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日照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阶段素养测试
物 理 试 题
(时间: 60分钟 分值: 100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
2. 第I卷共 12小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改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第II卷共9小题,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估测是初中生应具备的一种技能,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国歌有84个字,37个小节,演奏一首国歌大约需要1min的时间
B. 中学生百米赛跑速度大约为 20m/s
C. 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为 40cm
D. 夏天,人们感觉比较舒服的室温为30℃
2. 中国空间站的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转位后形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如图1所示。关于此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梦天实验舱靠近天河核心舱的过程中,以天河核心舱为参照物,梦天实验舱是静止的
B. 对接完成后,以天河核心舱为参照物,梦天实验舱是运动的
C. 对接完成后,以梦天实验舱为参照物,地面指挥中心是运动的
D. 对接完成后,以地面指挥中心为参照物,天河核心舱是静止的
3. 李明是体育委员,他协助体育老师测量60 m跑道的长度时,老师给他提供了如下器材让他选择,他应选择的是
A. 长度30cm、分度值为0.5mm的钢尺
B. 长度2m、分度值为1mm的钢卷尺
C. 长度200m、分度值为1m的皮尺
D. 长度100m、分度值为1 cm的皮尺
4. 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上的水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不停的循环。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海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
B. 空气中的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形成小水滴
C. 高空中的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晶
D. 高空中的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液化,形成雨水
5. 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人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 图乙:用相同的力敲击水瓶琴能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C. 图丙:蝙蝠利用次声波传递能量确定目标的位置
D. 图丁: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
6. 如图3所示,是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支铅笔长度时的情景,对于此次测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测量时,零刻度线没有对准铅笔的最左端
B. 读数时,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
C. 在测量时,如果改正了其中的错误,测量的误差就会随错误的消失而消失
D.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7. 厨房不仅是加工食材的场所,也是日常生活中充满物态变化的“实验室”。在烹饪过程中涉及各种物态变化,那么有关厨房中的物态变化,描述错误的是
A. 蒸馒头时,会发现有大量的“白气”在锅的上方冉冉升起,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B. 拿刚出锅的热馒头时,手上要沾点凉水,是因为手上的凉水接触到热馒头时,会迅速汽化吸热,防止手被烫伤
C. 将包好的水饺放入冰箱一段时间后会变得硬邦邦的,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D. 变软的水饺放入沸腾的水中,不会发黄、变焦,而放在食用油中炸,就会变焦,这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8. 2013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2024年3月 3 日是第 25 个“全国爱耳日”。降低噪声影响,守护听力健康,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与声音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B.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产生声音的响度不同
C. 跳广场舞时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
D. “山东舰”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9. 如图4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不能将小车从B 点静止释放
B. 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
C. 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所测量出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D. 实验中为便于测量时间,应保持斜面较大的坡度
10. 如图5甲是小民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其描绘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B. 水沸腾时,水中上升的气泡由小变大
C.组装器材时,应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D. 水的沸点是 此时的大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
11. 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已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下列关于节气的谚语分析正确的是
A. “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吸热
B. “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放热
C. “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吸热
D. “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放热
12. 甲、乙两同学同时从家中步行到学校,刚好在学校大门口相遇,他们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6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同学从家中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比乙同学大
B. 甲同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1m/s
C. 乙同学先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再加速直线运动
D. 12~16min, 乙同学的平均速度为 2m/s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13. 如图7甲所示,是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两侧的“热棒”。图乙是“热棒”的内部示意图,工作时,上端的氨气通过散热片将热传给空气,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重新回到下部; 下部的液态氨在冻土区路基温度较高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发生汽化,使冻土层常年保持冷冻状态。
14. 小明家临街,在家里装了一台噪声监测仪,如图 8 所示。监测仪上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 ,利用该噪声监测仪 (选填“能”或“不能”) 减弱噪声。
15. 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是 3∶2,路程之比是 4∶3,则甲、乙两物体的时间之比是 。丙、丁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所用时间之比为3∶5,运动路程之比为1∶2,则丙、丁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
四、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16. 某小组同学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探究“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在图9 (a) 中已标出 (其中琴弦a、c、d的粗细相同,琴弦b最粗; 琴弦a、b、c的长度相同,琴弦d最短) ,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1)若他选择a、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的关系。
(2)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 两根弦线做实验。
(3)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 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这是因为当琴弦的长短、粗细发生变化时,会改变琴弦振动的 (选填“振幅”或“频率”) ,从而改变音调。
(4)实验中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
(5)如图 (b) 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两图是 ,响度相同的两图是 。
17. 如图10甲所示,是某实验小组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 组内同学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存在明显的不妥,请你指出不妥之处 (一处即可) 。
(2) 调整好装置后开始实验,海波温度在 时,每隔1 分钟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数据如下表所示,第3 分钟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此时海波处于 态。
(3)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海波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40 42 44 48 48 48 50 53
(4) 另外两个实验小组采用相同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小组 A 用质量为m 的海波做实验,绘制海波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丙中的a,小组 B 选用质量为 m 的海波做实验 (m >m ) , 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丙中的 (选填“b” “c”或“d”)。
(5) 实验结束后,有一位同学认为:4—7min的海波温度没有发生变化,说明这段时间内海波不再吸热。这位同学的想法是否正确,请做出判断,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 18题10分, 19题10分, 共20分)
18. 如图11所示,国庆假期,小虎和家人去游玩,听导游介绍前方 692m远的大山叫“测音速石”,聪明的小虎对着“测音速石”大喊一声“啊”,4s后听到回声,果然测出了声速。接着小虎对着另外一处的山崖大喊一声,3s后听到回声。求:
(1) 求小虎测出的声速
(2) 求小虎到山崖的距离
(3) 小虎测出的声速不等于340m/s,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案合理即可)
19. 如图12所示,一辆处于自动驾驶状态的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他探测到前方 200米处的人行道上,有一位行人正在以2m/s 的速度匀速通过没有红绿灯的路口,路宽为16米。求:
(1) 行人通过人行道所需要的时间
(2) 为保证人安全的通过路口,并预留10秒的安全时间,试判断车辆是否需要停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