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北湖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长春市北湖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吉林省长春北湖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集月壤样品之旅。下列探月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点火起航 B.拍摄影像 C.月背着陆 D.采集月壤
2.月球的大气成分与地球的不同,地球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 B.稀有气体 C.氮气 D.二氧化碳
3.嫦娥六号探测器钻杆主体采用铝基碳化硅材料。铝、碳、硅是三种不同的元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4.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试管,下列相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取用固体试剂
C.加热液体试剂 D.检查气密性
5.稀释浓硫酸时,需要佩戴好护目镜,以保护眼睛,下列图标表示护目镜的是
A. B. C. D.
6.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下列事实与微观解释不符的是
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液氧和氧气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7.下列微观粒子的示意图可以表示氧化物的是
A. B. C. D.
8.(已知:白磷和红磷都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纳米铁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如图所示,将等容积(1L)、等质量(包括瓶塞、导管、燃烧匙)的两集气瓶置于天平左右两盘,并调至平衡,关闭弹簧夹a、b,点燃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待两者熄灭,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a、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更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的吸收
B.打开弹簧夹a、b一段时间后,流入集气瓶乙中的水比甲中多
C.打开弹簧夹a、b一段时间后,托盘天平指针偏右
D.将甲燃烧匙中的白磷换成纳米铁粉,实验结束时,天平仍然平衡
9.化学学科素养体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示例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观念:氧气不易溶于水,常用排水法收集
B.科学思维: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则要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必须添加催化剂
C.科学探究与实践:选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D.科学态度与责任:实验后的废液集中回收处理,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10.用天平称量铜粉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前后的质量(如甲图所示)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同一实验中,相同时间内,容器内各种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乙图至丁图所示(e点为丁图图像上任意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点的固体质量与d点相等
B.b点的气体分子总数比c点少
C.a点的的体积分数比d点大
D.c点与e点的固体中铜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二、实验题
11.某实验小组同学通过以下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 。
(2)实验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水的目的是 。
(3)实验三用坩埚钳夹取一块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目的是 。
(4)实验四将氧气倒入烧杯中,观察到带有火星的木条出现的现象及从该实验体现出氧气具有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 。
12.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
(2)高锰酸钾利用排水法制取氧气时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 开始收集,收集完后要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如果反了会出现的后果是 。
三、科学探究题
13.自然界并不缺少“镁”,化学兴趣小组以“镁”为研究对象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镁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
【实验探究】小东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镁条燃烧。待镁条熄灭、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
【实验分析】
(1)根据空气的组成,减少的气体不仅有氧气,还一定有 。
【实验结论】不能用镁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拓展探究】小明发现久置的镁条上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这层灰黑色的外衣是什么物质呢?他叫来了小亮、小红一起进行了实验探究。
【做出猜想】小明认为可能是MgO;小亮认为可能是;小红认为可能是。
(2)小红认为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查阅资料】
①受热分解产生两种氧化物。
②受热分解产生三种氧化物。
【继续探究】小亮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时,发现试管口有液滴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试管内生成白色固体。
【实验讨论】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试管口的液滴为 (填化学式)。
(4)实验后,小亮认为小红的猜想也是错误的,理由是 。
【实验反思】
(5)要验证小亮的猜想,实际上只需证明灰黑色“外衣”的形成是否需要二氧化碳即可。为了证明这一猜想,需要进行下图实验中的 (填字母)。
A. B.
C. D.
四、计算题
14.实验室用NaOH吸收二氧化碳,若要吸收4.4g二氧化碳需消耗氢氧化钠多少克
已知:CO2+2NaOH=Na2CO3+H2O
五、填空与简答
15.2025年4月,中国突破性研发“无核氢弹”技术,“无核氢弹”使用氢化镁(化学式)作为核心材料。爆炸时,氢化镁分为镁和氢气。氢气与氧气剧烈燃烧生成水,该过程无有毒物质残留,被称为“绿色武器”。同一技术还能造续航1200公里氢能源车。完成下面小题: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氢元素 。
②两个氢原子 。
(2)镁元素的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①镁原子的原子序数是 。
②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3)基于背景素材,围绕氢化镁的使用回答。
①写出氢化镁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②材料中把氢化镁爆炸称为“绿色武器”的原因 。
16.家庭小实验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如图为实践小组的同学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的简易电解水装置。
(1)电解水时,试管b中最先产生气泡的位置在 (填“1”、'“2”或“3”)处。
(2)请在图中画出两试管中气体体积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并标出气体名称。
17.学习小组用下列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已知:酚酞溶液遇碱(如氨水)显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透明笔管和笔帽进行如图微型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与教材上的实验装置相比优点是 。(答一条即可)
(2)如图将一块糖放入水中,糖溶解后,乙中液面低于甲中液面。液面下降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还因为 ;混合均匀后,分子 (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3)如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微观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 (填字母)。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有关。
18.中国空间站是我国自主建造的载人空间站项目,空间站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一般分为开式系统、改进型开式系统、半闭式系统、闭式系统4种。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半闭式,该系统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再通过电解水制氧气,同时利用吸附剂去除二氧化碳,舱内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在适宜范围内。如图是3名航天员在空间站密封舱内停留时,舱内氧气分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未来中国空间站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可能会进一步优化,逐步向闭式循环系统发展,更高的资源循环利用率,为更长期的太空任务(如月球基地、火星探测)奠定基础。
(1)中国空间站用于去除二氧化碳的吸附剂为氢氧化锂(LiOH)和分子筛,分子筛与活性炭一样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 性。
(2)结合图示分析,航天员在中度活动时氧气分压迅速下降的原因是 。
(3)未来中国空间站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可能会逐步向闭式循环系统发展的目的: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A D A B B A B C
11.(1)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
(2)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3)验证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4)带有火星的木条自下而上依次复燃;密度比空气大;支持燃烧
12.(1)酒精灯
(2) A 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水倒流,炸裂试管
13.(1)氮气/N2
(2)氧化镁是白色固体
(3)H2O
(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而Mg(OH)2中没有碳元素,不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5)AD
14.解:设吸收4.4g二氧化碳需消耗氢氧化钠质量为x。
=
解得x=8g
答:要吸收4.4g二氧化碳需消耗氢氧化钠8克。
15.(1)
(2) 12 24.31
(3) 氢化镁分解为镁和氢气。氢气与氧气剧烈燃烧生成水,该过程无有毒物质残留
16.(1)1
(2)
17.(1) 滤纸条由左向右依次变红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无污染
(2) 分子间有间隔 继续
(3) BC 分子种类
18.(1)吸附
(2)呼吸作用加快,消耗氧气速率增大
(3)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更长期的太空任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