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彩虹》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彩虹》 教案

资源简介

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时备课
课题 彩虹 课型 精读引领课 主备人 序号
教材分析 核心问题及问题系统
课标分析 维度 学段目标 任务群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能对形近字进行区分。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阅读任务群 阅读图画书,体会童真童趣,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 喜欢汉字,有意识地梳理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的汉字、词语。并尝试进行分类。
阅读与鉴赏 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动词)。 2.借助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 3.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 看图说话,能描述图画的主要内容,说出多幅图之间的内容关联。 喜欢阅读童话、儿歌等,根据提示提取文本显性信息,愿意向他人讲述读过的故事。喜欢积累优美的词句,并尝试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表达与交流 留心周围事物,写想象中的事物。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朗读课文时注意语气、语调和节奏表达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简单评价他人朗读。
梳理与探究 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 在探究活动中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观察、提问,能用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所得。
学情分析 已知经验 困难障碍 突破措施
一年级已经积累了识字方法,学习了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字词障碍可以自行扫除。 学生的生活场景中有过类似的体验,能够方便学生去想象。 3.学生之前学习过借助图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提取信息,理解句意。 1.对感兴趣的内容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不太敢于表达。 2.学生对生活中的观察不够细致。 1.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导入启发,鼓励学生积极观察发现。 2.同桌先互说,再小组交流说,老师点评,学生再次练说。
课时目标 借助拼音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自主认识读“虹、镜”等易读错字,通过形近字比较区分“园一圆”等易混淆字;会写“丽、提”等字。“天上、美丽”等词语。 通过熟读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课文,联系生活,提取课文关键信息并说出“我”想为家人做的事情,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 任务一:我会识字写字 分类比较并梳理重点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任务二:我会想象 通过提取关键信息,说出“我”想为家人做的事情。 任务三:我的体会 通过小女孩为家人做的事情,谈谈我的体会。
课时驱动任务 “发现童年乐趣”分享会 童年的快乐藏在发现和想象中,看!有一个小女孩,正站在彩虹桥上,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她想为家人做什么事? 预设:文中提到的家人有哪些?她想为家人做哪些事?(任务一:提取信息) 她是如何进行想象的?(任务二:追踪方法策略) 你有什么样的体会?如果是你走上彩虹桥,你会为家人做什么?(任务三:聚焦作用巧转)
教学环节 学习过程 (强化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的过程) 评价任务及标准
环节1 整体感知 任务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活动1(线索1):生字我会认 (一)认识彩虹。 1.观看彩虹形成的视频,认识彩虹。 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预设:彩虹为什么是七彩的?) 2. 识记生字“虹”。 分享识字方法(加一加:虫+工=虹 换一换:红—虹)。 关于“虹”的“虫字旁”的小故事。 3.识记生字,分享识字方法。 (1)偏旁归类识记:“洒、浇”都是三点水偏旁,通常表示和水有关;“提、挑”都是提手旁,通常表示和手有关。 (2)口诀识记:合手为“拿”。 (3)形声字归类识记:镜、 裙。 (4)字理识记:壶。 (5)动作识记:系(系红领巾)。 (6)组词识记:荡(荡来荡去)。 3.通过游戏、同桌互读、指名、开火车等方式检查识字成果。 活动2(线索2):课文我会读 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圈出生字,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 评价维度星级朗读准确☆读准字音☆识字方法☆
环节2 课文分析 任务二——再读课文,体会关爱 活动一: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圈出:文中提到了哪些家人? 2.划出:“我”想为家人做哪些事? ◎文中提到了爸爸、妈妈、哥哥。我想提着爸爸的水壶到彩虹桥上帮他浇田,我想拿着妈妈的镜子到彩虹桥上照着她梳头,我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荡来荡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 指导朗读,读好长句子。 (1)出示第一个问句,圈出我向爸爸借的物品。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 ◎水壶。 朗读指导:读问句时语气要上扬,读出疑惑。体现出很希望得到那把浇花用的水壶的心情。 (2)出示第二个问句: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是我在下雨吗? ①把“我”的动作用圈标出来。(提、走、洒。) 这三个动作也组成了短语。(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三个连续的动作能像动画片一样让我们在头脑里出现画面,边想象小女孩爬上彩虹桥的样子边读。 ②“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读出“我”好奇与兴奋的心情。 (3)出示第三个问句: “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高兴吗?” 让学生体会“我”为父亲解决问题后自豪的心情;读“您高兴吗”,想象“我”充满期待地等待爸爸的回答,可以用天真、自豪的语气进行朗读。 (4)检查朗读。 2.思考:我为爸爸做了哪些事? ◎我”走上彩虹桥提着爸爸的水壶下一场雨,为爸爸浇田,是对爸爸的关心和爱。 学习方法总结:圈出“我”要的物品名称—划出描写“我”动作的词语—交流“我”为家人做了哪些事。 活动二:根据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依法自学3-4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第3自然段,交流分享。 ◎“我”要的是妈妈那面镜子。 ◎表示“我”动作的词语是:拿、走。 ◎“我”要拿着妈妈的镜子照着妈妈梳头,体现出我关爱妈妈。 2.指导朗读。 读对妈妈的述说时,总体上可以轻柔一些,表现对妈妈的爱意。朗读“我拿着圆圆的月亮照着您梳头”,可以让学生回忆真实生活中妈妈梳头的场景,引导学生放慢语速轻声读。结尾处的“您高兴吗”可以用轻柔的声音表达出对妈妈的关心。 3.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第4自然段,交流分享。 ◎“我”要的是哥哥的秋千。 ◎表示“我”动作的词语是:坐、挂、荡、飘。 ◎“我”要把哥哥的秋千系在桥上,希望与哥哥分享快乐。 2.指导朗读。 可以引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语气朗读。如,“荡来荡去、飘啊飘”等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配合手部摆动的动作,感受和哥哥一起做游戏的欢乐。朗读结尾处的“高兴吗",可以引导学生与前面两个自然段的“您高兴吗”进行比较,用欢快的语气读,表现出与哥哥的亲昵。 活动三:如果你走上彩虹桥,会为亲人做什么?请说一说,写一写。 评价维度星级能提出相关问题☆能在文中找出相关信息☆能运用方法☆能够仿说句子☆合适语气读好句☆
环节3 任务三:拓展阅读,体会亲情 拓展阅读《奇怪的雨伞》。 1.出示阅读要求,自由阅读。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这把雨伞奇怪在哪里? (3)思考:熊妈妈和小熊妈妈为什么都有一把“奇怪的雨伞”? 2.分享交流。 (1)这把雨伞奇怪在哪里? ◎熊宝宝和熊妈妈一起打伞,熊宝宝身上几乎不湿,熊妈妈总是湿半边身子。 (2)熊妈妈和小熊妈妈为什么都有一把“奇怪的雨伞”? ◎这其实是一把普通的雨伞,熊妈妈把雨伞打在了熊宝宝身上,可以看出熊妈妈都爱熊宝宝,所以,他们都有一把“奇怪的雨伞”。 和课文对比学习,说说我还能为家里做什么?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标准,完整呈现学习过程。 评价维度星级正确朗读,声音洪亮,感情充沛 ☆提取信息准确☆ 说出体会☆
环节4 写字指导 活动四:书写指导,展示风采 (一)读好生字词,观察字形,按结构分类。 圆圆的 秋千 哥哥 挂着 啊 左右结构:秋 挂 啊 上下结构:哥 全包围结构:圆 (二)指导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1.观察“圆、秋、哥、挂、啊”,想想怎么写美观。 ◎书写要点: “秋”:“火”的第1点在中心点上,长撇要伸向禾字旁点的下方。 “挂”:“圭”的两个“土”分写横中线上下,竖笔垂直对齐,上“土”的底部在横中线上。 “啊”:“口”和“可”的上端齐平,中间的“阝”略高;左、中部分的总宽和“可”的宽度大致相等。 “哥”:中间的长横从横中线起笔,略微向右上方倾斜;两个“口”上小下大,写得扁一些。 “圆”:外框写得大一些,给中间的“员”留出位置;“员”的“口”写得扁一些。 2.教师范写,学生在课本上描红,再在练习本上练写两个。 3.借助评价小工具,师生进行评价,书写不理想的,重新练写。 评价维度星级书写认真☆观察仔细☆ 评价准确☆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我”对家人的关爱,记录了自己对家人的关爱,收获满满。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书写本节课字词。 【发展性作业】(课外拓展练兵) ☆阅读主题丛书《晒月光》 【综合性作业】(深化思维迁移) ☆积累词句,并运用词句说一句或几句话
课后反思 有学生问题解决的问题和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