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数星星的孩子》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数星星的孩子》 教案

资源简介

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时备课
课题 数星星的孩子 课型 精读引领课 主备人 序号
教材分析 核心问题及问题系统
课标分析 维度 学段目标 任务群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能对形近字进行区分。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阅读任务群 阅读图画书,体会童真童趣,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 喜欢汉字,有意识地梳理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的汉字/词语。并尝试进行分类。
阅读与鉴赏 1.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 3.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 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积极参与讨论,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喜欢阅读童话、儿歌等,根据提示提取文本显性信息,愿意向他人讲述读过的故事。喜欢积累优美的词句,并尝试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表达与交流 听故事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他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朗读课文时注意语气、语调和节奏表达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简单评价他人朗读。
梳理与探究 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 在探究活动中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观察、提问,能用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所得。
学情分析 已知经验 困难障碍 突破措施
1. 识字方法:学生已掌握基本的识字方法和查字典技能,能自行扫除阅读中的生字词障碍。 2. 阅读方法:前期学习过借助插图理解课文、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有助于理解张衡数星星的场景和细节。 3. 生活经验:学生对夜空和星星有普遍的观察经验,便于想象课文情境。 1. 表达障碍:对于“张衡为什么能成为天文学家”等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学生可能不敢或不知如何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 2. 观察与思维障碍:学生的观察多停留在表面,难以将张衡“数星星”的行为与“细致观察、发现规律”的科学探究精神联系起来. 1. 激活经验,鼓励观察:从“你数过星星吗?”等生活化问题导入,鼓励学生分享观察,激发兴趣。 2. 搭建阶梯,引导表达:采用“同桌互说→小组交流→教师点评→个人再练说”的递进方式,降低表达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练习和提升。 3. 聚焦关键,深化理解:引导学生重点讨论“爷爷的话”和张衡的发现,体会“仔细观察”与“发现规律”之间的关系,理解核心主旨。
课时目标 认识珍、撒”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转”,会写“珍、珠”等9个字, 以及“晚上、珍珠”等8个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体会角色的心情。 能弄懂张衡听了爷爷的话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4.能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说说张衡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原因。 任务一: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分类比较并梳理重点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任务二:再读课文,交流启发 通过提取关键信息,说出爷爷告诉了张恒哪些知识?他听了以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张恒的故事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发?。 任务三:书写指导,展示风采 通过观察结构分类写好生字。
课时驱动任务 “我是小小观察家” 情境导入: 每个伟大的发现都始于一次好奇的观察。今天,让我们化身“小小观察家”,解开张衡数星星的秘密。 · 任务一:发现“观察”的秘密 · 核心问题: 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的?他有什么惊人的发现? · 学习活动: 快速阅读,找出张衡观察星星的动作和最终发现。 · 任务二:学习“坚持”的品质 · 核心问题: 面对困难和不理解,张衡是如何坚持的? · 学习活动: 聚焦与奶奶、爷爷的对话,讨论张衡身上令人敬佩的品质。 · 任务三:分享“我的新发现” · 核心问题: 从张衡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你曾认真观察过什么? · 学习活动: 简单分享一次你的观察经历,感受发现的乐趣。
教学环节 学习过程 (强化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的过程) 评价任务及标准
环节1 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任务一——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活动1(线索1):读课题,学写字 1.指导书写“数”。 “数”:左下部分的“女”中的横要写短,右边为“攵”不要写成“夂” 2.评一评,做到正确、规范。写得不好的,再练写几个。 活动2(线索2):根据要求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自读要求: (1)圈画二类字,借助拼音,把字读正确。 (2)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长的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标好自然段序号。 2.多种方式检查生字,正音;认识多音字“转”,读四声时组词“转动、转圈”,读三声时组词“转达、转身”。 活动3(线索3):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借助图片组词识记:围绕、变脸、珍珠、勺子、仰头。 2.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撒、靠、颗、距、祖、汉、研。 3.语境中识记: 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是绕着北极星转动的。他刻苦钻研天文,后来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评价维度星级圈出二类字☆读准字音☆识字方法☆
环节2 再读课文,交流启发 任务二——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活动一:再读课文,思考:数星星的孩子是谁 1.聚焦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知道数星星的孩子是张衡。 2.拓展张衡的资料。 张衡提出浑天说,认为天地就像鸡蛋一样,天是蛋白,地是蛋黄,天包着地。 活动二:再读课文,标出: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的 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 1.指导朗读:读出星空的美妙,语速舒缓,读出赞叹的语气。 2.用“○”标出张衡数星星的动作:边读边做动作,感受张衡数星星的样子。 交流:感受到张衡认真、专注、对星星充满兴趣。 活动三:读好张衡和奶奶的对话,体会张衡是个怎样的孩子 1.读奶奶的话,理解意思:奶奶认为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指导朗读:读出奶奶对孩子的疼爱。 2.思考:从张衡数星星和说的话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张衡是个有耐心、爱观察、爱探索、充满自信、有主见的孩子。 任务三——精读课文,交流启发 活动一:再读课文,思考:数星星的孩子是谁 1.交流:星星之间的距离不变,祖先给它们分组取了名字: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 “孩子,你看得很仔细。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看起来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我们的祖先把它们分成一组一组,还给起了名字。” “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 2.指导读好爷爷的话:语气要亲切、充满耐心。读出长句子的停顿和重音。 活动二:精读课文,标出张衡听了爷爷的话是怎么想的 怎么做的? 1.交流张衡的想法和做法: 想: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 做: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是绕着北极星转动的。 2.指导朗读:读出张衡验证后的兴奋和肯定语气。“果然”要读重音。 活动三: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交流启发 张衡对星空充满好奇,我们也要对热爱的事情充满好奇!张衡还有细致观察和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我们也要学习! 评价维度星级从文中提取准确信息☆读出恰当语气☆提炼人物形象☆
环节3 书写指导,展示风采 任务四——书写指导,展示风采 观察结构,分类写好生字。 1.观察分类。 晚上 奶奶 您好 爷爷 很好 变成 勺子 张衡 汉朝 左右结构:晚奶很张汉 上下结构:您爷变 独体结构:勺 2.指导写好生字。 (1)指导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很”:左窄右宽。“彳”两撇平行,竖画正直。“艮”横向笔画平行;竖提要正;斜捺收笔比竖提稍高。 “张”:“弓”稍窄,横向笔画平行、均匀,横折和竖折折钩稍向左斜。“长”横画长短适中,竖提端正,撇短捺长。 “汉”:左窄右宽。“氵”上两点短小,中点偏左,提画直斜有力。“又”横撇的横稍短,捺画收笔低于撇画。 “晚”:左窄右宽。“日”字写得窄小;“免”斜刀头稍小,中框略扁,第6笔撇画从框部正中撇出,穿插到“日”的下面,竖弯钩写舒展。 “奶”:左窄右宽。“女”撇点中的撇部分和撇平行,间距适中,横画左伸。“乃”宽窄得当,斜中求正,位置比左部略低。 (2)指导写好上下结构的字: “您”:上半部分收紧,左上角的单人旁要短,“尔”的横钩短,两点对称;“心”的三点间距大致相等。 “爷”:撇点距离适中,撇捺开张。下部稍小,竖画正直。 “变”:“亦”上点居中:横画稍长;两竖短而平行;左右两点对称。“又”的交叉点与上点相对,撇捺舒展,收笔大致平齐。 (3)指导写好独体结构的字: “勺”:撇画从竖中线起笔,横折钩下部略向左弯,点画对准撇画与横折钩的相交处。 3.教师范写,学生在课本上描红,借助评价小工具评价,有不理想的字再在练习本上练写两个。 评价维度星级书写认真☆观察仔细☆ 评价准确☆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张衡的探索精神,通过拓展阅读懂得了观察与思考的重要性,收获满满。我们可以观察浩瀚的星空,找一找北斗七星、北极星,然后用笔把它们画下来,讲一讲自己的观察感受。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书写本节课字词。 【发展性作业】(课外拓展练兵) ☆阅读主题丛书《晒月光》 【综合性作业】(深化思维迁移) ☆积累词句,并运用词句说一句或几句话
课后反思 有学生问题解决的问题和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