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孟子》的文化价值和儒家思想中对学习态度的重视,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语言运用:掌握文言文基础字词(如“之”“弗”“惟”等)的含义和用法,能准确翻译课文。思维能力:通过对比分析两位学弈者的不同态度和结果,培养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审美创造:体会文言文的简洁美、凝练美,感受古人在表达思想时的精妙构思。【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分析两位学弈者的不同态度和结果,培养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教学流程】 任务一:回顾链接,触发话题 1.联系已学引出新课。出示《囊萤夜读》《铁杵成针》课文页面,讨论发现,这两篇文言文的主人公都是勤奋好学之人,给了我们很多的启迪与鼓励。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的文言文《学弈》,它又会给你带来怎样的启发呢 2.回顾学习方法。学习文言文,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交流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等。 任务二:理读梳理,明确观点 1.检查预习效果。理解“学弈”是学下棋的意思,同时拓学“学琴”“学画”等与学生关联比较紧密的组合,充分理解课题。 2.了解孟子。《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关于孟子,你有哪些信息可以和同学分享 简要交流《孟母三迁》的故事。 补充出示: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他被称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孟子》一书记录了他的思想和言行。 3.一读课文,读准确。 (1)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步骤。一是反复朗读;二是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三是明白文章说明的道理。那咱们就先来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字典等方法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惟弈秋之为(wéi)听 一心以为(wéi)有鸿鹄将至 为(wèi) 是其智弗若与 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yú) (3)听课文朗读,标出准确的停顿符号。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4)根据正确的读音和断句,采用个别读、同桌互读、齐读等方式,进一步熟悉文本。 4.二读课文,读明白。 (1)借助注释、插图,小组合作说说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重点指导理解“者”。“者”是什么意思 (者:…… 的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们今天仍然有这样的用法,比如读者、记者、作者等。 (2)指导理解“之”。这篇课文中,有一个字出现的次数特别多,请你圈出来。是的,“之”字出现了6次。每次的意思都一样吗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联系上下文,理解“之”的意思,交流反馈。 5.三读课文,明观点。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我们已经理解了,你能不能连起来说一说故事的内容呢 明确孟子表达的观点是: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任务三:精读比照,厘清观点 1.合作学习: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学习环境,两个人的学习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 接下来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从原文中寻找相关依据,完成下列表格。 2.交流学习结果。 (1)学习结果的比较。出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那是因为另一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人吗 不是的。文章的最后一句“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清楚地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那是因为什么 (因为不同的学习行为) (2)学习态度的比较。他们俩人的学习态度有什么不一样 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吗 聚焦“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①其一人的学习态度: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在学下棋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情况呢 预设:天上飞过一只小鸟,地上跑过一只野兔,花丛中飞来一只蜜蜂……他又会如何应对呢 请学生想象说话,并引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是啊,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他始终保持“惟弈秋之为听”的状态,这就叫“专心致志”。(板书:专心致志) ②另一人同样遇到这些情况会怎么做呢 预设:遇到天上飞过一只小鸟,思援弓缴而射之;地上跑过一 只野兔,思拉大网而逮之;花丛中飞来一只蜜蜂,思扇 蒲扇而驱之……总之,只要外面一有风吹草动,这个人 就会受到影响,这就是“三心二意”。(板书:三心二意) ③其一人专心致志,另一人三心二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 3.插图形象的比较。这样的对比还隐藏在课文的插图中。(出示课文插图)仔细观察插图上的人物,你能通过补白两位学生的动作以及心理活动来说明学习态度吗 想象说话预设:一只鸿鹄从天上飞过,另一人看 见,心想,好大一只肥雁,等会儿我一定要用箭把它射 下来。他还偷偷瞄了老师一眼,暗自窃喜老师没发现。另一人的眼睛一直盯着棋盘,在思考如何破局。指导朗读。读好对比,总结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学习就该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4.呈现原文,提炼观点。其实,这则故事的原文中还有一句话,在我们文章的最前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理解意思:博弈虽然 是一种简单的游戏,如果不专心致志,也就学不到家。“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这就是孟子的观点。把课件中的表格增补一格,将提炼好的观点填写进去。 任务四:学用融通,表达观点 1.发现“怎么写”。“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那么,作者是如何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 我们再次回到课文,发现孟子表达观点的奥秘。原来,作者是先写了学下棋的故事,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就是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2.链接《自相矛盾》,进一步理解“怎么写”。在古 代,很多学者都会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比 如我们曾经学过的《自相矛盾》,也是先写具体事例,最后再表达观点。 3.创意辩论,表达观点。那么,孟子的这个观点,你赞同还是反对呢 请你学着孟子的样子,也用具体 事例来表达你的观点。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位同学都 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评价。 4.交流分享。选择3~4位学生进行观点阐述,其他学生结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5.链接口语交际。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明白了“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也学会了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在本单元口语交际课的辩论赛中。 6.存疑结课。说到辩论,我有一个疑问:古人是怎么辩论的呢 下节课,让我们走进文言文《两小儿辩日》一探究竟。板书设计学弈专心致志三心二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