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教案

资源简介

部编二上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发现童年乐趣
——举行“美好童年”生活分享会
人文主题:发现的乐趣
语文要素:
◎对感兴趣的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
单 元 概 览
备课团队:
教材内容 分析 本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彩虹》《去外婆家》《数星星的孩子》三篇课文,均以儿童视角表现了儿童的生活。语文园地三中的“日积月累”《小儿垂钓》以及口语交际“做手工”,也都与“儿童生活”这一主题有关。学习本单元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生活来理解本单元的内容。 语文要素:本单元语文要素之一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体会或经历”。针对这一语文要素,课后题设计了核心问题,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或经历。比如《彩虹》中,联系课文中“我”为家人做的事情,说说自己的体会;《去外婆家》中交流自己的经历;《数星星的孩子》中,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体会。 另一个语文要素是“借助词句,把握课文主要信息”,教师要训练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提取相关信息进行讲述的能力。《彩虹》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梳理“我”想为家人做的事:《去外婆家》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外婆家给“我”带来的乐趣:《数星星的孩子》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说出爷爷告诉了张衡哪些知识,他听了以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单元内容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整本书阅读 1.《彩虹》1.易错字:圆、哥、啊 2.易读错:壶、洒、拿 1提取“如果……就……”句式,复述孩子的心愿(为家人做什么)说出“我”想为家人做的事情,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 仿写句式:“如果……就”,表达想象。1.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想一想每一分句在想什么。 2.通过反问句形式和陈述形式的对比,进一步体会句子的意思。
《去外婆家》 易错字:给、诉、曲 易读错:曲、留、者、候1.圈划“宝藏”词句,(野花/山雀),描述特点。1.说出“我”在外婆家的乐趣。 2.能运用课文中的句式,练习说话 3.用“的”字短语写采集卡。梳理外婆家有哪些人物,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关系 梳理外婆家带来了哪些乐趣。3.《数星星的孩子 》 一个多音字:转 易读错:珍、绕、撒 易写错:数、晚、您1.爷爷告诉了张衡哪些知识。 2.排序观察步骤:(仰头→指星→发现规律),辩论观点1.讲述课文内容,体会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品质。2.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交流对张衡古诗的感受和想法。1.联系课文和生活经验,说说张衡能成为著名天文学家的原因。 2.梳理多音字“转”,感知不同情境的运用。《语文园地》易读错:钢、铁、滚 易写错:图、泥、铁朗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阅读《闻鸡起舞》,感受报效国家苦练武艺的精神品质。 积累动词短语(弹钢琴、捏泥人)1.能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 2.交流课内外积累的词句,初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按顺序介绍手工步骤,归纳写玩具。(样子→玩法) 1.按照顺序说说手工作品的制作过程,边听边记住主要信息。
单元大概念层级结构图及学科问题系统
课标分析 维度 学段目标 任务群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 注意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 认识有关自然万物等方面的常用字,认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常用字。 先任先写基本字,尝试发现汉字的一些规律。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发展独立识字的能力。 诵读学到的古诗等,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 喜欢识字,有意识的梳理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的汉字、词语,并尝试进行分类,愿意整理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向他人展示。
阅读与鉴赏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 与人讨论交流,注意倾听,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讨论,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表达与交流 听故事,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的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尝试对阅读内容提出问题,愿意向他人讲述读过的故事,乐于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作品。喜欢积累优美的词句。参加文学体验活动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和发现。
梳理与探究 1.观察字形, 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 梳理学过的字, 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 2.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交流讨论,尝试提出自己的看法。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 阅读有关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的短文,认识图文中相关的汉字,感受美好亲情。 在跨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中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观察提问,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所得。
学情分析 已有经验 困难障碍 突破措施
学生已掌握汉语拼音,具备一定识字量,能运用基本方法独立识记生字。能够借助拼音流利朗读课文,并对故事性文本兴趣浓厚。课文内容(如彩虹、去长辈家、数星星)紧密贴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易于引发共鸣和表达欲望。 1. 识字方面:本单元生字量较大(52个认读字,30个书写字),部分字结构复杂(如“壶、滚”),易出现同音字、形近字混淆。 2. 阅读方面:从理解内容到“说出感受”是一次跨越,学生常不知如何表达或停留于“喜欢”等简单层面。《彩虹》等课文中出现的分句长句,对学生的朗读断句和理解能力构成挑战。 3. 表达方面:在《做手工》口语交际中,清晰、有条理地讲述过程(使用连接词)以及专心倾听并记住主要信息的能力,仍需重点培养。 1. 趣味识字,语境辨析:采用字理、游戏、图文对照等多种方式激发识字兴趣。将易混字词放入具体语句中对比练习,强化辨析。 2. 搭建支架,深化感悟:通过教师范读、圈画关键词等方式破解长句难题。设计梯度问题链(如“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并提供表达句式(如“因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具体表达。 3. 实践交际,强化听说: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带手工作品介绍,强调使用“首先、然后”等连接词,并开展“小小听众”活动,明确倾听任务,培养听记能力。 4. 联系生活,迁移运用:鼓励学生将课文与自身经历(如观星、做手工)相结合,利用“积累卡”收藏好词好句,并在写话中尝试运用。
单元目标 同归归类识字,观察,分析,查字典等方法,识记51个生字,在语境中辨析1个多音字,,规范书写31个生字,通过联系生活,情境运用,自主理解词语意思,积累并书写36个词语。辨析和运用同音字。 借助图片和关键信息,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出问句的语气,尝试读好重音,能在句子中区分并运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通过朗读课文,积累交流课内外积累的词语,初步养成积累的习惯。能对课文中感兴趣的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联系生活,制作一种手工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
单元驱动总任务(评价量规)及任务群
单元实施规划 任务课型课时子任务学习内容课时 任务1:品味童年的不同经历 学文悟法 精读引领课子任务1:主动为家人做件事1.学习《彩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大胆、神奇的想象,体会作者对家人的关爱之情。 2精读引领课 子任务2:分享外婆家趣事 2.学习《去外婆家》,感受作者去外婆家的喜悦心情,体会作者对外婆家的喜爱以及对乡村生活的怀念之情。 2 任务2:走进名人童年故事 用法阅读精读引领课子任务3:围绕心情讲故事3.学习《数星星的孩子》,学习张衡从小细心观察、乐于探究的美好品质。从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谈自己的体会。 2略读实践课子任务4:梳理故事说体会4.阅读《闻鸡起舞》感受主人公勤奋刻苦、坚持不懈、立志报国的精神,梳理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目标。 2任务3:分享童年美好陪伴 思维输出口语交际子任务5:分享手工作品制作过程5.介绍一件手工作品以及制作过程,培养一边听一边记住主要信息的能力。 2创意表达子任务6:讲讲儿童生活的故事6.通过本单元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用自己的笔记录下多彩的生活。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