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威远县竞力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威远县竞力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高2028届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试题
思想政治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计两张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考试范围为必修一1-3课。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规范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黑色墨迹签字笔规范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时禁止任何形式作弊,不能有左顾右盼、谈论和东倒西歪等与考试无关的动作。
4.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试卷留存好。
另:这是你高中的第一次考试,预祝同学们旗开得胜。
第Ⅰ卷 选择题(共计75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25小题)
1.人类社会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要发生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方面,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在一种社会形态中,往往是多种生产关系同时并存,这些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并与其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以及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等社会意识形式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②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④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反作用于上层建筑
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在原始社会,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决定这一状况的根本因素是(  )
A. 按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 B. 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C. 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 D. 原始人缺乏生产经验
3.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是(  )
A. 氏族长和氏族成员
B.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C.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D.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4.奴隶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下列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①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②原始社会逐渐走向解体
③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 ④阶级出现,奴隶社会最终形成
⑤土地变为私人财产,私有制确立 ⑥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A. ①-③-②-⑤-⑥-④ B. ①-③-⑤-⑥-②-④
C. ①-②-③-⑥-⑤-④ D. ①-②-③-⑤-⑥-④
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出自杜甫的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本意是红漆大门,借指富贵人家。整句诗的意思就是,富贵人家酒肉太多了,多的都放臭了、放馊了,而在门外的大路上,却有许多因饥饿受冻而死的穷人,无人收尸。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封建君主专制
B. 封建土地所有制
C. 封建等级制度
D. 社会生产力水平
6.如果你不幸穿越到1929年美国大萧条那个时代,你会发现,白天陪你搬砖的有工程师、银行行长……晚上,敲开你家门的,甚至可能是你的前老板,因为他也没工作了,出门要饭碰巧路过。美国大萧条出现的根源是(   )
A.资产阶级未采取有效措施缓和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使工人阶级日益贫困化
D.社会生产的商品与劳动人民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7.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康帕内拉的《太阳城》里关于太阳城人民的食物有这样一段描述:“容易消化的食物留给老年人吃,每天三餐,……公社食堂吃饭的人每日两餐,儿童则按‘物理学家’的规定每日四餐。他们多半能活到一百岁,有的甚至活到二百岁。”上述材料体现了( )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
②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出激烈矛盾
③构建一个自由平等、人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
④空想社会主义者找到了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1883年3月,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讲话指出,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但他做出的两大发现具有重大意义,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③由此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科学到空想的飞跃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从根本上推翻了沙俄时代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蓬物发展,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先后有一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B.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C.十月革命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十月革命的胜利宣布了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0.毛泽东1939年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主要因素是(   )
A.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 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经验
C. 民主革命包含社会主义因素
D. 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   )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争取主权独立、思想解放
③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④实现国家繁荣、世界和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某班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奋斗历程”开展研究性学习,一位同学以时间轴的方式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关键历史事件,并标注了各个阶段所属的历史时期。下图中对于“历史时期”的标注有问题的是(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
C.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3.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一件件文物定格历史瞬间,带领观众重回“觉醒年代”,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汲取前行力量。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①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②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
③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下列属于“一化三改”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国营企业力量日益壮大,农民互助合作、农业集体化也逐步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时机已经成熟,党中央及时提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对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主要表现在(  )
①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不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阵营转变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丰富经验
③个体农业经济能够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需要
④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逐渐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来说,就是“一化三改”。其中过渡时期是指( )
A.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从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 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7.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中国共产党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这一探索( )
①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
②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
③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目的
④以“两弹一星”精神为支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8.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C.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
D.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9.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要继续做好自身改革这篇大文章,既扩大开放之门,又将改革之路走稳。关于改革开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②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③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④开放沿长江的5个城市
A. ②→④→①→③ B. ①→④→③→②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②→④
20.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可能关闭。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因为(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③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④改革开放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1.根据国家统计局历年公布的居民储蓄存款数据,自1978年到2025年10月,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增长。产生这一现象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得到发展 B.人民收入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C.人民群众支持银行等金融业发展 D.我国居民有着良好的储蓄习惯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  )
①邓小平理论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③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不动摇、不偏离、不变道。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①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②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④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4.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_________”这一鲜明主题。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 )
A.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 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D.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25.下列选项中,最能恰当体现我国取得下面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
A.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B. 努力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C.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 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计25分)
二、非选择题(第26、27题各8分、第28题9分共计3个大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为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有同学查找资料,绘制了这样一张图:
(1)请帮他将图中空白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2)请分别说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社会主要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4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一部中国近代史,是帝国主义侵略、掠夺中国并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的历史。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毛泽东按动电钮,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70多年砥砺奋进,70多年春华秋实,我们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发展奇迹。
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回首改革开放前,会发现当时需凭票购买的“三大件”——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到2020年的家庭普及率已接近100%。居民代步,经历了从自行车,摩托车到汽车的快速转变,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6亿辆,其中汽车3.59亿辆。这一切,都与改革开放所推动的经济高增长休戚相关。
在46年多的改革实践中,通过经济制度上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制度;政策体系上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法治体系建设,最终成就了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全球经济奇迹,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对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意义。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思想政治试题 第8页 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