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上第三单元 口语交际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二上第三单元 口语交际 教案

资源简介

小学语文_二_年级课时备课
课题 《语文园地三》——第三单元 课型 精读引领课 主备人 二年级语文组 序号
教材分析 核心问题及问题系统 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画面吗?你喜欢“小儿”吗?说出理由。 2.你做过什么手工作品?回忆制作过程,按顺序说清楚。 3.学习《闻鸡起舞》后,你有什么启示?你会像故事中的人物一样为了做好某件事情“闻鸡起舞”吗?
课标分析 维度 学段目标 任务群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尝试发现汉字的一些规律,初步学习分类整理课内外认识的字。 喜欢识字,有意识地梳理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的汉字、词语。
阅读与鉴赏 能正确琉璃有感情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语句的意思。 阅读浅近的童话、故事,关心自然和生命乐于交流想法和感受。 认识图文中相关的汉字,感受美好亲情。 与人讨论交流,注意倾听。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表达与交流 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 阅读有趣的短文,发现、思考身边的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日常事物的奇妙之处,说出自己的想法。 能借助关键词句复述自己读过的故事或其他内容,尝试对阅读内容提出问题。
梳理与探究 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 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整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想法。 养护一种绿植或者小动物。综合运用语文、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学习日常观察。 喜欢观察、提问,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所得。 愿意整理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向他人展示。
学情分析 已知经验 困难障碍 突破措施
1.学生对“钓鱼”这一生活场景有初步认知,能理解诗中简单画面。 2.学生对“鸡叫”“跳舞”等单个行为有生活认知,能说出故事主要人物和事件。 3.学生有过做手工的经历,能了解做手工的基本步骤。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不应人”,他是没听到吗?“怕得鱼惊不应人”,声音真的会把鱼吓跑吗? 2.“舞”是跳舞吗?为什么要在鸡叫时起来练习武艺? 3.对做手工的步骤不能按照顺序说清楚。 1.采用情境模拟法:让学生分组扮演“垂钓小儿”和“路人”,通过动作(摆手)、表情(专注)演示“不应人”的原因,再结合生活经验解释声音对鱼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先通过字词辨析明确“舞”在文中的意思,再结合故事背景,用简单的时间线说明祖逖和刘琨选择此时练武是为了利用清晨的时间勤奋学习,同时通过学生“勤奋背诵”的类比让学生理解其勤奋精神。 3.采用可视化流程法:将手工步骤拆解为“材料准备→第一步→第二步→完成”,让学生边回忆边说,帮助学生理清顺序,最后鼓励学生用“首先……然后……最后……”的句式完整表达,强化逻辑思维。
课时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同桌交流等方式能够清楚表达,讲清楚自己做手工的过程。 2.通过自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理解重点词语等方式学习并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3.通过借助拼音,自读、男女赛读等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故事《闻鸡起舞》,通过角色扮演、联系生活等方式体会故事中人物刻苦、坚持的精神品质。 评价任务 1.联系生活识字,理解古诗。 2.探究如何做手工,怎样介绍手工作品。 3.自主阅读,感受人物品质。
课时任务 童年佳作发布会——乐享童年创作 同学们,童年如同一本充满惊喜的画册,有诗意的瞬间、励志的故事,还有亲手创作的温暖。今天让我们化身“童年创作家”,打造一场精彩的“童年佳作发布会”。请你积极探索、用心创作,在发布会上亮出你的精彩作品,争当“最佳童年创作家”!
环节任务 学评任务 问题系统 学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 (引导解决问题的过程) 评
1.“稚子垂钓图”创作 结合《小儿垂钓》诗句,想象垂钓小儿的动作、神态,用彩笔绘制一幅“垂钓乐事图”,并在图旁用几句话描述画面。 1.古诗中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画面吗? 2.你喜欢“小儿”吗?说出理由。 1.“稚子”是什么意思? 学生观察课本插图,描述小儿的形象。 2.小孩“不应人”?他是没听见吗? 结合生活经验,学生体会“不应人” 3.诗里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声音真的会把鱼吓跑吗? 通过生活联想,学生思考是否有在池塘边大声说话时,小鱼突然游走的经历,结合生活经验感知声音对鱼的影响。 1.字词溯源: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幼稚”一词,理解“稚”有“幼小”的意思,进而推导“稚子”就是“小孩子”。 2.动作模拟:请学生扮演垂钓小儿和路人,演示“遥招手”的动作,让学生观察小儿的神态(专注看鱼漂),明白他不是没听见,而是怕说话声惊到鱼。
2.“童年手作展“实践创作 选择自己喜欢的“童年记忆手工品”,并向同桌介绍制作步骤(用“先……再……最后……”的句式)。 1.你做过什么手工作品?是怎么做的? 什么是做手工? 学生首先根据视频了解做手工的步骤,再回忆自己做手工的经历,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手工制作过程描述制作步骤。 出示范例《》 ①讲解介绍顺序:用上“首先···然后···再···最后···”等连接词。 ②小组内组员分别介绍。 ③组内推荐,全班交流展示。 【巩固评价】 【预设补救】 学生对手工作品的制作过程描述不清楚。 可以用图片或实物演示的方式呈现步骤,再通过“步骤卡片排序游戏”帮助学生理清顺序。 【总结迁移】
3.“勤奋小达人”故事创编 以《闻鸡起舞》为灵感,创编一个“我的勤奋时刻”小故事。 1.《闻鸡起舞》带给你什么启示?2.生活中你有没有“闻鸡起舞”的经历? 1.“闻鸡起舞”里的“闻”是“听见”的意思吗?听到鸡叫就起床跳舞吗? 生根据已学古诗“处处闻啼鸟”理解“闻”。 2.祖逖和刘琨为什么要在鸡叫时起来练习武艺? 自主读故事,画出关键句。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呀? 1.词义辨析法:通过组词对比(如“舞剑”“跳舞”),让学生理解“舞”在故事中是“挥舞兵器练武”的意思,从而完整理解“闻鸡起舞”是“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 2.背景补充法:简单介绍古代鸡叫是清晨的信号,说明两人选择此时练武是为了利用清晨的时间勤奋学习,为报效国家做准备。 3.联系生活法: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勤奋时刻”(如早起读书、坚持练琴等),并与祖逖、刘琨的行为对比。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小儿垂钓》的诗意里,认识了那个专注可爱的垂钓稚子,明白了“怕得鱼惊不应人”是因为他对钓鱼的全神贯注;在《闻鸡起舞》的故事中,结识了勤奋刻苦的祖逖和刘琨,懂得了“闻鸡起舞”不仅是早起练武,更是一种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在《做手工》的口语交际中,学会了清晰表达步骤的方法。希望大家把诗中的观察与想象、故事里的勤奋品质,还有手工创作描述的逻辑能力,都融入到日常的语文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发现更多语文的乐趣,做一个爱思考、勤实践的小小学习者。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背诵古诗《小儿垂钓》。把《闻鸡起舞》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发展性作业】以《闻鸡起舞》为灵感,创编一个“我的勤奋时刻”小故事。 【拓展性作业】分享自己的创意作品,将制作过程讲给喜欢的人听。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三 《小儿垂钓》胡令能 做手工 按顺序讲清制作过程 《闻鸡起舞》 祖逖、刘琨 —— 努力奋斗、勤奋刻苦
课后反思 有学生问题解决的问题和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