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教案)

资源简介

部编二上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探索童年乐趣
举办“ 探 索 童 年 乐 趣 ”交流分享会
人文主题: 发现的乐趣
语文要素: ◎对感兴趣的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借助词句,把握课文主要信息
单元概览
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本单元以“发现的乐趣”为主题,编排了《彩虹》《去外婆家》《数星星的孩子》三篇课文,呈现了儿童对世界有趣的发现。通过阅读本组课文,学生能学会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美好,体悟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同学们展开交流,发现其中的童趣。 语文要素: 对感兴趣的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借助词句,把握课文主要信息。
单元大概念层级结构图及学科问题系统
课标分析 维度 学段目标 任务群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 注意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 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辨析同音字)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 聚焦“生活情境中的信息获取与表达”:“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清楚地表达,有效传递信息”的要求。 通过阅读、梳理,分清事实与想法,初步梳理信息间的简单关系”的要求,以低难度的“信息分类、维度区分”为起点,启蒙学生的思辨意识,为后续复杂文本的思辨学习打基础。 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借助学过的偏旁部首推测字音字义。喜欢汉字,有意识地梳理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的汉字/词语。并尝试进行分类(左右结构、上下结构)
阅读与鉴赏 1.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动词+名词)。 2.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逗号、句号、问 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 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 交流。 喜欢阅读童话、儿歌等,根据提示提取文本显性信息,愿意向他人讲述读过的故事。 愿意为他人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读好长句子)
表达与交流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按顺序说一说手工作品的制作过程) 1.乐于表达自己 的想法,遵守规则,主动合作,积极参与讨论,把自己的想法说清 楚。 2.朗读课文时注意语气、语调和节奏表达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简单评价他人朗读。喜欢读古诗,能熟读成诵。
梳理与探究 观察字形, 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 梳理学过的字, 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三点水字大多和水相关,提手旁的字大多与手相关) 在探究活动中有好奇心和求知 欲,喜欢观察/提问,能用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所得。
学情分析 已有经验 困难障碍 突破措施
1.经过前期系统学习,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能熟练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词,掌握“熟字加偏旁”“换一换”“形声字猜读”等常用识字方法。阅读层面,能借助课文插图理解内容,为深入学习本单元文本筑牢知识基础。 2.二年级学生正处于童年生活体验丰富期,其生活经历与本单元“儿童生活、发现探索”的主题高度契合。多数学生有走亲访友的经历,几乎都观察过彩虹、星空等自然现象。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参与过手工制作(如折纸、拼积木)、拥有自己喜爱的玩具,这些经验能让他们快速融入《语文园地三》“做手工”口语交际、“介绍喜欢的玩具”写话等学习活动,易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降低理解难度。 3.在语文学习策略上,学生已初步形成低学段必备的学习习惯与方法,阅读时,能通过反复朗读感知文本情感,可尝试划分简短课文的段落,还能通过浏览圈划提取关键信息,识字环节,能主动在小组内分享“部件拆分”“生活联想”等识字方法,具备初步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意识,为高效推进本单元学习提供策略支持。 1.关键词语理解模糊:对文中蕴含深层含义或抽象的词语,仅能认读却难以准确理解。 2.朗读能力有待提升:面对长句时,断句能力较弱,有感情朗读时,难以匹配文本情感,无法通过语气语调传递情感。 3.表达与书写存在不足:口语表达中,讲述课文内容或介绍手工步骤时,易遗漏关键信息,且不会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连接词梳理顺序,书写方面,对合体字的间架结构把握不准,不符合课标“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要求。 1.多维引导,攻克朗读与理解难题:针对朗读问题,落实“示范—模仿—创演”三步法:开展“角色朗读会”,通过语气模仿深化情感表达。 2.分层施策,强化识字与书写能力:识字教学中,依托已有经验开展“识字方法大闯关”、“熟字换部件”,教师补充字理动画,加深记忆;写字指导采用“观察—示范—评议”流程:设置“书写小明星”评比,提升书写规范度与速度。 3.情境实践,提升表达与交际素养:搭建“实践—表达—改进”平台,逐步提升口语交际的条理性。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畅谈感受,强化文本与生活的联结,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单元目标 1.运用分类 、观察 、分析等方法识记 56个生字, 在语境中辨析 1 个多音字, 规范书写 31 个汉字。通过联系生活 、上下文推测 、查字典等方法, 自主理解难词含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图片或关键词, 了解课文内容,对感兴趣的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熟读并背诵《小儿垂钓》。 3.能结合自身经历,在课堂交流、《语文园地三》分享活动中,用连贯的语句讲述自己“为家人做事”“去亲友家”“观察自然”的经历,清晰表达对课文内容的感受,逐步提升口语表达的条理性与思维的逻辑性。 4.能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激发对家人的关爱之情,萌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与科学探索的兴趣,初步了解古代科学家的贡献,培育文化认同与科学意识。
单 元 驱 动总任务(评价量规) 及任务群
单元实施规划
任务 课型 课时子任务 学习内容 课时
任务 1 :读课文,知任务 单 元 预习课 子任务 1:读课文 知任务 1.发布单元任务,知晓乘坐“童年探索号专列”发现乐趣的要求和准备工作。 2.预习学习内容。借助任务单和课前预习要求自主预习《彩虹》《去外婆家》《数星星的孩子》3 篇课文,引导同学了解发现的乐趣。 1
任务 2:趣发现,谈体会 精 读 引领课 子任务2: 探寻彩虹的奇妙 先出示彩虹图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交流彩虹的特点。再让学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受文中小女孩的奇妙想象。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结合课后第2题指导学生理解“我”想为家人做哪些事,通过交流感受或想法,体会小女孩奇妙的想象及对家人的关心。 2
精 读 引领课 子任务3:捕捉外婆家的“美好瞬间”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交流自己去外婆家的感受,引入课题。再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我”的所见所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然后紧扣课后第2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找到有哪些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通过朗读、品味细节描写、联系生活经历等方式感受各种乐趣,体会情感。 2
精 读 引领课 子任务4: 探索“数星的秘密” 引导同学学习汉朝天文家张衡小时候观察星空的故事,从刚开始遭到奶奶质疑,到张衡验证爷爷的讲述,强调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
任务 3:巧梳理会运用 单 元 整理课 子任务 5: 词语乐园大闯关 引导学生学习识字方法和阅读方法,学习归类写字的方法,积累动词库,养成积累的好习惯,背诵《小二垂钓》 2
任务 4:展成果趣分享 成 果 展示 单元总任务:总结“童年探索号”的旅程内容,做好美好时光讲解员。 运用多种方式强调“童年探索号”的旅程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每个站点的学习。提醒学生牢记“美好时光讲解员”的任务,在学习中用心收集素材。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