定立场。
2. 夏日的午后,一场暴雨突然降临,雨过天晴,天空格外明净,我不禁想起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诗句“ , ”。
3. 走进乡村,看到青山环绕、绿树成荫的景象,我会吟诵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 , ”;夜晚,站在湖边,望着皎洁的月光洒在平静的湖面上,又会想起王维《山居秋暝》里“ ,清泉石上流”的诗句。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7分)
1.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注意加点部分,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
夜晚的村庄十分安静,只听见_ ,只听见 。
2.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5分)
秋天的田野真美啊( )金黄的稻田像一片海洋( )随风起伏( )火红的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远处的棉田洁白如雪( )农民伯伯在田野里忙碌着( )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
五、阅读理解(36分)
(一)丁香结(节选)(9分)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 作者描写丁香花时,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丁香的特点。城里的丁香花 ,城外校园的丁香花 ,细雨中的丁香花 。(3分)
2. 文中画“______”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4分)
3. 下列对“丁香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丁香结的形状如同衣襟上的盘花扣。
B. 丁香结象征着人生中解不开的愁怨。
C. 作者认为丁香结的存在让人生更加平淡无味。
D. 古人常常用丁香结来寄托愁思。
(二)丰碑(13分)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 阅读短文,根据故事情节拟写小标题。(2分)
→ →将军敬礼
2. 下列对文中画“______”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句话描写了老战士冻僵后的样子,突出了他的勇敢与无私。
B. “单薄破旧的衣服”说明军需处长把棉衣都分给了其他战士。
C. 老战士“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是因为他不害怕寒冷。
D. 这句话为下文将军得知他是军需处长埋下伏笔。
3. 文中多次描写了环境,如“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4. 将军的情绪随着事情的发展不断变化,请从文中找出描写将军情绪变化的词语,并分析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3分)
5. 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3分)
(1)“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赞美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永垂不朽。( )
(2)文中将军一开始愤怒地要求叫来军需处长,是因为他觉得军需处长没有尽到职责。( )
(3)短文通过对将军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将军对战士的关心和对军需处长的敬佩。( )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4分)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早在西汉时期,人们就已经懂得用麻类植物纤维造纸,但这种纸质地粗糙,书写不便。东汉时期,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作为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出的纸,质地轻薄、价格低廉,便于书写和携带,被称为“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对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二: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他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像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排版时,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按顺序排进框内,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融化,用一块平板把字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时,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为了提高效率,毕昇还发明了“活版”,可以同时排版多块,大大加快了印刷速度。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书籍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重要条件。
材料三:2025年5月,“汉字文化传承与创新”展览在国家博物馆举行。展览通过实物、图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展示了汉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过程,以及造纸术、印刷术等与汉字传播相关的伟大发明。同时,展览还展示了现代汉字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如汉字输入法、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等。许多参观者表示,通过这次展览,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汉字文化的魅力,也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感到自豪。
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两项重要发明,分别是
和 。(2分)
2. 根据材料一,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相比西汉时期的造纸术,优势在于 ;根据材料二,活字印刷术提高印刷效率的方法是 。(4分)
3. 如果你想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现代汉字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应重点阅读材料 ,从材料中可知,这次“汉字文化传承与创新”展览的举办地点是 。(2分)
4. 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对文化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3分)
5. 学校准备开展“走近中国古代科技”主题活动,邀请你设计一个活动环节,请写出活动名称和具体内容。(3分)
六、习作(30分)
在想象的世界里,一切都有可能发生。如果你能拥有一种“变形”的能力,你想变成什么?是变成一棵大树,感受阳光雨露的滋养;是变成一条小鱼,探索海底世界的奥秘;还是变成一只小鸟,自由翱翔在蓝天之上……请发挥你的想象, 以“我变成了_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
要求:1. 把题目补充完整;2. 内容具体,重点突出;3. 语句通顺,不少于450字。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阶段素养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10分)
窗帘、伏案、磅礴、坦克、毅力、悬崖、惊叹、郑重(每空1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
二、选择填空(6分)
1. B(A项“风靡”的“靡”应读“mǐ”,“全神惯注”应为“全神贯注”;C项“渲染”的“渲”应读“xuàn”,“坚强不曲”应为“坚强不屈”;D项“屹立”的“屹”应读“yì”)
2. C(A项路牌拼写应为“HUAIHE LU”(所有字母大写,专名与通名之间空格);B项“上海”拼音应为“SHANGHAI”(连写,无空格);D项“中山公园”应为“ZHONGSHAN GONGYUAN”(专名部分连写,通名部分连写,专名与通名之间空格))
3. D 选项中 “勇往直前” 虽有勇敢向前的含义,但此处语境强调面对困难时 “不退缩、努力克服” 的态度,“勇往直前” 更侧重 “毫无畏惧地向前进”,与 “克服困难” 的语境搭配不够精准,更合适的词语应为 “迎难而上”。A 项 “热泪盈眶” 贴合听完英雄事迹后感动的情绪,使用恰当;B 项 “称赞” 符合老师对优秀画作的肯定,使用恰当;C 项 “随心所欲” 准确形容小明课堂上随意发言、不遵守秩序的行为,使用恰当。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 捐躯赴国难、位卑未敢忘忧国、不可以尺寸与人(每空1分)
2.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每空1分)
3.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明月松间照(每空1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7分)
1. 示例:蟋蟀在草丛里的鸣叫声、晚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每空1分,符合“安静”语境,写出两种不同声音即可)
2. !,;,;,。(第一空用感叹号,表达赞叹;稻田、高粱、棉田景象之间用分号,表并列;句内停顿用逗号,结尾用句号。标点使用正确即可得5分,一处错误扣1分,扣完为止)
五、阅读理解(36分)
(一)《丁香结》(节选)(9分)
1. 洁白夺目(或“星星般缀满枝头”)、数量多(或“白的潇洒,紫的朦胧,有幽雅甜香”)、格外妩媚(或“如印象派画作,线条模糊”)(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2. 拟人(1分);“探”“窥”两个动词,将丁香花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从宅院墙头伸出、悄悄观察行人的娇俏情态,表现了丁香花的灵动与可爱,表达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之情(3分,修辞手法判断正确,好处分析符合语境即可)
3. C(作者认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可见作者认为丁香结的存在让人生更有滋味,而非“平淡无味”)
(二)《丰碑》(13分)
1. 发现冻僵战士、怒斥军需处长(每空1分,概括故事情节,语言简洁即可)
2. C(老战士“镇定”“安详”是因为他无私奉献,为能让其他战士穿上棉衣而安心,并非“不害怕寒冷”,理解错误)
3. 环境描写(1分),作用:①渲染了天气的极端恶劣,突出红军行军的艰难环境;②反衬出红军战士不畏严寒、坚韧不拔的精神;③为下文军需处长冻僵牺牲的情节做铺垫,凸显其舍己为人的伟大(每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4. 情绪变化:思索→愣住(第一次)→严峻、愤怒→愣住(第二次)→感动(1分);原因:①“思索”是将军担心队伍能否经受住恶劣环境与战斗的考验;②第一次“愣住”是突然得知有战士冻死,感到意外;③“严峻、愤怒”是误以为军需处长失职,没给冻僵战士发棉衣,心疼战士又气愤失职行为;④第二次“愣住”是得知冻僵战士就是军需处长,震惊不已;⑤“感动”是被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打动(原因分析2分,能结合情节对应情绪变化即可)
5. (1)√(2)√(3)√(每空1分)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4分)
1. 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每空1分)
2. 原料易得(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质地轻薄、价格低廉、便于书写携带(2分,答出两点即可);发明“活版”,可同时排版多块(2分,意思对即可)
3. 三、国家博物馆(每空1分)
4. ①造纸术改进后,书写材料更便捷廉价,推动了文字记录与传播;②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为书籍普及提供条件;③两项发明都打破了文化传播的局限,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是文化传播史上的重要革命(3分,结合材料,答出两点及以上即可)
5. 示例:活动名称——“古代发明体验营”(1分);具体内容:设置“模拟造纸”“简易活字排版”两个体验区,让学生用树皮、旧布等原料尝试制作简易纸张,用橡皮刻制单个汉字并进行排版印刷,在实践中感受古代科技的智慧(2分,活动名称与内容对应,符合“走近中国古代科技”主题即可)
六、习作(30分)
评分标准
1. 题目补充完整(2分),未补充题目扣2分。
2. 内容具体(10分):①“变形”对象明确,经历有完整情节(4分);②重点部分(如变形后的独特体验、关键事件)描写详细,有细节(4分);③融入真实感受(2分)。
3. 想象合理(8分):①“变形”后的特点与事物本身属性相符(4分);②情节设计新颖,不脱离生活逻辑(4分)。
4. 语言表达(8分):①语句通顺,无明显语病(4分);②用词准确,有一定生动性(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4分);③字数不少于450字(2分,字数不足400字扣2分,不足300字按三等文以下评分)。
5. 书写规范(2分):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无错别字(错字每3个扣1分,扣完2分为止)。
分级评分示例
一等文(25-30分):题目完整,变形对象清晰,经历具体且有新意,重点部分细节丰富,感受真挚,想象合理,语言生动流畅,字数达标,书写工整。
二等文(20-24分):题目完整,变形经历较具体,有一定细节,感受明确,想象基本合理,语言通顺,字数达标,书写较工整。
三等文(15-19分):题目完整,变形经历简单,细节不足,感受较模糊,想象有少量不合理之处,语言基本通顺,字数基本达标,书写一般。
四等文(14分以下):题目未补充或变形对象不明确,经历零散,无细节,感受缺失,想象不合理,语言不通顺,字数不足,书写潦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