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声现象(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北师大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声现象(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北师大版(2024)

资源简介

第三章 声现象
一、单选题
1.“暴风骤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
A.回声 B.音色 C.音调 D.响度
2.拉二胡时,手指在琴弦上面上下移动,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二胡发出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传播方向
3.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的“高”,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传播速度
4.下图是声波灭火装置,这台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通过发出30~60Hz的低频音波,能够在短短数秒之内扑灭火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灭火装置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B.该声源每分钟振动30~60次
C.低频声波不是次声波
D.人耳听不到这种低频声波
5.如图所示,这是某些乐器发出声音的波形图,关于声音特性分析正确的是(  )
A.我们根据音调区别不同乐器的声音,图中甲、乙、丁是同种乐器发出的声波
B.音调与频率有关,图中甲、乙、丁的音调相同
C.响度只与振幅有关,图中甲、乙、丙的响度相同
D.丙的频率比其它三种声波频率低,故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甲、乙、丁慢
6.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和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业等提供服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在海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慢
C.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D.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7.如图所示,用薄木片从木梳的梳齿上以不同速度滑过,可以用来研究发声体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以上都可以
8.选项中是四个音叉发声时,利用同一示波器在相同设置下分别测到的波形图,音叉振动频率最高的波形图是(  )
A.B. C. D.
二、多选题
9.下列技术属于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A.利用超声波探查金属、陶瓷、混凝土等材料制品的内部结构
B.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健康状况
C.利用超声波将普通水“击碎”成水雾,增大房内空气的湿度
D.利用鸣枪声警告歹徒
10.下列有关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说话声不属于噪声
B.机床车间的机器工作产生的声音属于噪声
C.优美的音乐人人爱听,不可能是噪声
D.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1.声波能传递能量,下列是对这一原理的应用的是(  )
A.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肾结石
B.利用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
C.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
D.如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产生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增加湿度
12.下列实例中,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  )
A.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
B.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
C.外科医生用超声波切除病人体内的结石
D.孕妇做“B超”
13.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身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用筷子轻轻敲击瓶身有水处,甲瓶的音调最高
B.用嘴贴着瓶口吹气,甲瓶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身有水处,丁瓶的音调最高
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丁瓶的音调最高
14.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不可以传声
C.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丁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15.音乐会上,女中音放声独唱,男高音轻声伴唱。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女中音比男高音音调低 B.女中音比男高音响度小
C.女中音比男高音响度大 D.女中音比男高音音调高
三、填空题
16.声音(音调)的波形图
高音调的波形更密集一些,声音的频率高;低音调的波形更稀疏一些,声音的频率低。如图所示, 的音调高, 的音调低。
17.“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 特征来辨别的;“女主音歌唱家”中的“高音”提的是声音的 高。
18.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某同学在家中用装有不同水量的相同瓶子演奏出优美的乐曲,如图所示的四个杯子中,正在敲击的瓶子中水量最少,则发出声音的音调 (选填“最高”或“最低”)。

19.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 ,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两种声音。雷声隆隆,预示着大雨就要来临了,这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
20.2022年河南卫视中秋晚会《中秋奇妙游》于9月9日18:30在全网播出。著名歌手屠洪刚现场献歌,歌声是通过 传到现场观众的耳朵里的,坐在电视机旁的小明告诉妈妈音量调大点,这个音量是指声音的 。
21.为治理城市汽车乱鸣笛的违法现象,贵阳市交管局亮出新招:将声呐监控设备固定在道路旁,当接收到汽车鸣笛声时,声呐设备发出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对鸣笛车辆进行定位,再通过视频记录该车的违法信息。禁鸣喇叭是在 处减弱噪音。
22.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 (在空气中声速为)。这种方法 (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23.小枫杨为了进一步研究声音的三特性,他找来了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示波器做探究实验。他把不同的声音通入示波器,得到如图所示的三个波形图,其中可能是来自同一音叉的是 两图,从波形图上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是声音的 不同。甲、乙、丙三图中来自小音叉的图像是 。

四、实验题
24.如图所示,用钢尺做实验,探究影响声音高低、强弱的因素。
(1)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使钢尺伸出桌面长一些,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振动发出的声音,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 (选填“高”或“低”);
(2)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拨动钢尺,发现钢尺的振动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钢尺的振动幅度不变时,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听到的声音越 (选填“大”或“小”);
(3)实验表明,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是 ;影响声音大小的因素除了声源振动的幅度外,还与 有关。
25.小闵用一把钢尺来探究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结构的关系,她把尺子固定在桌面上,先把钢尺伸出桌子边沿多一些,使它振动发声;然后再把尺子伸出桌子边沿少一些,再使其发声,比较两次音调的高低.
(1)在她的两次实验中,应该保持 不变,实验的结果是:尺子伸出桌子边沿越多,它发声的音调越 .
(2)她若探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则应该保持 不变,改变尺子振动的 ,实验后得出的结论是:发声体结构不变时, ,声音的响度越大.
26.提出问题: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根据观察,猜想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我猜想音调是由 决定的。
实验探究:利用身边的刻度尺,紧按在桌边上进行探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手拨动尺子(注意:实验中拨动刻度尺时用力的大小应大致相同),比较尺子振动的快慢(即振动频率)和发生的音调,将结果填入下表。
次数 钢尺伸出长度 振动快慢 音调
1 较长 慢 低
2 较短 快 高
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物体振动得快,频率就 ,发出的音调就 ,振动得慢,频率就 ,音调就 。
五、计算题
27.一艘静止的捕鱼船在海上利用声呐装置探测鱼群,当向鱼群发射超声波8s后,收到返回的超声波。(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
(1)求鱼群当时离渔船多远?
(2)若当超声波到达鱼群后,鱼群以4m/s的速度向远离渔船的方向直线游去,则渔船收到超声波时,鱼群游动了多远?
28.用雷达测定某云层的厚度的过程中记录了下列数据:从地面垂直向云层发射一束超声波,同时开始计时,经过16s收到第一次回声,经过18s收到第二次回声,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云层中的平均传播速度约为1000m/s。求:
(1)云层距地面高度;
(2)云层的厚度。
29.长度为200m的动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如图所示,司机在动车头距离桥头300m处鸣笛,鸣笛6s后,动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听到回声20s后,车尾驶过桥尾。(此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
(1)动车的速度;
(2)大桥的长度;
(3)鸣笛时,动车车头离山崖的距离。
六、综合题
30.请你在下列问题中填上通过声音获取了什么信息:
(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 ;
(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 ;
(3)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的 ;
(4)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 ;
(5)蝙蝠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 ;
(6)现在,利用超声波检查(平时所说的做“B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 .
31.如图所示是小刚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支竹笛,在竹管开口处①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⑥时,音调可以改变。
①竹管开口 ②管侧劈形小口 ③竹管 ④木劈 ⑤布团 ⑥铁丝

(1)当布团分别位于 a、b、c 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出声音音调最高的位置是 ,增大响度的办法有 。
(2)在民族乐器中, (二胡/腰鼓/古筝/箫)的发声原理与此相似。
参考答案
1.D
【详解】与回声无关,回声为声音传播出去后反弹回来,音色区分发声物体,音调区分声音高低,雷声大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点睛】重点区分音调与响度,响度形容声音的大小.
2.B
【详解】A.手指在琴弦上面上下移动,改变了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使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手指在琴弦上面上下移动,改变了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使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符合题意;
C.手指在琴弦上面上下移动,改变了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色,故C不符合题意;
D.手指在琴弦上面上下移动,改变了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不能改变声音的传播方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详解】声音的三特性为: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女高音”的“高”,是指声音的频率高,即音调高。
故选A。
4.C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灭火装置是高科技产品,发声必须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通过发出30~60Hz的低频音波,该声源每秒钟振动30~60次,故B错误;
C.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低频声波的频率高于20Hz,所以,低频声波不是次声波,故C正确;
D.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为20Hz~20000Hz,低频音波的频率为30~60Hz,所以,人耳听得到这种低频声波,故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A.我们根据音色区别不同乐器的声音,图中甲、丁波形形状相同,音色相同,是同种乐器发出的声波,但乙的波形形状不同,与甲、丁的音色不同,是另一种乐器发出的声波。故A错误;
B.音调与频率有关,图中甲、乙、丁的波形密集程度相同,即频率相同,则音调相同,故B正确;
C.响度与振幅和距离的远近有关,图中甲、乙、丙的波形上下起伏程度相同,即振幅相同,则响度相同,故C错误;
D.丙的波形密集程度要低于其它三种声波,即丙的频率比其它三种声波频率低,不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6.D
【详解】A.次声波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A错误;;
B.声波在液体总比在气体中传播的快,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快,故B错误;
C.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由于次声波的频率频率太低,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故C错误;
D.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次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7.B
【详解】薄木片从木梳的梳齿上以不同的速度滑过,梳子齿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此实验研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
故选B。
8.D
【详解】AB.由波形图可以看出AB振动的次数相同,即振动频率相同,振幅不同,A的振幅大,响度大,故AB不符合题意;
CD.由波形图可以看出CD振动的幅度相同,响度相同;振动的次数不相同,即振动频率不同,四幅图中相同时间D图音叉振动的次数最多,频率最快,故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9.ABD
【详解】A.利用超声波探查金属、陶瓷、混凝土等材料制品的内部结构情况,这属于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
B.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这属于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故B符合题意;
C.利用超声波将普通水“击碎”成水雾,增大房间内空气的湿度,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
D.利用鸣枪声警告歹徒,属于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10.BD
【详解】A.只要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就属于噪声,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说话声妨碍了人们的学习,所以属于噪声,故A错误;
B.机床车间的机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杂乱无章,符合从物理学角度的噪声概念;故B正确;
C.悦耳的轻音乐如果妨碍了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或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了干扰,也属于噪声,故 C错误;
D.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就属于噪声,故D正确。
故选BD。
11.ABD
【详解】A.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肾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A符合题意;
B.工业上利用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的微小部件,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
C.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情况,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声波加湿器的原理是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从而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12.ABC
【详解】A.超声波可以使钟表精细器件中的灰尘振动,达到清洗钟表的目的,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符合题意;
B.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来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故B符合题意;
C.超声波有很强的穿透性,能够传递能量,所以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故C符合题意;
D.孕妇做“B超”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不是声波传递能量的利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13.BC
【详解】A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身有水处,此时发声体是瓶内水和瓶子的共同作用,因为丁中水柱长度最短,所以丁中水柱振动最快,发出声的音调最高,故A错误,C正确;
B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此时发声体是瓶内的空气柱,由图可知,甲中空气柱最短,振动最快,发出声的音调最高,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C。
14.BD
【详解】A.当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时,音调越高,故A错误;
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由此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故B正确;
C.敲鼓时,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C错误;
D.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说明音叉在振动,用到了转换法,故D正确。
故选BD。
15.AC
【详解】女中音与男高音相比,女中音音带的振动频率小,但振动幅度大,所以其声音的响度大但音调低;男高音音带的振动频率大,但振动幅度小,所以其声音的音调高但响度小,故BD错误,AC正确。
故选AC。
16. 甲 乙
【详解】[1][2]由波形图可知,相同时间内甲的波形更密度,乙的波形更稀疏,说明甲的频率更高,音调更高,乙的频率更低,音调更低。
17. 音色 音调
【详解】[1]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银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根据音色不同辨别发声体。
[2]“女高音歌唱家”高音指歌唱家声带振动的频率快,音调高。
18.最高
【详解】如图所示的四个杯子中,正在敲击的瓶子中水量最少,振动最快,频率最高,则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19. 次声波 超声波 不能 信息
【详解】[1][2][3]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其中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人耳听不到超声和次声。
[4]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例子有: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利用超声波探测海底深度、利用超声波探测鱼群、B超探病、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例子有:利用超声波击碎体内结石、利用超声波清洗牙齿、清洗精细的机械、爆竹声震耳发痛等。
20. 空气 响度
【详解】[1][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的耳朵中的;坐在电视机旁的小明告诉妈妈音量调大点,是指声音响度不够,需要调大,故这个音量是指声音的响度。
21. 超声波 声源
【详解】[1]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等特点,声呐系统就是利用其方向性好的特点工作的。
[2]城区内禁止汽车鸣笛,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22. 510 不能
【详解】[1]根据可得,声音传播的路程
小华与山崖之间的距离
[2]地球和月球之间有一段较长的真空距离,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23. 甲乙 响度 丙
【详解】[1][2]同一音叉,能够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但声音的音调(由音叉振动的频率决定)是不变的,读图可以知道,甲与乙反映的是两个声音的音调(由音叉振动的频率决定)相同,但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即声音的响度不同。
[3]小的音叉,质量小,敲击时,振动的频率高,故丙图是小音叉的发声图象。
24. 高 小 频率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详解】(1)[1]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2]钢尺的振动幅度不变时,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就越小。
(3)[3][4]实验表明,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是频率的大小;影响声音大小的因素除了声源振动的幅度外,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25. 振动幅度 低 尺子伸出的长度 幅度 振动的幅度越大
【详解】(1)在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实验中,应该保持振动幅度不变,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2)她若探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则应该保持尺子伸出的长度不变,改变尺子振动的幅度,得出的结论:发声体结构不变时,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的响度越小.
26. 振动频率 大 高 小 低
【详解】[1]根据观察,猜想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猜想音调是由 振动频率决定的。
[2][3]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5]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物体振动得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7.(1)6000m
(2)16m
【详解】(1)当向鱼群发射超声波8s后,收到返回的超声波,则超声波从渔船传播到鱼群的时间
根据可得,鱼群到渔船的距离s=vt=1500m/s×4s=6000m
(2)根据题意可知,鱼群的运动时间
则鱼群游动的距离为s′=v′t′=4m/s×4s=16m
28.(1)2720m
(2)1000m
【详解】(1)云层距地面高度为
(2)声音在云层中传播的时间为
云层的厚度为
29.(1)50m/s
(2)800m
(3)870m
【详解】(1)动车的速度
(2)动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
则大桥的长度
(3)声音传播的距离
鸣笛时,动车头与山崖的距离
30. 一场可能的大雨 松动的螺栓 心肺的工作状况 悬崖的距离 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详解】(1)雷声往往发生在下雨之前,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2)敲击钢轨,通过钢轨振动发声的特点,来对松动的螺栓进行判断.(3)听诊器可以让医生听到病人的心跳声音,由此来对心肺的工作状况进行判断.(4)号角的声音传递到悬崖后,发生反射,由此人们可以对悬崖的距离进行判断.(5)蝙蝠通过发出声音后,声音反射产生回声的特点,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6)B超可以探测人体内部的情况,可以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故答案为: (1). 一场可能的大雨 (2). 松动的螺栓 (3). 心肺的工作状况 (4). 悬崖的距离 (5). 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6). 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点睛】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根据题目所给具体实例,对声音传递信息这一特点进行探讨是关键.
31. a 用力吹 箫
【详解】(1)[1]吹奏竹笛时,笛声是由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并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由于空气柱越长竹笛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所以在图示的三个位置中,当布团在a位置时,管内的空气柱最短,所以此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高,在c点时空气柱最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低。
[2]要增大笛声的响度,可以用力吹笛子,增大空气柱的振幅;或听众离笛子近一些。
(2)[3]在以上四种乐器中,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乐器是箫,与图中的发声原理相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